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画里阴晴》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画里阴晴》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4-17 20:3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3张PPT。画里阴晴吴冠中学习目标1、把握文章论述的中心。 2、学习本文起、承、转、合的独特的行文结构。 3、学习文中的修辞手法。 4、理解作者是如何在画作中体现它的创新思想的。 导入新课 江南的微风细雨总让人感觉到诗情画意,尽管生在江南,长在江南的我们有时对于连绵不断的阴雨天气也会感到不耐烦。但是在连续的几天晴空万里、艳阳高照后,我们往往又会情不自禁地怀念起纷飞飘坠的雨丝、淅淅沥沥的雨声了。而在有着特别敏锐的审美触觉的画家眼里,这丝丝细雨又该有怎样的韵味呢? 今天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就要跟我们谈谈“画里阴晴”。 吴冠中(1919—2010),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吴冠中终生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及中国画现代化之探索,坚韧不拔地实践着“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的创作理念,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他执著地守望着“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心底”的真切情感,表达了民族和大众的审美需求,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化品格;国内外已出版画集约40余种,文集10余种;曾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政协委员等职。《西斯廷圣母》拉斐尔 《披纱巾的少女》拉斐尔 《蒙娜丽莎》《圣母子与圣安娜》《创世纪》 《大洪水》 名 称: 缠毛线 年 代: 1878年 创作者: 洛德·莱顿 英国 范宽《溪山行旅图》 徐悲鸿齐白石 请在文章中找出相关的语句,看看作者是如何评价他自己的油画民族化及中国画现代化之探索的?浓而滞的油画里有时要吸收水分,娇艳的色彩往往须渗进墨韵 整体感知自读课文,找出每段话的中心句,并概括出每段的段意。
把握文章论述的中心。 第1自然段:由“默看细雨湿桃花”起笔。
第2自然段:承上赞美湿的景色格外有韵味。
第3自然段:转而说明喜欢画阴天和微雨天景色的因由。
第4自然段:综上所述,借用鱼和熊掌可以兼得作比喻,说明阴和晴两种审美情趣可以并行不悖。起承转合“我感到在生活中每次表现不同对象时,永远需寻找相适应的技法。”
——艺术贵在创新。细读探究: (1)天微雨,“主人”和“ 我”心情相同吗?
(2)窗外是怎么样的景色?这些景色引发了作者什么感受? 桃红柳绿,
春雨霏霏浓酣的水彩画默看细雨湿桃花画家敏锐的审美触觉对“湿”的独特感受为什么中国的画家爱画风雨归人,爱画“斜风细雨不须归”? 吴昌硕《风雨归舟》 傅抱石
《风雨归牧》傅抱石
《千峰送雨》 因为湿了的大自然景色格外有韵味,“湿”“渲染了山林、村落,改变了大自然的色调”,使本来不协调的颜色也协调了起来,使大自然增加了另外一种美感,而且雨使得有些形象朦胧了,有些形象突出来,有着与“晴”不同的意境。 在对雨意的独特感悟上作者并不缺少知音。确实,那风情雨意曾被多少文人骚客化入文意,化为诗意。“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丝丝杨柳丝丝雨”,“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历来的中国的画家更是“爱画风雨归舟”,爱画“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诗境。中国的诗者、画家都从雨中找到了别具风格的意境。这微风细雨已不再是自然现象,而有着浓浓的文化意蕴,有着万般风情。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天街小雨润如酥。
“梨花一枝春带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作者留学法国多年,而且学的主要是西洋画和水彩画。按理,他的画应该以西洋画法为主,可为什么作者却“模仿西洋的手法少,收益于中国画的成分多”?名 称:肯特海滩 时 期:1827年 创作者:泰奥多尔·居丹 法国 这是一个惊心动魄的场面,一个怵目惊心的瞬间:《肯特的海滩》描绘的是在狂风暴雨的海浪中即将倾复的帆船,人们纷纷逃离帆船,乘上救生船逃命,狂涛汹涌,人们在挣扎。在黑白两色的对比中,表达的是生命与意志的不可战胜。 向日葵鸢尾花梵高莫纳 睡莲莫纳 睡莲莫纳 日出这是因为中国画和西洋画对阳光、阴雨的感受和表现截然不同。西洋画崇尚阳光,追求强烈的色彩感,即使画风雨,也只是理性地写实地表现其形态,仅仅把它当作大自然的一种形态。而中国话画中的风雨确实一种意境,一种情致。喜欢画阴雨和微雨天的景色”的吴冠中的绘画风格当然“受益于中国画的成分多”了。 西洋画重形似,而中国画重神韵;西洋画是写实的,中国画是象征的。中国画追求传神,追求意境,画的是心中的景,而非眼中的景。雨湿的山水草木有着别样的韵味、情调,表达着不同的意境。所以被内心有着深深的传统文化情结的作者所赞赏,并融入他的绘画中。 1、阴与晴各有风味,中国画与西洋画各有特点,两者可否兼有?
2、作者在文章的最后提出什么样的艺术主张?  吴冠中先生作品《鲁迅故乡》 吴冠中彩墨画《奇峰耸翠》 请说出下列句子各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和写作手法。
(1)古树老干黑得像铁。
(2)我立即记起潘天寿老师的题画诗“默看细雨湿桃花”。
(3)中国画家……爱画“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诗境。
(4)湿衣服穿在身上不舒服,但湿了的大自然景色却格外的有韵味。
(5)就这一眼,满院子里边鸦雀无声……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响。
(6)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