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的应用(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平均数的应用(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6-23 13:33: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平均数的应用》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 知道可以使用平均数来比较不同样本数的两组同类数据。 2、知道可以使用部分的平均数来推算全体的情况。
教学重点 知道可以使用平均数来比较不同样本数的两组同类数据。 2、知道可以使用部分的平均数来推算全体的情况。
教学难点 知道可以使用平均数来比较不同样本数的两组同类数据。 2、知道可以使用部分的平均数来推算全体的情况。
评价关注点 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数学素养
教学 环节 环节目标 师生活动 评价 关注点
活动一 引入 知道可以使用平均数来比较不同样本数的两组同类数据。 班级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折纸鹤比赛,小巧小组有5人,小胖小组有6人,折纸鹤情况如下: 小巧小组: 序号12345纸鹤(只)5756625857
小胖小组: 序号123456纸鹤(只)565758556155
哪个小组折纸鹤折得快? 可以算各小组平均每人的折纸鹤数。 学习两种不同的算法,知道什么叫基准数。 观察分析题目的能力
活动二 探究 知道可以使用部分的平均数来推算全体的情况。 1、小胖用自己的步幅测教学楼一端A到另一端B的长度,你认为该怎么测? (1)用什么方法量呢?(小组讨论) (2)每步步幅的长度不一样,怎么量呢? A、先走十步,求出部分数的平均数——每步的平均步幅; B、先求从教学楼一端A到另一端B的平均步数,再根据教学楼长度=平均步幅×平均步数,求教学楼A端到B端的大概长度。 C、根据步数=总距离÷平均步幅,进行计算教学楼两端之间的步数。 (3)完成书38 页1、2、3题 如何进行测量步幅的能力 会根据部分的平均数来推算全体的能力。
活动三 巩固练习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A栏有9头奶牛,B栏有8头奶牛,某天这两栏奶牛的产量如下表所示,问A栏牛的平均产奶量高,还是B栏牛的平均产奶量高。 A栏牛的产奶量统计编号123456789产奶量(单位L)171516131416141713
B栏牛的产奶量统计编号12345678产奶量(单位L)1613141818151416
同桌合作完成,由代表汇报。 2、小胖从箱子中取出5只梨,称出它们的重量共1784克,这五只梨平均每只重多少克? 3、7月份某一个星期中,来游乐场乘勇敢者转盘的人数分别为1257,3190,2635,1085,4263,5149,6123人,你能用以上数据估计7月份大约有多少人来游乐场乘勇敢者转盘吗? 熟练计算的能力
活动四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