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73张PPT。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大全二、课外文言文冲刺 (一)《曾子杀彘》
曾子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同“汝”)还,顾反,为女杀彘(猪)。”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子妻之市 之:往
B.顾反,为女杀彘 反:.同“返”
C.妻适市反 适:往
D.特与婴儿戏耳 特:特别
2、请把“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这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简要说说它给你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日:“诺。”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①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
②故人来,方与之食( )
③恐其自食其言也( )
④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
2、下列“之”的用法与另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A.(吴)起不食待之。
B.故人来,方与之食。
C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D.(吴)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3、翻译下面的句子。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4、这个小故事中,吴起在为人处事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是: (三)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理:温习。)犹不遗忘;二十之外,反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土禀 (坎土禀 :困顿,不得志。土禀 , lǎn ),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魏武、袁遗(袁遗:人名),老而弥笃。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公孙弘四十馀,方读《春秋》,以此遂登丞相。……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于瞑目而无见者也。 1、本段选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
2、解释“闻”字在下面各句中的意思。
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 闻:____;
遥闻深巷中犬吠 闻:______;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 闻: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句子。
4、文中说魏武“老而弥笃”。魏武的诗中就有表现他这种情志的句子,请写出两句。
(四)
①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①。子贡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孔子曰:“赐③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②子路④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选自冯梦龙著《智囊》)
[注释]①府:指国库。②子贡:孔子的学生。③赐:子贡的名。④子路:孔子的学生。 1、(1)文中写子贡做了什么事?孔子对他的做法持什么态度?孔子持这种态度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
(2)文中第②段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示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2.根据要求写一段话。要求:(1)以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作为内容,其中人物要涉及3个或3个以上。(2)用上总分(或“分总”)结构和排比手法。 (五)《细柳营》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芝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
A.将以下骑送迎 齐使田忌将而往
B.天子且至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已而之细柳军 之虚所卖之
D.其将固可袭而俘也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2、用“/”为下文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汉文帝称亚夫为“真将军”的原因。
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 (六)
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④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释】①任末人名。②笈(j?):书籍。③庵:茅草小屋。④麻蒿(h?o):植物名称,点燃后可照明。
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或依林木之下(有时) B.暗则缚麻蒿自照(捆扎)
C.负笈从师(背) D.夫人好学,虽死犹存(虽然)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⑴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⑵常以净衣易之
3、这篇短文给你什么启示,请简要回答。
答:
(七)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速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①荀巨伯: 东汉桓帝时义士。②胡贼:古代的一些汉人对北方匈奴族人的蔑称。③委:丢下。④班军:即班师,出征而回。 1、在下面语句中加上个逗号,将其断开。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
2、翻译下面语句。
吾今死矣,子速去!
答: 3、匈奴“班军而还”的原因是什么?
答: (八)《范仲淹罢宴》
范文正公守邠(bīn)州,暇日率僚属(下属的官吏)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绖(cuī dié 丧服)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jí急迫地)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寄居在外的读书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fènɡ)敛棺槨(下葬的物品)皆所未具。公怃然(失意的样子),即彻(通“撤”)宴席,厚赒(zhōu 救济)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1、从上文中摘出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思想的有关词句。
2、《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应谪守“江湖之远”的滕子京之邀而写的,既为劝戒对方也有自勉之意。根据这篇短文所叙的故事,你对“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句话的意思,有什么新的理解?
(九)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①发尽白,蚤死 ②今也则亡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孔子哭之恸 ②门人益亲
③弟子孰为好学 ④不贰过
3、下列句中的“之”字与“孔子哭之恸”一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B.辍耕之垄上。
C.渔人甚异之。
D.河南乐羊子之妻者。
4、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迁怒,不贰过。”
译文:
5、颜回好学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用原文回答)
答:
(十)
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③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注释:①管仲、隰(xǐ )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臣。②孤竹: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③不难:不惜,不耻。
1、“乃掘之”中的“乃”与下文哪句中的“乃”字意思相同?( )
A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老马之智可用也。
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啊。
B、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北面,夏天住在山的南面。
C、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蚁壤高达一寸,下面一仞的地方就有水。
D、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
凭管仲的圣明和隰朋的智慧,到他们有所不知的时候,不耻向老马、老蚁学习。 (十一)
杨朱之弟曰布,衣表衣而出。天雨,解表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注:杨朱:人名。 缁:黑色。
1、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衣缁衣而反在 B、甚矣,汝之不惠
C、之虚所卖之 D、予默然无以应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衣表衣而出(穿) B、天雨(下雨)
C、子无扑矣(孩子) D、子亦犹是也(好像)
3、将文中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4、从这则小故事中,你领悟到了一个什么道理? (十二)
杨震年已五十余,累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说:“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密愧而出。 (《资治通鉴》)
注:累迁:多次升官。昌邑:地名。茂才:秀才。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王密为( )昌邑令 ②夜怀金十斤以遗( )震
2、翻译句子。
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3、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杨震怎样的品质?
(十三)
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指大盈握①,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②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③。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④,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⑤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方孝儒《指喻》)
【注】①握:四寸为一握。②膂(l—):脊骨。③瘳(ch?u):病愈。④肝膈:泛指人体内脏。⑤傅:涂。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
A.惧而谋诸医(谋划) B.甚将延乎肝膈(蔓延)
C.疾未易为之(变换) 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消除)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 徐以杓酌油沥之
B.不速治,且能伤身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 虽人有百手,首有百指
D.终日而愈,艾可治也 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忧之滋甚,又以示人(指代“拇指疾患”)
B.余因是思之(指代“引发的道理”)
C.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指代“各种疾病”)
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指代“祸患”)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
①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
②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
5、本文写郑君医治拇指疾患一事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十四)罗生还镯
罗一峰先生,名伦,以孝廉①赴会试。仆于途中拾一金镯。行已五日,先生忧旅费不给②,仆曰:“无虑也,向于山东某处拾一金镯,可质为费。”先生怒,欲亲赍③付还。仆叩首,且屈指曰:“往返必误场期,不可。”先生曰:“此必婢仆遗失,万一主人拷讯,因而致死,是谁之咎?吾宁不会试,不忍令人死于非命也。”竟寻至其家,果系妇遗面盆,而婢误投于地者。主妇疑婢窃取,鞭笞流血,几次寻死。夫复疑妻有私,辱骂不休,妻亦愤怒投缳④,赖人解救。先生至,出镯与之,举家感激。急行至京,试期已届⑤矣,仓皇投卷,竟得中试,状元及第。
【注释】①孝廉:“举人”的别称。 ②给:充足。 ③赍(jī):以物送人。 ④投缳:上吊自杀。⑤届(jiè):到。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可质为费 2.仆叩首;且屈指曰
3.竟寻至其家 4.鞭笞流血
5.向于山东某处拾一金镯 6.举家感激
二、请你简单概括罗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翻译下列句子。
1.向于山东某处拾一金镯,可质为费。
2.不忍令人死于非命也。
(十五)刚峰宦囊
都御史刚峰海公①卒于官舍,同乡宦②南京者,惟户部苏怀民一人。苏点其宦囊③,竹笼中俸金八两、葛布一端③、旧衣数件而已。如此都御史,那可多得!王司寇凤洲⑤评之云:“不怕死,不爱钱,不立党。”此九字断尽海公生平。即千万言谀之,能加于此评乎?
【注释】①刚峰海公:指海瑞。刚峰,海瑞的字。 ②宦(huán):作动词,做官。③宦囊:指海瑞死后的遗物、遗产。囊,口袋。 ④端:古代布帛长度单位,一端为二丈。⑤王司寇凤洲:指王世贞。
一、下列对“即千万言谀之,能加于此评乎?”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使用千言万语来奉承阿谀海瑞,也不如王世贞这九个字的评语。
B.使用千言万语来赞美海瑞,能及得上王世贞这三句话的评价吗?
C.世贞这九个字的评语,就是不同于对海瑞千万言的奉承阿谀。
D.王世贞这九个字的评语,为千千万万对海瑞的赞美作佐证。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即千万言谀之:
2.不怕死,不爱钱,不立党:
三、翻译下列句子。
1.同乡宦南京者,惟户部苏怀民一人。
2.此九字断尽海公生平。
四、文中最能表明海瑞一生清廉的文字是: (十六)赵将括母
赵将马服君赵奢①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主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乎?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括既行,代廉颇。三卜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括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注释】①马服君赵奢:赵奢,战国时赵国的大将。马服君是赵奢的封号。 一、解释下列句加点的词。
1.父时为将 2.愿王勿遣
3.始妾事其父 4.身所奉饭者以十数
5.故卒不加诛 6.吏无敢仰视之者
二、下列加点的“将”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 B.父时为将
C.括不可使将
D.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
三、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身所奉饭者以十数(用自己的薪俸供养的人有几十个)
B.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却每天寻找可买的合适的土地房屋)
C.愿王勿遣(希望孝成王不要派遣他)
D.妾得无随坐乎(我能跟随他一起去打仗吗)
四、下列对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父时为将(经常)
B.受命之日(那些日子里)
C.今括一旦为将(一时)
D.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每天)
五、赵括的母亲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十七)张良奇遇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 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
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
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榖城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
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一、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 2.父去里所
3.为其老,强忍 4.良业为取履
二、下列加点的词语注音或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有一老父,衣褐(hè,粗布短衣)
B.孺子(rúzǐ,孩子,年轻人)
C.强忍(qiáng,勉强)
D.长跪履之(lǚ鞋子。这里作动词用,替老人穿鞋)
三、下列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有一老父,衣褐(名词作动词用,穿)
B.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名词作状语,修饰“游”)
C.良殊大惊,随目之(名词作动词用,看)
D.良因怪之,跪曰:“诺。”(名词作动词用,怪异)
四、翻译下列句子。
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 五、下列对文意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黄石老人走到张良跟前时,鞋子掉到了桥下。老人是故意这样做的。
B.老人把鞋子掉下桥去,又要张良下去取回来。张良认为这是在戏弄他,很生气,几乎要动手打老人。
C.张良因为看到老人年纪大,只好强忍着走下桥去取鞋。
D.为了得到那本《太公兵法》,张良按照老人的话,一连三天早早地来见老人,而且一天比一天来得早,以此来表示白己的诚心 (十八)宋太祖怒责宋白
太祖时,宋白知举①,多收金银,取舍不公。恐榜出,群议沸腾,乃先具姓名以白上,欲托上旨以自重。上怒曰:“吾委汝知举,取舍汝当自决,何为白我?我安能知其可否?若榜出,别致人言,当斫汝头以谢众!”白大惧,乃悉改其榜,使协公议而出之。
【注释】①知举:主持考试。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乃先具姓名以白上
2.若榜出,别致人言,当斫汝头以谢众
3.取舍汝当自决
二、翻译下列句子。
1.欲托上旨以自重。
2. 白大惧,乃悉改其榜,使协公议而出之。 (十九)王冕故事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①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②映长明灯③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④若不见。 安阳韩性⑤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⑥。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⑦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注释】①蹊(xī):践踏。 ②策:通“册”。 ③长明灯:佛像前的灯,昼夜不灭。 ④恬:心神安适。 ⑤韩性:绍兴人,大学者。 ⑥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 ⑦被:披。
一、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两项是( )。
A.听已辄默记(完毕)
B.冕因去,依僧寺以居(离开)
C.安阳韩性闻而异之(不同)
D.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躲藏)
二、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以 B.之 C.其 D.为
三、翻译下列句子。
1.或牵牛来责蹊田。
2.曷不听其所为?
3.门人事冕如事性。
4.自被古冠服随车后。
四、这两段文字说了王冕哪两件事?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二十)
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栏杆上的横木),兢兢握固,自分(料想)失手必堕深渊矣。过者告曰:“毋怖,第(只管)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久之,力惫,失乎坠地。乃自哂曰:“嘻!早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甚夷。沈空守寂(指陷在空想中),执一隅以自矜严(矜持自负)者,视此省哉!
1、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有盲手道涸溪 道:
视此省战 省: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
② 久之,力惫,失手坠地
3、读了这则寓言后,你获得了哪些?
课外古文冲刺阅读:答案 (一)《曾子杀彘》
1、 D(应为“只是”之意)
2、 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他学会欺骗啊。
3、 无论是教育子女还是做人,都必须讲个“信”字,要说到做到,不能说谎。(只要大意对即可)
(二)
1、①派,使 ②才 ③害怕,担心 ④讲信用,守信
2、 D
3、老朋友到傍晚没来,吴起不吃饭等他,;暮,傍晚,天黑;食,吃饭。
4、为人讲信用,或待人诚恳守信。只答待人诚恳。
(三)略
(四)
1、(1) 子贡在诸侯国中赎出鲁国人,却不愿依鲁国法律领取应得的赎金。孔子不赞同子贡的这一做法。孔子认为圣人的行为可影响百姓,子贡不取赎金,便不能引导不富裕的百姓效法他去赎回更多为奴的鲁国人。
(2)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2、 参考示例:景阳冈上,武松除恶虎;取经途中,悟空斗妖魔;长坂坡上,张飞退敌军……他们都是让人景仰的英雄好汉!
(五)《细柳营》
1、C 2、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3、将军约定(规定),军营中不得骑马奔驰。
4、亚夫治军严肃,军令威严,军纪严明,不媚上,因此汉文帝称赞他是“真将军”。
(六)
1、D
2、(1)人如果不好好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就事业?
(2)(门徒)经常用干净的衣服跟他交换。
3、《学习贵在勤奋》
(七)
1、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
2、我现在是活不成了,您快离开吧!
3、被荀巨伯舍身救友的义举所感动。 (八)《范仲淹罢宴》
1、怃然 亟令询之 彻宴席 厚赒给之
2、不仅忧君而且忧民
(九)略
1、B 2、B
(十一)
1、D 2、C
3、假如你的狗出去时是白的回来时成了黑的,难道你能不觉得奇怪吗?
4、凡遇是非,切莫忙于责人,应首先从自身找原因。(或:任何事情,应透过现象看本质,既要辨别其外在形式,更要注重其内在本质)
评分意见:每题均为2分。第29题可从不同角度领悟。 十二)略
(十三)
1、AC 2、AB 3、C
4、①郑君不能确定它是什么,把它给别人看,看的人大笑,认为不值得担忧。②开始认为不值得整治,最终到了不能够整治。
5、世上的事情,常起于极细小的地方,但不加关注,就可能酿成无可挽救的大祸。 (十四)罗生还镯
一、1.典当、抵押 2.弯曲 3.最后 4.打 5.先前 6.全
二、拾金不昧,先人后己。
三、1.先前在山东某处拾到一只金手镯,可以典当作为旅费。 2.不忍心让人死于非命。
(十五)刚峰宦囊
一、1.赞美 2.结党营私
二、B
三、1.在南京做官的同乡,只有户部苏怀民一个人 2.这九个字是对海瑞一生最准确、最完美的评价
四、点其宦囊,竹笼中俸金八两、葛布一端、旧衣数件而已。 (十六)赵将括母
一、1.当时 2.派遣 3.侍奉 4.自己 按 5.终于 6.……的人
二、AB
三、A
四、D
五、不袒护儿子的缺点。
(十七)张良奇遇
一、1.处所,这里指张良身边。
2. 表示大概的数目。
3. 因为 4.替(老人)
二、C 三、D
四、老人走了一里路左右,又回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年轻人可以教育!五天后早晨,跟我在这里再见面。”
五、D
(十八)宋太祖怒责宋白
一、1.列出,报告 2.招致,砍 3.决定
二、1.想要借皇上的旨意抬高自己的身价。
2. 宋白很害怕,就将榜单上的名字都改掉,使它符合大家的意愿,然后将榜贴了出来。 (十九)王冕故事
一、A B 二、D
三、1.有人牵着牛来责怪王冕践踏了他们的田地。
2.为什么不让他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呢?
3.他的门人侍奉王冕就像侍奉韩性一样。
4.自己穿戴着古式的帽子衣服跟在车子后面。
四、勤奋好学,孝敬母亲。 (二十)
1、道:取道,过(或走)。省:醒悟,反省。
2、①不要害怕,只管放手,下面就是坚实的土地了(或下面就是土地了)。
②过了很久,(他)精疲力尽(或疲惫不堪,力气用尽)了,一松手就掉到了地上
3、①要勇敢尝试,不要被自己凭空设想的困难所吓倒。②走出思维的定势,战胜自己。③不要固执己见,要善于听从别人的意见。
谢谢观看傅环叶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