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动能和势能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1.3 动能和势能 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3-05-29 20:36: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效”课堂教学案 姓名
课题 第三节动能和势能 课时 设计人
课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能通过实例从做功的角度描述能量,能量的单位
(2)知道动能、势能的概念,解释相关现象。(3)在探究实验中理解影响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认识动能、势能的存在。(2)通过归纳概括得到动能、势能的概念。(3)在探究实验中总结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从能量的角度分析物理问题的意识 
学生已知或能知道的是:功
精讲点拨:功和能的关系,控制变量法的思想设计实验
教学重点 通过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究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 学 过 程 教师自我调整(学生答题)
导入激趣:《一铁路职工“中弹”昏倒》问:“为什么小小的馒头能把人砸伤?能量1.物体_________________,就说这个物体具有_______,简称______,它的单位是_______,简称______,符号是______.二 动能 物体由于 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实验结论归纳总结: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有 和 。质量相同的小球, 越大,它的动能 ;速度相同的小球, 越大,它的动能 。物体由于 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三 势能1. 物体由于_______________叫重力势能.实验结论归纳总结: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有 和 。质量相同的小球, 越高,它的重力势能 ;高度相同的小球, 越大,它的重力势能 。2. 物体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物体的弹性势能大小与物体的     有关系,同一个物体,物体的 越大,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 。3. _______ ___和_________统称为势能.当堂检测1. 判断是非 (1).正在做功的物体一定具有能量。( ) (2).具有能的物体一定正在做功。( )(3).不在做功的物体没有能。( )2、关于能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线悬挂着的物体,它没有做功,它不具有能B.在空中飞行的子弹,因为它能做功,所以它具有能C.甲物体的运动速度比乙物体的大,则甲物体的动能一定比乙物体的大D.甲物体的高度比乙物体的高度大,则甲物体的势能一定比乙物体的大3列举具有能量的物体 。4、狂风能吹倒大树,而微风只能使树枝摇动。猜测:动能的大小可能与________有关。同样速度行驶的大货车和出租车,假设撞在电线杆上,货车将其撞弯的程度要比出租车严重。猜测:动能的大小可能与________有关5.下列各物体具有什么形式的能量?(1)被拧紧的闹钟发条具有________(2)正在爬坡的拖拉机具__________(3)停在空中的直升机有______(4)在空间轨道上运行的“神舟”7号轨道舱具有______(5)三峡水库修建大坝,为了提高水位,增加水的 6、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1).实验中是通过观察 来反映小球的动能的大小的(2).实验中是探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时,控制 相同(3).实验中是怎样探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的 (4).这个实验是用什么方法探究的 图1中实验的结论 图2中实验的结论 7、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分组讨论下列问题(1)实验中是通过观察 来判断重锤具有的重力势能的大小的 (2)实验中是探究重力能与高度的关系时,控制 相同(3).实验中是探究重力能与质量的关系时,控制 相同(4)这个实验是用 法探究的8.(2012 大连)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降过程中,运动员的动能 重力势能 。9、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的过程中,他的( )A.动能增大,势能不变 B.动能不变,势能减小C.动能、势能都不变 D.动能减小,势能增大10、司机开车上坡前,往往加大油门,以提高汽车的速度,这是为了( )A.增大动能 B.增大势能 C.增大惯性 D.减小阻力11.在研究物体的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试验中,三个相同的木桩被从空中静止释放的铁块撞击,陷入沙坑中的情况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我们是通过观察什么来比较各铁块重力势能的大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A,B两铁块质量相等,则两铁块下落高度的关系是hA_____hB;若A,C两铁块下落的高度相等,则两铁块质量的关系是mA_____mC;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1、一个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 2、一个物体具有的能越多,那么这个物体对别的物体做功本领就      
教师课后记(学生课后小结) 1、学生该掌握的知识、技能: 掌握□ 未掌握□2、精讲点拨: 到位□ 未到位□3、本课需改进的方面:
图2
图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