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依依惜别 教案( 第二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依依惜别 教案( 第二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3 22:20: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依依惜别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阅读材料”,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习拟写临别赠言。
教学重点:
学习“阅读材料”,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学习拟写临别赠言。
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
导入类型:谈话导入。
教师口述: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毕业联欢会的策划过程,知道了怎样用书信这种文体表情达意,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三篇与之有关的阅读材料,并学习毕业赠言的写法。
二、阅读材料
1.《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1)作者简介:何其芳(1912-1977):原名何永芳,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
他的主要作品:《画梦录》《夜歌》《星火集》《关于现实主义》《西苑集》《关于写诗和读诗》等。
2))理解诗句
①诗的第一节在说了“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后,歌唱的事物具有怎样的共同点 表教:都属于一种开始,一种发端,都积极向上,给人以希望,给人以鼓舞。
②诗题中所说“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这里的少男少女有什么更为深广的含义
点拔:这里的少男少女,其实不是实指,而是代表着一种新的生活、新的希望和新的力量,在这首诗中实际上是为新世界歌唱。
③诗的第三节中,“我”的歌声的内容是什么
表怎授:“快乐或者好的思想”,即诗人来到延安这个全新的天地里,每天所感受到的新事物、新快乐、新思想。
④诗的第四节中,诗人写了自己在这种新事物、新快乐、新思想的熏陶下发生了一些大的变化它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重点:
诗人通过写自己的变化,把现在与过去进行对比,在肯定这种变化的同时,其实还是在赞颂、歌唱新事物、新快乐、新思想。诗意在前几节的基础上又深入了一层。3)品读赏析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抒情诗,至今还给人以很强的美感。这首诗以明快的思想鼓舞人,以炽烈的感情感动人,以优美的语言吸引人。这首诗保留了诗人前期诗作中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写的特色,同时又有新的创造和发展。
诗是写给少男少女们的,但真正的主体是“我”。通过全诗,读者仿佛看到了诗人鲜明给了我们。
2.《聪明在于学习,天オ在于积累一一华罗庚1956年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1)词语积累仰慕:敬仰思慕。
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誉满天下:美好的名声天下皆知。
攻克:攻下(敌人的据点),也用于比喻。气馁:失掉勇气。资质:人的素质;智力
主要内容
这篇演讲稿首先以科学家和作家为例,告诉人们每个人在成功之前都要经过很多次失败,走过很多弯路,劝勉大家失败时不要气馁,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继续前进;然后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说明只有靠坚持不断的努力,オ能积累知识,提高能力,最终获得成功,阐明了“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的道理。
3.《给老师的一封信》
理解词语
忐忑不安:形容心神极为不安定。语重心长:言辞诚恳,情意深长
熏陶: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思想行为、品行学问等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好的)。
稚气未脱:还没有脱离孩子气。铭记:深深地记在心里。
主要内容
《给老师的一封信》写了方老师在一年级入学那天叫出“我”的名字并送“我”到座位上、教“我写字、运动会上鼓励运动员三件事,反映了方老师对学生无怨无悔的关爱和教育
3)品读赏析
这封写给方老师的信,用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塑造了一个和蔼可亲、有耐心、有爱心,无怨无悔地投身教育事业的老师形象,字里行间表达了“我”对方老师深深的敬爱和感激之情。感情真挚,读来令人感动。
三、临别赠言
快要毕业了,你的内心是不是有很多的不舍和感动 下面我们来写毕业赠言,表达我们对师友、对母校的依依惜别之情。
转眼间,六年的小学生活就要结束了,我们马上就要告别美丽的母校,告别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了。教材的“毕业赠言”中选登了两组赠言,一组是写给老师的,另一组是写给同学的。临近毕业,你一定有许多话要对同学、老师说,“毕业赠言”为我们提供了一次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机会,一个展示个性、展现才情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