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力 弹力
一、课标要求
■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弹力,认识力能物体发生形变。
■会测量力的大小。
■知道弹性势能。
二、教学设计思想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首先从人和动物对物体的拉、举等作用引出力的概念,进而引导学生思考: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否产生力?从而建立力的初步概念。
通过对图8-2的观察,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感性认识,引出形变概念。接着通过活动探究:弹性形变与外力的关系(其中隐含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实验基础上总结弹力的概念及常见的拉力、压力等都是弹力。
教材接着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实验操作,以自主学习的方式,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和正确使用方法,并实际测量力的大小。
最后在“生活物理社会”栏目中,通过观察图中的日常现象,使学生知道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
(二)设计方法
1.关于“力是什么”的教学
从猜字游戏导入新课。让学生感受汉字的魅力,体现学科渗透的课程理念。
接着分析图片8-1从人和动物对物体的拉、举等作用引出力,引导学生归纳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通过例题擀饺子皮引出形变概念。
2.关于“形变和弹力”的教学
这部分内容采用边教边实验的方式组织教学。首先组织学生按教材图8-2进行探究,在实验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在组织讨论并达成共识: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
接着组织学生按图8-3和8-4进行探究,在实验基础上通过讨论和交流得出结论:使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外力越大,物体形变就越大。再从探究的结论引出力的测量。
3.关于“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教学
这部分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构造,知道测力计的单位、量程、和分度值。而测力计的使用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首先通过对比的方法对教材图8-6的各种情况进行讨论。其次让学生实际操作完成课后习题2“测量头发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教师分组辅导点拨,最后进行总结。
4.关于“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的教学
首先通过分析教材中的四幅图片得出: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为了使学生认识到不是所有形变物体都具有能量,教师通过弹簧和面团的对比实验说明:一、说明什么是弹性形变;二、发生弹性形变物体能对其他物体产生作用,从而具有能量。
三、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力的概念。知道什么是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通过实验,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3.通过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通过观察和对比,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4.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
5.通过观察知道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
教学重点 力是什么;力的测量。
教学难点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
开始
)四、教学流程图
(
多媒体
图片
) (
猜字游戏
) (
导入新课
)
(
多媒体
图片
) (
一、什么是力
)
(
实验
、视频
) (
力使物体发生形变
) (
二、形变和弹力
)
(
弹性形变和弹力
)
(
实
验
) (
形变与外力关系
)
(
力的
单位
) (
三、力的测量
)
(
实
验
) (
使用弹簧测力计
)
(
多媒体
图片
) (
四、弹性势能
)
(
课堂总结
)
(
布置作业
)
(
结束
)
五、教学准备
演示仪器:面团、气球、弹簧、橡皮筋、刻度尺、弹簧测力计、钩码、头发
学生仪器:面团、气球、弹簧、橡皮筋、刻度尺、弹簧测力计、头发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一)导入新课 ⑴展示甲骨文、金文、小篆的“力”字 ⑵介绍“力”字的起源和含义 ⑶物理学中的力是什么含义呢? ⑴猜字 ⑵感受汉字的艺术与魅力 ⑴激发好奇心和研究欲望 ⑵学科渗透
(二)进行新课 一、力是什么 二、形变弹力 三、力的测量 四、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 1.课本P44图8-1中: (a)运动员举起杠铃 (b)铲车举起重物 (c)狗拉雪橇 (d)火车头拉车厢 例题.擀饺子皮的时候,擀面杖对面有 的作用,在这个作用中 是施力物体, 是受力物体。 活动1:课本图8-2 ⑴引导学生体验形变,感受面团的形变与橡皮筋的形变不同 ⑵播放视频:微小形变的显示 活动2:探究弹性形变与外力的关系 ⑴组织学生探究 ⑵引出力的测量——测力计 活动: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⑴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弹簧测力计 ⑵课本“议一议” ⑶组织学生学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⑴复习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 ⑵展示课本图8-8、8-9、8-10 ⑶面团的形变不是弹性形变,所以没有弹性势能 讨论总结 ⑴只有人和动物才能产生力是错误的 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⑴回答问题 ⑵动手压和拉面团 讨论和总结 ⑴什么叫形变 ⑵什么叫弹性形变 ⑶什么叫弹力 ⑴探究 ⑵讨论总结 外力越大,弹性形变越大 讨论总结 ⑴弹簧测力计的原理、组成。 ⑵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点 ⑶测量头发承受的最大拉力 总结 弹性形变物体具有弹性势能 学生的对力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⑴巩固力的含义 ⑵引出形变概念 ⑴边教边实验方法 ⑵由学生自主构建知识 ⑴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⑵启发学生怎样将知识应用于实际 通过边教边实验,突破教学难点 关于能量的教学贯穿整个教材,在此简单渗透弹性势能知识,不作定性判断
(四)总结 完善板书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
(五)板书设计 8.1 力 弹力 一、力 三、力的测量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 二、形变和弹力 2.测量单位:牛顿N 1.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3.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2.外力越大→弹性形变越大 四、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
(六)作业 课本47页,第1题。做一个橡皮筋测力计。想想怎样比较准确地标注它的刻度?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导入通过学生猜甲骨文的力字,教师展示汉字力的写法和字义的演变,让学生感受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实际授课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学生对弹力和外力两个概念还易混淆,认为弹力就是施加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这个难点的突破有待学生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进一步学习和理解。
最后欢迎领导和专家对本课不足批评指正!
1
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