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第九单元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第22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发展特点,以及出现的全球问题,认识人类社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重点:
冷战结束后世界历史发展的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化等四大特点,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
难点:
美国一家独大与当今世界正在走向多极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并存,社会信息化与文化多样性相互影响等。
新航路的开辟
20世纪初一战
1945年
二战
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雅尔塔体系
1991年
苏联解体
1955年
北约、华约
美苏为中心
的两极格局
一超多强与
多极化趋势
的继续发展
第三、四、五单元
第七单元
第八单元
第九单元
国际格局演变历程
目录
一、风云变幻: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二、走向一体: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三、和而不同:社会信息化和文明多样化
情境一 风云变幻: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1、世界多极化的背景
苏联解体
美国称霸全球
一超多强
2019年全球GDP前十国家排名情况图表
①直接原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②美国一家独大,企图营建单极世界
③世界各种力量的新变化 ④根本原因: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
情境一 风云变幻: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2、世界多极化的表现
国家或地区 目的 表现
美国
欧盟
俄罗斯
日本
中国
营建单极世界
主导反恐行动,发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
用一个声音表达欧洲的意愿
继续向经济和政治一体化迈进
重振大国雄风
双头鹰战略,推行多极化外交
追求政治乃至军事大国
谋求政治大国,强化美日同盟
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改革开放、和平发展,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发挥负责任的大国作用
情境一 风云变幻: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3、世界多极化的影响
①有利于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②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符合国际民主化的潮流。
③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二战后初期:
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
出现多极化趋势、冲击了两极格局
1991年——现在:
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美国
苏联
中国
日本
西欧
第三世界
美国
俄罗斯
中国
日本
欧盟
第三世界
美国
苏联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新兴独立国家
情境二 走向一体: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1、整体推进:经济全球化
(1)概念
指世界各国、各地区通过密切的经济交往与合作,在经济上相互联系和依存,想到竞争和制约,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使全球经济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具体表现:贸易自由化、生产国际化、资本全球化和科技全球化。实质: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进一步扩张。
新航路的开辟和资本主义在西欧的兴起促使资本主义经济从此不断向世界扩展。
开端
世界市场更加扩大,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迅速发展
工业革命后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税总协定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
20世纪
70年代
跨国公司迅猛发展&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诞生。
20世纪
90年代
以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学技术的发展
21世纪
(2)进程
情境二 走向一体: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1、整体推进:经济全球化
(3)推动因素
材料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徽标
材料2:苹果手机各零部件的生产厂商:CPU是美国苹果和韩国三星合作研发的,由韩国三星代工;屏幕是韩国LG生产的IPS屏幕;摄像头是日本索尼生产的;背照式镜头、电池是美国苹果制造,IOS系统是苹果自主研发。最后的组装则是由中国台湾富士康公司在中国大陆完成。
材料3: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市场化改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物质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
主要载体: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
体制保障:市场经济的广泛建立。
根本因素: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情境二 走向一体: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1、整体推进:经济全球化
(4)评价
①全球化的利弊
材料: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表
国家 时间 1970年 1992年
33个发展中国家 108美元 297美元
21个发达国家 3129美元 22185美元
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发达国家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情境二 走向一体: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1、整体推进:经济全球化
(4)评价
②逆全球化的现象
逆全球化又称去全球化,就是全球化过程的相反,也就是指一个把全世界各国及地区因为全球化而导致的相互依赖及整合回退的一个过程,一般发生在经济危机和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如:英国脱欧、美国贸易保护、控制移民。
情境二 走向一体: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1、整体推进:经济全球化
(4)评价
③全球化的应对
人类历史告诉我们,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直面问题,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思路。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
——习近平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顺应全球化趋势,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
既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也要保卫自己的经济安全。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加强国家间的协调与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情境二 走向一体: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2、合作共进:区域集团化
(1)区域集团化发展的表现
欧洲联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 东南亚国家联盟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徽标 (旗帜)
特点
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
以经济合作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安全一体化合作组织
经济合作的官方论坛和磋商机构
(2)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经济
区域集团化
经济
全球化
步骤和途径
归宿
欧洲联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东盟
情境三 和而不同:社会信息化和文明多样化
1、社会信息化
(1)表现
一部手机走天下
社会信息化是指发展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传输手段的广泛应用为基础和标志的新科技发展,并由此而影响和改造社会生活方式与管理方式的过程。其基本特征: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情境三 和而不同:社会信息化和文明多样化
1、社会信息化
(2)评价
一部手机
走天下
棱镜门事件:2013年6月,美国前中情局(CIA)职员爱德华·斯诺登将两份绝密资料交给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并告之媒体何时发表。按照设定的计划,2013年6月5日,英国《卫报》先扔出了第一颗舆论炸弹:美国国家安全局有一项代号为"棱镜"的秘密项目,要求电信巨头威瑞森公司必须每天上交数百万用户的通话记录。6月6日,美国《华盛顿邮报》披露称,过去6年间,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通过进入微软、谷歌、苹果、雅虎等九大网络巨头的服务器,监控美国公民的电子邮件、聊天记录、视频及照片等秘密资料。美国舆论随之哗然。
结合教材136页历史纵横和下面材料,如何评价社会信息化。
积极: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给人们带来便利。
弊端:信息安全问题等。
情境三 和而不同:社会信息化和文明多样化
2、文化多样性
(1)多元共存
材料1:总而言之,冷战后时代的世界是一个包含了七个或八个主要文明的世界。文化的共性和差异国家的利益、对抗和联合。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绝大多数来自不同的文明。最可能逐步升级为更大规模的战争的地区冲突是那些来自不同文明的集团和国家之间的冲突。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主导模式因文明的不同而不同。国际议题中的关键争论问题包含文明之间的差异。权力正在长期以来占支配地位的西方向非西方的各文明转移。全球政治已变成多极和多文明的。 ——[美]塞缪尔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
当今世界文明多元共存,要尊重文明之间的差异。
(2)交融发展
材料2:二战后,埃及、坦桑尼亚等国虽然使用英语或法语,但都规定以本土语言为官方语言;新加坡、韩国等有着儒家文化的国家,重视发扬宽容和谐、吃苦耐劳和社会为先等精神,同时也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
美国好莱坞梦工厂出口的《功夫熊猫》以中国功夫和熊猫为主题,在展现“每个人通过奋斗都能成为英雄”的美国梦理念的同时,也倡导了“邪不压正”的中国传统的首先价值观。
经济全球化促进世界文化的多元发展。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的协调统一。
(3)中国担当
材料3:美国著名汉学家白鲁恂认为,中华文明可以拯救西方基督教文明造就的“创造性毁灭”怪圈。在他看来,基督教文明已陷入难以自救的悖论境遇,即一面在创造着人类大量财富,一面又囿于其二元对立观在世界上等等了隔阂、对抗与冲突。 ——胡燕春《海外汉学家对“文化中国”的解读》
儒家文化历来有强烈的崇德尚义意识,儒家文化的担当有利于解决西方文化的弊端。
情境三 和而不同:社会信息化和文明多样化
知识探究:结合(p137)学思之窗,如何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文化的多样性主要通过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表现现出来。
2、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3、我们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应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应遵循的原则是: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日本服饰
阿拉伯服饰
印度服饰
俄罗斯服饰
中国苗族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