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第四章 · 多种多样的动物 · 第七节
两栖类和爬行类
夏天,在河流、溪水边的草丛中,常常可以见到青蛙和蟾蜍。在田间的小路上,偶尔能遇见蜥蜴匆匆穿行而过;傍晚时分,在窗户和墙壁上还常常有壁虎在默默地捕食昆虫……
一、两栖动物
思考:
青蛙有哪些与两栖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1.体色:与周围环境颜色相似,为保护色
2.皮肤:裸露,分泌黏液,游泳时减少阻力,可辅助呼吸,这是对陆上生活的适应
3.头部:呈三角形,可减少水中游泳时的阻力;头部有口、鼻孔、眼、鼓膜等发达的感觉器官,是对陆是复杂环境的适应
4.四肢:后脚强大,前脚短小适于在陆地上跳跃;后肢五趾,趾间有蹼,适于游泳
5.呼吸系统:青蛙有肺,能从空气中吸收氧气,皮肤湿润,在水中有陆地均可呼吸
6 .变温动物,体温不恒定.
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多数种类成体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少数种类成体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裸露、湿润,有辅助呼吸的作用;体温不恒定。
两栖类是动物进化中从水生向陆生过度的类群。
二、爬行动物
观察蜥蜴
观察蜥蜴标本,它的体形和四肢有什么特点?
仔细观察蜥蜴的体表,有什么特殊结构?想一想,这对于适应陆地生活有什么意义?
蜥蜴有哪些特征与其爬行生活相适应?
用肺呼吸,
1.身体:
颈能灵活转动,
四肢:
短小,
适于爬行。
2.体表:
覆盖有角质鳞片,
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有利于捕食和逃避敌害。
3.呼吸:
比两栖类更适应陆地生活。
蜥蜴的生活习性
蜥蜴生活在田野和山坡的草地上,白天捕食昆虫、蜘蛛等小动物,夜间住在洞穴里,有冬眠的习性。它一生都是在陆地上生活,是真正的陆生动物。
蜥蜴的呼吸
蜥蜴的肺泡数目很多,因此能比较好地完成气体交换,满足整个身体对氧气的需要;所以蜥蜴能生活在比较干燥的环境。
蜥蜴的头部后面有颈,因此蜥蜴的头能灵活转动,以便在陆地上更好地寻找食物、发现敌害。
蜥蜴的四肢比较短小,适于在陆地上爬行。
蜥蜴的皮肤干燥、粗糙。皮肤表面覆盖角质细鳞,这样的皮肤能减少水分蒸发,利于在陆地上生活。
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皮肤表面覆盖有角质的鳞片或骨质的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四肢短小或无四肢;爬行。
比较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两栖动物 爬行动物
身体分部
皮肤和覆盖物
呼吸
体温 体温不恒定
体温不恒定
身体分头、躯干、四肢、尾四部分。
身体分头、颈、躯干、四肢、尾五部分。
皮肤裸露、湿润,没有覆盖物。
皮肤表面有角质鳞片,干燥。
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用肺呼吸。
两栖类和爬行类
归纳总结
请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用心整理一下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哦!
两栖类
爬行类
青蛙的形态结构特点
两栖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蜥蜴的形态结构特点
爬行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1.蜥蜴、龟、蛇以及灭绝的恐龙,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
A.体温不恒定、用鳃呼吸 B.体温不恒定、体表覆盖有鳞片或甲
C.体温恒定、四肢短小 D.用肺呼吸、体表裸露
2.大鲵的呜叫声像婴儿的啼哭声,因而大鲵又叫娃娃鱼,它是世界上( )
A.最小的两栖动物 B.最大的两栖动物
C.最原始的两栖动物 D.最高等的两栖动物
练习
B
B
3.青蛙皮肤裸露而湿润的意义在于( )
A.保护体内水分不散失
B.有利于体表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C.为游泳提供动力
D.适应水中生活,运动灵活
练习
B
4.蜥蜴遇到危险或尾被其他物体压住时,尾能自动断裂,与身体分离的尾能做蠕虫状活动。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比较合理的是( )
A.吸引敌害,借机逃跑,有利于保护自己
B.尾比较脆弱
C.去掉尾,运动更加灵活
D.以上都有可能
练习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