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2021-2022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科学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2021-2022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科学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7.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6-23 11:18: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检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共40分,每小题2分)
1.青菜种子播种不久,连下了几场大雨,种子不易发芽的原因不可能是( )。
A.水温太低 B.缺少空气 C.缺少阳光
2.下列动物与环境条件需求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天鹅颈修长,嘴基部高而前端缓平,蹼宽大,适合群栖在湖泊和沼泽地带
B.企鹅身体呈流线型,身体覆有绒毛,脂肪很厚,适合生活在寒冷的南极
C.狼善长快速及长距离奔跑,追逐猎食。夜间活动,嗅觉敏锐,适合独居
3.能描述乌龟和饲养箱中其他生物相互作用的是( )。
A.乌龟走到水槽旁边,喝了一口水 B.乌龟吃掉了细沙中的一只小虾
C.乌龟用头向小石头上轻轻触碰
4.小科对家里的水培植物产生了疑问,没有土壤也长得很好,这是( )原因。 A.植物的生长不需要土壤 B.这些是水生植物 C.水里加了矿物质
5.在做食物链套筒游戏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用食肉动物套住食草B.最先被套一般是食肉动物C.绿色植物是最细的纸筒
6.小旗制作了潜水艇模型,为了使其上浮,须通过上方的进排气管处( )。
A.往潜艇内吹气
B.往潜艇外吸气
C.吸气吹气都可以
7.当处于孤岛求生时,人们最好选择( )材料来制造逃生小船?
A.动物皮毛 B.粗壮的乔木 C.空心且韧性较好的竹子。
8.小巡洋舰与大游轮相互平行行驶时小巡洋舰突然向大船撞去的原因是( )
A.大船能吸小船 B.相会时速度大中间压力小 C.相会时速度小中间压力小
9.小明一组在测试时更换了马达和叶轮,是因为( )。
A.船总是会侧翻 B.船偏离航道 C.船中途停止航行
10.冬日北方的临港和海面常常会被冰封。这时就需要破冰船进行破冰。 下面
( )特点使破冰船能破冰。
A.船头爬上冰面压破冰 B.底部首尾上翘 C.以上都是
11.据资料显示北极冰盖面积越来越少的原因是( )。
A.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B.跨区域调配水源 C.植被覆盖率提高
12.一颗行星与最近恒星的距离非常适合生命的存在,可推测行星( )。
A.存在液态水 B.岩石和土壤 C.大气成分以氮气为主
13.废物利用成为一种时尚,将废弃的易拉罐,轮胎等垃圾进行改装,用来种植多肉等绿色植物,是现代人们流行的做法,这种处理垃圾的方法属于( )。
A.重新使用 B.回收再利用 C.减少丢弃
14.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环境问题的是( )。
A.阿斯旺水坝修建导致尼罗河下游出现土壤岩浆化 B.海洋飓风洋形成的风暴C.热带雨林的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15.探索白炽灯和荧光灯的发光效率实验中发现,靠近白炽灯的温度及温度升高较快,由此得出结论的是( ),原因是它将较多的电能转化为热能。
A.白炽灯的发光效率高 B.荧光灯的发光效率高 C.一样高
16.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凝结的是( )
A.上课装冰杯子外壁的水珠 B.清晨植物叶上的露珠 C.冬日水管下的冰柱
17.探究铜、铝、铁三种金属材料的导热性能,应选择( )来进行实验
A.③⑤⑦ B.②⑤⑦ C.①④⑥
某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吗?
按如图所示操作是否能得出结论( )
A.能 B.不能,水的表面积不同 C.不能,水的质量不同
19.严冬,湖面上结了厚厚的冰,为了测试冰下水的温度。小强同学在冰上打了一个洞,下列方法测水温正确的是( )
A.用线将温度计拴牢从洞中放入水里,在较长时间后从水中提出读出示数。
B.将塑料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待灌满水将瓶取出,用温度计测瓶中水温度。 C.取一悬吊温度计的塑料瓶将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待较长时间, 然后将瓶提出立即从瓶外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20.如图:小明同学在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操作中错误的是( )。
A.操作过程中没有正确使用温度计
B.读数的过程能正确读取数据
C.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值,读数为36℃ 操作过程 读数过程 读取温度值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共10分,每小题1分)
1.一个稳定的生态瓶,将封口封住,里面的动植物不会发生变化……… ( )
2.林荫下有许多蕨类植物说明蕨类植物生长不需要阳光。……………… ( )
3.冬天水质较好的小溪里也很难看到小鱼,是因为冬天湖面水温太低…( )
4.竹筏与独木舟相比更稳定的原因船体底部更大…… ………………… ( )
5.山东舰能在海上航行的主要原因是海水浮力大。… ………………… ( )6.许多环境问题是人类造成的,人类活动不能改善环境。………………( )
7.铺设透水路面,雨水回灌地下等可以补充地下水。 ……………………( )8.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没有发生热传递,是因为质量相同。……………( )
9.水在吸收热量后温度上升,形态不会发生变化。 ……………………( )
10.将烧红铁棒插入水中,看到水面上方出现了白气,这些白气是小水滴。 ( )
三、连线题 (共10分,每线1分)
1.丹顶鹤 冬眠 木塞 减少热传导
大闸蟹 换毛 真空 减少热辐射
枯叶蝶 保护色 镀银内胆 减少热对流
蚯 蚓 洄游
贵宾犬 迁徙 除木头可做塞子,还可用 、 材料
四、综合分析(每题得分分别为10分,10分,10分,10分共40分)
浅海区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小型浮游动物如:有孔虫目、纤毛虫以生产者为食,一些小型甲壳类、节肢动物如螃蟹、虾又以浮游动物为食;深海区阳光无法射入,藻类无法生存,这里的鱼有着独特的生存方式,有些身上长着发光器。
1.海洋里经常会刮十级以上的大风,因此海洋中的小岛上一般不会有( ) A.高大的杉树 B.爬崖的藤 C.礁石上的苔藓
2.海洋中生物生存需要获取能量,动物通过 ,植物通过 获得。
3.根据上面信息写出一条食物链: 。
4.深海里的鱼身上长着发光器是为了( )。
A.攻击敌人 B.为深海植物提供光 C.诱敌,饱餐一顿
5.2020年,中科院探索1号科考船在南海深海处首次发现一个长约三米的鲸落,
它可以供养一套以分解者为主的循环系统长达百年,鲸落属于 。
(填“物种”“群落”或“生态系统”)
二、创新小组报名团体项目:造艘载人纸船要求:①小船成本不高于 200船币
②载重量不少于 30 公斤,并能把人运送到 2 米外的目的地。
1.小船的制作需要考虑下列哪些因素。(请在 中打√)
船的形状 船体颜色 载重量 稳固性 动力系统
2.用12分米瓦楞纸做成不同形状的船,根据载重量找其匹配的( )号
A.A船①号 B.B船①号 C.C船②号
3.根据上面测试发现制作的小船载重量没达标准,下列改进方案最可行( )。A.船体变窄,降低船舷高 B.加卡纸,增加船舷高 C.船体加宽,船体积增大
4.在测试第三次时②号船右侧漏水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船沉入水底 B.船浮着,但船向右倾斜 C.船可能浮,但进水使船向左倾斜
5.制作载人纸船遇到的困难(写一点): 。
三.小科看到临天桥美丽夜景非常感慨!美丽灯光使用的电能大部分是( )
A.火电 B.水电 C.核电
2.节约每一度电,便可以使一个功率为 20 瓦的灯泡正常工作( )小时。
A.5 B.20 C.50
3.仔细看临天桥下的河水并不是那么清澈,造成其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的内部运动 B.人类不合理的活动 C.河水侵蚀和沉积
4.小科走回家,路遇烧烤店,烟雾弥漫不禁咳嗽,他想起焚烧煤炭对环境的影响。
煤炭属于 (填“可再生能源”或“不可再生能源”),煤炭燃
烧会引起温室效应,造成 污染。
四.探究“温度不同的水相互接触”实验记录了试管与烧杯中的水温变化:如表
1.实验中准备2支温度计的原因是( )
A.同时测量水温实验更严谨 B.避免争执,实验顺利 C.防止实验中温度计损坏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A.试管内温度升高 B.烧杯中水温会降低到0度
C.某刻试管和烧杯中水温会相同
3.记录数据时不小心在表格上滴了一滴墨水导使 8分
钟时的温度看不清,哪个数据可能是正确的( )
A.50 B.42 C.47
将测量出的数据绘制成折线图,右图最符合本次实验试管中冷水温度变化 的曲线是( ) A.曲线 A B.曲线 B C.曲线 C
(5)本实验试管、烧杯中水温最终都下降,是因为与 发生了热传递。
【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相应的括号里)(每小题 2分,共 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A B C B A C B C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A A B B C A B C B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里写√,错误的写 X)(每小题 1分,共 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 ╳ √ √ ╳ ╳ √ ╳ ╳ √
三、连线题 (共10分,每线1分)
1.丹顶鹤 冬眠 木塞 减少热传导
大闸蟹 换毛 真空 减少热辐射
枯叶蝶 保护色 镀银内胆 减少热对流
蚯 蚓 洄游
贵宾犬 迁徙 除木头可做塞子,还可用 塑料 、 橡胶 材料
四、综合分析 (每题得分分别为10分,10分,10分,10分共40分)
1.(1)A (2)捕食;光合作用(3)藻类 纤毛虫 螃蟹(不唯一)(4)C
(5)生态系统
2.(1) √船的形状 船体颜色 √载重量√稳固性√动力系统
(2)B (3)C (4)B (5)如何提高载重量、防水性等(合理即可)
3.(1)A(2)C (3)B (4)不可再生;大气
4.(1)A (2)B (3)C (4)B (5)周围环境或空气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