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叙后议

文档属性

名称 先叙后议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5-18 18:51:54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2) 成功之母
——记一次失败(挫折)经历
(先叙后议法)
【训练目标】
1.了解“先叙后议”的写作技巧;
2.通过范文指导交流,学会运用“先叙后议”的写作技巧;
3.培养在生活中反思自我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看《丑小鸭》中的一段文字
于是他飞到水里,向这些美丽的天鹅游去。这些动物看到他,马上就竖起羽毛向他游来。“请你们弄死我吧!”这只可怜的小鸭说。他把头低低地垂到水上,只等着一死。但是他在这清亮的水上看到了什么呢?他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但那不再是一只粗笨的、深灰色的、又丑又令人讨厌的鸭子,而是一只天鹅!
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明确:这段文字运用了“记叙”和“议论”两种表达方式,顺序是“先记叙后议论”。
二、知招
1.明确训练目标。
2.解释招数:
(1)定义
“先叙后议法”是一种先记叙具体的人和事,然后在此基础上顺理成章地发表几句议论,来揭示道理、点明中心的写作方法。
(2)以《钓鱼的启示》、《走一步,再走一步》为例,感知议论的作用:
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两篇课文所记叙的事件。
②投影出示两篇课文结尾的议论部分,齐读并感知。
(3)明确叙在先,议在后,议论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提高认识,深化主题,点明中心。
三、授招
1.运用“先叙后议”法的基本原则:记叙是议论的基础,议论是记叙的升华
(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为例)
2.发表议论的几种常见形式:
①可以是作者直接发表意见和主张;
②可以通过心理活动描写来流露对问题的看法;
③可以借文中人物之口来品评其他人物或事件、阐述人物自身的见解。
3.强调运用“先叙后议”法的要点:
(1)运用“先叙后议”法时,要注意避免出现两种失误:
①空洞:议论与所记叙的事件脱节,空发议论;
②肤浅:议论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能抓住实质、切中要害。
(2)讨论避免出现着两种失误的方法,明确:
①记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写人叙事要具体。
②议论是文章的精华部分,发表议论要精辟。
相关材料
地板上的尊严 
明飞龙  
一个很早就死了父亲的男孩,与母亲过着清贫的生活。   
一年暑假,他与同伴一起去同伴的爷爷家玩。同伴的爷爷是一位退伍军官,住在一座独院的两层小洋房内。小男孩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一直住在烂泥屋子里的他,哪见过这样栽着花种着草的院子和被粉刷得漂漂亮亮的房子?   
特别是当同伴的爷爷和蔼地叫他脱鞋进屋时,他扭捏了半天也不敢进去,因为那光滑的木质地板比他睡觉的床都不知好多少倍。最后,他在屋子里坐着,挪都不敢挪一步,生怕把地板踩坏了似的。   
回家的路上,男孩是一个人哭着回来的,怎么别人家脚踩的地方都远远胜过自己睡觉的地方?回家后,他向母亲哭诉。母亲听完后,为孩子擦干眼泪,平静地说:“孩子,我们不必羡慕别人家漂亮的地板,再漂亮的地板也是被人踩的,只要我们好好地活着,不自卑地活着,有尊严地活着,任何漂亮的地板我们都可以把它踩在脚下。”那男孩擦擦眼睛,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后来,男孩读中学了,他随母亲一起从乡下搬进了小镇。几年后,历经坎坷,他又随母亲来到上海。昔日的小男孩,已长大成人,他走过的地板越来越漂亮,但他时刻也没有忘记母亲的话。虽然他仍旧贫穷,虽然他见过许许多多漂亮的地板,但他从来没有自卑过、难受过,那些漂亮的地板上,只留下他昂首前行的脚印。而那些脚印,则可让后世敬仰,因为那孩子成了大翻译家——傅雷。
的确,生活中有许多“漂亮的地板”困扰着我们,我们也常因它们的得失而或喜或悲。但哪怕一切都已失去,只要有尊严,便会有希望;只要挺起尊严,再“漂亮的地板”,我们都可以昂然地把它踩在脚下。  

先叙述,叙是议的基础
记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务必具体。
后议论,议是叙的升华
议论是文章的点睛之笔,力求精辟。
四、练招
题目:记一次失败(挫折)经历
要求:记叙具体,议论精辟,不少于500字。
课件14张PPT。
于是他飞到水里,向这些美丽的天鹅游去。这些动物看到他,马上就竖起羽毛向他游来。“请你们弄死我吧!”这只可怜的小鸭说。他把头低低地垂到水上,只等着一死。但是他在这清亮的水上看到了什么呢?他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但那不再是一只粗笨的、深灰色的、又丑又令人讨厌的鸭子,而是一只天鹅!   
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
——《丑小鸭》招招作文教学法之 “先叙后议法” 记一次失败(挫折)经历 训练目标:1.了解“先叙后议”的写作技巧;
2.通过范文指导交流,学会运用“先叙后议”的写作技巧;
3.培养在生活中反思自我的能力。知招:定义
“先叙后议法”是一种先记叙具体的人和事,然后在此基础上顺理成章地发表几句议论,来揭示道理、点明中心的写作方法。知招:《钓鱼的启示》
先叙: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因为没有到开放的时间,父亲命令我把鲈鱼放回湖中。
后议:我再没有钓到过像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知招:《走一步,再走一步》
先叙:我在父亲的帮助下一步一步走下悬崖。
后议: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知招: “议”的作用
提高认识,深化主题,点明中心 画龙点睛 授招:形式①作者直接发表议论
②通过心理活动描写
③借助文中人物的语言

①作者直接发表议论
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③借助文中人物的语言

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钓鱼的启示》
②通过心理活动描写
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走一步,再走一步》授招:原则

记叙是议论的基础
议论是记叙的升华授招:要点①记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写人叙事要具体。
②议论是文章的精华部分,发表议论要精辟。“空洞”
“肤浅” 练招:题目:
记一次失败(挫折)经历
要求:
用上“先叙后议”的写作技巧 ,写一篇不少于500字左右的记叙文。
温馨提示:
别忘了,叙事要具体,议论要精辟! 第五单元(2) 成功之母
——记一次失败(挫折)经历
(先叙后议法)
[训练目标]
1.了解“先叙后议”的写作技巧;
2.通过范文指导交流,学会运用“先叙后议”的写作技巧;
3.培养在生活中反思自我的能力。
[教你一招]
招数:先叙后议法
什么是“先叙后议”法?顾名思义,就是先记叙后议论——这是一种先记叙具体的人和事,然后在此基础上顺理成章地发表几句议论,来揭示道理、点明中心的写作方法。 
南朝时有一个名叫张僧繇(yóu )的著名画家,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但这些龙都没有眼睛。有人就问了,“你为什么不给它们点上眼睛啊?”张僧繇说:“点了眼睛龙就飞走了。”人们都以为他荒诞,张僧繇就点了其中一条龙的眼睛。一会儿,雷电打破墙壁,一条龙乘云飞上了天,没有被点上眼睛的龙仍在那里。后来,“画龙点睛”这个成语用来比喻讲话或写文章时,在关键地方添上一两句关键的话,就能简明扼要地点明主旨,使内容生动起来。而在记叙文中,在“关键”的结尾部分添上“关键”的一两句议论,往往可以使一篇看似平淡的文字变得精辟而又深刻,就像画在墙壁上的龙,点上眼睛,就立刻电闪雷鸣、腾空而去。
议论,就是发表见解主张,用以说服他人。记叙文中的议论,或是对人物进行分析和评论,或是对事件进行反思和总结,它是作者真知灼见的表达,真情实感的流露。在“先叙后议”的文章中,议论一般是为了提高对所叙事件的认识,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点明和加深所叙事物的意义。在小学和初中,我们学过《钓鱼的启示》、《走一步,再走一步》等课文,都是运用“先叙后议”法的典范。
下面,大家来读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节选部分,体会一下先叙后议的特点及议论的作用:
伯父逝世以后,我见到他家的女佣阿三。阿三是个工人的妻子,她丈夫失了业,她愁得两只眼睛起了蒙,看东西不清楚,模模糊糊的像隔着雾。她跟我谈起伯父生前的事情。她说:“周先生自己病得那么厉害,还三更半夜地写文章。有时候我听着他一阵阵接连不断地咳嗽,真替他难受。他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也不在乎,倒常常劝我多休息,不叫我干重活儿。”
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这段文章的第一小节是记叙,写鲁迅先生关心女佣阿三,但不在乎自己。阿三因丈夫失业愁得眼睛看不清东西。鲁迅先生照顾她,常劝她多休息,不要干重活,但对自己的身体“一点也不在乎”。他病得很厉害,“一阵阵接连不断地咳嗽”,还“三更半夜地写文章”。针对阿三与“我”谈话这件事,第二小节作者进行了议论:“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我们可以看到,记叙和议论结合起得很紧密,议论以记叙为基础,并点明了记叙的中心。
[聆听指教]
人们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如果一个人不善于总结反思,不懂得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那么他只会是一败涂地,而绝不可能从失败走向成功。这次作文训练,很适合使用先叙后议法,我们可以先记叙自己成长过程中一次失败或受挫折的经历,然后顺势发表议论,说说这件事使自己懂得了什么道理,得到了什么启示。发表议论的形式,可以是作者直接发表意见和主张,也可以通过心理活动描写来流露对问题的看法,还可以借文中人物之口,来品评其他人物或事件、阐述人物自身的见解。
在使用这种写作技法时,我们要牢记:记叙和议论应该是紧密结合的,两者不能脱节,不能各敲各的锣,让人不着边际。我们需要注意:
1.文章应以记叙为重点,写人叙事力求具体生动。记叙是议论的基础,如果失去了这个基础,议论将成为空洞的说教和时髦的口号。
2.议论是文章的精华部分,要抓住实质、切中要害,揭示所记事件的深刻意义。议论是记叙的升华,如果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发些肤浅的意见,就无法达到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目的。
当然,要让议论有说服力,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要做到这一点,努力提高作者自身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是前提。自己爱憎不明,又怎能对人物或事物发表正确、健康向上的评论呢?自己认识不深,又怎能对周围生活发表独特、深刻的议论呢?
[取人所长]
地板上的尊严  明飞龙  
一个很早就死了父亲的男孩,与母亲过着清贫的生活。   
一年暑假,他与同伴一起去同伴的爷爷家玩。同伴的爷爷是一位退伍军官,住在一座独院的两层小洋房内。小男孩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一直住在烂泥屋子里的他,哪见过这样栽着花种着草的院子和被粉刷得漂漂亮亮的房子?
特别是当同伴的爷爷和蔼地叫他脱鞋进屋时,他扭捏了半天也不敢进去,因为那光滑的木质地板比他睡觉的床都不知好多少倍。最后,他在屋子里坐着,挪都不敢挪一步,生怕把地板踩坏了似的。   
回家的路上,男孩是一个人哭着回来的,怎么别人家脚踩的地方都远远胜过自己睡觉的地方?回家后,他向母亲哭诉。母亲听完后,为孩子擦干眼泪,平静地说:“孩子,我们不必羡慕别人家漂亮的地板,再漂亮的地板也是被人踩的,只要我们好好地活着,不自卑地活着,有尊严地活着,任何漂亮的地板我们都可以把它踩在脚下。”那男孩擦擦眼睛,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后来,男孩读中学了,他随母亲一起从乡下搬进了小镇。几年后,历经坎坷,他又随母亲来到上海。昔日的小男孩,已长大成人,他走过的地板越来越漂亮,但他时刻也没有忘记母亲的话。虽然他仍旧贫穷,虽然他见过许许多多漂亮的地板,但他从来没有自卑过、难受过,那些漂亮的地板上,只留下他昂首前行的脚印。而那些脚印,则可让后世敬仰,因为那孩子成了大翻译家——傅雷。
的确,生活中有许多“漂亮的地板”困扰着我们,我们也常因它们的得失而或喜或悲。但哪怕一切都已失去,只要有尊严,便会有希望;只要挺起尊严,再“漂亮的地板”,我们都可以昂然地把它踩在脚下。  

先叙述,叙是议的基础
记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务必具体。
后议论,议是叙的升华
议论是文章的点睛之笔,力求精辟。
[小试牛刀]
题目:记一次失败(挫折)经历
要求:记叙具体,议论精辟,不少于500字。
温馨提示:别忘了用上“先叙后议”这一招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