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第六章 第二节 非洲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第六章 第二节 非洲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6-23 00:17: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名称 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非洲》 上课人
教学对象 七年级学生 课时安排
一、教材内容分析
非洲大陆是世界第二大陆,具有重要地位,独特的位置,高原为主的地形,面积广阔的热带草原和对称分布的气候,一切都因为它的独特而富有魅力。另外,非洲是“认识大洲”部分的第二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已经初步既了解了大洲的学习方法,可在本节中进一步深化理解,同时又为美洲的学习进一步打下基础。 教材重点讲解了非洲的位置,高原为主的地形,炎热的气候,简单介绍了非洲的历史,国家。通过课后活动题对比了刚果河与尼罗河。通过阅读部分介绍了非洲丰富的物产。第一课时学习非洲自然特征,第二课时学习非洲的历史、资源、经济等人文特征。
二、教学目标(1.基础素养目标 2.核心素养目标 3.延展素养目标)
通过读相应地图,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 通过对地形图及气候图的判读,了解非洲的地形与气候。 用对比法认识尼罗河与刚果河的差异。 通过学生读图分析,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任务导学和小组合作,加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进而达到教育的最终的目的。 通过乞力马扎罗山冰川缩小、撒哈拉沙漠面积扩大的现状、进一步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念,认识其重要意义。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首先:初一学生年龄小,在信息的接收上以感兴趣的知识为主,感兴趣是最主要的学习动力,以图激趣,既能加深学生对新课的印象,又使课堂教学过程自然流畅,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思维能力,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其次:情境激趣,本节课加强了对知识的整合、推理、判断,通过情境教学,设计有趣的活动,充分给予学生课堂参与展示的机会。最后,顺势而教,突破自我的最近发展区。通过亚洲和欧洲的学习,初一的孩子们已经初步了解了区域学习的一般方法,初步认识了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加之初一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和好奇心都很强,课堂上乐于参与,有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精神,本节课以学生活动为主。
四、教学重难点和教学策略
教学重点:通过图片和文字信息,认识非洲的位置、地形、气候特征。通过对比尼罗河与刚果河,认识自然要素的相互作用。 教学难点:能了解自然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并对人地协调观念有进一步的认识。 教学策略:根据七年级学生特点,以情境教学为依托,通过读图分析法、小组讨论法解决活动问题,培养学生获取、整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五、教学资源准备
课本、 PPT、乞力马扎罗山冰川的消融视频、ipad。
非洲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实物导入 (来自非洲的蝴蝶贴画) 线上预学分享 展示非洲的贴画 老师的朋友从非洲带来了一个贴画。同学们知道它是用什么做成的吗? 对,是蝴蝶翅膀。在非洲的雨林及附近有各式各样的蝴蝶。说到非洲,你对非洲有怎样的印象呢? 来看看同学们预学收集的图片吧 学生观看并猜测 布……蝴蝶翅膀 学生畅所欲言 学生分享观看图片
自主学习 老师精心为同学们安排了一次非洲旅行套餐。一起来看 A套餐 非洲环游记 B套餐 非洲航拍记 C套餐 开心农场 D套餐 河流考察记 在开启我们的考察之前,请同学们再一次温习旅行手册(课本14-19页)做好出行准备 时间:2分钟 学生了解套餐内容,自主学习课本相应内容
A套餐 非洲航拍记 了解非洲位置 打开航海图,观看船只环游路线完成下列自选任务 任务1. 介绍非洲的位置。(航海图 课本14页) 任务2.环游非洲大陆,说出航海线所经各海域名称(海峡、运河、海湾)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点评和补充 学生2分钟阅读课本、组内讨论。 学生回答展示: 任务1 从纬度位置来看,三条重要纬线穿过非洲,赤道穿过其中部,北回归线穿过北部,南回归线穿过其南部,大部分位于热带。 从海陆位置来看,非洲北隔地中海与欧洲相望,东北隔苏伊士运河、红海与亚洲相邻。西邻大西洋,东邻印度洋。 从半球位置来看,从南北半球看,非洲地跨南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非洲位于东半球。 任务2 从出发地开始分别会经过: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 ,大西洋,几内亚湾,好望角南段海域,莫桑比克海峡,印度洋,红海,苏伊士运河。
B套餐 非洲航拍记 认识非洲地形 热身卡任务:高空俯瞰,欧洲与非洲海岸线形态有什么差别 教师出示非洲海岸线比较弯曲的三个地方:如下图红色区域。 播放飞机航拍路线,完成自选任务 任务1.说出航拍过程中先后会看哪些地理事物? 任务2.若航拍机与地面高度固定,哪段航程需要提高飞行绝对高度? 对学生回答正确的和从图中获取的信息,及时赞美,对不全面的地方引导补充。 播放航拍视频:乞力马扎罗山 补充说明撒哈拉沙漠面积仍在不断扩大,认识人地协调的重要性。 师生对话,分析绿色植被对于控制全球变暖和防治荒漠化所起的作用。过度:那让我们共同行动,为非洲增加些绿色吧 热身任务:学生齐答,非洲海岸线平直,欧洲海岸线曲折。学生利用ipad计算器完成课后复杂的计算,得出结论,单位面积陆地欧洲拥有的海岸线约是非洲海岸线的3.7倍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得出:欧洲多海湾、半岛、岛屿。 学生识图,分别为:几内亚湾,索马里半岛,马达加斯加岛。 小组合作: 各组代表展示: 任务1:先后看到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东非大裂谷,乞力马扎罗山,南非高原,刚果盆地,撒哈拉沙漠。 任务2:东南部飞行高度高,西北部飞行高度低。 学生欣赏:并认识乞力马扎罗山上的冰川面积在不断缩小,到2020年预计会完全消失。
C套餐 开心农场 认识非洲气候 小组合作探究,将以上四种植被种在非洲最适宜的气候区。 搜索四种植被特征和生长环境 注意观察,同学们在南半球能找到合适的种植地吗 你知道为什么气候类型会沿赤道对称分布吗? 根据下面提示图片,你知道为什么赤道穿过的非洲东部没有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而是热带草原气候吗? 四人小组分工协作,每组每人分别搜索其中一种植被信息。再小组交流意见。 学生利用ipad搜索相应内容,小组交流后展示: 油橄榄:地中海气候区。因为油橄榄叶子表面具有革质,是为了适应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较少的特征,防止水分大量蒸发。 猴面包树:热带草原气候区。因果实有面包气味,成熟时吸引猴子成群结队而来得名。其树干可以在雨季大量储水,旱季时叶片脱落,利用树干存储的水分度过旱季。 非洲花梨木:热带雨林气候区。花梨木属于高达乔木,生长在西非和东非的热带雨林,和中、西部非洲的热带地区。产地贝宁、尼日利亚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塞拉利昂、喀麦隆、加蓬等国。 刺梨仙人掌:热带沙漠气候。原产热带、亚热带干旱地区或沙漠地带。在土壤及空气极为干燥的条件下,借助于茎贮藏的水分而生存。仙人掌为了能在干旱的沙漠里生存下去,就尽量减少水分的散失,并用身体将那些水分小心地储存起来。因此,它的叶子就慢慢地越长越小,最后变成了一根根小刺。 学生回答:每种植被都可以在南半球找到最适宜的种植地。 师生对话:得出结论,非洲气候类型沿赤道对称分布。 因为赤道经过非洲的中部,南北到达的纬度相当。 生1:高原阻挡海洋水汽 生2:赤道穿过的非洲东部为东非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对流弱,水热不充足,所以没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D套餐 河流考察记 对比尼罗河与刚果河 考察尼罗河与刚果河,对比两者差异,并完成考察报告。 学生讨论:教师随机抽查并完成报告
小结 通过我们的学习,我们知道地理事物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你能说一说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要素之间谁会影响谁吗? 学生发言: 位置影响气候 地形影响气候 地形影响河流 气候影响河流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必做:进一步完善导学案填图内容 选做:非洲被称为富饶大陆,又被称为贫穷大陆,为什么呢?请同学们查阅资料找原因
教 教学反思 一、优点: ①曾经看过关于地理“暖课”的一则文章,本节课通过一幅来自非洲的贴画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总体效果不错。 ②本课通过四个情景设计了学习任务,层次分明,赋予节奏感。 ③通过每个环节精心设计活动问题,重点突出。 二、不足: ①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因为追求了节奏明快,避免拖沓,有些地方讲解分析不够透彻。比如气候方面,可以补充非洲降水分布图和非洲气温分布图,再进一步分析为什么会这样。 ②以后教学可以注意突出非洲的几个主要特征,使这个大洲特色更加鲜明。如非洲的位置、地形、气候方面非洲分别有热带大陆、高原大陆、干旱大陆之称。另外经济方面可以突出贫穷大陆与富饶大陆。 三、追求的方向 ①不束缚学生,顺势而导,适时追问,设置合理的问题和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层层递进,让学生满怀热情逐步认识理解一个区域。 ②怎样交给学生一种方法,而不是简单的识记?怎样交给学生终生学习有用的地理?怎样让地理从实际生活中来,再到实际生活中去?我们不能为教而教,应该是为需要而教。今后我会怀着热情继续努力和追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