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13章 第2节土壤里的微生物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13章 第2节土壤里的微生物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6-23 21:00: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土壤里的微生物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介绍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2.介绍微生物在自然界里的作用。
(二)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对微生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学习,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习惯。
2.通过介绍我国人民利用微生物造福社会的事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
【教学难点】
微生物的营养方式和生殖。
【教学过程】
一、认识细菌:
1.引入新课,
教师指出:细菌分布广泛,无论是空气、水、土壤还是每个人身上都有细菌生活。但它是单细胞生物,个体十分微小,所以我们用眼睛看不到,下面我们就要了解一下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
2.细菌形态:
①用高倍显微镜演示细菌的三种形态;
②可以用显微投影仪投影放大细菌的三种形态。
③播放细菌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的录像片段,细菌三种形态的示意图。教师接着总结出细菌的形态:单细胞个体,从形态上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类。
3.细菌的结构特点,让学生与前面所学过的植物细胞结构进行比较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注意强调:细菌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是细菌细胞与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重要区别,所以细菌不属于植物范围。另外,有些细菌具有特殊结构如:①有的细菌具有鞭毛可在水中游动。②有的细菌在细胞壁外有荚膜、具有保护作用。
关于芽孢,教师指出:能否形成芽孢是细菌总的特征,不是所有细菌都能形成芽孢。芽孢是该菌种的休眠状态,称休眠体。注意说明芽孢的形成不是细菌的繁殖方式,一个细菌只能生成一个芽孢,在适宜条件下,一个芽孢萌发形成一个菌体。芽孢对恶劣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壁很厚,渗透性差,含水量极少。杀灭芽孢最有效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法。一般情况下芽孢可以生存十多年。
教师补充讲述芽孢在生物防治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价值,例如:有些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产生晶体内含物,称副芽孢体。苏云金杆菌和日本甲虫杆菌等产生的副芽孢体对某些昆虫有强烈毒性,因此有些国家用苏云金杆菌等细菌作为杀虫剂又称生物农药,既能消灭害虫又不污染环境。
4.细菌生命活动特点:
(1)在讲述细菌的生殖过程中要强调分裂生殖是单细胞生物普遍存在的生殖方式。特点是简单、快速,属于无性生殖。在讲述生殖过程中,教师参考示意图边讲边画。
(2)细菌的营养方式:教师首先提出问题供学生讨论:①植物是怎样制造有机物获得营养物质的?②植物制造有机物的条件是什么?③细菌不含叶绿素,它怎样获得营养?
经讨论后,教师做总结。这样学生就可以推论出细菌与植物的营养方式有本质的不同。接着引出异养的概念以及腐生细菌与寄生细菌的概念。强调腐生和寄生细菌的区别:腐生是从已死的或腐烂的动植物组织中获得有机物;寄生是从活的动植物体内或体表来吸取有机物来生活。
5.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1)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自然界中任何一种生物都有着诞生、生长发育、成熟、衰老和死亡的过程,这是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生物体死亡后是否永远保留在地球上?为什么没有出现这种情况?让学生回答,谁起了重要作用。
教师讲述腐生细菌的具体作用。画简图让学生连线填充说明三者之间的关系。
课外小实验,让学生完成:
用一个广口瓶里面放些土,把小昆虫的尸体埋在土中。再把玻璃瓶埋入土中,瓶子不要加盖。上面做好标记,过一段时间挖出来观察,看看有何变化。
(2)在讲述细菌与人类的关系之前,先让学生讨论,①细菌对人类是否都有害?②有益表现在哪些方面?有害表现在何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补充,要强调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益的,有害的只是少数种类。纠正细菌都是有害的片面认识,培养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看待分析客观事物的能力。由于病原菌能引起疾病要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认识放线菌
1.出示放线菌的形态图片(可选择多种放线菌)。
2.请学生观察,并总结放线菌的形态结构特征。
3.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放线菌的形态结构:放线菌由许多菌丝组成一个菌丝体。呈放射状。
(一)放线菌的结构:
1.出示放线菌结构图或高倍显微镜下放线菌的结构。
2.组织学生观察,总结出放线菌的结构特点。
3.教师总结:
放线菌的菌丝内没有横隔,是单细胞组织。与细菌一样,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二)放线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1.播放录像:演示放线菌的菌丝类型及生殖过程。
2.教师讲解:放线菌的菌丝分为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它靠营养菌丝吸收营养物质,营腐生生活。当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时,气生菌丝顶端长出孢子丝,形成孢子。孢子散落出去,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成新的菌丝体。
(三)放线菌与人类的关系:
1.请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的经验,谈谈自己对放线菌的作用的认识。(学生对放线菌不是非常了解,所以不要求一定能说出。)
2.播放录像。
3.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出放线菌与人类的关系。
提问:同学们吃过面包、香菇吗?喝过啤酒吗?看到过桔子发霉吗?这些都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真菌有关。
三、认识真菌
(一)霉菌
请学生用放大镜观察“出毛”桔子皮。指出这个“毛”就是霉菌。霉菌种类很多,常见的有青霉、根霉、曲霉,它们都是真菌。出示挂图并指出:桔子皮上的“毛”叫青霉;面包、馒头发霉时长的“白毛”叫根霉;还有一种叫曲霉的霉能使花生、玉米变质。继续据图讲解,霉菌体形较大,大多是多细胞的,有细胞核,长在基质内的叫营养菌丝,伸出基质外的称为气生菌丝,气生菌丝上产生孢子,孢子能产生下一代,故气生菌丝又称繁殖菌丝。
问:霉菌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霉菌细胞中有叶绿体吗?
指出霉菌多数是腐生,也有营寄生生活的。如有的人皮肤上出现一块“白斑”,这“白斑”就是由霉菌引起的。但霉菌对人类也有好处,如利用霉菌制霉豆腐,从青霉中提取青霉素等。
(二)食用菌
观察“磨菇”,指出磨菇也是一种真菌,我们把像磨菇一类的可食用的真菌称为食用菌,常见的有香菇、磨菇、木耳、金针菇等。出示挂图,请学生看课本内容,并弄清楚放在桌上的磨菇(或金针菇)的各部分结构名称及作用。
请一个学生指着新鲜磨菇(或金针菇)讲一遍各部分结构和功能,以巩固有关知识。
(三)真菌
问:这节课学了哪些生物?学生回答后指出这些都属真菌。
出示常见真菌比较的投影片。
常见真菌比较表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繁殖、与人类关系。
(四)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教师讲解:细菌和真菌统称为微生物。因为它们大多营腐生生活,能把动植物的尸体及排遗物分解,使有机物转变成无机物,因此又称分解者。再根据课本讲解自然界中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循环,从而说明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四、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与人类的生活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食品加工、制药、农业病虫害防治以及环境污染的治理等方面,微生物有着重要的作用。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