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0)七年级下册 10生活和算法 教案+课件(40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2020)七年级下册 10生活和算法 教案+课件(40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2-06-23 07:56:08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7.2.10生活和算法
他们在干嘛?
帐篷的搭建方法
帐篷的搭建方法
帐篷的搭建方法
帐篷的搭建方法
还研究了啥?
香辣小龙虾的烧法
香辣小龙虾的烧法
香辣小龙虾的烧法
香辣小龙虾的烧法
香辣小龙虾的烧法
香辣小龙虾的烧法
香辣小龙虾的烧法
香辣小龙虾的烧法
香辣小龙虾的烧法
香辣小龙虾的烧法
香辣小龙虾的烧法
香辣小龙虾的烧法
香辣小龙虾的烧法
香辣小龙虾的烧法
香辣小龙虾的烧法
一、说一说:生活中的算法
一、生活中的算法
搭建
烧菜
……
算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一、生活中的算法
算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这是算法吗?
生活中还有哪些算法??
二、知识补充:计算机语言
由命令指令完成对计算机的控制
汇编语言
英文词汇、符号、公式和数字实现编程;
C语言、python
高级语言
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出现,计算机语言也在飞速发展。
低级
高级
由“0”和“1”组成的指令;
机器语言
二、想一想:计算机解决问题
二、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已知甲乙两瓶中分别有可乐和芬达饮料,如何交换甲乙两瓶中的溶液?
可乐
芬达
甲瓶
乙瓶
二、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已知甲乙两瓶中分别有可乐和芬达饮料,如何交换甲乙两瓶中的溶液?
可乐
芬达
甲瓶
乙瓶
丙瓶
二、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计算机如何解决两瓶溶液交换的问题?
1、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
2、确定算法
3、编写程序
4、调试运行
可乐
芬达
甲瓶
乙瓶
丙瓶
X
Y
Z
1
2
0
X,Y,Z分别代表甲、乙、丙瓶
二、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可乐
芬达
甲瓶
乙瓶
丙瓶
X
Y
Z
1
2
0
计算机如何解决两瓶溶液交换的问题?
2、确定算法:用自然语言描述
甲瓶可乐倒入丙瓶中,甲:空,乙:芬达,丙:可乐
乙瓶芬达倒入甲瓶中,甲:芬达,乙:空,丙:可乐
丙瓶可乐倒入乙瓶中,甲:芬达,乙:可乐,丙:空
定义三个变量:X,Y,Z
把1赋值给X,把2赋值给Y(赋初值)
把X的值赋值给Z,X: ,Y: ,Z:
把Y的值赋值给X,X: ,Y: ,Z:
把Z的值赋值给Y,X: ,Y: ,Z:
二、知识补充:变量
变量是指数据的存储单元,在程序执行过程中是可变的。
定义三个变量:X,Y,Z
把1赋值给X,把2赋值给Y(赋初值)
把X的值赋值给Z,X: ,Y: ,Z:
把Y的值赋值给X,X: ,Y: ,Z:
把Z的值赋值给Y,X: ,Y: ,Z:
二、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计算机如何解决两瓶溶液交换的问题?
3、编写程序:选择一种计算机语言,将算法转换成程序
4、调试运行:运行程序,反复调试
可乐
芬达
甲瓶
乙瓶
丙瓶
X
Y
Z
1
2
0
python
C语言
VisualBasic
Java
注意 赋值符号为:=,把1赋值给X则表示为:x=1
三、比一比:1毫升的水?
思考:请写出以下问题的算法
用没有刻度的3毫升量杯和5毫升量杯,如何量出1毫升的水?
有几种方法?
3毫升
5毫升
四、测一测:课堂小测
感谢聆听!《生活和算法》教学设计
主题 生活和算法
学习对象 七年级的学生对于算法和变量的理解存在畏难情绪,在学习能力上的表现也参差不齐;但是学生对于生活中的流程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具体问题的分析,了解算法和变量的概念,初步了解计算机语言的发展历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演示、小组合作讨论、分析等过程,掌握计算机处理问题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体会生活与算法的紧密联系,激发对程序算法的学习兴趣,破除神秘感。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出自2020浙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10课《生活和算法》,主要介绍:算法的概念、变量、计算机处理问题的一般过程等。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好课堂教学资源: Learnsite学习平台课堂学案《生活和算法》; 课前知识检测试题; 课堂讨论主题和讨论栏目; 课后知识检测试题; 签到,登录学习平台,浏览本节课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任务要求。 通过签到、登录学习平台等环节,提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为课堂中的高效学习做好准备。
活动一:激发兴趣,知识前测 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常见案例“搭帐篷”和“香辣小龙虾的烧制”导入课堂主题 引导学生完成课堂前测任务,进一步精准地了解学生学情。 积极发言,跟随教师展示的课堂案例“搭建帐篷“和“制香辣小龙虾”,进入课堂主题 学生尝试完成课堂前测任务。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出一份课堂前测试题,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完成。通过分析学生的测试数据,找到学生学习的困难所在,进而调整课堂教学的重难点以及教学策略,做到“以生为本,精准教学”。
活动二:举例说明,引出概念 教师通过展示的两个案例,教师通过归纳学生的举例,引出算法的概念:算法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教师通过几个简单的案例,巩固学生对算法概念的理解,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例举“生活中的算法“ 教师展示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并判断该案例是否是算法。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案例展示,学生初步理解算法的概念,并积极例举生活中常见的算法 学生通过教师例举的案例,深入理解算法的概念,并积极思考例举“生活中的算法”案例。 学生通过判断教师展示的案例,进一步深入理解算法的概念。 通过案例的展示、举例,头脑风暴等环节,引导学生逐步地理解算法的概念,并进行巩固。
活动三:动手实践、分享交流 教师以两种液体交换容器为例,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并组织学生在Learnsit学习平台的讨论栏目上发言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上台主动展示两种溶液交换容器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并在Learnsite学习平台的讨论栏目发言:若用计算机解决溶液交换问题,怎么实现?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归纳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确定算法;编写程序;调试运行。并引导学生尝试用Python编程语言实现液体交换算法。 教师抛出问题:如何用1个无刻度的3ml量杯和1个无刻度的5ml量杯,精准地量出1ml的水,并引导学生在学习平台上积极交流。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两种溶液交换容器的过程,并在学习平台上积极发言交流,与此同时积极查看其他同学的发言,并积极评价。 学生思考并在学习平台上发言交流:若用计算机解决溶液交换问题,怎么实现?并在发言后,认真观看其他同学的发言,同时进行评价。 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归纳,掌握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并尝试针对液体交换算法,建立数学模型,用python语言编程实现程序并调试运行。 学生小组合作思考教师抛出的问题,并在学习平台上积极发言交流,并评价其他同学的发言。 通过引导学生在学习平台上的积极发言和对其他学生发言的评价,促进学生课堂学习的内驱力;与此同时,教师也能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做好课堂教学策略的调整。
活动四:课堂小结,测试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回顾本课内容。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在学习平台上进行课后知识测试评价,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1、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回顾本课内容,并积极参与学习平台上的课后知识测试活动。 通过学习平台上的测试功能,能够快速高效地了解学生本节课的掌握情况,有助于教师对下一次课的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把握。
布置课后作业 1、教师通过学习平台推送课后作业:观察生活中的算法,并思考尝试如何用计算机来实现这些算法? 1、学生阅读学习平台上推送的思考任务,并积极完成。 学生通过学习平台获取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从主动学习,逐步向积极探究转变;贯彻“以生为本,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板书 7.2.10生活和算法 算法的概念 变量 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 确定算法 程序编写 调试运行 计算机语言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