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76张PPT。岳阳楼四大名楼总图中国四大名楼岳阳楼黄鹤楼鹳雀楼滕王阁鹳鹊楼
黄鹤楼
滕王阁
岳阳楼*你知道这些楼分布在我国哪四个省?鹳雀楼山
西黄鹤楼湖北滕王阁江
西岳阳楼湖南滕王阁——江西南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落霞秋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岳阳楼——湖南岳阳岳阳楼记范仲淹1唐人写岳阳楼的著名诗篇①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初二上册课后古诗)
②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③杜甫《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复习记文 “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小石潭记》《桃花源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
一、作家简介
自幼孤贫 勤学苦读
庆历新政 政治革新
几起几落 百折不挠
军中一范 西贼破胆
先忧后乐 心系天下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滕子京很有才华,遭到许多人的嫉妒,从庆阳帅被贬到巴陵郡,他的悲愤郁闷之情常常表现在语言和脸色。范仲淹和他同龄,两人关系很好,也很爱惜他的才华,害怕以后他遭到迫害。但是滕子京很骄傲自负,很少听人劝。正在担心没有机会规劝他的时候,滕子京忽然写信给范仲淹,要他为重新修竣的岳阳楼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劝知己的好机会。而范仲淹自己也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凭借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
写作缘由考考你谪守 属予 浩浩汤汤 怒号 冥冥 岸芷汀兰
偕忘 淫雨 朝晖 霏
樯 楫 芷
(zhé)(zhǔ)(shāng)(háo)(míng)(tīng)(xié)(yín)(fēi)(huī)(qiáng)(j í)(zhǐ)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三字句:衔/远山,吞/长江四字句: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读出下列句子的节奏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第一段☆ 请结合注释或利用工具书用现代汉语梳理文章的内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规模唐今贤人贬官做太守
注意:不是“守卫”之意同“嘱”嘱托写文章难句解释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要按现代汉语习惯颠倒语序: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
“唐贤今人”的语序应是“唐今贤人”,即唐代和当代的贤人。这叫“互文”。
在上面刻上唐代和当代名人的诗赋。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远调到巴陵郡任太守。到了第二年,政务顺畅,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该办未办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增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并)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下这件事。第二段水流浩大的样子聚集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怎么能壮丽景象这样,那么那降职远调的人诗人日光译文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噬着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清晨湖面上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昏暗,一天之内湖上景象变化万千。这是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象,前人对此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既然这样,那么这里向北通向巫峡,向南到达潇水湘水的尽头,降职远调的官员和失意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难句解释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虽然)这样,那么(此地)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达潇水湘水的尽头第三段这个说坏话国都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昏暗
另见后面“说文解字”冲向桅杆船桨迫近像那译文 像那阴雨连绵不断,整月不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翻腾到空中,日月星辰的光辉消失了,山岳也隐藏了它的行迹,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歪斜,船桨折断,傍晚时分,湖上一片昏暗,(只听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这时人们登上这座楼来,就会产生离开都城,怀念家乡,担心遭到诽谤,害怕被人讽刺的心情,抬眼望去,尽是萧条的景象,(必将)感慨横生而十分悲伤的了。第四段 鸟儿栖止
另见后面“说文解字”至于
又如有时皎洁
明亮心胸开阔
精神愉快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全一起圆形的玉译文 待到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来临),湖面平静,天光和水色交相辉映,碧绿的湖水一望无际,沙鸥时而展翅高飞,时而落下栖息,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岸上、小洲上的芷草、兰花,香气浓郁,青翠碧绿,有时湖上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湖面上闪烁着金光,月儿的倒影犹如一块玉璧静静的沉在水底,渔夫的歌声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哪里有穷尽!这时人们登上这座楼来,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荣辱得失都被忘却,(于是)在春风吹拂中举杯痛饮,高兴到极点了。第五段啊!为……
忧虑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探求为……
忧虑或许没有在-----之前 难句翻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在高高的朝堂上就为百姓忧虑。
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
处在遥远的江湖上就替君主担忧。
不在朝廷做官就替君主担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于)天下之忧而忧后(于)天下之乐而乐
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微斯人,吾谁与归?“吾谁与归”属宾语前置,需颠倒语序:吾与谁归。
除了这样的人,我和谁同道呢?译文 唉!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他们或许跟以上两种感情不同,为什么呢?(是因为)他们不因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退处江湖就替国君担忧。这样进朝廷做官也担忧,退处江湖也担忧,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再快乐”吧!啊!除了这样的人,我还能和谁同道呢?译文 唉!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他们或许跟以上两种感情不同,为什么呢?(是因为)他们不因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退处江湖就替国君担忧。这样进朝廷做官也担忧,退处江湖也担忧,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再快乐”吧!啊!除了这样的人,我还能和谁同道呢?解释加红色的词语:谪守巴陵郡
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
增其旧制
属予作文以记之贬官 做太守
政事顺利 百姓和乐
同“俱”,都
于是
规模
同“嘱”,嘱托,嘱咐归纳要点 复习巩固夫巴陵胜状浩浩汤汤朝晖夕阴岳阳楼之大观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得无异乎那
水流浩大的样子
日光
雄伟景象
虽然这样,那么
尽,到尽头
降职远调的人 诗人
聚集
怎么能不若夫淫雨霏霏浊浪排空樯倾楫摧薄暮冥冥登斯楼也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像那
连绵的雨
雨雪繁密的样子
冲向
桅杆 船桨
傍晚 昏暗的样子
这
离开国都
说坏话
萧条冷落的样子至若春和景明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静影沉璧心旷神怡至于
日光
栖止
美丽的鱼
有时
全
皎洁,明亮
圆形的玉
开阔 愉快若夫淫雨霏霏浊浪排空樯倾楫摧薄暮冥冥登斯楼也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像那
连绵的雨
雨雪繁密的样子
冲向
桅杆 船桨
傍晚 昏暗的样子
这
离开国都
说坏话
萧条冷落的样子至若春和景明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静影沉璧心旷神怡至于
日光
栖止
美丽的鱼
有时
全
皎洁,明亮
圆形的玉
开阔 愉快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嗟夫予尝求古仁人或异二者之为不以物喜微斯人吾谁与归一起
面对
啊,唉
研究,探求
或许
因为
无,没有
归依,同道从第五段找出四对反义词喜—悲
进—退
先—后
忧—乐翻译句子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在上面刻上唐代和当代名人的诗赋。
把唐代和当代名人的诗赋刻在上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虽然)这样,那么(此地)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达潇水湘水的尽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能没有不同吗?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在高高的朝堂上就为百姓忧虑。
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处在遥远的江湖上就替君主担忧。
不在朝廷做官就替国君担忧。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
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同道呢?理解性背诵默写1、抒发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的名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2、表“古仁人之心”名句是: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与规箴之意的句子是:微斯人,吾谁与归?
再 读 第一段1、第1段滕子京是在什么背景下重修岳阳楼的?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说明了什么? 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旷达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交代重修背景及
写作缘由 再 读 第二段1、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奇景象有哪些?衔远山,吞长江。 气势非凡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宽阔无边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湖光山色 2、写岳阳楼远眺之景,从哪两个角度来写?空间时间3、写洞庭湖的全景写景的句子是?其中哪两个字最有气势?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衔、吞 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同“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 再 读 第二段4、作者在这里没有对岳阳楼详加描绘,原因是什么?其一:前人之述备矣其二:从全文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在于介绍岳阳楼的建造过程和它的构造及景物,而在于借景抒情,引发出自己的观点。 再 读 第二段5、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6、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这一句话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再 读 第三、四段1、课文3、4两段文字描绘了洞庭湖哪两幅画面?阴冷的画面(第三段)晴朗的画面(第四段) 三、四段的内容和上文有何联系?与上文“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相照应。
再 读 第三、四段2、课文3、4两段文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和上文有何联系? 这两段描写了洞庭湖景色阴晴的变化以及迁客骚人登楼时不同的心情,与上文“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相照应。3、两种不同的景象使得前来“览物”的“迁客骚人”的心情有什么不同?去国怀乡,忧馋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再 读 第三、四段4、两种不同的景象使得前来“览物”的“迁客骚人”的心情有什么不同?
去国怀乡,忧馋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悲 喜 再 读 第三段5、第3段描绘的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凄凉、萧条
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己而悲。 再 读 第四段6、第4段描绘的画面极力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
7、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
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品 读 用原文回答1、“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
2、“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3、“进”指什么?“退”指什么?
4、“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而乐”“进”指“居庙堂之高”,在朝廷上做官;
“退”指“处江湖之远”,不在朝廷上做官。
1、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
探究 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个人遭遇或外物的触动而发生变化;古仁人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这样看来,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没有关系,跟个人遭遇也没有关系。那么跟什么有关系呢?他们“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是忧“民”,便是忧“君”——怕皇帝做出害民的事情来;他们“进亦忧,退亦忧”,可见他们的“忧”跟个人的进退、荣辱都没有关系。他们是为民生疾苦而忧心忡忡。2.这样看来,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没有关系,跟个人遭遇也没有关系。那么跟什么有关系呢?3、古仁人有没有快乐的时候呢?在天下人感到快乐后古仁人才会快乐。可见他们的或忧或乐完全是随天下人的或忧或乐而转移的。这就是作者所认为的“古仁人之心”。 4、这种“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要议论这种也许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人物。
作者以天下为己任,常说“土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这种“先忧后乐”的思想,正是作者的理想,他力主革除弊政、做官勤政爱民。他借滕子京嘱写《岳阳楼记》的机会,提出这种理想化的人物来,正是为了“假托古人,自写怀抱”,表明自己本来就不为个人的进退、荣辱而悲喜,虽遭贬谪,但忧国忧民之心决不改变,同时也包含着对滕子京的勉慰。最后一句自明志向,以问句的形式表达,自励励人,委婉含蓄。
。 5、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任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结尾一段使用的表达方式是:议论
这段文字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
抒发政治抱负,
点明全文主旨。 考 考 你1、抒发自己旷达胸襟的句子是:2、政治抱负的语句(主旨句):
3、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与规箴之
意的句子是: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微斯人,吾谁与归? 小知识: 本文的语言特点是“骈散结合”。 骈,原意是二马并列,引申为“并列”。所谓“骈句”,就是指成双成对的句子。对偶句,当然都是骈句。 请找出本文中的对偶句。下面哪些句子是对偶句?1.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2.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3.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4.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5.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6.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7.沙鸥翔集,锦鳞游泳。√√√××××8.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9.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1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1.是进亦忧,退亦忧。
1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3.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领字对√ 阅读下面的短文,解释加红色的词语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而少有大志,以天下为已任。发愤苦读,惫甚,辄以凉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人不堪其忧,仲淹不改其乐也。既仕(做官),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以力主革除弊政,被谗受贬,庆历五年由参知政事(副宰相)谪守邓州。勤政爱民,有政声,常自诵:“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少而无父年轻就冲,淋吃能忍受说坏话贬官当太守已经六、开阔视野 拓展迁移你知道岳阳楼上有哪些“唐贤今人诗赋”吗?水天一色;风月无边。(李白)
荆楚无双地;湖湘第一楼。(何绍基)
洞庭西下八百里;淮海南来第一楼。
(徐侍清)
杜诗范记高千古;山色湖光共一楼。
(童道让)你知道岳阳楼上有哪些“唐贤今人诗赋”吗?(续)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周立中)
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
昔闻今上,杜少陵始可言诗 。
(周元鼎)
一楼铭古今兴废;两字系天下安危。
(缪英)杜甫《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课堂练习: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滕子京的政绩:
2、总写岳阳楼大观的句子:
3“迁客骚人”登岳阳楼的“览物之情”是悲和喜,悲则 喜则“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
(唐)崔灏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滕王阁序(唐) 王勃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登岳阳楼(唐)
杜甫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他明写景,暗写自己对人生沉浮的看法,并劝老朋友要拿得起、放得下,做一个“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洒脱人。在范仲淹看来,人的一生无怪乎有两种活法,一种是“以物喜,以已悲”。像那些迁客骚人,因洞庭湖之景或喜(第四段)或悲(第三段),“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见刘勰《文心雕龙》)故有见“淫雨霏霏,连月不开……虎啸猿啼”便生“去国怀乡,忧谗畏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有见“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渔歌互答”便生“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之感。一种是“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这种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进”忧其民,“退”忧其君,唯独不忧“已”!因为,他们的忧与乐已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子京老友,我多么想你成为这样一类人呀!“微斯人,吾谁与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