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02语言文字应用-浙江省三年(2020-2022)高考语文分类汇编
一.字音(共1小题)
1.(2020 浙江)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浙江诗路文化带以诗词文化为主线,结合水系、古道,将各地旖(yǐ)旎风光串联成富有诗情画意的山水旅游线路,让游客徜(táng)徉在江南美景中。
B.历经千年沧桑,觥( gōng)筹交错的场面早已湮( yān)没于历史深处,但留存至今的一件件青铜器足以让人们浮想联篇,去回味那个钟鸣鼎食的时代。
C.生态文学应更多创作体现绿色发展理念、讴(ōu)歌美好生活的作品,致力于鞭挞(dá)滥杀野生动物、肆意破坏环境的恶劣行为,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素养。
D.北方的季节泾(jīng)渭分明,春季的风一寸寸吹向大地,为山川褪去寒衣,一点点着(zhuó)上春色,东风过处,整个原野为之一振,草木葳蕤,生机勃勃。
二.字形(共2小题)
2.(2022 浙江)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共青团始终与党同心、跟党奋斗,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把忠诚书写在党和人民事业中,把青春播撒(sǎ)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把光荣镌(juàn)刻在历史行进的史册里。
B.作为联动不同地市、辐(fú)射全省的大形文化活动,宋韵文化节将逐步成为讲好浙江故事、展现浙江精神的重要窗口,成为解读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zài)体。
C.有些微短剧利用了模(mó)式化的内容结构,在人们的日程中炮(páo)制出“空闲时间被我利用”的错觉,给用户营造了添加“工业糖精”的饕餮幻境,压缩了人们的想象空间。
D.水中的精灵使出浑身解(xiè)数与捕鱼人捉谜藏——鱼儿转身逃之夭夭,虾儿躲开悄(qiǎo)无声息,螃蟹诡谲钻进石缝,黄鳝狡猾来去无踪……但还是留下了蛛丝马迹。
3.(2021 浙江)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各种春菜在田间地垄悄然探出头,娇弱的身姿轻轻摇曳(yì),而稚嫩的豌豆尖更是惹人喜爱,叶子清澈通透如翡翠薄片,茎上嫩须迎风轻颤(chàn),引逗着人们去采撷。
B.创新型国家建设不是一蹴(cù)而就的,需要科技工作者心无旁骛,摒(bǐng)弃拜金主义,以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精神,帮助青少年成为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坚的人才。
C.《典籍里的中国》用追根溯源、旁证博引的方式驰骋(chěng)上下五千年,从文明的起源讲到现代传承,让观众眼界大开,堪称当下文化节目的扛(gāng)鼎之作。
D.那些或坐落于安静的小镇古街、或藏身在喧嚣的商业密林的个性实体书店,在充满竞争的时代执拗(niù)生长,规模不大却洋溢着审美情趣,足以让灵魂片刻栖(qī)身。
三.补充句子(共2小题)
4.(2022 浙江)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艺术作品之所以合情合理,是因为它来源于生活;艺术之所以成为艺术,① 。但艺术之树无论多么伟岸高耸,生活是它永远的土壤。作为一种民间大众文艺形式,曲艺作品的创作当然应该以百姓的日常生活为基础。看似平淡的生活中,② ,如果将这些哲理巧妙地夸张,适度改造变形,便实现了戏剧化效果,从而成为曲艺创作的有利武器。来源于生活哲学,这带给了曲艺“包袱儿”“在乎情理之中”的可信性;③ ,又带给了曲艺“包袱儿”一种“出乎意料之外”的诧异感和幽默感。二者的完美结合,便成为曲艺“包袱儿”永恒追求的境界。
5.(2020 浙江)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在出生20天左右,比目鱼的眼睛开始搬家,一只眼睛向上移动,越过头部上缘到身体另一侧。眼睛之所以能够这样,① 。 比目鱼的头骨,不是坚硬的骨头,而是软骨。眼睛移动时,双眼间的软骨会被身体吸收,眼睛的移动失去了障碍,移动也就更加自如了。除了身体的构造发生改变,② 。 比目鱼刚出生的时候,是在水面附近活动;当眼睛同处一侧时,比目鱼就转而在海底活动了。比目鱼一般是侧着身子游泳,而且经常平卧在海底。为了能够更快地发现敌人,两只眼睛长在一起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所以说,比目鱼发育过程中的这些改变,其实是③ 。
四.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共1小题)
6.(2021 浙江)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
A.使用公筷广告语:长筷短筷,筷筷都是你我的爱。
B.论文答辩致谢语:感谢聆听,敬请专家评委指教。
C.垃圾分类宣传语:各得其所,细微处的文明之光。
D.经典阅读推荐语:智慧火源,值得为之付出热忱。
五.图文、表文转化(共1小题)
7.(2020 浙江)阅读宣传抗疫防疫的图片(如图),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摘编自《文汇报》)
(1)为图1或图2拟标题。不得照抄图片中的原文,不超过10个字。
选择图 ,标题:
(2)分别简要评价图1、图2的创意。
图1:
图2: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字音(共1小题)
1.(2020 浙江)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浙江诗路文化带以诗词文化为主线,结合水系、古道,将各地旖(yǐ)旎风光串联成富有诗情画意的山水旅游线路,让游客徜(táng)徉在江南美景中。
B.历经千年沧桑,觥( gōng)筹交错的场面早已湮( yān)没于历史深处,但留存至今的一件件青铜器足以让人们浮想联篇,去回味那个钟鸣鼎食的时代。
C.生态文学应更多创作体现绿色发展理念、讴(ōu)歌美好生活的作品,致力于鞭挞(dá)滥杀野生动物、肆意破坏环境的恶劣行为,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素养。
D.北方的季节泾(jīng)渭分明,春季的风一寸寸吹向大地,为山川褪去寒衣,一点点着(zhuó)上春色,东风过处,整个原野为之一振,草木葳蕤,生机勃勃。
【解答】A.“徜徉”的“徜”应为“cháng”。
B.“浮想联篇”应为“浮想联翩”。
C.“鞭挞”的“挞”应为“tà”。
故选:D。
二.字形(共2小题)
2.(2022 浙江)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共青团始终与党同心、跟党奋斗,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把忠诚书写在党和人民事业中,把青春播撒(sǎ)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把光荣镌(juàn)刻在历史行进的史册里。
B.作为联动不同地市、辐(fú)射全省的大形文化活动,宋韵文化节将逐步成为讲好浙江故事、展现浙江精神的重要窗口,成为解读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zài)体。
C.有些微短剧利用了模(mó)式化的内容结构,在人们的日程中炮(páo)制出“空闲时间被我利用”的错觉,给用户营造了添加“工业糖精”的饕餮幻境,压缩了人们的想象空间。
D.水中的精灵使出浑身解(xiè)数与捕鱼人捉谜藏——鱼儿转身逃之夭夭,虾儿躲开悄(qiǎo)无声息,螃蟹诡谲钻进石缝,黄鳝狡猾来去无踪……但还是留下了蛛丝马迹。
【解答】A.“镌刻”的“镌”应读作“juān”。
B.“大形”的“形”应写作“型”。
C.正确。
D.“捉谜藏”的“谜”应写作“迷”。
故选C。
3.(2021 浙江)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各种春菜在田间地垄悄然探出头,娇弱的身姿轻轻摇曳(yì),而稚嫩的豌豆尖更是惹人喜爱,叶子清澈通透如翡翠薄片,茎上嫩须迎风轻颤(chàn),引逗着人们去采撷。
B.创新型国家建设不是一蹴(cù)而就的,需要科技工作者心无旁骛,摒(bǐng)弃拜金主义,以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精神,帮助青少年成为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坚的人才。
C.《典籍里的中国》用追根溯源、旁证博引的方式驰骋(chěng)上下五千年,从文明的起源讲到现代传承,让观众眼界大开,堪称当下文化节目的扛(gāng)鼎之作。
D.那些或坐落于安静的小镇古街、或藏身在喧嚣的商业密林的个性实体书店,在充满竞争的时代执拗(niù)生长,规模不大却洋溢着审美情趣,足以让灵魂片刻栖(qī)身。
【解答】A.“摇曳”中的“曳”应读作“yè”;
B.“摒弃”中“摒”应改为“bìng”;
C.“旁证博引”中“证”应改为“征”;
D.正确。
故选:D。
三.补充句子(共2小题)
4.(2022 浙江)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艺术作品之所以合情合理,是因为它来源于生活;艺术之所以成为艺术,① 是因为它高于生活 。但艺术之树无论多么伟岸高耸,生活是它永远的土壤。作为一种民间大众文艺形式,曲艺作品的创作当然应该以百姓的日常生活为基础。看似平淡的生活中,② 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如果将这些哲理巧妙地夸张,适度改造变形,便实现了戏剧化效果,从而成为曲艺创作的有利武器。来源于生活哲学,这带给了曲艺“包袱儿”“在乎情理之中”的可信性;③ 巧妙的夸张、适度的改造变形 ,又带给了曲艺“包袱儿”一种“出乎意料之外”的诧异感和幽默感。二者的完美结合,便成为曲艺“包袱儿”永恒追求的境界。
【解答】根据前文“艺术作品之所以合情合理,是因为它来源于生活;艺术之所以成为艺术”的内容、句式以及后文“但艺术之树无论多么伟岸高耸”的语意可知,第一空应填“是因为它高于生活”之类的话。根据前文“看似平淡的生活中”的语境及后文“这些哲理”的关键词语提示可知,第二空应填“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之类的话。根据前文“如果将这些哲理巧妙地夸张,适度改造变形,便实现了戏剧化效果”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哲学,这带给了曲艺‘包袱儿’‘在乎情理之中’的可信性”的句式、内容,以及后文“又带给了曲艺‘包袱儿’一种‘出乎意料之外’的诧异感和幽默感”的内容提示可知,第三空应填“巧妙的夸张、适度的改造变形”之类的话。
答案:
①是因为它高于生活。②蕴含着深刻的哲理。③巧妙的夸张、适度的改造变形。
5.(2020 浙江)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在出生20天左右,比目鱼的眼睛开始搬家,一只眼睛向上移动,越过头部上缘到身体另一侧。眼睛之所以能够这样,① 是借助了比目鱼独特的身体构造 。 比目鱼的头骨,不是坚硬的骨头,而是软骨。眼睛移动时,双眼间的软骨会被身体吸收,眼睛的移动失去了障碍,移动也就更加自如了。除了身体的构造发生改变,② 比目鱼生存的环境也不一样了 。 比目鱼刚出生的时候,是在水面附近活动;当眼睛同处一侧时,比目鱼就转而在海底活动了。比目鱼一般是侧着身子游泳,而且经常平卧在海底。为了能够更快地发现敌人,两只眼睛长在一起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所以说,比目鱼发育过程中的这些改变,其实是③ 自然选择(或自身演化)的结果 。
【解答】本段文字主要介绍比目鱼眼睛移动到身体同一侧的原理。
①根据后文“比目鱼的头骨,不是坚硬的骨头,而是软骨。眼睛移动时,双眼间的软骨会被身体吸收,眼睛的移动失去了障碍,移动也就更加自如了”以及总结性语句“除了身体的构造发生改变”可见,“眼睛之所以能够这样”是因为比目鱼身体构造独特。
②根据“除了……”可见,后一句是“还有……也改变了”的句子,根据后文“刚出生的时候,是在水面附近活动;当眼睛同处一侧时,比目鱼就转而在海底活动了”可见,是指它活动的环境不一样,故“还有生存环境也发生了改变”或“生存环境也不一样了”。
③根据前文“比目鱼一般是侧着身子游泳,而且经常平卧在海底。为了能够更快地发现敌人,两只眼睛长在一起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可见,这是比目鱼为了提高自己的生存几率而作出的一种“进化”,这是符合进化论的,因此可填“是自然选择或自身演化的结果”。
答案:
①是借助了比目鱼独特的身体构造;②比目鱼生存的环境也不一样了;③自然选择(或自身演化)的结果。
四.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共1小题)
6.(2021 浙江)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
A.使用公筷广告语:长筷短筷,筷筷都是你我的爱。
B.论文答辩致谢语:感谢聆听,敬请专家评委指教。
C.垃圾分类宣传语:各得其所,细微处的文明之光。
D.经典阅读推荐语:智慧火源,值得为之付出热忱。
【解答】A.得体。
B.“聆听”是指集中精力认真地听。指虔诚而认真地听取,带有尊敬被听者的色彩。而且,这个词是由听讲者使用的。而这里面是指专家和评委听自己的论文答辩,使用错误。
C.得体。
D.得体。
故选:B。
五.图文、表文转化(共1小题)
7.(2020 浙江)阅读宣传抗疫防疫的图片(如图),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摘编自《文汇报》)
(1)为图1或图2拟标题。不得照抄图片中的原文,不超过10个字。
选择图 图1 ,标题: 凝聚力量,抗击疫情
(2)分别简要评价图1、图2的创意。
图1: 由多个小心形组成大心形,戴着外形像船头的口罩,用“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点明主题。简洁凝练,号召有力
图2: 借用传统民俗的门神年画,名字替换为“霍去病”“辛弃疾”,表达人们去病、弃疾的愿望。翻新传统,巧妙贴切
【解答】(1)图一构图要素是口罩,结合疫情形式下人人都戴口罩的情况,可知这是指抗击疫情,而许多大小不一的“心”又组成一颗大大的“心”,再结合文字“万众一心”“同舟共济”可知,这是指“万众一心”,抗击疫情。
图二的门神图案其实并不特别,主要是门神的名字与传统门神“神荼”“郁垒”“尉迟恭”“秦叔宝”不一样,变成了“霍去病”与“辛弃疾”,这两人的名字“去病”“弃疾”的含义构成了人们希望能够祛除疾病之意,是新时代新时期产生的“新门神”。
(2)图1构图要素有“小心”“大心”“船型口罩”以及文字“万众一心”“同舟共济”。创意点在于用“无数小心构成大心”表示“万众一心”;用“船型口罩”表示“同舟共济”抗击疫情。整体构思简洁形象,号召力强。
图2构思最巧妙的地方是用传统的“门神”的方式表达对健康的守护;利用“霍去病”和“辛弃疾”名字中的“去病”“弃疾”表达击退疾病的心愿。利用传统又翻出新意,巧妙贴切。
答案:
(1)示例一:图1;凝聚力量,抗击疫情。
示例二:图2;新门神。
(2)图1:由多个小心形组成大心形,戴着外形像船头的口罩,用“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点明主题。简洁凝练,号召有力。
图2:借用传统民俗的门神年画,名字替换为“霍去病”“辛弃疾”,表达人们去病、弃疾的愿望。翻新传统,巧妙贴切。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