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课件(38张)

文档属性

名称 3.2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课件(38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6-23 07:46: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2.2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
1. 突发事件特点及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2.污染物跨国转移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3.跨国污染问题的应对措施和方式
学习目标:
2010年4月20日,英国石油公司庆祝获得美国政府2009年度安全奖的当天,该公司租赁的“深水地平线”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在墨西哥湾水域发生爆炸并沉没,导致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漏油事件。在美国政府的压力下,英国石油公司为墨西哥湾溢油事故付出了数百亿美元的代价。
这类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有什么特点?
是否会影响国家安全?
一、突发环境事件影响国家安全
突发事件是指由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的、突然爆发并造成严重影响的重大污染事件。
特点:
发生的随机性和瞬时性
成因与形式的多样性
危害的广泛性和严重性
2010年美国石油公司在墨西哥湾的原油泄漏事故
2.突发环境事件的影响
1).在短时期内严重威胁生命财产安全和基础设施安全,导致重大健康损害及人员伤亡,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2).使区域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在短时期内受到严重损害,甚至导致一定时期内区域环境质量或宜居性恶化、经济发展衰退乃至难以为继。
3).导致公众对环境恶化的担忧和不满情绪,诱发环境群体性事件,使环境安全问题转化为公共安全问题,从而威胁正常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
案例-伦敦烟雾事件及其对英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在烟雾持续的5天时间里,共有4000余人丧生。数周后又有8000多人相继死亡,超过10万人感染支气管炎和肺炎等疾病。
烟雾事件还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大批航班取消,公路交通受到影响,人们的室外活动基本停止,在此期间,抢劫、盗窃案件增多,社会治安混乱。
起初英国政府推卸责任,否认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与烟雾之间有直接联系,引起民众不满和批评质疑,烟雾事件引发政治危机,政府内阁出现争议,反对党发起了对政府的不信任动议,英国王室也对政府施压。
“环境群体性事件”
思考
读右图,SO2和黑烟浓度变化最明显的时间段是
约1958~1980年
成立治理机构;立法保护;
社会宣传; 综合治理等
你认为英国政府为了治理烟雾,采取了哪些措施?
(华中师大一附高三月考)现代的英国是一个风景优美环境优秀,几乎没有任何空气污染的充满田园风光的岛国。同样是这个国家,在60年前,他们的伦敦还被世界称之为“雾都”。每当秋冬之季,烟尘与雾混合变成黄黑色,经常在城市上空笼罩多天不散,形成曾经客居伦敦的老舍先生描绘过的“乌黑的、浑黄的、绛紫的,以致辛辣的、呛人的”伦敦雾。1952年12月“伦敦烟雾事件” 4天内致4000多人遇难。
(1)分析伦敦过去成为“雾都”的原因。
(2)伦敦现在成功摘掉“雾都”的帽子可能采取了哪些措施
(1)分析伦敦过去成为“雾都”的原因。
伦敦位于大不列颠岛上,四面环海且终年受西风带控制,水汽充足;
工业发达,人口稠密,大量燃煤以及交通尾气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杂质和污染气体;
秋冬季节,北大西洋暖流与北冰洋南下冷水交汇,同时来自海上的暖湿气团与岛屿上空较冷的气团相遇,形成浓浓的海雾和陆雾;
伦敦处于河谷地带,不利于水汽、尘埃和烟雾扩散。
(2)伦敦现在成功摘掉“雾都”的帽子可能采取了哪些措施
优化能源利用结构,大量使用清洁能源;
发展科技,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调整工业布局,将污染重的企业迁出市区;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增加绿地,美化环境。
1952 年12 月5— 8 日,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大量生产和生活排放的废气在伦敦上空形成厚达百米的浓雾,总悬浮颗粒物与二氧化硫平均含量剧增,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在烟雾持续的4 天时间里有4 000 多人丧生,两个月后又有8 000 多人陆续死亡。烟雾事件导致当时英国社会经济秩序混乱。据此完成10 ~ 12 题。
10. 发生伦敦烟雾事件时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  )
A. 低温、湿度小的晴天,且风速不大 B. 低温、湿度大的阴天,且风速很小
C. 高温、湿度小的晴天,且风速很大 D. 高温、湿度大的阴天,且风速不大
11. 造成伦敦烟雾事件的重要污染源是 (  )
A. 交通发达,大量汽车尾气排放 B. 化工厂泄漏出的有毒气体
C. 核电站泄漏出的有毒气体 D. 工厂、家庭燃煤取暖排放的废气
12. 伦敦烟雾事件 (  )
A. 属于人为原因导致的突发环境事件,规模较大
B. 属于污染物累积性环境安全问题,其影响长期存在
C. 在短期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威胁国家安全
D. 在短期内造成高浓度的污染物跨国转移,威胁别国安全
B
D
C
2012年6月3日,蓬莱19-3油田在对原油进行外输作业时软管断开,造成原油泄漏。事件发生后,各部门紧密配合,及时响应,快速、及时地对泄漏点进行堵漏处理,防止石油继续泄漏。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若泄油区内的鱼类迅速死亡,则有关鱼类死亡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油膜覆盖海面,水中异常黑暗,鱼类缺少必要的光照 ②油膜覆盖水面,海水中缺氧,鱼类窒息 ③海水严重污染,鱼类中毒 ④石油比较黏稠,鱼类难以游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下列对油污的处理方案中,对海洋环境影响最小的是(  )
A.喷洒强效洗涤剂,使油污迅速分散B.利用吸油毡、麦秆等物质吸收,集中处理
C.直接用燃烧法清除 D.播撒粉状石灰,使油污分散
C
B
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  2010 年4 月20 日,位于墨西哥湾(如下图所示)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大约36 小时后沉入海底,引发了石油泄漏事故,致使多名工作人员死亡。5 月份数据显示,每天漏油量可达35 000 ~ 60 000 桶,演变成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油污大灾难。此时正值墨西哥湾一年一度的鱼类产卵和浮游生物繁盛期,也是这个脆弱的生态系统最易遭受破坏的阶段。
材料二 大风和海浪促使墨西哥湾泄漏的石油流向一些最敏感的海岸地区——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沼泽地和周围各州。这里有三种类型的海滩:沙质海滩、岩石海滩和沼泽海滩。其中,佛罗里达州的沙质海滩上的浮油最容易清除,沼泽地上的浮油最难清除。
(1)墨西哥湾被称为“脆弱的生态系统”,其主要原因之一是 (  )
A. 海域相对封闭,不易与外海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
B. 沿岸工业发达,排入海域的工业废水多
C. 鱼类和浮游生物数量大,但种类少
D. 地处低纬度湿润地区,阴雨天多,光照不足
(2)此次漏油事件被称为21 世纪人类的环境灾难,其主要原因是(   )
A. 造成大批鱼类和浮游生物死亡
B. 不仅污染沿岸海域,还对河流与海岸地带的土壤造成污染
C. 大面积海洋环境污染,进而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
D. 污染区域广,扩散到世界主要的人口密集区
(3)沼泽地上浮油最难清除的主要原因是 (  )
A. 沼泽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清理浮油正值气候湿热季节
B. 沼泽生态复杂,清理浮油会对它造成严重破坏
C. 沼泽交通条件差,清理浮油工作难以展开
D. 沼泽地处沿海,飓风常常“光临”
A
C
B
阅读下图指出污染物跨国转移有那些方式?
污染物跨国传输
大气环流、河流径流
废弃物跨国转移
正常贸易、非法入境
含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转移
国际贸易
(一)污染物跨国转移方式
二、污染物跨国转移影响国家安全
二、污染物跨国转移影响国家安全
转移因素 自然因素 空气和水的自然流动
人为因素 发达国家 公众对污染物问题关注度高,环境标准日趋严格,对污染物的处理程序复杂
污染物处理费用环保成本高,污染型企业失去发展空间
为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和减少污染物处理费用
发展中国家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技术落后,资金缺乏
公众环保意识普遍薄弱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就业
环保法规不健全,不法经营者违法走私
(二)污染物跨国转移的影响因素
项 目 内  容
通过自然过程跨国传输的污染物 污染物浓度一般在 范围内,不至于对输入国造成 的威胁
突发环境事件  可能在 时间内造成 的污染物跨国传输,威胁 的环境安全
影响变化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间产品贸易日趋频繁,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通过 跨国转移和 的产品贸易方式导致的污染物跨国转移问题也 。
其他影响 引发跨境环境污染物 与 之间的矛盾或 争端,甚至演变为政治、经济和军事冲突。
污染物跨国转移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 第三章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 课件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 第三章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 课件
安全
严重

高浓度
输入国
废弃物
含有毒有害物质
日渐增多
输出国
输入国
外交
思考1:导致污染物人为跨境转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在环境保护和污染控制领域的制度建设、市场监管、治理成本和公众参与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思考2:污染物跨国转移的实质是什么?
实质是污染后果和治理责任的跨国转移
2011年3月11日,里氏9.0级地震导致福岛县两座核电站反应堆发生故障,其中第一核电站中一座反应堆震后发生异常导致核蒸汽泄漏,于3月14日地震后发生爆炸。在爆炸后,辐射性物质进入风中,通过风传播到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俄罗斯等一些地区。附近的海水受到严重的辐射污染,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也一度紧张起来,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危机。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
环境污染影响着国家安全
材料1:
2011年3月,里氏9.0级地震导致福岛县两座核电站反应堆发生故障,其中第一核电站中一座反应堆震后发生异常导致核蒸汽泄漏,于3月14日地震后发生爆炸。在爆炸后,辐射性物质进入风中,通过风传播到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俄罗斯等一些地区。附近的海水受到严重的辐射污染,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也一度紧张起来,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危机。
思考:
1、日本的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以后,美国紧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日本的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后,一些辐射性物质为什么会通过风
传播到我国的大陆地区?
福岛核电站位于沿海,核泄漏导致海水受到污染,会随着北太平洋暖流影响到北美西海岸。
日本是我国的近邻,同属东亚季风气候区,污染物通过大气运动会扩散到我国大陆地区。
2011 年3 月,日本遭遇海啸袭击,福岛核电站发生严重核泄漏。这次震惊世界的核泄漏事故,造成了福岛周边地区大范围污染,大量辐射物质泄漏,污染土壤、地下水和海水,当地农林水产业遭到沉重打击。核泄漏事故发生后,日本民众反对使用核能的抗议浪潮蔓延至日本各地。据此完成1-3 题。
1. 福岛核电站核泄漏物质随洋流扩散,使污染物跨国转移。下列国家受其影响较大的是
A. 加拿大 B.马来西亚 C. 英国 D.阿根廷
2. 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件威胁到了日本的国家安全,主要原因是核泄漏事件 (  )
A. 可能引发战争 B. 威胁正常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
C. 属于突发环境事件 D. 具有突发性和瞬时性特点
3. 福岛核泄漏事件发生后,日本的蔬菜、海产品、汽车、电子产品等受到严重影响,且日本在其他国家的产业链由于本土生产环节的停产或减产也受到了重大影响,这表明
A.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理应受到遏制
B.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保护环境的必由之路
C. 经济全球化趋势使各国经济发展的独立性日益丧失
D. 日本是具有决定世界经济走向能力的经济大国
A
B
C
太平洋岛国——马绍尔群岛共和国(简称马绍尔群岛) 经济落后,严重依赖外援,财政预算的60% 以上依靠美国及其他国家和地区财政捐助,但同时也接收美国的一些固体废弃物。据此完成4 ~ 6 题。
4. 美国转移污染物到马绍尔群岛的实质是 (  )
A. 马绍尔群岛资源短缺 B. 美国任意排放废弃物
C. 美国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D 两国之间经济发达程度的巨大差异
5. 下列有关污染物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倾倒的污染物会给他国带来环境污染
B. 获得巨额的经济赔偿促进该国的经济发展
C. 马绍尔群岛地广人稀,少量的污染不会引起环境问题
D. 因马绍尔群岛属热带气候,环境自净能力强
6. 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物,反映了环境问题中的矛盾是 (  )
A. 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 B. 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
C. 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 D. 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
D
A
C
▋▋案例●莱茵河跨境污染事件引发的国际争端P67
1986年11月1日,位于瑞士巴塞尔的桑多斯化学公司的仓库发生火灾,装有大约1250吨剧毒农药的钢罐爆炸,大量硫、磷、汞有毒化学物质排入莱茵河,形成一条长达70千米的微红色恐怖“飘带”,向下游流去。次日,化工厂用钢塑管堵塞下水道,8天后由于塞子脱落导致数十吨有毒物质流入莱茵河,造成二次污染。
2、污染事件产生的原因?
1、莱茵河流经哪些国家?
瑞士、列支敦士登、奥地利、法国、德国、卢森堡、荷兰、比利时、意大利
▋▋案例●莱茵河跨境污染事件引发的国际争端P67
此次污染事件导致莱茵河巴塞尔下游约160千米范围内多数鱼类死亡,约480平方千米内的井水受到污染不能引用。瑞士、德国、法国、荷兰四国沿岸城市自来水厂全部关闭,改用汽车向居民定量供水。荷兰将与莱茵河相通的河闸全部关闭,同时开启莱茵河下游水闸将污染水流加速排入北海。
大约10000名愤怒的抗议者在巴塞尔游行,对事件责任公司和瑞士政府政府提出批评。德国、法国、荷兰等国家向瑞士提出了赔偿要求。沿河国家在短时间内召开了3次部长级会议,讨论莱茵河污染及损害赔偿问题。
3、污染事件引发了哪些争端?
此次事件后,莱茵河沿河国家加强合作,共同制定了治理莱茵河的长期计划。
1.1986年案茵河跨境污染事件的主要受害国包括( )
A.德国、法国、比利时 B.荷兰、德国、法国
C.瑞士、法国、卢森堡 D.奥地利、瑞土、德国
2.1986年的莱茵河跨境污染事件( )
A.既属于突发环境事件,又属于污染物跨国转移事件
B.造成污染物跨国传输,但不会威胁输入国的环境安全
C.引发跨国环境安全问题,冲突是唯一的应对方式
D.瑞土是责任国,应当负责整个莱茵河的污染处理工作
3.下列河流有可能发生类似1986年莱茵河跨境污染事件的是( )
A.长江、澜沧江 B.多瑙河、尼罗河
C.雅鲁藏布江、黄河 D.顿河、伏尔加河
阅读材料,完成右边1 ~3题。
B
A
B
你认为沿岸各国该如何解决莱茵河污染物跨境转移的问题?
答案:
控制污水排放,建设污水处理厂;
研发减排和污水处理技术;
进行国际合作,共同治理;
建立预警机制;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提高人们环保意识。
▋▋案例●莱茵河跨境污染事件引发的国际争端
三、跨国污染问题的应对措施(3环节治标与治本结合)
污染物的源头防范
事中风险控制
事后治理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 第三章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 课件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 第三章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 课件
(一)对通过自然过程产生影响的跨国污染源
①源头:加强监测预警,通过国际合作机制促进污染物来源国的污染治理。
②事中:及时采取应急响应,控制影响范围,消除危害
③事后:做好生态恢复、赔偿损失等善后处理工作。
(二)对废弃物跨国转移、含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类型的跨国污染问题
①严格禁止有毒有害物质严重超标的产品和高污染固体废弃物入境,严格打击走私和私自夹带高污染固体废弃物等行为。
②对一些因国内经济发展、就业、资源短缺等原因必须进口的有污染的废弃物和产品,应加强无害化处理,积极发展国内替代品以逐步减少进口。
③对已经产生的跨国污染,要强化污染治理,及早消除污染危害
我国禁止“洋垃圾”入境 从源头上控制境外污染物的输入
“洋垃圾”泛指由国外进入中国的高污染固体废弃物。
2017年7月,我国发布《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弃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分批分类调整进口固体废物管理目录,逐步有序减少固体废弃物进口种类和数量。
2017年底,我国已将生活来源废塑料、未经分拣废纸、废纺织品、钒渣等4类24种固体废弃物调整为禁止进口。这对我国加强国内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改善环境质量、维护国家环境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并有助于促进在全球范围内减少固体废弃物的跨境转移。
读图思考:指出应对国家间环境安全问题的方式有哪些?
两种方式:
冲突:
合作:
环境安全冲突是指环境安全问题的责任国与受害国之间出现的紧张关系,或政治、经济、外交等敌对行为,甚至军事冲突,使相关国家的国家安全受到影响。
环境安全合作是指各国均遵守相关国际环境公约和双边协定。
《巴赛尔公约》,不以邻为壑,故意将污染物转移到其他国家;一旦发生跨境的突发环境事件,责任国与受害国要密切合作,联合应对突发的环境安全危机,以控制其危害,避免威胁其他领域的国家安全
分析松花江跨境污染事件中的中俄合作应对
2005年11月13日,位于吉林省吉林市的一家化工企业发生爆炸事故,约100吨苯类物质(苯、硝基苯等)流入松花江,形成长达80千米的污染带,引发流域重大水污染事故。位于下游的俄罗斯对此表示关注并采取相应措施,中俄两国政府通过合作成功化解了此次危机。
1.归纳中俄双方应对此次跨境污染事件的互动过程。
○中国外交部知会俄方→俄方媒体关注,成立应急组织,可能受影响区域进入紧急状态→中方向俄通报污染状况和应对措施→俄驻华大使关注→中国向俄提供仪器和物资→俄方在污染河段禁渔→中方领导人表态,筑坝拦截污染团
分析松花江跨境污染事件中的中俄合作应对
2.分析此次事件中我国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对降低国际争端风险的作用。
○措施:
及时向俄方通报情况和动态、 向俄方提供水质监测仪器和活性炭、 领导人表态、 筑坝拦截污染团外移
○作用:
①引起俄方关注,做好防范工作,降低损失;
②有利于俄方监测和净化水质,降低水污染的危
害程度;
③减轻俄方民众的担心和敌对情绪;
④减少污染物移出国境等
读下面欧洲酸雨的pH 分布及风向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北欧地区酸雨严重的原因。
(2)为减轻挪威、瑞典等国家的酸雨危害,相邻国家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1)分析北欧地区酸雨严重的原因。
1、西欧经济发达,矿物能源消耗量大,酸性气体排放多;
2、酸性气体是一种可跨越国境的污染物,它可以随大气运动, 北欧地区位于西风的下风地带,在西风吹送下酸性气体容易扩散到北欧;
3、北欧酸性气体浓度大,加之降水多,酸雨严重。
(2)为减轻挪威、瑞典等国家的酸雨危害,相邻国家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控制污染源,减少污染物排放;推广节能减排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新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