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10章 第1节 水中的动物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10章 第1节 水中的动物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0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6-23 19:14: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水中的动物---2软体动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描述河蚌的生活环境以及适应水底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
2.概述软体动物的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尝试观察与解剖河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4.在观察与解剖河蚌的活动中,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关注软体动物的生存状况,形成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内容与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本章第一节第一课时的内容对水中生物有了初步认识,同时通过对探究鲫鱼适应水中生活的实验,了解了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本节课主要通过观察河蚌,在了解河蚌适应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软体动物适应水中生活的结构特征。更主要的是了解软体动物与我们人类生活的关系。
本节课在设计上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图片处理功能、视频播放功能、西沃手机助手上传图片等功能逐步为学生学习重要概念搭建脚手架,使学生在不断质疑的过程中,由特殊到一般,由简单到复杂,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形成知识网络,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构建概念教学的高效课堂。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概述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解决策略: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标注、拖拽、视频播放等功能,使学生结合课本、活的河蚌、实验,辨认河蚌的外形,运动及内部结构特征,并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总结河蚌适宜水中生活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软体动物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循序善诱突破重点。
难点:观察与解剖河蚌的活动。
解决策略:在网络教学的课堂环境中,结合白板中的图片、问题及任务要求进行自主观察和小组合作实验,借助互动平台共享实验结果,解决教学难点。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带领兴趣小组的学生在农村田间地头的河沟中寻找河蚌,获取实物资源(也可在当地海鲜市场购买河蚌)。
2.录制微课《河蚌的运动》、《解剖河蚌过程》,直观展示河蚌的运动以及解剖过程,有效利用授课时间且易达到理想实验效果。
五、教学流程图
(
解剖观察河蚌
游玩发现河蚌
看视频
听故事
生活环境
情景导入
激发兴趣
认识河蚌外形
看一看
敲一敲
总结特征
布置任务
观察总结
感受河蚌运动
看视频
细观察
运动过程
播放视频
提出问题
做实验
细分辨
内部结构
播放微课
巡回指导
水中生活特征
巧归纳
细总结
归纳特征
发放学案
在线测试
与人类的关系
看资料
提信息
人类关系
聚焦社会
拓展延伸
)
六、教学过程
教师的组织与引导 学生活动 数字化资源的使用及设计意图
游玩发现河蚌 创设情境,学生感受发现河蚌的过程,了解河蚌生活的环境。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初步认识河蚌。 利用白板视频播放功能,引发兴趣,唤醒学习探究欲望。
认识河蚌外形 每一小组(两人),在解剖盘中观察河蚌的外形结构,指出河蚌的前后端。请学生在白板上画出河蚌的前后端,并说出判断依据。思考坚硬的外壳起什么作用? 观察河蚌外形,同桌两人分别指出前后端并说出判断依据。得出结论:河蚌前端盾圆,后端稍尖。外壳起保护作用 利用交互式白板书写绘画功能,展示图片,加深学生印象。
感受河蚌运动 播放河蚌运动的视频,指导学生观察河蚌在安静环境中怎样运动,以及受到惊扰后反应。 观看视频,感受河蚌在安静环境中的运动,对比受到惊扰后河蚌的状态。得出结论:斧足是河蚌的运动器官。在白板中将不同环境中河蚌的图片拖动到相应文字下方。 利用交互式白板的视频播放、文字书写功能,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完成学习目标。
解剖观察河蚌 观看河蚌解剖微课,巡回指导学生完成河蚌解剖。同时强调解剖河蚌注意事项:解剖刀从一端插入,用力割断一端的闭壳肌后,将解剖刀向前并贴紧贝壳内面移动,防止损坏河蚌的内脏。 指导学生学习课本46页内容并结合图10-5,找出河蚌内部结构。 在导学案中归纳总结:河蚌适宜水中生活的结构特征。 认真观看视频,学习并掌握解剖河蚌技巧。学会安装解剖刀以及使用解剖四件套。打开河蚌后,对照书中46页图10-5 找出河蚌内部结构。同桌两人交流合作完成。 小组展示:在实物展台上,展示自己的解剖成果,找出各部分名称,并说出各部分作用。 学生总结归纳河蚌适应水中生活的结构特征,并讲解。 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视频播放、动画展示、图片拖动、文字书写等功能,以学生自主学习、展示的方式为主,教师点拨为辅,在师生互动,生机互动中完成学习。 利用实物展台,直观展示学生的解剖结果。 利用西沃手机授课助手,将学生总结归纳的结果展示在白板上。在线测试,内化概念。
水中生活特征 观看白板上的图片,说出图片中动物名称。 图片上的动物那些属于软体动物,怎么判断。 总结软体动物适宜水中生活的特征。 观看图片,并回答问题,说出图片上各种动物的名称。说出属于软体动物的是哪几个,尝试说出自己判断软体动物的标准 图片的动物都是软体动物,总结软体动物适合水中生活的特征:柔软的身体、大多数有贝壳、用鳃呼吸。 利用交互式白板展示图片,在师生互动中完成学习。
与人类的关系 软体动物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出示珍珠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思考珍珠从哪里来。 观看视频:珍珠的由来 出示新闻调查及养殖珍珠蚌的图片。 教师总结: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做到可持续发展。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思考举例说出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食用 药用 饰品 观看视频,了解珍珠是怎样产生的。展开想象,如果大家都来养殖珍珠会带来什么后果。 3、阅读新闻调查资料,思考:从新闻中可以提取到那些信息?湖北省为什么全面取缔珍珠养殖? 渔民为了追求养殖的利益最大化,造成珍珠大规模、高密度、土匪养殖,特别是珍珠生产以后的大量的蚌壳、蚌肉随意抛弃,对湖泊的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 利用交互式白板展示图片,在师生互动中完成学习。
板书设计
本节亮点 1.交互式电子白板运用恰到好处。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书写笔、图片拖动、漫游、动画展示、视频播放及文字、图片处理功能,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人机互动。 2.教师利用自制微课视频直观展示实验的步骤,及注意事项。同时课前自制微课解决在课堂中无法展示的观察河蚌运动的问题,有效利用教学时间。 3.利用农村地理位置的优势,解决试验中的实物资源。让学生通过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轻松完成学习的全过程。不但帮助学生提升了学习的兴趣,也帮助学生将难以理解的知识简化了,使学生寄学于乐,轻松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