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计算(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时间的计算(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6-23 14:00: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数学广场——时间的计算》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引导学生用合理的方式解决同一天中,时和分、分和秒形式的两个时刻与时间(段)的计算问题。 通过时间计算过程的推导、优化、迁移,培养学生观察、运用知识的能力。 通过时间计算,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用合理的方式解决同一天中,时和分、分和秒形式的两个时刻与时间(段)的计算问题。
教学难点 计算中有关时间进率的换算。
评价关注点 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数学素养
教学 环节 环节目标 师生活动 评价 关注点
活动一 引入 理解时和分、分和秒形式的两个时刻与时间(段)的区别 1、出示谜语:世上有件宝,黄金买不到。一去不复返,愿你珍惜好。(时间) 2、同学们关于“时间”的知识,我们已经学过的有哪些呢? 复习进率。 1小时=( )分 1分=( )秒 1小时12分=( )分; 85分=( )小时( )分 3、引入时间、时刻的概念: 刚才上课时打铃了,你们知道这节课是几时开始的?(开始8时33分) 我们一节课要上多久?(经过35分钟) 这节课几时下课?(结束9时08分) 谁能说一说这几个数据的区别。 板书:开始时刻:8时33分 是指某一事件发生的时刻,表示某一时刻 经过时间:35分钟 是指某一事件经过的时间,表示一段时间 结束时刻:9时08分 4、谁也能说说生活中用到时间的例子。 5、PPT展示生活中实例。 其实,生活中表示一段时间和时刻的现象有很多,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个表示时刻(时间) 今天我们就要来讨论关于时间的计算问题。(出示课题:时间的计算。) 能正确区分时刻和时间段的能力
活动二 探究 引导学生用合理的方式解决同一天中,时和分、分和秒形式的两个时刻与时间(段)的计算问题。 情境: 出示:我们的小伙伴,他们组织去佘山游玩,早晨7时48分一同坐巴士从学校出发,途中用时1小时23分钟,同学们什么时候能到达目的地呢? 读题,请学生分析题意。 问:谁能分析一下题目中的数据 问:这里求的是——时刻 独立思考,尝试解答。请在0号 本上写出你的思考过程。 交流方法(学生说、实物投影,师生合作并优化)。 注意: 这步计算,“分”的计算满60要向“时”进1,因为分与时之间的进率是60。 比较:为什么你们都没有采用线段图的方法? 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5)小结:其实无论使用时间线段图进行推算或者竖式进行计算都很直观、很清晰。 出示:稍作休息之后,上午9时30分同学们开始爬山,用了58分钟到达山顶,那时是几时呢? 1)问题求的是——时刻 1)独立思考,尝试解题。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0号本上写出思考过程 2)交流。可能出现新的思路:先加1小时,再减去多加的2分钟。 小结:刚才我们都是怎么求结束时刻的?开始时刻+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当分满60,要向时进1. 3、出示:吃过午饭,中午12时45分去佘山影剧院看《圆梦巨人》,下午2时15分离开,这部剧放映多少时间? 1)问:这题与前面的题有什么区别呢?(求的是放映的一段时间) 2)请尝试着自己算一算?(写出思考过程) 2)汇报交流。可能出现的问题:不够减,借“1”作“60”。 小结:在时间的计算中,“时”和“分”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当“分”不够减时,退1小时作60分钟与原有的分钟数合起来再减。 5、出示:同学们要在16时20分回到学校,因路况原因,回程需要1小时35分钟,请问同学们最迟要在几时离开佘山? 1)现在要求的是——时刻。 2)独立思考,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算一算。 2)汇报交流。 小结:当我们求经过的时间或者开始时刻,都是用减法。注意当“分”不够减时,退1小时作60分钟与原有的分钟数合起来再减。 能正确计算时刻和时间段的能力
活动三 巩固提高 通过时间计算过程的推导、优化、迁移,培养学生观察、运用知识的能力。 1、小胖和小丁丁在午餐的间隙,比赛开卡丁车,小丁丁用时3分02秒到达终点,小胖则用了2分56秒,他们谁开得快?两人相差多少时间? 交流各种解题思路。 2、游玩了一天,小胖很累,当晚21时30分就睡觉了,睡了8个半小时,他是第二天早晨几时醒的? 2、合理安排作息:小胖早上7时10分出门,出门前他要花10分钟洗脸刷牙(穿衣起床时间忽略不计) ,10分钟锻炼身体,30分钟听新闻广播,10分钟吃早饭。请你帮他算算最晚几点起床?
活动四 课堂总结 1、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