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14章 第1节 生物的命名和分类(11)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14章 第1节 生物的命名和分类(11)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6-23 15:12: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第一节生物的命名和分类
教学目标 1.能说出生物命名的重要性; 2.能说出俗名和学名的由来,知道俗名和学名的差异; 3.认同生物的名称从多种多样到全世界统一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教学重点 1.生物的学名的含义;
教学难点 认同生物的名称从多种多样到全世界统一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收集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生物资料
教学内容(问题设计) 活动设计(师生)
(一)引入 人们在认识生物的过程中,对于已经知道的生物都要给它取一个名字。那么生物都有哪些名字呢?在给生物命名的过程中是否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节 生物的命名 (二)生物的俗名 1、一种生物的多个名字: 你知道我国其他地区的人们怎么称呼马铃薯吗? 我国云南、贵州一带称它为芋或洋山芋,广西叫番鬼慈薯,山西叫山药蛋。英语:potato,西班牙语:patata,德语:Kartoffeln 同一种生物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名称啊? 这种人们习惯使用的名称通常叫做俗名。 同一种生物可能会有不同的俗名,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同物异名。 2、有没有不同的生物叫同一名称的? 杜鹃花和杜鹃鸟 芙蓉和荷花 合欢 像这种不同的生物叫同一个名字的现象,我们叫做同名异物。 3、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使用的生物俗名,有什么利弊? (三)生物的学名 双名法使每个物种只有一个科学名称,这个名称叫做学名 1.双名法 观察思考: (1)生物的学名在组成上有什么特点? (2)前一个词表示什么意思?后一个词表示什么意思? (3)看一看属名和种名在书写上有什么要求? (4)你知道学名使用的是哪种文字吗? 2.比较生物的学名和人的姓名 生物有学名,我们自己也有姓名。你有没有想过,生物学名的哪部分相当于你的姓?哪部分相当于你的名呢? 3.讨论 (1)我们平时谈论的、课本上提到的生物名称都是生物的俗名。生物虽然有了学名,为什么人们在平时还是喜欢用俗名呢? (2)既然人们都喜欢用俗名,那么使生物拥有统一的学名有什么意义? (3)一种生物的俗名是多样的,而学名却是统一的。生物名称从多种多样到全世界统一,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四)小结 出示图片:你认识这些生物吗?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 出示图片:马铃薯 你知道我国其他地区的人们怎么称呼马铃薯吗?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 师生在举例如:地瓜 一首古诗《相忆》中有这样两句:“枇杷树旁琵琶语,杜鹃花下杜鹃啼。”诗句中提到的杜鹃指的是同一种生物吗?前一个杜鹃指的是什么?后一个杜鹃指的是什么? 像这种不同的生物叫同一个名字的例子,你还能举出一些吗? 学生说说课前收集的例子。 教师出示图片帮助 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出示课件,提出问题 学生阅读教材,说出双名法的组成、书写要求、使用的语种等。 每一个学名都有两个词组成。双名法就是因此而得名。 Litchi chinensis Cinkgo biloba Albizia julibrissin 前一个词为属名,是一个名词。第二个词是种名,是形容词,表示该种生物的主要特征或产地。例如:Litchi chinensis (荔枝)Litchi是以原产区地方名的语音经拉丁化而成的属名,chinensis意思是中国的。 属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种名全部小写。而且学名用斜体字书写。 教师解释: 因为欧洲各国的语言多多少少都与拉丁文有关系,学习起来较容易;再者,拉丁文算是一个已经死掉的语言(没有国家将之当作国语),语法不会再发展,比较固定,也比较容易被各国接受,不至于有政治立场。当然还有其它语法严谨等等的好处,所以拉丁文学名就变成每种植物的身份证了。 教师提出问题,展示课件,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学生比较回答 学生思考、理解学名统一的重大意义。 表达交流
板书设计 生物的命名 生物的俗名 二、生物的学名 同物异名 1.林奈 同名异物 2.双名法:斜体拉丁文 属名 + 种名 读音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