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教学实录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教学实录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3 22:29: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5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 课堂实录
环节一:导入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五课《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这是我们这个单元的第三篇演讲词。学习演讲词,我们不仅要关注演讲者讲了什么主题,也要关注演讲的对象是谁,演讲者是如何有针对性的阐述观点的,其语言具有怎样的特点等。这节课我们将围绕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
环节二:介绍作者
首先请同学们自读书下的注释一,提取与作者课文相关的重要信息,并做好圈画。
从这段文字我们了解到,王选是一位做出了重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获得过至高的荣誉。那么这次演讲是在什么场合下进行的呢?
本文是作者1998年10月在北京大学的演讲,原题为《我一生中的八个重要抉择》。这里节选的主要是第六个抉择的部分。
环节三:积累语言
这篇演讲词运用了很多成语,老师选取了其中的一部分,大家看一看,读一读,记一记。
阳奉阴违,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抗,阳是表面的意思。
招摇撞骗,假借名义到处炫耀,进行诈骗。
风口浪尖,比喻社会斗争极为激烈尖锐的地方。
强词夺理,本来没有理硬说成有理。
不修边幅,不注意衣着容貌的整洁。
环节四:讲解课文
通过刚才圈画注释一,我们明确了本文节选的主要是演讲中关于第六个抉择的部分。请同学们在文中迅速找出与之相关的段落。
对,是文章的第二到七段,编者通过两个省略号将他与演讲的首尾部分做了明显的区分。
那么作者的第六个抉择是什么呢?请大家快速阅读第二段把它找出来。
请同学们圈画出第二段的首句。通过首句,我们明确了王选的第六个重要抉择是花大的力量来扶植年轻人。围绕这一点,作者谈了哪些内容呢?我们发现第2、5、6段所讲的内容与扶植年轻人直接相关。我们就先来分析这三段。
我们首先来看第二段。第二段在首句提出观点后,作者用了较多的篇幅列举了英国卡文迪许实验室的例子。这个实验室有着很好的扶植年轻人的传统,是我们的榜样。有没有发现在这组示例中,作者用了很多数据,大家可以先将这些数据圈画出来,然后尝试为这些数据分类。
有两个数据与年龄相关。第二代实验室主任瑞丽说,我到60岁以后,对任何新思想不发表意见。他致力于培养人,让28岁的汤姆孙做第三任卡文迪许实验室的主任,年仅28岁就能成为世界知名科学实验室主任,不仅可以看出汤姆孙的年轻有为,也能看出瑞丽的目光,如去大胆培养重用年轻人。而瑞丽本人在60岁以后便不对任何新思想发表意见,将舞台让给年轻人。
有三个数据和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相关。这个实验是一共出了25个诺贝尔奖获得者。第三任主任汤姆孙培养了7个诺贝尔奖获得者。第四代主任卢瑟福培养了12个诺贝尔奖获得者。诺贝尔奖获得人数之多,说明了实验室取得的成就之大。要特别注意这句话“汤姆森继承了他这个传统”。什么传统致力于培养人,尤其是培养年轻人的传统?
将这两组数据组合在一起看。正是扶植年轻人这一代代相承的传统。令卡文迪许实验室充满活力,五代主任的事迹和数据表明,实验室始终保持在学科领域的领先位置。
我们发现在历数古代主任的事迹时,对第五代主任布莱克不仅琢磨较多,而且出现了痛骂、背叛这样的措辞。明显和描写前几任的文字有所不同,那么布莱克的势力能否证明扶植年轻人的意义呢?我们注意到文中提到20年之后,当初大骂的人们认识到布莱克当年的做法是看到了科学发展的未来趋势。即使是卢瑟福还活在世界上,也难以改变这个趋势。而布莱克作为主任,他赶紧抓住了机会,和前几代主任一样,鼓励年轻人开辟新天地,取得了杰出成就。布莱克不仅和前任的一样,恪尽职守,致力于扶植年轻人,他果断关闭基本粒子方向的决定,更是证明有时候年轻人更能敏锐的洞悉世界发展的趋势,更有创新意识,更有开辟新天地的胆识。
由此可见,布莱克的事例同样证明了扶植年轻人的意义。当然这个事例在演讲中的作用还不止于此。我们之后会做进一步分析。
请同学们圈画第二段的最后一句话,“所以实际上扶植年轻人是一种历史的规律”。这句话小结了前文“在这方面我们有很多的榜样”一直到“取得了杰出的成绩”这部分的内容。点明了为什么要扶植年轻人?卡文迪许实验室的例子表明,年轻人往往更有创造力,更有前瞻性,更能敏锐洞察世界发展趋势,扶植年轻人可以取得了不起的成就,从而有力的支撑了王选的观点。
类似的论述还出现在哪一段呢?对,在第五段中,王选指出,我们看世界上一些企业的创业者、发明家,没有一个超过45岁的,紧接着他一连用了5个事例写年轻人的创业。在这些事例中,作者用了更加密集的数据写创业者的年龄。请同学们将这些数据圈画出来。
联系这些赫赫有名的创业者和公司,这些数据表明,年轻人不仅有能力开创事业,更有能力创造辉煌,从而再一次强调了为什么要扶植年轻人。同时,王选对创业者的年龄如数家珍,一一道来。他们中的一部分正与北京大学年轻的听众们年龄相仿。同学们试想一下,如果你也在演讲现场,当听到有这么多年轻人创业成功的案例时,是不是会备受鼓舞?而跃跃欲试呢。
面对这么有创造力的年轻人,王选主张要大力扶持他们。他建议怎么做呢?请同学们研读第五六两段圈,画出王选具体的建议。
根据这些句子中的“提了一个建议”、“我们需要”、“一贯倡导”、“我们要”这样的提示语,作者提出了以下建议:国家的重大项目,863计划学术带头人要小于或等于55岁,需要一种风险投资的基金来支持年轻的创业者。年轻人做的成果导师没有做什么工作,导师就不署名,要创造条件,把年轻人推到需求刺激的风口浪尖上,让年轻人能够出成果等等。
我们注意到作者在第六段,除了谈及如何扶植年轻人,还提到了反对马太效应。什么是马太效应呢?他为什么要反对呢?同学们能不能在前文找到相应的解释。
在第三段中,作者说有一种马太效应已经得到的,他一个劲儿地得到,多多益善,不能得到的,他永远得不到。他还说这个马太效应现在体现在我的头上,很厉害。根据第三四段内容,马太效应和王选的经历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呢?第三段提到了王选在年富力强,处在创造高峰时并不被承认。而当他年纪大了,创造高峰过去了反而成了权威。这些不合理的现象让他感到可悲和可笑。第四段承接第三段的亲身经历引出了人们对待权威的误解,并表明应该如何正确看待权威。权威是一个过去时态,是对过去辛勤奋斗出色贡献的肯定,并不一定代表着当前乃至未来的发展趋势。王选年轻时得不到世人认可,而成为权威后,得到了世人盲目的推崇。这是否是王选一个人的遭遇呢?让我们回到第二段,再来看看布莱克的例子。当布莱克把有名的基本粒子方向关掉时,被大家痛骂,说他背叛了恩师卢瑟福人们质疑他,是因为他颠覆了权威卢瑟福的方向。同学们想一想这件事发生在布莱克成为第五任实验室主任之后,尽管领导着著名的卡文迪许实验室,但他在世人心目中的影响依然无法与卢瑟福相比。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也存在着崇拜权威置疑年轻人的现象。王选的遭遇并不是个例,年轻人往往容易受到质疑,受到打压,得不到认可和支持。这在每一个时代,每一片土地都有可能发生,正因为这是一个普遍现象,所以我们有必要大力扶植年轻人。
我们来小结一下:第二段列举了卡文迪许实验室几代主任大力培养年轻人并取得杰出成绩的例子。第五段的中心部分还列举了一些典型事例,说明世界上一些企业的创业者、发明家,没有一个超过45岁的。由此提出了大力扶植年轻人的第一个原因,这是一种历史的规律,年轻人往往富有创造力,具有前瞻性。第三、四两段则是以自身的遭遇诠释了何谓马太效应,表达了对这种普遍现象的质疑,并深入阐明了应该如何看待权威,从而论述了大力扶植年轻人的第二个原因,因为人们总是难以破除对于权威的迷信,不能给予年轻人足够的信任、关注和支持,所以我们更需要去大力扶持年轻人。第二段、第五段的中间部分和第三、四段从不同角度阐明了扶植年轻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非常具有说服力。
那么第二至六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呢?二、三、四段与第五段的中间部分,阐述了扶植年轻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五段的首尾部分与第六段进一步提出了扶植年轻人的若干措施和建议。从为什么扶植年轻人,到怎样扶植年轻人逐层推进,逻辑清晰。
这里同学们可以思考一个问题,作者多次强调“扶植年轻人”能否改为“扶持年轻人”呢?是不可以更改的。“扶持”的意思是扶助支持,“扶植”包含了扶持的意思,除此以外,还有培植的意思,而培植在文中可以引申为培育人才。所以扶植用在这篇演讲中要比扶持更加全面贴切。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第七段。
这一段作者谈了名人和凡人的差别。大家想一想,这与大力扶持年轻人有什么关系呢?二到六段作者谈及的都是在学科领域人们崇尚名人。而在第七段中,作者将人们对于权威名人的盲目崇拜,从学科领域延伸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明明是做同样的事情,名人和凡人的待遇截然不同,涉及到凡人的词汇是废物、犯傻、狡辩、巴结、流里流气、贪杯都是贬义词。而对于名人做的这些事,人们明显宽容得多,甚至还带着欣赏。这些对比让我们看到了盲目崇拜名人的现象,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在这样的一种社会风气之下,权威们、名人们更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认识到自己也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用的是普通的东西,也会犯错,也会强词夺理,打扮也会不修边幅。而王选也只是一个普通人——老王。容易犯错误的年龄,更要有着自省的精神,清醒的认识。只有保持这样的心态与认知,才能够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年轻了,不再具有蓬勃旺盛的创造力和科研能力。如果此时还占据着学术高峰的位置不放,那么年轻人将永无出头之日,科学也将止步不前,也只有这样的人才会致力于大力扶植年轻人科学领域,包括其他领域才会因此有更加长足的发展。王选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不仅是王选,英国卡文迪许实验室的主任们也是这样做的。
同学们刚才朗读的时候有没有发现第七段的语言非常有特色。作者为了揭示世人对名人的盲目崇拜,呈现的一组富有生活气息的现象。名人和凡人做着同样的事情,人们的评价却是天壤之别。有的评价只改动一个字,词语的感彩就截然不同,比如:文物和废物,雄辩和狡辩,而最让人拍案叫绝的是王老和老王。只是将词语的组成要素次序颠倒,就得到了两个意义迥异的词语。老字放在后面就是一种尊称,带有了尊敬的意味,而老字放在前面,只是强调了年龄的衰老。为什么是王?因为王选姓王啊,细细回味,他主动拿自己进行调侃自嘲,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讽刺迷信权威,崇尚名人的荒诞现实,也警醒着像自己一样的名人要时刻保持自省的精神,这样的语言可谓是深入浅出、举重若轻。
编者特意用括号标注了演讲时听众的反应。演讲者一共收获了七次掌声,九次笑声,并且往往是掌声与笑声齐飞。我们不妨来看一看这些标注了笑声掌声的语句。
这些句子包含作者对很多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辛辣讽刺,但是他没有金刚怒目式的控诉,而是通过调侃闲聊式的语言将其揭示出来,让听众在大笑之余细细思量。他以人们冠以它的权威身份指导大家重新认识权威,以权威的身份倡议如何扶植奋斗在一线的年轻人。
学习到这里,老师要问大家一个问题:王选所谈论的第六个重要抉择和他的听众有什么关系呢?
首先针对北大学生这一听众群体,王选通过大量年轻人的事例,告诉北大学子,年轻人最富有创造力,勉励他们在最美好的年龄努力创造。其次,王选也在向他们承诺社会会给予年轻人成长中必要的扶植,为他们创造条件和机遇。同时,王选也提醒他们,如果有朝一日功成名就,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清醒的自我认识。这其实也印证了第八段演讲结语中,王选送给大家的心理学家荣格的一个公式。王选将公式解释为大家很强调要体现自我价值,体现自我价值,需要把自己融在为这个大集体里面,最终完全体现自我价值。第八段是王选这次演讲的结语,同时他也与第二到七段的内容保持内在的一致性。一个人在最富创造力的年轻时代要努力拼搏,实现自我价值。一个年轻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这个大集体给予的帮助扶持。而当他有幸成为权威后,也要保持清醒认识,拥有扶植年轻人的眼光和心胸,用另一种方式奉献于社会,这才是完全的实现自我价值。
最后让我们来看第一段。王选这次的演讲有个很特别的开头,他开篇就说“我在5年前脱离技术第一线,一年来逐渐脱离管理的第一线。我已经61岁了。”我们注意到脱离义词的反复出现,以及对年龄的强调,这与一般成功者的演讲模式很不相同。他为什么要这样开始自己的演讲呢?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这一开头的设计与他对自己的定位,自我的认识密切相关。脱离正是源于对自己在这个年龄创造高峰不在的清醒认识。脱离是他经过慎重考虑后选择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大力扶植年轻人,让年轻一代逐步取代自己的作用。
请同学们细读第一段尝试用“先……然后……接着”的句式梳理这段的思路。
王选先交代了自己的现状,以比尔盖茨的话来引导出由61岁的老者领导方正是一件不可设想的事情。然后他自我评价为创造高峰、过去的一个科学工作者。接着他说,所以我知道自己是一个下午四五点钟的太阳;各位呢,上午八九点钟的太阳,这是本科生;硕士生呢,九十点钟的太阳;博士生呢十点十一点钟的太阳。王选用一天中4个不同时刻的太阳,将自己和听众中不同的学生群体联系在一起。太阳是要发光发热的,这样说,既拉近了与青年听众的距离,也包含着对这些年轻人的激励。代表着年轻人的八九、九十、十、十一点的太阳,也是王选作为下午四五点钟的太阳所经历过的人生阶段。所以他才能和年轻听众们分享自己一生奋斗过来的体会,他的分享对于在座的年轻人才会格外有意义。
这篇文章的语言风格与丁肇中的《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截然不同。演讲时采用怎样的语言风格与个人的性格、脾气、说话风格有关,也与演讲的场合、面对的听众、选择的话题等因素有关。年轻的北大学生们聆听完整篇演讲,在一片笑声与掌声中感受到了一位科学工作者的深刻见解,一位甘为人梯的劳务者的真心诚意,感受到了这次演讲幽默中的理性,自嘲中的谦逊,诙谐中的温情。
环节五:课堂总结
回复整节课学习一篇演讲词,我们围绕核心问题:这篇演讲词是如何有针对性的阐述观点来展开的?我们通过圈画段首、段尾、提示语与关键语句理解了作者的思想观点。通过分析段与段之间的关系,梳理了演讲思路,感受作者见解的深刻,逻辑的严密。我们通过研读相关段落,发现大量事例的运用,让演讲具有说服力。我们思考了演讲内容与演讲听众之间的联系。我们还分析了作者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对于演讲效果所起到的作用。最终我们对于这篇演讲词是如何有针对性的阐述观点这一核心问题有了一定的理解。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今天的回家作业是完成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练习部分第十五课,第一到六题。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