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3-05-28 20:09: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第二节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本节目标: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
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探索:欧洲不同地区传统民居墙壁厚度变化的原因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一方面,人类依赖于自然地理环境而生存;另一方面,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发展进程有着深远的影响
空间陆地海洋、岛屿时间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化人类的生存地有什么特点?
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如何?2. 农业社会阶段与第一阶段相比:
人类活动有什么特点?
对自然的依赖有何变化?3. 工业社会阶段 人类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的发展与地理环境有何关系?不同地域的城市,其发展的原因是否相同?4.后工业化阶段 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影响人类活动的环境因素有何变化?科技的进步使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依赖逐渐变小1、采集和狩猎阶段1.采集和狩猎阶段 陆地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时代有何变化?这说明了什么问题?一、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 原始社会阶段
人类生产活动特点:以采摘野果和狩猎为生,完全依赖自然
环境所起作用:只有在气候适宜、动植物丰富,猛兽较少的高地,才有人类聚居。(决定性)
2 农业社会阶段
人类生产活动特点:农业生产是主要生活来源,有一定改造自然环境的能力
环境所起作用:温暖湿润的气候,平坦的地形,便利的灌溉条件,肥沃的土壤,适合农业发展。原始社会
6000年前(旧石器时代),华北平原大部分为洪泛区,沼泽广布,人类居住在太行山山麓及山东丘陵
高台文化农业社会人们开始种植农作物和驯养牲畜,需要充足的灌溉水源,逐渐迁移至河流、湖泊密集的平原地区。
山东 青莲冈、大汶口文化古代四大文明古国比较文明古国自然条件农业社会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农




段农


产栽培
作物驯化
禽畜平坦地形
肥沃土壤便利灌溉适宜气温
充足光照亚热带
和暖温
带大河
流域冲
积平原
三角洲
、盆地农





地生产
活动生产
对象生长
条件3 工业社会阶段
人类生产活动特点:生产机械化,耗能大
环境所起作用:能源矿产、金属矿产丰富,交通运输条件优越的地区,适合发展工业
4 后工业化阶段
人类生产活动特点:耗能、耗材的产业比重下降,高新技术广泛运用,要求高质量的生产环境和充足的科技后备
环境所起作用:优越的自然环境能满足高新技术产业的生产要求,也能吸引科技人员定居问题:是否只有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才能形成大型的工业区?
例:日本:借助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海运,摆脱了对矿产资源的地域依赖性。
日本沿太平洋工业带介绍:五个工业区:东京(京滨)、名古屋、阪神、濑户内海、北九洲
工业部门:钢铁、汽车、机械、石化、造船、电子等。
问题:是否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一定能形成工业区?分析其原因
区域环境对区域发展具有制约作用。一个区域如果环境条件较差,即使拥有再丰富的资源,那么,区域的良性发展也较难实现。我国西部经济发展水平低,与西部环境较差有着很大的关系。工业社会华北平原石油、煤、铁矿资源丰富,该地区发展了石化、钢铁、机械制造等工业部门,由此发展了一批工业城市和交通枢纽城市。
东营、黄骅市、日照市、石家庄工业社会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后工业化阶段环境优美,气候适宜,地理位置优越,许多城市建立了高新技术产业区,经济活动活跃。
北京中关村后工业化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新技
术兴
起 生活资料和生产
资料的影响下降 环境质量的影响
上升 环境质量
优越的地
方出现高
新技术产
业区 美


谷 日


州德


部 四季温差小温度、湿
度适中 空气清新 无污染或者
污染很小 提炼总结 动植物分布 自然地理条件矿产资源、交通便利优越的环境质量 一、陆地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堂练习1、有关采集和狩猎阶段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的衣食住行极大地依赖地理环境
B、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很少受地理环境的
C、人类的生息比较活跃
D、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程度较强A2、下列关于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在各历史阶段是一致的
B、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社会发展逐渐增强
C、优越的自然环境是农业文明产生的重要自然物质基础
D、工业社会阶段,工业生产的分布对矿产资源的依赖使工业生产只分布于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C3、后工业化时期地理环境对人活动的影响有( )
A、新兴技术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整体上升
B、对生活资料与劳动资料的依赖程度大大提高
C、新技术产业对环境要求高,环境质量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强
D、新技术产业聚集在环境质量优越的地区,因为这些地区市场广阔
4、从地形上看,世界城市分布状况是( )
A、主要分布于地势平坦的高原上
B、主要分布在地势低平的热带平原和盆地上
C、濒海、濒湖或沿河的平原地带
D、山区基本上没有城市分布CC二、 海洋和岛屿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 海洋对人类活动影响的阶段性
(1)古代:
人类活动特点:航海技术落后,海洋无法逾越,形成以海洋为界的观念,人口、城市、文明集中在大陆内部。
海洋环境的地位:不被重视(2 )近现代人类活动特点:航海技术发达,海上贸易繁荣,人口、经济重心向沿海迁移,而且发展迅速,已超过原内陆城市中心。
海洋环境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3)现代、未来
技术的进步,尤其是深海钻探技术的进步 ,使海洋资源开发的领域大大拓宽。
海洋养殖、捕捞、海底石油、锰结核、可燃冰
海洋空间的利用
也因此引发了领海“争夺战”——海洋权益问题:不同历史时期,海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
(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海洋环境对人类有何影响?)
(1)航海技术落后阶段:障碍、界线、疆界、不被重视。
(2)航海技术发达阶段:交通通道、人、城市集中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3)技术进步阶段:海洋资源开发的领域大为扩展,各国政府关注焦点
集装箱码头:货物运输中专供周转使用的大型金属容器,使用集装箱,可直接在发货人的仓库装货,并运送到收货人的仓库卸货,中途换车船时不必从箱中取出换装,节省了包装材料和费用,减少货物搬运次数,有利于实现杂件货物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是交通运输专业化的表现。2 岛屿对人类活动影响的阶段性(1)工业化前
经济落后,人口稀少,其地位被忽略;文化技术大多数由大陆传入,经济水平比大陆低
(2)工业化 后
随着海上贸易的繁荣而发展(优越的港口条件)商品经济,成为经济发达地区(如亚洲四小龙)
(3)后工业化
人民对环境质量及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了,海岛优美的自然环境吸引大批的旅游者,促进了岛屿的经济发展
岛屿周围海域的归属权意义 :先占先得,广大海域的领属权
岛屿对人类活动影响的阶段性工业化以前岛上人口少经济发展水平低工业化以后岛屿港口优势发
挥沿海经济发达旅游资源丰富
发展潜力巨大岛屿周围海域的
归属权得到重视课堂练习1、有关海洋对人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没有阶段性
B、在航海技术落后的阶段,人们重视海洋环境的利用
C、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海洋成为人们交流的通道,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内陆
D、随着技术的进步,海洋资源开发的领域大为扩展,但深海锰矿还没有开始采掘C亚洲四小龙是指哪四个国家和地区?其发展与发挥海岸优势有何关系?答:亚洲四小龙是指中国的台湾、香港以及韩国、新加坡。这四个国家和地区均位于沿海,有优越的自然社会条件,即众多的人口、优良的港口、湿润的气候、发达的海运、便利的交通、信息的灵通,通过实行开放政策,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实现的经济的腾飞。可燃冰锰结核锰结核是聚集在四、五千米以下深海底的矿体,是一个多金属矿体,一般约含有锰27~30%,镍1.1~1.4%,铜1~1.3%,钴0.2~0.4%,以及一定数量的铁、钼、钛、锌等共约30余种元素,堪称“金属家族”。一般认为,1000年生长1毫米图主要分布在太平洋
可燃冰学名为天然气水合物,其主要成分是甲烷与水分子( CH4·H2O),甲烷占80%-99.9%,可以直接点燃,因此又称之为“可燃冰 。1立方米可燃冰可转化为164立方米天然气和0.8立方米的水 有关海洋权益的几个概念领海:主权
毗连区:管制权
专属经济区:勘探、开发、管理的主权,保护和保全的管辖权
大陆架:勘探和开发的主权
不同阶段人们划定领海宽度出于什么目的?这反应出人们的海洋权益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7世纪,荷兰划定的领海宽度为 3 海里;一战至二战期间多数国家划定领海宽度为 12
海里;本世纪60年代拉美一些国家提出 200 海
里的领海权。
(注:1海里=1.85千米)1.《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1982年通过,1994年11月16 日正式生效
2.有关概念:
内海:又称“地中海”,四周几乎完全被大陆包围仅有下在的水道或海湾通向海洋,而且还水较浅,水文特征受大陆影响较大
领海: 沿海的国家从它的全部海岸的最低潮线为基线(或者定出一条基线)向外延伸划出一定宽度的海域 (一般是12海里),属于主权管辖之下,这部分海域称为领海
专属经济区: 200海里
大陆架:大陆向海洋中自然延伸的部分,约到水
深200m处。
3.海洋国土的组成部分:
内海、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材料:海洋空间的利用海滨旅游探索1 看图“欧洲不同地区传统民居墙壁厚度的变化” ,说明其原因是什么?建筑保温材料没有普遍使用的时代从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
罗斯,欧洲传统居民的墙体厚度逐渐增大主要是由气候变
化引起的,欧洲处于中高纬度,冬季寒冷冬季气温自西向
东递减,在没有普遍使用保温材料的时代只能依靠增加墙
厚度来防寒。这体现了区域地理环境对居民建筑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