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9张PPT)
课 题 五
空气 (第一课时)
知识点一 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
1 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 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实验中涉及的化学文字表达式: 。
拉瓦锡
知识点二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实验原理】让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将瓶内的氧气消耗掉,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少,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容器中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弹簧夹关闭。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实验步骤】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错误所导致的结果
1 连接装置,并检查 . 气密性不良,集气瓶外的空气进入集气瓶,会导致测定结果 .
装置的
气密性
偏小
【实验步骤】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错误所导致的结果
2 在燃烧匙内放入 的红磷 红磷的量不足,集气瓶内的氧气没有被完全消耗,会导致测定结果 .
过量
偏小
【实验步骤】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错误所导致的结果
3 将导管内注满水,集气瓶 。 集气瓶底部少量的水,目的是为了吸收燃烧放出的热量,防止瓶塞弹出,对测定结果 。
底部加少
量的水
不影响
【实验步骤】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错误所导致的结果
4 弹簧夹 弹簧夹没有夹紧,会导致测定结果 .
夹紧
偏大
【实验步骤】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错误所导致的结果
5 点燃红磷 . 集气瓶中 红磷燃烧产生的热量会使集气瓶中的空气受热膨胀而排出,会导致测定结果 .
迅速伸入
偏大
【实验步骤】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错误所导致的结果
6 待燃烧结束且 后打开弹簧夹 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瓶内温度高使剩余气体体积增大,会导致测定结果
。
冷却至室温
偏小
【实验现象】
(1)红磷燃烧,发出黄光,放出大量的热, 产生大量 ;
(2)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空气总体积的 。
白烟
1/5
【实验结论】
(1)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
白色固体;
(2)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
五氧化二磷
1/5
【实验延伸】
(1)空气是 。
(2)氧气支持燃烧,具有 性。(氧气不能燃烧)
(3)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氮气占空气总体积的4/5, , ,
。
混合物
助燃
不能燃烧
不支持燃烧
难溶于水
(4)可燃物的要求:在空气中能燃烧,不与空气中的其他气体反应,必须 ,且反应生成的产物不能是 。炭和硫不能代替红磷,因为会反应生成气体,填充了消耗掉氧气的体积。镁不能代替红磷,因为镁在空气中燃烧会跟氮气发生反应。
过量
气体
【实验弊端及改进方法】
实验弊端 改进方法
1、实验中在检验气密性良好后,要“重新打开瓶塞点燃药品,再盖上瓶塞”,这个步聚中容易导致气密性不良,影响实验测定结果。
方法一,改用白磷代替红磷(白磷着火点40℃),利用 使白磷燃烧,从而不用打开瓶塞点燃药品,如图
太阳能
【实验弊端及改进方法】
实验弊端 改进方法
1、实验中在检验气密性良好后,要“重新打开瓶塞点燃药品,再盖上瓶塞”,这个步聚中容易导致气密性不良,影响实验测定结果。
方法二,利用 加热使红磷燃烧,从而不用打开瓶塞点燃药品,如图
电热棒
【实验弊端及改进方法】
实验弊端 改进方法
2、磷燃烧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具有毒性,会污染环境。 方法:改用其他无毒的药品进行实验
知识点三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气体 氮气 氧气 稀有 气体 二氧 化碳 其他气体杂质
体积分数
78%
21%
0.94%
0.03%
0.03%
二、实践与感悟
1.如图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B.该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C.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D.通过该实验还可以了解氮气的一些性质
C
2.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通常使用的是( )
A.红磷 B.木炭
C.硫 D.蜡烛
A
3.通过实验测定了空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
A.门捷列夫 B.卢瑟福
C.拉瓦锡 D.道尔顿
C
4.如图所示装置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将红磷改为蜡烛也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
B.红磷的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论
C.钟罩内气体压强的减小导致水面的上升
D.装置应保证气密性良好
A
5.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已知:铜粉在加热的条件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黑色固体氧化铜),对该实验认识错误的是( )
A.铜粉用量要足够
B.实验结束后冷却到室温才能读数
C.气球的作用是调节气压,使氧气完全反应
D.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反应结束后消耗氧气的总体积应该是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的1/5
D
6.实验室中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分数,利用如图的装置,若要实验成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红磷一熄灭就可以打开夹子
B.实验中水的量可以随意
C.红磷的量要足量
D.这个装置也可以用碳粉来进行实验
C
7.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试验中,不能证明的是( )
A.氮气不易溶于水 B.氧气能与红磷反应
C.氮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D.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C
8.下列气体不是空气中固定成分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硫 D.稀有气体
C
9.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水蒸气 B.氧气
C.氮气 D.二氧化碳
C
10.大山深处空气清新,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
A.78% B.21%
C.11% D.58%
A
11.潜水员在水下作业,需要呼吸富氧空气.富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高于普通空气中的含量,富氧空气中氧气与其他气体的体积比可以是( )
A.1:5 B.21:79
C.1:2 D.以上都有可能
C
12.关于空气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氮气约占空气质量的78% B.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
C.氧气约占空气质量的78% D.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
B
背一背: 氧气 氮气 . 二氧化碳 水 .
O2
N2
CO2
H2O
三、课堂巩固练习
1.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的中国诗词大会让我们充分领略了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下列诗句中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A.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B.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C
2.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氧气能支持燃烧 B.氢氧化钠易潮解
C.碳酸不稳定 D.盐酸能与铁锈反应
B
3.小丽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这会不会是大理石呢?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小丽认为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 )
A.猜想 B.实验
C.推理 D.归纳
D
4.下列仪器,既能做反应器皿又能直接加热的是( )
A.烧杯 B.集气瓶
C.锥形瓶 D.试管
D
5.下列仪器与其用途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量筒﹣﹣配制溶液 B.烧杯﹣﹣贮存气体
C.长颈漏斗﹣﹣过滤 D.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
D
6.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后恢复到室温,打开弹簧夹后,发现进入广口瓶的液体体积小于广口瓶容积的 1/5.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实验前没有将弹簧夹夹紧
B.实验装置可能漏气
C.实验中所取的红磷过量
D.集气瓶中预先未加入一定量的水
B
7.通过实验测定了空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
A.拉瓦锡 B.门捷列夫
C.道尔顿 D.牛顿
A
8.如图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下列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吸热的,所以有水被吸入集气瓶
B.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氧气转化成水
C.用蜡烛替代红磷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基本相同
D.如果所用红磷的量不足,会使测定的结果偏小
D
9.空气中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接近( )
A.5:1 B.1:5
C.4:1 D.1:4
C
10.如图是一个具有刻度和活塞可
滑动的玻璃容器,其中有空气和足
量的白磷,将它放在盛有沸水的烧
杯上方,进行实验.请完成实验报
告:
(1)实验目的:测定空气中 的体积分数.
(2)实验现象:白磷着火燃烧,活塞先右移,后左移,最后停在刻度约为 (填整数)的位置上.
(3)实验结论: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 约占1/5.
氧气
8
氧气
11.右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
装置.
(1)盛放在燃烧匙内的物质选用 .
A.木炭 B.铁丝 C.红磷 D.蜡烛
(2)实验中观察到在集气瓶内产生 ,
燃烧停止一段时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
气瓶的水约占集气瓶总容积的 .
(3)若实验后发现测定结果与实际值相差较大,可能的原因是
(填一种即可).
C
浓厚的白烟
五分之一
红磷用量不足
12.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同学打算设计如下方案:选用实际容积为40mL的试管作为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通过导管与实际容积为60mL且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如下图的实验装置。假设此实验能够按照小华的设想正常进行,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且两个容器间的导管足够粗,保持空气正常流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开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处,则说明 ;
(2)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
(3)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
(4)若按小华的设想进行实验,实际可能遇到诸多问题而发生危险,造成实验失败。例如: 。
装置气密性好
针筒活塞向前移动到12
针筒活塞向前移动到8
白磷量不足或装置气密性不好或未冷却到室温就读数
四、课后巩固练习
1.冬天天气寒冷,常常需要取暖。下列取暖方式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电热毯取暖 B.日照取暖
C.篝火取暖 D.热水袋取暖
C
2.小东在厨房中发现一种白色固体,他认为“可能是食盐”,小花说“可以尝一尝”.对于“可以尝一尝”这一过程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假设 B.收集证据
C.实验 D.得出结论
C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氧气用于急救病人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活性炭用于防毒面具 D.铜用于制造导线
A
4.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摆放平稳,且学生面对刻度,他首先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9mL,倾出一部分液体后,又俯视读数为1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为( )
A.等于9mL B.大于9mL
C.小于9mL D.无法确定
B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没有说明药品用量时,应按最少量取用
B.使用试管夹时,从试管口往下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C.用剩的药品要放回原瓶,以免浪费药品
D.给试管里固体粉末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上倾斜
A
6.如图是用红磷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并不需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再观察现象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D.实验测定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总质量的五分之一
B
7.如图是“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测定”实验的改进装置,主要操作是:在实际容积为150mL的集气瓶里,先装进50mL的水,再按图连接好仪器,按下热的玻璃棒,白磷立即被点燃.(提示:白磷与红磷的化学性质相似,在40℃就能够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该实验中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②整个实验过程中集气瓶内水面的现象是先下降后上升;
③若集气瓶中无水,则导致实验最后产生的实际值偏小;
④最终集气瓶中液面上升了70mL;
⑤该实验还可得出剩余气体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
A.③④ B.②⑤ C.①③⑤ D.②④
B
8.下列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①所示,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时,细口瓶的塞子
要 在桌面上,用过后的胶头滴管要立即 ,以备再用.
(2)如图②所示,给玻璃管套上胶皮管时,应先把玻璃管口的一端 ,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倒放
用清水冲洗干净
用水润湿
8.下列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3)如图③所示,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对其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填字母).
A、平衡气压,方便取下灯帽
B、挥发水分,利于点燃酒精灯
C、减少挥发,利于节约酒精
(4)在实验室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措施是 .
C
用湿抹布盖灭
9.某同学为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该同学在“化学性质稳定的金属梯”的每一步的凹处放
置一颗用滤纸吸干水后的白磷,用放大镜会聚6V手电筒光于靠近水面的一步“金属梯”处的白磷上.请回答下列问题:
(1)整个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2)“金属梯”的每一步上都放置一小颗白磷与只靠近水面的一步“金属梯”处放一大颗白磷相比,优点是 ;
(3)解释冷却到室温后所产生现象的原因 .
白磷像“上楼梯”般依次燃烧,产生白烟,最后试管内的水位上升到一定位置后恒定不动
尽可能多地消耗试管内的氧气
试管中的氧气完全反应后,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水在试管中上升
10.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1.①将图中的集气瓶分为5等份,并作好标记.
②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的红磷,将导管上的止水夹夹紧,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并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
③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 ;
(2)步骤③中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 .
(3)某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方案来测定氧气含量.(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该方案的优点是 .
充分反应掉集气瓶中的氧气
水沿导管被吸入集气瓶中
水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气密性更好,不污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