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全册课堂练习题: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全册课堂练习题: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5-28 21:09:49

内容文字预览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2·宁波期中)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中叶,欧洲疾风暴雨般的革命与波澜起伏的改革,直接促进了下列哪些文学流派的兴起和发展(  )
A.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
B.古典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
C.浪漫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
D.批判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把握信息的能力。18、19世纪,资产阶级革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人们憧憬未来,产生了浪漫主义,代表人物是拜伦和雪莱。但革命后的黑暗统治,打破了浪漫主义的理想,产生了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人物是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等。因此选C。
答案:C
2.(2012·南通模拟)某作家声称:“我所创造的形象,有许多都是从人类心灵活动或是它们表现在外面的行为中吸取来的”。他要使“读者们细致的头脑里,记住一些高尚美丽的理想”。下列作品中,与此艺术风格相一致的是(  )
A.《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B.《格尔尼卡》
C.《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D.《老人与海》
解析:本题考查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与材料中“从人类心灵活动……吸取来的”相对应。浪漫主义文学追求自由平等,弘扬真善美,对应材料“记住一些高尚美丽的理想”,故选C;A现实主义排除,B、D项属现代主义,排除。
答案:C
3.法国作家巴尔扎克一作品“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堪称“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该作品是(  )
A.《巴黎圣母院》        B.《人间喜剧》
C.《大卫·科波菲尔》 D.《玩偶之家》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从材料中“巴尔扎克”“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等有效信息可知该作品应是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A是雨果的作品。C、D的作者分别为狄更斯、易卜生。
答案:B
4.20世纪以来,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工业化的快节奏生活也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感,他们开始用新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精神进行创作,这种艺术流派被称为(  )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新古典主义 D.现代主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基础知识的能力。两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艺术流派是现代主义。
答案:D
5.(2012·浙江六校联考)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文化在激烈的碰撞后打破了隔离的坚冰,取得了共同发展,亚非拉文化逐渐取得了世界的承认。以下最能反映这一时期文化特点的是(  )
A.海明威用“冰山原则”创作了《老人与海》
B.泰戈尔成为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C.出现了以柴可夫斯基为代表的“民族乐派”
D.鲁迅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印度作家泰戈尔是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说明亚洲文化“取得了世界的承认”,B正确。海明威是美国作家,柴可夫斯基是俄罗斯音乐家,两者均不符合“亚非拉文化”的题干要求,A、C错误。“鲁迅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不能反映其“逐渐取得了世界的承认”,D错误。
答案:B
6.(2012·温州模拟)下列文艺作品中创作风格最为接近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①是浪漫主义作品;②是现实主义作品;③是现实主义作品;④是印象画派的代表作《向日葵》。
答案:B
7.(2012·安徽六校模拟)1938年度获得诺贝尔奖的文学作品《大地》,向西方展示了一个真实的乡土中国和20世纪初中国普通农民的生存状况,作品是以宿州黄庄农民为原型写的。下列作品与这一文学作品风格相同的是(  )
A《自由引导人民》 B.《老人与海》
C.《播种者》 D.《日出·印象》
解析:材料中描述的是现实主义风格,与之相对应的作品即《播种者》。A项是浪漫主义,B项是现代主义,D项是印象主义,均与题干要求不相符,故选C项。
答案:C
8.(2012·湘潭模拟)《绘画与科学》中说:“19世纪后半期,随着物理学中光学知识的系统研究,以及光学和色彩学关系的发展,使人们看到了绘画崭新的面孔。”下列绘画作品体现了上述思想的是(  )
A.大卫——《马拉之死》
B.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
C.凡高——《向日葵》
D.毕加索——《格尔尼卡》
解析:印象主义画家受现代科学,尤其是光学的启发,认为一切色彩皆产生于光,于是他们依据光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来调配颜色。属于印象主义作品的是C。
答案:C
9.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是流淌在人类血液中的两大文艺因子,下列各项中与“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搭配结构不符的是(  )
A.古代中国《离骚》——《诗经》
B.世界近现代《自由引导人民》——《格尔尼卡》
C.世界近现代《蓝色的多瑙河》——《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D.世界近现代《巴黎圣母院》——《大卫·科波菲尔》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由引导人民》属于浪漫主义作品,而《格尔尼卡》属于现代主义作品,不符合题干中“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搭配要求。其余各项搭配均正确。
答案:B
10.(2012·湖州模拟)19世纪初,世界文学艺术领域兴起了浪漫之风,艺术家、文学家们期望通过以自己的创作来抒发情感、表达理想。以下属于这一类型作品的一组是(  )
A.《巴黎圣母院》《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B.《唐璜》《田园交响曲》
C.《英雄交响曲》《战争与和平》
D.《田园交响曲》《日出·印象》
解析:根据“19世纪初”“浪漫之风”可知题干要求学生选出浪漫主义文学艺术作品,A项分别是浪漫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美术;B项是浪漫主义文学与音乐;C项是浪漫主义音乐和现实主义文学;D项是浪漫主义音乐与印象画派。
答案:B
11.1911年,意大利诗人里乔托·卡努杜发表的一篇论著中第一次宣称有种艺术是继建筑、音乐、美术、雕塑、诗歌、舞蹈这六种艺术后的一种新兴艺术,它是把所有这些艺术都加以综合,形成运动中的造型艺术形式。这种“新兴艺术”是指(  )
A.电视 B.电影
C.歌剧 D.书法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注意题干中的时间限制“1911年”以及材料内容,当时电视还未出现,而歌剧、书法不符合题意,故选电影艺术。
答案:B
12.(2012·宿迁模拟)《让子弹飞》是2010年上映的一部贺岁电影,票房突破6亿元。其中的许多台词在网络流行,一些网友还创造了“让 # #飞”网络语言;电影的拍摄地——广东开平碉楼,游客数量激增。这表明,电影具有以下功能(  )
①娱乐功能 ②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③文化艺术等传播功能 ④商业功能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许多台词在网络流行”“7亿元”等信息,可知①③④正确,而电影彻底改变人们生活方式则表述错误,电影只是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有所影响。
答案:B
二、非选择题(13题20分,14题20分,共40分)
1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这是一幅庞大的壁画,在这里,英雄的战场扩展到宇宙的边界……不可胜数的主题在这漫无边际的原野上汇成一支大军,无限广阔地扩展开来……我们再也听不到什么(琴弦在静寂中低沉地颤动),只有静脉的跳动……英雄在号角声中从死亡的深渊站起。整个乐队跃起欢迎他,因为这是生命的复活……
——罗曼·罗兰
材料2:(此曲)本欲献给法国执政者拿破仑,但当得知拿破仑将称帝时,贝多芬立刻将总谱写有题词的封面撕下,并愤怒地高喊:“这是一个独裁者!”……最伟大的艺术家总是一定时代的良心和代言人,艺术作品不是在真空中产生的。
——摘编自《论孔子的音乐观及其现实意义》
材料3:从19世纪开始,西方绘画的变化日新月异,从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等直到抽象主义,如果把这一发展过程描述得概括一点,基本上可以说是主观因素不断压倒,以至全部取代客观因素的过程。
——摘编自朱狄《当代西方美学》
(1)指出材料1、2所涉及的音乐作品的名称及所属的流派。你是怎样理解材料2中“最伟大的艺术家总是一定时代的良心和代言人”的?(8分)
(2)依据材料3和所学知识,指出浪漫主义绘画作品、印象主义绘画作品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各举一个代表作品。19世纪以后,西方绘画的发展趋势是什么?(10分)
(3)综合上述材料,你对文学艺术的发展有何认识?(2分)
解析:第(1)问第一、二小问,依据材料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三小问,要结合贝多芬所生活的时代及其思想特点等理解。第(2)问第一、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三小问,要依据材料的信息回答。第(3)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用唯物史观的原理回答,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答案:(1)第三交响曲《英雄》。流派:浪漫主义。理解:贝多芬生活在拿破仑时代,深受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贝多芬的音乐体现了向往民主,追求自由、平等,反对专制的革命精神。
(2)浪漫主义绘画作品的特点:偏重感情表现,重视色彩和笔法的热情奔放。代表作品: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印象主义绘画作品的特点:重视光和色彩的运用。代表作品:莫奈的《日出·印象》。趋势:主观因素逐步压倒客观因素。
(3)文学艺术的发展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与社会现实密切相关。
14.临沂某中学为活跃校园文化,举办了中外文化展览。
展览一 中外名画鉴赏
(1)如果你是解说员,请简介《自由引导人民》和《墨竹》的艺术风格特征。(4分)
展览二 中外文学荟萃
(2)下表是展览中体现当时中西文明重要成果的两部著作的介绍,请参考已填充的文字,完成空白部分。(8分)
书名
项目
清朝《红楼梦》
法国雨果《巴黎圣母院》
时代特征
①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革命和战争频仍,动乱不已
②政治上的黑暗,社会的不平等,使人们感到法国大革命后确立的资本主义制度远不如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好
主要思想
描写了封建贵族大家庭的兴衰变化,对明清社会展开深入的揭露和批判
展览三 中西艺术巡礼
(3)填写下表。(8分)
地位
京剧是中国戏剧的杰出代表,受到中国和世界人民的喜爱
启示
贝多芬一生命运多舛,与命运不屈地抗争, 追求崇高理想,是一位伟人
解析:本题考查的形式比较灵活,以展览为串联点,考查了几乎整本必修3的内容,涉及内容范围比较广。解题时注意理解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结合时代背景来分析文化现象。
答案:(1)《自由引导人民》注重表现人的感情,运用鲜明色彩和奔放笔法,强调画面整体的完美和统一。《墨竹》注重写意,追求神韵意趣。
(2)时代特征:明清封建制度渐趋衰落,政治黑暗;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思想上文化专制。主要思想: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3)地位:贝多芬是近代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是继承古典主义音乐,开启浪漫主义音乐的“乐圣”式人物。启示:京剧博采众长,独具特色;要珍惜和弘扬优秀文化。
(时间:25分钟 分值: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结成同盟,其反封建的基础是(  )
A.经济利益一致   B.政治地位一致
C.思想观念一致 D.阶级出身一致
解析:新贵族是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产的资产阶级化的贵族,与资产阶级有共同的经济利益。故选A。
答案:A
2.有人说英国的革命实际上是议会的革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实际表明 (  )
A.革命前后国王的地位没变,议会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B.革命后议会和国王共掌国家大权,二者是平等的
C.革命前后国王和议会不仅互换了地位,而且发生了质变
D.革命前后人民的地位没有发生变化,都处于无权地位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解读能力。材料体现了革命前后国王与议会隶属关系的变化。故选C。
答案:C
3.有人认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之所以享有盛誉,不是因为她做出了什么轰动的事业,而是因为她什么都不做。由此可见,女王在英国 (  )
A.无所事事       B.“统而不治”
C.掌控议会 D.领导内阁
解析: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英国已经是典型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国家,国王之所以“什么都不做”,是因为其“统而不治”,成为最高权力的象征。
答案:B
4.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对英国人民说:“我无法领导你们作战,我不能赋予你们法律或司法,但我可以做其他一些事情。”她能做的事情有 (  )
①代表国家对外宣战、媾和 ②任命议会中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 ③决定英国的重大政策 ④任免内阁大臣和高级文官
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英王的话反映了君主立宪制下,英王“统而不治”的特点,但这不意味着英王无所作为,①②属于她可以做的事情。
答案:A
5.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 1689 年 《 权利法案 》 颁布的主要意义在于 (  )
A.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
B.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了专制王权
C.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规范
D.国王“统而不治”,成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
解析:本题的关键点在“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1689年的《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从社会转型角度看,是专制王权受到了法律限制,以法制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专制王权,所以只有B项最准确。
答案:B
6.下图中所反映的是19世纪中英两国政府的重要国家机构,二者的最大区别在于
(  )
A.决策形式不同 B.人员选拔不同
C.机构性质不同 D.行政方式不同
解析: 英国议会反映的是英国的民主制度,清朝军机处反映的是清朝的专制制度,两者的性质截然不同。
答案:C
7.一位英国的宪法权威人士曾说:“上下两院如果作出决定,就是把女王本人的死刑判决书送到她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  )
A.英国女王不再拥有政治权利
B.议会掌握了国家实际大权
C.议会与国王权力实现了分立
D.英国君主的存在对英国没有任何意义
解析:材料内容很清楚地表明了这样的信息:议会掌握国家实际大权,即使是英王也必须服从议会的裁决。
答案:B
8.一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的演进:“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他评价的是 (  )
A.英国君主立宪制 B.德国君主立宪制
C.美国总统共和制 D.法国共和制
解析:英国在1640~1688年资产阶级革命后,于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之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君主立宪政体不断得到完善。B项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专制主义色彩;C项经历了美国内战;D项确立的历程是曲折艰难的。
答案:A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光荣革命吸取了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它遏止了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主权”原则,这一原则由洛克在他的《政府论两篇》中作了最充分的理论阐述。应当指出,洛克的这两篇文章几乎是与“光荣革命”同时完成的,这说明建立一种民主的政治制度早已成为许多英国人沉思良久的设想,而这种时间上的巧合恰恰反映了英格兰全民族统一价值取向的形成。
材料三 君主立宪制度从确立到完善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君主的权力不断衰落,议会的权力不断上升,产生于议会的责任制政府也逐步确立起来。“光荣革命”为不断的变革打开了通道,这是英国最终能够引领世界潮流的最主要的因素。
——《大国崛起》
材料四 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资产阶级和人民掀起了一次要求议会改革的运动。1832年,英国政府进行了第一次议会选举制度改革,新兴工业城市的资产阶级代表首次获得进入议会的权利。19世纪后期,英国又进行了两次议会改革,成年男子获得了普选权。20世纪初,非贵族出身的议员在下院中首次超过了半数,这是英国政治民主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发展方向”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二概括英国政治制度发生根本改变的原因。(6分)
(2)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指出英国政治制度不断创新的表现。这些创新有什么作用? (6分)
(3)综合上述分析,你得到什么启示? (6分)
解析:本题考查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做好本题,首先要明确英国的政治制度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然后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其发展过程和原因。可以说,读懂材料是答好题的关键。第(1)问要结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来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可从材料中找到答案,第二小问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3)问回答启示可以从多角度回答,但要言之成理,并要符合材料的主题。
答案:(1)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原因:议会在英国有较长历史,且掌握一定的权力;英吉利民族崇尚中庸,选择了“不流血”的政变——“光荣革命”并取得成功;与英国人长期的设想和全民族统一的价值取向相符合。
(2)内阁制度的形成;议会选举制度不断完善。
作用: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为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树立了榜样;为未来国家民主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政治制度的确立应符合本国国情;不断创新才有活力。

(时间:25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2012·西安期末)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所有重大事变。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巴黎圣母院》是其著作之一,与这部著作相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
B.利用了强烈的对比
C.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心灵的赞美
D.反映了大革命前夕封建王朝的黑暗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其歌颂了人世间的美、善和光明,鞭挞了丑、恶与黑暗。故A、B、C三项表述正确。浪漫主义文学出现于法国大革命后,故D项表述错误。
答案:D
2.某学校举办文艺活动,邀请专家演讲。讲题包括:《雪莱的诗歌创作》《雨果的小说艺术》《海涅的长诗与爱国情怀》等。这次活动的主题是(  )
A.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
B.古典主义文学的风格
C.欧洲浪漫主义文学
D.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和运用能力。题干中所述的几个讲题都与浪漫主义文学作家作品有关,故C项正确。
答案:C
3.(2012·郑州月考)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中评价法国19世纪一部文学作品集时说:“(它)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这部文学作品集的作者是(  )
A.雨果          B.萧伯纳
C.巴尔扎克 D.罗曼·罗兰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解题时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历史”,综合分析可知符合条件的是巴尔扎克。雨果为浪漫主义作家;萧伯纳是英国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为20世纪早期法国现实主义作家。
答案:C
4.(2012·徐州期末)“忧郁的眼里没有眼泪,他们坐在织机旁,咬牙切齿:‘德意志,我们在织你的尸布,我们织进去三重诅咒——我们织,我们织!’”这是《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中的诗句,该诗属于(  )
A.浪漫主义文学 B.现实主义文学
C.现代主义文学 D.荒诞主义文学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材料表明了德意志西里西亚工人对社会的痛恨和不满,表明社会矛盾尖锐,属于现实主义文学。
答案:B
5.(2012·聊城高二检测)某作家主张:“只有没有情节,没有动作的艺术才算得上真正的艺术。”据此判断,这位作家的代表作应是(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准确理解材料含义的能力。要求学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认识到材料反映的是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反映了19世纪上半期法国社会风貌,是现实主义文学作品。高尔基的《母亲》反映了20世纪上半期苏联文学的伟大成就。爱尔兰剧作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现代主义文学荒诞派的典型,在其作品中没有故事情节和戏剧冲突。
答案:D
6.1913年,泰戈尔凭借其著名长诗《吉檀迦利》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得奖评语这样写道:“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以高超的技巧,并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该评语体现出泰戈尔的作品(  )
A.充满了浪漫主义的精神
B.代表了东方文学的最高水平
C.体现了东西文化的融合
D.反映了民族独立的迫切要求
解析:泰戈尔是印度作家,其“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说明他的作品体现了东西文化的融合。
答案:C
7.(2012·武汉期中)下列关于长篇小说《母亲》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歌颂了俄国工人阶级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代表作 ③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④创作于十月革命胜利后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解析:《母亲》发表于1906年,是十月革命前,故④不正确。其余三项均表述正确。
答案:D
8.20世纪,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文学家,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反帝反殖和爱国主义精神。这些杰出的文学家包括(  )
①印度的泰戈尔 ②中国的鲁迅 ③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 ④尼日利亚的索卡因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基础知识的能力。结合教材知识可知①②③④均是20世纪具有反帝反殖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文学家。
答案:D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巴黎圣母院》是雨果发表于1831年的一部大型小说。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描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是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表现的思想。
材料2:《死魂灵》发表于1842年,是俄国作家果戈理的代表作。作者通过描写“诡计多端”的投机家契契科夫遍访各地主庄园的过程,展示了俄罗斯外省地主贵族的昏庸。《死魂灵》的发表震撼了整个俄国,在作者锋利的笔下,形形色色贪婪愚昧的地主,腐化堕落的官吏以及广大农奴的悲惨处境等可怕的现实,被揭露得淋漓尽致,体现出深刻的思想内涵、鲜明的批判倾向和巨大的艺术力量是俄国文学也是世界文学中讽刺作品的典范。
材料3:黑色幽默派是20世纪中后期在美国兴起的文学流派。黑色幽默是一种哭笑不得的幽默,悲剧内容和喜剧形式交织混杂。世界的荒诞、社会对人的异化、理性原则破灭后的惶惑、自我挣扎的徒劳,是其中心内容。面对这一切,人们发出玩世不恭的笑声,用幽默的人生态度拉开与现实的距离,以维护饱受摧残的人的尊严,这就是所谓的“黑色幽默”。
(1)根据材料1,《巴黎圣母院》的创作手法是什么?对于雨果在其中表现的思想,你怎样理解?(6分)
(2)根据材料2,《死魂灵》的创作手法是什么?试列举与其类似的两部俄国文学作品。(4分)
(3)根据材料3,你怎么评价黑色幽默派?它体现了什么样的艺术特色?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一例。(6分)
(4)根据上述材料,你怎样理解文学与社会的关系?(2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发展的三个流派,即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第(1)问主要是考查浪漫主义文学的创作手法。第(2)问考查的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揭露了俄国农奴制下罪恶的社会现实,注意结合农奴制改革的相关背景进行分析。第(3)问考查的是黑色幽默派,首先要注意理解其特点,然后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实质就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种表现形式。第(4)问根据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回答即可。
答案:(1)浪漫主义。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方法上的特点,即采用具有强烈感彩的体裁,运用夸张,追求强烈的美丑对比,充满异常的情节、神秘的色彩和奇特的情调,以表达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
(2)批判现实主义。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任答两部即可)
(3)在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造成的社会危机冲击下,人们从理想主义幻梦中惊醒,黑色幽默派是在深刻批判现实的同时兴起的反传统、反理性的潮流,从本质上讲,属于现代主义文学的范畴。反映在文学艺术领域就是强调个人主观感受,用夸张怪诞的叙述手法警醒世人,淋漓尽致地宣泄苦闷、迷惘、虚无情绪和变态心理等精神创伤。《等待戈多》。
(4)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时间:25分钟 分值: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结成同盟,其反封建的基础是(  )
A.经济利益一致   B.政治地位一致
C.思想观念一致 D.阶级出身一致
解析:新贵族是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产的资产阶级化的贵族,与资产阶级有共同的经济利益。故选A。
答案:A
2.有人说英国的革命实际上是议会的革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实际表明 (  )
A.革命前后国王的地位没变,议会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B.革命后议会和国王共掌国家大权,二者是平等的
C.革命前后国王和议会不仅互换了地位,而且发生了质变
D.革命前后人民的地位没有发生变化,都处于无权地位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解读能力。材料体现了革命前后国王与议会隶属关系的变化。故选C。
答案:C
3.有人认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之所以享有盛誉,不是因为她做出了什么轰动的事业,而是因为她什么都不做。由此可见,女王在英国 (  )
A.无所事事       B.“统而不治”
C.掌控议会 D.领导内阁
解析: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英国已经是典型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国家,国王之所以“什么都不做”,是因为其“统而不治”,成为最高权力的象征。
答案:B
4.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对英国人民说:“我无法领导你们作战,我不能赋予你们法律或司法,但我可以做其他一些事情。”她能做的事情有 (  )
①代表国家对外宣战、媾和 ②任命议会中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 ③决定英国的重大政策 ④任免内阁大臣和高级文官
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英王的话反映了君主立宪制下,英王“统而不治”的特点,但这不意味着英王无所作为,①②属于她可以做的事情。
答案:A
5.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 1689 年 《 权利法案 》 颁布的主要意义在于 (  )
A.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
B.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了专制王权
C.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规范
D.国王“统而不治”,成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
解析:本题的关键点在“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1689年的《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从社会转型角度看,是专制王权受到了法律限制,以法制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专制王权,所以只有B项最准确。
答案:B
6.下图中所反映的是19世纪中英两国政府的重要国家机构,二者的最大区别在于
(  )
A.决策形式不同 B.人员选拔不同
C.机构性质不同 D.行政方式不同
解析: 英国议会反映的是英国的民主制度,清朝军机处反映的是清朝的专制制度,两者的性质截然不同。
答案:C
7.一位英国的宪法权威人士曾说:“上下两院如果作出决定,就是把女王本人的死刑判决书送到她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  )
A.英国女王不再拥有政治权利
B.议会掌握了国家实际大权
C.议会与国王权力实现了分立
D.英国君主的存在对英国没有任何意义
解析:材料内容很清楚地表明了这样的信息:议会掌握国家实际大权,即使是英王也必须服从议会的裁决。
答案:B
8.一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的演进:“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他评价的是 (  )
A.英国君主立宪制 B.德国君主立宪制
C.美国总统共和制 D.法国共和制
解析:英国在1640~1688年资产阶级革命后,于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之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君主立宪政体不断得到完善。B项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专制主义色彩;C项经历了美国内战;D项确立的历程是曲折艰难的。
答案:A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光荣革命吸取了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它遏止了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主权”原则,这一原则由洛克在他的《政府论两篇》中作了最充分的理论阐述。应当指出,洛克的这两篇文章几乎是与“光荣革命”同时完成的,这说明建立一种民主的政治制度早已成为许多英国人沉思良久的设想,而这种时间上的巧合恰恰反映了英格兰全民族统一价值取向的形成。
材料三 君主立宪制度从确立到完善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君主的权力不断衰落,议会的权力不断上升,产生于议会的责任制政府也逐步确立起来。“光荣革命”为不断的变革打开了通道,这是英国最终能够引领世界潮流的最主要的因素。
——《大国崛起》
材料四 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资产阶级和人民掀起了一次要求议会改革的运动。1832年,英国政府进行了第一次议会选举制度改革,新兴工业城市的资产阶级代表首次获得进入议会的权利。19世纪后期,英国又进行了两次议会改革,成年男子获得了普选权。20世纪初,非贵族出身的议员在下院中首次超过了半数,这是英国政治民主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发展方向”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二概括英国政治制度发生根本改变的原因。(6分)
(2)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指出英国政治制度不断创新的表现。这些创新有什么作用? (6分)
(3)综合上述分析,你得到什么启示? (6分)
解析:本题考查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做好本题,首先要明确英国的政治制度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然后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其发展过程和原因。可以说,读懂材料是答好题的关键。第(1)问要结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来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可从材料中找到答案,第二小问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3)问回答启示可以从多角度回答,但要言之成理,并要符合材料的主题。
答案:(1)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原因:议会在英国有较长历史,且掌握一定的权力;英吉利民族崇尚中庸,选择了“不流血”的政变——“光荣革命”并取得成功;与英国人长期的设想和全民族统一的价值取向相符合。
(2)内阁制度的形成;议会选举制度不断完善。
作用: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为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树立了榜样;为未来国家民主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政治制度的确立应符合本国国情;不断创新才有活力。

(时间:25分钟,分值: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2012·济南检测)整幅图(右图)画面平静、庄重,省略了一切无关大局的细节,力求简单质朴,既无纷繁的色彩,也无复杂的透视和道具。就此判断该幅作品应当属于(  )
A.新古典主义流派
B.浪漫主义流派
C.现实主义流派
D.印象画派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现代欧洲美术作品的特点和流派。作品尽管表现的是可怕的暗杀,但是画家丝毫没有渲染血腥和恐怖,而是着意刻画马拉之死的崇高和宁静。由此可见,画家在创作中遵循着古典艺术的原则,力图保持更多的理性。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2.(2012·济南期末)名画《自由引导人民》的艺术风格是(  )
A.浪漫主义特征
B.突出理性、反映现实的新古典主义特征
C.反映工人生活的现实主义特征
D.反传统、反理性的现代主义特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基础史实的能力。19世纪前期,法国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洛瓦的代表作《自由引导人民》,典型地表现了浪漫主义美术的风格特征。
答案:A
3.(2012·临沂模拟)有位美学家指出:“艺术的任务是对现实整体进行忠实和真实的描写。”下列美术作品中,创作风格与此观点一致的是(  )
解析:关键词“忠实”“真实”,显然这是现实主义绘画的特点。A项是《马拉之死》,新古典主义美术;B项是《自由引导人民》,浪漫主义美术;C是《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现实主义美术;D是《格尔尼卡》,毕加索作品,现代主义美术。
答案:C
4.19世纪后半期,兴起于法国的印象派绘画艺术曾影响欧洲画坛,后影响到20世纪亚洲的中、日等国。下列叙述最接近印象派艺术特色的是(  )
A.夸张抽象,侧重于内心的主观感受
B.描绘自然,捕捉光与色的变化
C.赞美劳动,注重表现社会现实
D.关注体积, 通过变形图案组合表现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19世纪后半期,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尤其是光学理论的发展,出现了印象派绘画,其最基本特点是描绘自然,捕捉光与色的变化。
答案:B
5.(2012·临沂高二检测)中央电视台“幸运52”节目出了一道题让选手猜这个人物是谁:他是后印象派的代表人物,对运用色彩、造型都有新的创造,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你认为这个人物是(  )
A.莫奈        B.塞尚
C.凡高 D.高更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法国印象派代表人物塞尚擅长画静物,色彩反差强烈,立体感强,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
答案:B
6.右图名画《亚威农少女》以全新的方式展现事物,把正面不可能看到的几个侧面都用并列或重叠的方式表现出来。这一画家的另一著名作品是(  )
A.《自由引导人民》
B.《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C.《日出·印象》
D.《格尔尼卡》
解析:题干材料中的作品《亚威农少女》使用并列或重叠的方式展现事物,该作品正是20世纪现代主义艺术大师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画作,而毕加索的另一名作就是《格尔尼卡》,故选D。《自由引导人民》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洛瓦的代表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画家列宾的代表作;《日出·印象》是19世纪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的成名之作,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D
7.(2012·山西四校联考)“他们把颜料倒在画布上,然后用抹布将颜料擦去,最后出售他们的杰作——抹布。”这段话描述的画家风格应该属于哪一种美术流派(  )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画派 D.现代主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从材料所给信息来看该流派符合现代主义美术的特色,追求个人感受,表现方式比较极端,具有反传统反理性的特点。
答案:D
8.某班举行西方近代美术作品展览,下列美术作品能列入现代主义流派展板的是(  )
解析:A项是荷兰印象画派大师凡高的《向日葵》;B项是法国浪漫主义大师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D项是俄国列宾的现实主义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C项画面杂乱无章,图案变形抽象,反映了作者反传统和迷惘的心态,是一幅典型的现代主义美术流派的作品。
答案:C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所有的新政治人物都爱把自己视为希腊与罗马的现代体现。……波拿巴以古代英雄的模样在画中出现。新古典主义的理想变成了帝国的理想,而皇帝建立一个拉丁—莱茵大帝国的渴望又反过来加强了新古典主义精神的传播。
——雅克·德比奇等《西方艺术史》
材料2:他们认为,艺术应该从所有思想的领域中解放出来,……自由和偶然哺育着灵感。当维克多·雨果画画时,他从纸上的一滴墨水点或咖啡点出发去寻求变化,冲动的抒情取代了理性的劳作。于是,与个人笔触联系在一起的色彩效果便占据了统治地位,因而也损失了精细准确的画面。
——《西方艺术史》
材料3:阅读以下两幅图片: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及其中的图片,分析新古典主义美术的兴起原因及艺术特点。(8分)
(2)结合材料2,分析浪漫主义美术有哪些创作特点?(4分)
(3)判断材料3中两幅作品分别属于何种流派?(2分)据图分析二者的区别。(4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第(1)问要注意通过材料分析新古典主义美术兴起的原因,观察图片分析其特点。第(2)问要立足材料分析其特点。第(3)问要注意从绘画主题和艺术形式两方面来分析作答。
答案:(1)原因:法国大革命期间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如火如荼;资产阶级对古代希腊罗马英雄主义的追求。特点:强调理性,往往选择严峻的历史和现实重大事件为题材;表现形式上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
(2)反对理性,注重感情表现和个人感受;强调色彩的运用,画面生动丰富;不拘泥于细节的过分描绘和刻画。
(3)分别属于现实主义美术和印象画派美术。区别:在题材上,前者注重现实和平民的日常生活,而后者关注自然景观。在艺术形式上,前者强调真实地再现生活场景,而后者强调光色效果,抒发个性,形式夸张。
(时间:25分钟 分值: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结成同盟,其反封建的基础是(  )
A.经济利益一致   B.政治地位一致
C.思想观念一致 D.阶级出身一致
解析:新贵族是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产的资产阶级化的贵族,与资产阶级有共同的经济利益。故选A。
答案:A
2.有人说英国的革命实际上是议会的革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实际表明 (  )
A.革命前后国王的地位没变,议会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B.革命后议会和国王共掌国家大权,二者是平等的
C.革命前后国王和议会不仅互换了地位,而且发生了质变
D.革命前后人民的地位没有发生变化,都处于无权地位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解读能力。材料体现了革命前后国王与议会隶属关系的变化。故选C。
答案:C
3.有人认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之所以享有盛誉,不是因为她做出了什么轰动的事业,而是因为她什么都不做。由此可见,女王在英国 (  )
A.无所事事       B.“统而不治”
C.掌控议会 D.领导内阁
解析: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英国已经是典型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国家,国王之所以“什么都不做”,是因为其“统而不治”,成为最高权力的象征。
答案:B
4.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对英国人民说:“我无法领导你们作战,我不能赋予你们法律或司法,但我可以做其他一些事情。”她能做的事情有 (  )
①代表国家对外宣战、媾和 ②任命议会中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 ③决定英国的重大政策 ④任免内阁大臣和高级文官
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英王的话反映了君主立宪制下,英王“统而不治”的特点,但这不意味着英王无所作为,①②属于她可以做的事情。
答案:A
5.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 1689 年 《 权利法案 》 颁布的主要意义在于 (  )
A.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
B.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了专制王权
C.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规范
D.国王“统而不治”,成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
解析:本题的关键点在“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1689年的《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从社会转型角度看,是专制王权受到了法律限制,以法制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专制王权,所以只有B项最准确。
答案:B
6.下图中所反映的是19世纪中英两国政府的重要国家机构,二者的最大区别在于
(  )
A.决策形式不同 B.人员选拔不同
C.机构性质不同 D.行政方式不同
解析: 英国议会反映的是英国的民主制度,清朝军机处反映的是清朝的专制制度,两者的性质截然不同。
答案:C
7.一位英国的宪法权威人士曾说:“上下两院如果作出决定,就是把女王本人的死刑判决书送到她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  )
A.英国女王不再拥有政治权利
B.议会掌握了国家实际大权
C.议会与国王权力实现了分立
D.英国君主的存在对英国没有任何意义
解析:材料内容很清楚地表明了这样的信息:议会掌握国家实际大权,即使是英王也必须服从议会的裁决。
答案:B
8.一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的演进:“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他评价的是 (  )
A.英国君主立宪制 B.德国君主立宪制
C.美国总统共和制 D.法国共和制
解析:英国在1640~1688年资产阶级革命后,于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之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君主立宪政体不断得到完善。B项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专制主义色彩;C项经历了美国内战;D项确立的历程是曲折艰难的。
答案:A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光荣革命吸取了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它遏止了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主权”原则,这一原则由洛克在他的《政府论两篇》中作了最充分的理论阐述。应当指出,洛克的这两篇文章几乎是与“光荣革命”同时完成的,这说明建立一种民主的政治制度早已成为许多英国人沉思良久的设想,而这种时间上的巧合恰恰反映了英格兰全民族统一价值取向的形成。
材料三 君主立宪制度从确立到完善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君主的权力不断衰落,议会的权力不断上升,产生于议会的责任制政府也逐步确立起来。“光荣革命”为不断的变革打开了通道,这是英国最终能够引领世界潮流的最主要的因素。
——《大国崛起》
材料四 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资产阶级和人民掀起了一次要求议会改革的运动。1832年,英国政府进行了第一次议会选举制度改革,新兴工业城市的资产阶级代表首次获得进入议会的权利。19世纪后期,英国又进行了两次议会改革,成年男子获得了普选权。20世纪初,非贵族出身的议员在下院中首次超过了半数,这是英国政治民主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发展方向”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二概括英国政治制度发生根本改变的原因。(6分)
(2)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指出英国政治制度不断创新的表现。这些创新有什么作用? (6分)
(3)综合上述分析,你得到什么启示? (6分)
解析:本题考查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做好本题,首先要明确英国的政治制度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然后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其发展过程和原因。可以说,读懂材料是答好题的关键。第(1)问要结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来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可从材料中找到答案,第二小问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3)问回答启示可以从多角度回答,但要言之成理,并要符合材料的主题。
答案:(1)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原因:议会在英国有较长历史,且掌握一定的权力;英吉利民族崇尚中庸,选择了“不流血”的政变——“光荣革命”并取得成功;与英国人长期的设想和全民族统一的价值取向相符合。
(2)内阁制度的形成;议会选举制度不断完善。
作用: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为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树立了榜样;为未来国家民主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政治制度的确立应符合本国国情;不断创新才有活力。

(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2012·汕头调研)他既把古典主义音乐发展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又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在音乐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被誉为“乐圣”。他是(  )
A.德彪西         B.贝多芬
C.舒伯特 D.柴可夫斯基
解析:18~19世纪,是欧洲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过渡的时期,为这两大乐派架起桥梁的伟人是德国音乐大师贝多芬。
答案:B
2.披头士乐队(The Beatles,又译甲壳虫乐队)在20世纪60年代引领了轰轰烈烈的、被美国称为“英国入侵(British Invasion)”的音乐文化入侵浪潮。该乐队擅长的音乐类型是
(  )
A.民族音乐 B.浪漫主义音乐
C.摇滚音乐 D.后现代主义音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中的时间“20世纪60年代”以及“引领”“音乐文化”等可知披头士乐队擅长的音乐类型是摇滚音乐。
答案:C
3.19世纪欧洲各国的音乐发展呈现多样性、民族性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
A.音乐艺术从封建主义和教会束缚中解放出来
B.欧洲各国面临的社会问题不同
C.各民族各地区人民的爱好不同
D.欧洲地域广阔,国家众多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19世纪,欧洲各国面临的社会问题不同,反映在音乐领域里,出现了多样性及很强的民族性的特点。
答案:B
4.创作了歌剧《茶花女》,推动了意大利民族意识觉醒的人物是(  )
A.罗西尼 B.威尔第
C.比才 D.贝多芬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基础史实的能力。意大利音乐家威尔第创作了歌剧《茶花女》,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意识。
答案:B
5.(2012·泰安期末)有一种对大众心理、经济生活和种族问题都产生重大影响的音乐,它产生于反对种族歧视和白人的商业剥削中。这种音乐被称为(  )
A.浪漫主义音乐 B.古典主义音乐
C.爵士音乐“比博普” D.摇滚音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二战后,黑人爵士音乐家为反对种族歧视和白人的商业剥削而自娱自乐,创造出一种新的爵士音乐“比博普”。
答案:C
6.(2012·泰州检测)科技的发展带给人们更丰富多样的娱乐方式,电影是其中之一。电影的发明者是(  )
A.英国的贝尔德 B.美国的贝尔
C.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 D.美国的卓别林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19世纪末,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电影。
答案:C
7.(2012·苏州期末)一部筹备长达12年,一出世就雷霆万钧的3D电影《阿凡达》,一举横扫了整个世界的电影市场,也在2010年破了中国单片票房纪录。之所以有这样的辉煌,主要是因为它(  )
A.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B.拍摄准备时间比较长
C.代表了未来电影发展方向的技术进步
D.敏锐地回应了影响文明发展的问题
解析:影视艺术既反映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又直接敏锐地回应、影响文明的发展和社会风尚的变化,满足人们各式各样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刻和广泛。本题中3D电影《阿凡达》取得辉煌成就,主要是因为它代表了未来电影发展方向的技术进步。
答案:C
8.(2012·常德模拟)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电视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每当空暇之际我们总是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喜欢的节目。你认为电视对人类生活所产生的影响应该是(  )
①丰富精神生活 ②改变生活方式 ③扩大人们的视野④接受“空中课堂”教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电视是覆盖面广、时效性和现场感强的大众媒介,可以传播资讯、开展远程教育、娱乐、推动艺术的平民化等,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扩大了视野,提高了素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答案:C
二、非选择题(18分)
9.(2012·德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19世纪,欧洲各国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有的国家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巩固资产阶级革命已经取得的成果;有的面临国家统一问题;有的需要消灭农奴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有的争取摆脱外族奴役,取得民族独立。在音乐领域里,出现了很强的民族性趋势。
材料2:
材料3:电视媒介的特点在于它消除了文字符号对大众的限制,使文化通过声像的形式得以传播,因为不管是谁,也无论其受教育程度的高低,都可以通过电子媒介的声音、图像与文化接触……电视的兴起在人类文化史上是一次革命,它以强大的传播威力、高度的逼真性和即时性等特点,形成电视时代的一种文化氛围。
材料4:在打开的电视机面前,我们退返到无邪的婴儿状态,我们的头脑成为一个被动而直通的频道,不经过大脑的思维转换,连绵不断的直观形象不断直接轰击我们的视网膜。
请回答:
(1)据材料1分析,19世纪欧洲的音乐有何突出特点?为什么?(4分)
(2)分析材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二战以来占据流行音乐的主流是什么?主要原因何在?试举两例说明其流行的表现?(8分)
(3)结合材料3、4分析电视的出现对生活的影响?(6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及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第(1)问从材料中“出现了很强的民族性趋势”及“欧洲各国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等关键信息分析特点和原因。第(2)问结合图片及文字说明可判断流行音乐的主流是摇滚乐,主要原因和表现要结合教材分析归纳;第(3)问电视的影响要注意全面分析,既要分析其积极影响,也要认识到其弊端。
答案:(1)民族性。因为欧洲各国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
(2)摇滚乐。
原因:新时代大众心理的变化,特别是青少年反叛精神的增长,使摇滚乐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
表现:20世纪50年代初,摇滚乐《围着时钟摇吧》对美国青少年造成巨大震撼。20世纪60年代,摇滚乐在美国更加火爆,出现了《时代在改变》等作品。
(3)①电视的优势在于具有强大的传播威力,能够满足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的需求,使艺术大众化;加快了信息在世界范围内的传递,扩大了人的视野,提高了人的素养,增强了人的国际意识。②电视的局限在于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使人们成为被动接受信息的工具。
(时间:25分钟 分值: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结成同盟,其反封建的基础是(  )
A.经济利益一致   B.政治地位一致
C.思想观念一致 D.阶级出身一致
解析:新贵族是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产的资产阶级化的贵族,与资产阶级有共同的经济利益。故选A。
答案:A
2.有人说英国的革命实际上是议会的革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实际表明 (  )
A.革命前后国王的地位没变,议会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B.革命后议会和国王共掌国家大权,二者是平等的
C.革命前后国王和议会不仅互换了地位,而且发生了质变
D.革命前后人民的地位没有发生变化,都处于无权地位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解读能力。材料体现了革命前后国王与议会隶属关系的变化。故选C。
答案:C
3.有人认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之所以享有盛誉,不是因为她做出了什么轰动的事业,而是因为她什么都不做。由此可见,女王在英国 (  )
A.无所事事       B.“统而不治”
C.掌控议会 D.领导内阁
解析: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英国已经是典型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国家,国王之所以“什么都不做”,是因为其“统而不治”,成为最高权力的象征。
答案:B
4.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对英国人民说:“我无法领导你们作战,我不能赋予你们法律或司法,但我可以做其他一些事情。”她能做的事情有 (  )
①代表国家对外宣战、媾和 ②任命议会中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 ③决定英国的重大政策 ④任免内阁大臣和高级文官
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英王的话反映了君主立宪制下,英王“统而不治”的特点,但这不意味着英王无所作为,①②属于她可以做的事情。
答案:A
5.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 1689 年 《 权利法案 》 颁布的主要意义在于 (  )
A.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
B.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了专制王权
C.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规范
D.国王“统而不治”,成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
解析:本题的关键点在“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1689年的《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从社会转型角度看,是专制王权受到了法律限制,以法制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专制王权,所以只有B项最准确。
答案:B
6.下图中所反映的是19世纪中英两国政府的重要国家机构,二者的最大区别在于
(  )
A.决策形式不同 B.人员选拔不同
C.机构性质不同 D.行政方式不同
解析: 英国议会反映的是英国的民主制度,清朝军机处反映的是清朝的专制制度,两者的性质截然不同。
答案:C
7.一位英国的宪法权威人士曾说:“上下两院如果作出决定,就是把女王本人的死刑判决书送到她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  )
A.英国女王不再拥有政治权利
B.议会掌握了国家实际大权
C.议会与国王权力实现了分立
D.英国君主的存在对英国没有任何意义
解析:材料内容很清楚地表明了这样的信息:议会掌握国家实际大权,即使是英王也必须服从议会的裁决。
答案:B
8.一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的演进:“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他评价的是 (  )
A.英国君主立宪制 B.德国君主立宪制
C.美国总统共和制 D.法国共和制
解析:英国在1640~1688年资产阶级革命后,于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之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君主立宪政体不断得到完善。B项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专制主义色彩;C项经历了美国内战;D项确立的历程是曲折艰难的。
答案:A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光荣革命吸取了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它遏止了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主权”原则,这一原则由洛克在他的《政府论两篇》中作了最充分的理论阐述。应当指出,洛克的这两篇文章几乎是与“光荣革命”同时完成的,这说明建立一种民主的政治制度早已成为许多英国人沉思良久的设想,而这种时间上的巧合恰恰反映了英格兰全民族统一价值取向的形成。
材料三 君主立宪制度从确立到完善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君主的权力不断衰落,议会的权力不断上升,产生于议会的责任制政府也逐步确立起来。“光荣革命”为不断的变革打开了通道,这是英国最终能够引领世界潮流的最主要的因素。
——《大国崛起》
材料四 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资产阶级和人民掀起了一次要求议会改革的运动。1832年,英国政府进行了第一次议会选举制度改革,新兴工业城市的资产阶级代表首次获得进入议会的权利。19世纪后期,英国又进行了两次议会改革,成年男子获得了普选权。20世纪初,非贵族出身的议员在下院中首次超过了半数,这是英国政治民主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发展方向”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二概括英国政治制度发生根本改变的原因。(6分)
(2)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指出英国政治制度不断创新的表现。这些创新有什么作用? (6分)
(3)综合上述分析,你得到什么启示? (6分)
解析:本题考查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做好本题,首先要明确英国的政治制度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然后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其发展过程和原因。可以说,读懂材料是答好题的关键。第(1)问要结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来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可从材料中找到答案,第二小问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3)问回答启示可以从多角度回答,但要言之成理,并要符合材料的主题。
答案:(1)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原因:议会在英国有较长历史,且掌握一定的权力;英吉利民族崇尚中庸,选择了“不流血”的政变——“光荣革命”并取得成功;与英国人长期的设想和全民族统一的价值取向相符合。
(2)内阁制度的形成;议会选举制度不断完善。
作用: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为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树立了榜样;为未来国家民主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政治制度的确立应符合本国国情;不断创新才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