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舟山市普陀中学2021-2022学年度6月高一历史质量检测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只需上交答题卷。
第I卷(选择题65分)
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空间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基于以上认识,中国提出了
A.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B.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的建议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和田马钱”(下图)是汉代的于阗(今新疆和田一带)地区自行制造和发行的一种钱币。它采用古希腊的打压法制成,圆形无孔,正面钱文是汉文篆体字,背面是马或骆驼的图案并环以佉卢文,以“铢”为计重、记值单位。该钱币的发现,可以证明当时
A.“和田马钱”在全国流行
B.中国与西方存在文明交流
C.篆体汉字盛行于西域地区
D.汉代与欧洲建立直接联系
3.下列历史现象或事物按照朝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序号 事件
① 汤武革命、国人暴动、田里不贔
② 玄学、士族门阀、均田制
③ 青苗法、榷场、科道
④ 推恩令、太学、《轮台罪己诏》
A.①④②③ B.③①②④ C.④③①② D.①②④③
4.北宋理学家张载认为人有本质为善的“天地之性”和有善有恶的“气质之性”,如“气质恶者,学能即移……但拂去旧日所为,使动作皆中礼,则气质自然全好。今人所以多为气所使,而不得为贤者,盖不知学。”据此可知,张载主张
A.善恶的气质可以相互转化 B.恢复等级尊卑有序的状态
C.以礼为标准强调学的作用 D.发展学校教育使人人向善
5.自康熙经雍正至乾隆的130多年,史称康乾盛世,但马克思称之为“奇异的悲歌”,也有历史学家称之为“落日的辉煌”。能说明这一时期为“悲歌”。“落日”的历史现象是
①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 ②重农抑商,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③闭关锁国,严格限制对外通商贸易 ④八股取士,实行文化专制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林则徐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这是因为他
A.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主动了解西方国家情况
C.领导了著名的“虎门销烟” D.开展了自强求富的运动
7.1917年,民国北京政府欲以烟酒公卖抵押借美款,安徽省长倪嗣冲得此消息于5月31日通电全国:“对于此款不能承认,属奸党擅借。地方所有烟酒公卖局概应暂行停办,或归地方官直接办理,免资利用。”山西省长阎锡山声援倪嗣冲的同时借机将原属于中央的烟酒公卖收益归于地方。由此可知
A.地方军阀开创了多种收入渠道 B.地方势力膨胀导致中央权力式微
C.地方财政与中央财政完全分离 D.地方有效反抗了帝国主义的侵略
8.如图是古埃及《亡灵书》残片,是古埃及祭司为死去的人们作的宗教经文。根据所学推断,此残片的书写材料是
A.丝绸 B.竹简 C.泥板 D.莎草
9.如图反映出阿拉伯帝国在世界贸易中的作用是
A.沟通了亚非欧地区贸易往来 B.为新航路的开辟积累了财富
C.使全球各地建立了直接联系 D.建立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10.16世纪以来,随着海上航路的拓展,欧洲出现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下列欧洲“商业革命”的表现有
①商品种类和流通量大幅增长 ②出现股份公司与证券交易所
③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④欧洲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选择题II(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1.下表为近代世界发生的部分重大历史事件。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时间 事件 主要内容
1689年 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
1787年 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 实行民主共和制
1871年 德国制定《德意志帝国宪法》 实行君主立宪制
1875年 法国颁布《第三共和国宪法》 确立共和制度
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民族独立的完成
C.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 D.国家统一的实现
12.如表是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某些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曲线图,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A.A理论是手工工场时期的主流经济理论 B.B理论崇尚自由放任引发经济危机
C.A理论与罗斯福新政一脉相承 D.B理论推动了二战后美国经济的繁荣
13.依据下列时间轴上历史事件所反映的主题①与②处分别为
A.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B.1844年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C.1848年《共产党宣言》正式发表 D.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
14.下列对如图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殖民者开始深入到非洲腹地进行探险活动 B.这一时期非洲各国实现独立建立民族国家
C.国家疆域很规整源于列强“地图上作业” D.非洲恶劣的自然环境是导致其落后的原因
15.1905年,伊朗(时称“波斯”)发生了立宪革命,一位目击者写道:我以为东方正从酣睡中觉醒。在中国,它表现为一种显著的反抗外族的态度;在波斯……觉醒似乎表现为偏向民主改革的形式。东方的觉醒
A.表现为民族民主运动兴起 B.摧毁了亚洲各国的封建势力
C.彻底瓦解了世界殖民体系 D.实现了亚洲各国的民族独立
16.一战爆发70年后,萨拉热窝迎来了奥委会盛事。这次冬奥运会会徽设计在奥运五环标志下面,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红色雪花图形,它是萨拉热窝地区传统刺绣产品的主要图案。火红色的雪花,像是凄艳的鲜血,又是沉重的叹息,这要某种程度上是对一战血流成河的警醒与反思。下列关于萨拉热窝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A.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在1914年7月28日
B.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爆发的直接原因
C.萨拉热窝事件的相关国家是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
D.萨拉热窝所在的巴尔干半岛在一战前是欧洲“火药桶”
17.如图所示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整体趋势。与“③”对应的是
A.英国宪章运动 B.《共产党宣言》问世
C.巴黎公社运动 D.俄国十月革命爆发
18.2019年是二战在欧洲战场爆发80周年,发动二战的三个法西斯国家建立法西斯政权的先后顺序是
A.德国,意大利,日本 B.意大利,日本,德国
C.意大利,德国,日本 D.德国,日本,意大利
19.如图是冷战时期,苏联绘制的一幅政治讽刺漫画。图中口袋上的英文字母“HATO”意为“北约”。这幅漫画意在
A.强调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 B.鼓励西欧走向联合
C.揭露美国对盟友的真实意图 D.说明美国经济衰退
20.如图为1955-1974年美国与欧共体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总值的百分比。图中呈现的变化客观上
A.恢复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 B.终结了美国超级大国的地位
C.导致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D.促进了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
21.请选出下图中A处或C处相关的重大活动,并指出东交民巷使馆区的设置源于哪一条约的规定。( )
A.八国联军入京、《辛丑条约》 B.义和团运动、《马关条约》
C.五四运动、《辛丑条约》 D.五四运动、《北京条约》
22.如图是近代国产机织棉布与进口机织棉布关内市场消长情况统计(部分)表。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国民党开始着手准备持久抗战 B.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发展实业的法令
C.国家对轻纺工业实行经济统制 D.国民政府采取了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
23.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序幕
B 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 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
C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标志祖国大陆彻底解放和完全统一
D 中共召开七届二中全会 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24.如图是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增长情况,下列有关解读,正确的是
①新中国成立后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广泛发展友好关系
②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展全方位外交,取得巨大成就
③中共十九大以来,中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
④世纪之交中国把巩固与发展大国关系作为外交工作的首要任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5.1992年,中国改革开放走到了一个关键时结合下面图片,指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放思想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要求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正式确立
C.“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深入人心 D.邓小平理论得到进一步深化
第II卷(非选择题35分)
26.(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随时代变迁,我国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
材料一 农业谚语和诗歌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对生产经验的总结诗歌: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夏日田园杂兴》)
谚语:三分种来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
材料二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不同的新经济的萌芽。
材料三 茶叶在19世纪30年代每年出口5000万磅,1844年增至7000万磅,1851年达9900万磅,几乎增加了一倍。丝的出口,在鸦片战争前一般每年只有几千包,最多不过10010包,1847年增至22000多包。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材料四 1978年11月,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实行包产到户,揭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1982年1月,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肯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有哪些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宋元时期“新型经济”泛起“微澜”的表现,以及明清出现了“新经济萌芽”的依据。(4分)
(3)材料三反映近代中国农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和成效。(7分)
27.文明的产生与交流。
材料一
材料二 亚历山大对波斯帝国的统治制度进行了改造利用。他重用归顺的波斯贵族,与东方女子通婚,建立波斯人的军队,这些人仍像过去尊奉他们的波斯国王样来尊奉他。亚历山大戴波斯头带式的王冠,波斯王服,发号施令用“国王”称号,掌握军事、行政、立法、铸币大权,他个人的地位的确大大加强了。他接受了波斯的行省制,但削弱了总督的权力。埃及设上下两个总督区,亚洲的原波斯总督区不变。总督多由马其顿将军先后担任。与以前的波斯总督不同,亚历山大的总督只掌握民政权,无财权,无铸币权。各省另设独立的财政官。总督一般不掌握军队,少非马其顿人任总督是如此。军队由国王直接指挥,另委马其顿人负责。至于他在远征路上建立的希腊式城市或殖民地,更是在他的掌握之中。
——摘编自杨巨平《试析“希腊化”时期君主制的形成与特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公元前4千纪-公元前3千纪所涉及的古文明区域,概括这一时期古文明区域形成的地理因素和经济因素。(7分)
(2)据材料二概括亚历山大帝国的统治措施。结合所学简析早期帝国扩张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10分)第1页 共4页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A C A B B D C A
二、选择题II(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D C C A A D C C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D D A B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第26小题18分,第27小题17分,共35分)。
26.(1)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
(2)表现:城市经济繁荣;“市”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瓦肆”“夜市”);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城市经济功能增强;海外贸易发展迅速;外贸港口走向繁荣。
依据: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3)变化:中国农产品出口数量逐年增长;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4)背景: 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包产到户,揭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成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到全国;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7.(1)古文明:古代中国黄河、长江流域;古代印度河流域;古代西亚两河流域;古代埃及尼罗河流域。因素:地理:因大河流域而发源,水源充足。经济:农业和畜牧业产生并发展。
(2)措施:继承并改造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采取重用波斯贵族、通婚等方式争取波斯人的认同;将政治、军事等大权集于一身;地方实行行省制,削弱总督权力;用马其顿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推广希腊文化。
特点:因俗而治,三流合一,“希腊化”。
影响:①进一步扩大了古代文明区域,使不同文明相互连接起来;②促进不同文明(东西)文化的交流,推动了经济和贸易的往来,促进了文明的发展。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