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音乐下册第3课《 小动物唱歌》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一年级音乐下册第3课《 小动物唱歌》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4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06-23 08:40: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题 《小动物唱歌》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从音乐学科的特点出发,从学情出发,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运用音乐要素学习音乐知识和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二)理论依据 依据课程标准中“表现、创造领域”的相关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演唱技能的练习,创设与歌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演唱。同时教师应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贯穿于不同的教学领域。重视音乐实践的创造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内容分析
《小动物唱歌》表现了小动物们在一起快乐歌唱,充满童趣。C大调,4/4拍,弱起歌曲,规整的上下句,只在结尾音处,稍作变化。 第一乐句,弱起进入,前半句一个下行级进,一个上行级进,后半句从动物的叫声开始出现了四级小跳,在模仿小动物叫声时运用了p和f 的力度对比,让小动物叫声更加形象,表现了歌曲欢快的情绪。 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不完全重复,只有最后一小节加以变化,让歌曲结束感更加强烈。
3.学习者分析
1、年龄特点:乐于参与音乐活动、想象力丰富、敢于创新、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 2、认知特点: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半的音乐学习,有一定的识唱曲谱的能力,对于歌曲的演唱,有一定的能力,旋律感较好,能通过手势高低变化感知旋律的走向。因为在之前的多次学习过有关小动物的歌曲,奠定了本课创编小动物歌曲、和动作的基础。 3、演唱习惯:了解正确的演唱姿势、初步掌握发声方法。能有意识的用不同的声音、力度、速度表现歌曲。
4.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歌曲学习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模唱、识谱等方法学唱学会歌曲旋律、再通过复习歌曲对比理解音乐要素对于音乐表现的作用,通过学生对歌曲中小动物的表演,培养学生创编能力,和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3、知识与技能:正确演唱弱起小节的歌曲,学习力度记号。 4、教学重点:歌曲《小动物唱歌》的演唱。 5、教学难点:弱起小节、两个乐句不同结尾的演唱。
5.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可附教学流程图,含板书设计)
音乐热身活动: 放音乐《我是一只…》 听音乐,按照听到的动物,自己创编动作。 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反应能力及恒拍感、空间感的培养,培养学生创造力,并为本课的创编活动做准备。 师生问好: 教师教唱低声部。 在学生学会基础上,加入二声部。 纠正高声部,发音方法。 练习和声,并纠正学生高音的演唱方法。 设计意图:初步体验合唱,并练习唱好歌曲中的高音。 三、体验4/4拍,及弱起小节歌曲 身体律动 带领学生按照4/4拍,拍击身体,第一排拍手,第二排右手拍胸,第三排座手拍胸,第四拍拍腿。 练习去掉前三拍。 练习随着音乐进行律动。 设计意图:用身体感受,弱起小节的歌曲,为接下来歌曲学习做准备 四、歌曲学习: 聆听歌曲乐句: 初步完整聆听歌曲,感受乐曲情绪。并分析乐曲结构 视唱曲谱: 解决重难点,采用师生接唱、对比等形式 学习歌词:纠正学生演唱中的,咬字、发音。 学习力度记号:认识F P记号。并启发学生用不同的力度记号演唱。 分组表演,并演唱: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识谱水平,采用多种音乐手段,整体感受歌曲旋律,会运用不同的力度来演唱歌曲。 五、创编歌曲: 1、用15 两个音模仿不同小动物的叫声 2、自己创编喜爱的小动物,并加入歌曲演唱中。 3、分组表演。 4、运用不同力度,表现不同的小动物。 5、教师总结:关爱小动物,他们是人类的朋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喜爱的小动物声音、和形态的创编,开发学生即兴音乐创编能力,和创新意识。 板书设计
6.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一)形成性评价 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开展学生自评、师生点评、生生互评等方式进行评价。 (二)评价量规: 评价要点A优秀 B良好 C一般自 评互 评师 评 歌曲演唱:音准,节奏,旋律准确性歌曲表现:有感情自信的演唱歌 能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歌曲创编:乐于参与创编活动,想象力丰富
7.教学设计特色说明与教学反思(300-500字)
本课教学设计特点: 1、从音乐出发,以及学生能力出发设计教学过程。 在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时,我是根据学情、来设计歌曲中的重难点,而不是单纯只完成教材规定的重难点。在我这节课上学生们的参与热情高,因为老师设计的活动是从低到高,根据他们掌握的情况一点一点加入,既让他们能掌握,又让他们总有新鲜感,所以直到下课,孩子们还没唱够、没跳够。每一项活动都是跟音乐有关系,他们在课上尝试了合唱、体验了弱起拍、感受了四四拍节拍。了解了怎样划分乐句、正确的演唱呼吸方法、以及怎样轻声高位置的演唱。在不经意间学到了很多音乐知识,当然这些还需要老师在以后的音乐课上反复强调。 2、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儿童的想象创造力十分丰富,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的求知欲。表现欲非常强烈,想象、创造力处于待续发展阶段。因此教师抓住低年级学生这一特点很好地对学生进行引发和培养。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寻找激发学生创造动机的因素、激活他们的创造冲动,让他们在主动参与中,展现创造才能。所以在本课律动活动中教师一直强调学生做。跟别人不一样的动作,并对个性化的动作进行奖励。 3、注重课堂评价。 课堂对学生的评价,也是很重要的,它关系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更多 地运用激励性评价,提高他们的音乐兴趣和水平。作为音乐学科,要做到生动丰富、机智巧妙,适时适地的评价。 4、本课的不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过多,还应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完 成本课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