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2 平均数 北京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2 平均数 北京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6-22 21:44: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平均数》教学设计
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下册)第7单元
主 题:平均数
[学情分析]
学生之前已经认识了条形统计图,也理解了平均分及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计算“把1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本节课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前提下,借助于条形统计图教学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
例1通过“移多补少”的方式使学生直观理解了什么是平均数,再利用平均分的意义总结出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总数÷次数=平均数。例2通过用平均数比较两个队的投篮成绩,使学生理解并体会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作用。
[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能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2.利用平均数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积累分析处理数据的方法。
3.根据平均数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特点,掌握平均数的求法。
[学习难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特点。
[评价任务]
任务1:独立完成活动一,总结求平均数的方法,完成思考3。
任务2:完成活动二,总结平均数的特点,完成思考4,思考5。
任务3:完成活动三,会用求平均数的方法比较哪个队的成绩好,完成思考6、思考7。
任务4:独立完成练习。
[资源与建议]
本节课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第八单元的第2课时,是学生在学习过条形统计图、平均分、除法运算之后的一节课,学生初次接触“平均数”的概念和含义,学好本课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本节课的流程:直观:借助条形统计图找平均数→抽象:笔算求平均数→深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感知平均数的特点→体会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作用→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有关平均数的问题。
[课堂设计]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四六班最近非常热闹,我们去看看发生了什么?原来四六班要举办投篮比赛,看!同学们都在认真的练习投球……赵明同学特别想参赛,他究竟能不能代表男生队去比赛呢?需要考察一下他的投篮水平!这是他四次投篮的成绩
思考1: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思考2:这4个数大小各不相同,究竟哪个数能代表赵明同学的投篮水平呢?
刚才有位同学说到了平均数,那究竟什么是平均数呢?(那5到底能不能代表赵明同学的投篮水平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本节课!
2、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通过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请同学们拿出导学案,组内交流活动一的内容。交流之前,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小组合作要求,谁能大声读一读?
任务1:赵明同学平均每次投篮多少个?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吗?
【设计意图:学生围绕一个真实的问题“用哪个数能代表赵明同学的投篮水平?”引出平均数,逐步体会到平均数具有“代表性”这一重要特征,并通过“赵明同学平均每次投篮几个?”展开讨论,在充分的互动交流中,通过适时的引导,学生发现移多补少的本质,即多出来的部分正好补给不足的部分,从而变得同样多,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使学生不断进行思维的碰撞,探究出求平均数的方法。】
思考3: 6是赵明同学每次投篮的真实成绩吗?那6是什么?6是通过什么方法算出来的?6代表了什么?(平均数的意义:6代表了赵明同学投球的平均水平。)
【设计意图:通过追问和引导,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借助平均分的意义计算出的一个数据。】
3、通过预设对比,感知平均数的特点。
任务2:通过观察,你发现平均数有什么特点?
思考4:如果赵明同学第一次只投了3个球,他投球的平均数还是6吗?
思考5:如果赵明同学第三次投了8个球,他投球的平均数会怎么变化呢?
思考6:第二组和第三组的平均数和前面的某一次成绩是相等的,而我们刚才说平均数并不是实际存在的,那这里的数表示的意义相同吗?
思考7:哪条线是下面5个数的平均数?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感知平均数会随数据的变化而变化,一组数的平均数不可能比最小数小,也不能比最大数大,平均数介于最小值最大值之间。经过追问,使学生再次深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四、通过比较,体会平均数的作用。
任务3:探究平均数在统计学中的作用。
思考8:投篮比赛中男生队和女生队哪个队的成绩好?
思考9:如果男生队再增加一名同学,哪个队会赢?
【设计意图:创设比较谁的成绩好这一问题情境,通过交流发现人数相等时用求总数的方法来比较两个队的成绩更便捷,当人数不相等时用平均数来比较更公平,从而进一步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
5、生活中的平均数:你知道它表示什么意义吗?
【设计意图:理解生活中的平均数表示什么意义。】
六、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一)下面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1、育才小学全体同学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3元,那么,全校每个同学一定都捐了3元。( )
2、宾馆应该按照旅客的平均身高来订购新床。( )如果你是宾馆老板,你会怎么订购新床?
【设计意图:从不同情境、不同角度将平均数与个别数据进行比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二)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1、一条小河平均水深1.2米,小强身高1.4米,他不会游泳,他能下河玩耍吗?( )
A、能
B、不能
2、植树节少先队员种树,第一天种了120棵,第二天,第三天共种了315棵,平均每天种多少棵?( )
A、(120+315)÷ 2
B、(120+315)÷ 3
(3)解决问题:
2018年小红家平均每月用水量是多少吨?
【设计意图:使学生注意认真审题,进一步理解求平均数的方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