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泰县城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抽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永泰县城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抽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3 18:41: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永泰县城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抽测语文卷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楔子(xiē) 书札(zhá) 节骨眼(jié) 噤若寒蝉(jìn)
B.口角(jué) 洞穴(xué) 喜恣恣(zì) 半身不遂(suí)
C.勾当(gòu) 翘楚(qiáo) 芝麻糊(hù) 混为一谈(hǔn)
D.喁望(yóng) 奔命(bèn) 鄱阳湖(bó) 横征暴敛(héng)
2.下列所给的词语,写法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灰烬 春帷 雾蔼 不屈不挠
B.迂回 寂寥 画戟 望洋兴叹
C.共震 伎俩 苍茫 至高无尚
D.颓圮 符箓 羁拌 嘻嘻哈哈
3.下列各项加点词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以膏泽斯民 ②素善留侯张良 ③居安思危
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⑤项伯杀人,臣活之 ⑥风乎舞雩
⑦骊山北构而西折 ⑧烛之武退秦师
A.①④/③⑥/②⑤/⑦/⑧ B.①⑥/②④/③/⑤⑧/⑦
C.①⑥/②③/⑤/④⑧/⑦ D.①⑦/②⑤/③④/⑥/⑧
4.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卿将何以自处
A.朔人献燕昭王以大豕 B.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D.国胡以相恤
5.下列句子中都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修禊事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
B.长乐王回深父 秦王还柱而走
C.令将军与臣有郤 蒲苇纫如丝
D.悟言一室之内 使药工以药淬之
6.下面划线的词语中,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愆(xiān)期 垝(guǐ)垣 帷(wéi)裳 戎(róng)车
B.修姱(kuò) 侘傺(chì) 攘(rǎng)诟 溘(kè)然
C.伶俜(pīng) 腰襦(rú) 葳蕤(ruí) 玳(dài)瑁
D.拊(fǔ)掌 三匝(zā) 吐哺(fǔ) 羁(jī)鸟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辽宁舰在舰员选拔时,年龄、经历、任职时间、现实表现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入选者还要经过一系列的理论和技术培训才能成为合格的航空母舰舰员。
B.涵盖全国26所知名高校的“北约”“华约”和“卓越联盟”,公布了2014年自主招生方案。由于三大联盟的考试时间再次“撞车”,所以考生只能“三选一”。
C.第二十五届阿姆斯特丹国际记录片电影节于11月14日开幕,来自40多个国家的近2500名电影人、300多部电影纷纷与会,十余天吸引了20多万名观众。
D.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最新热播, Kimi、王诗龄、田雨橙、天天等“星二代”的“同款服饰”顿成热销品,有文化品味的童装也可成服饰行业的“新增长点”。
二、默写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认为,世上不同寻常的景象常常出现在遥远险要的地方,所以“   ”。
(2)《氓》中“   ,   ”两句,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
(3)《短歌行》一诗中,曹操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的两句是“   ,   ”。
三、文言文阅读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董仲舒,广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而仲舒以贤良对策焉。曰:臣闻命者天之令也,性者生之质也。或夭或寿,或仁或鄙,陶冶而成之,不能粹美,有治乱之所在,故不齐也。孔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故尧、舜行德则民仁寿,桀、纣行暴则民鄙夭。夫上之化下,下之从上,犹泥之在钧,唯甄者之所为,犹金之在熔,唯冶者之所铸。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事易王。易王,帝兄,素骄,好勇。仲舒以礼谊匡正,王敬重焉。久之,王问仲舒曰:“粤王勾践与大夫泄庸、种、蠡谋伐吴,遂灭之。孔子称殷有三仁,寡人亦以为粤有三仁。桓公决疑于管仲,寡人决疑于君。”仲舒对曰:“臣愚不足以奉大对。闻昔者鲁君问柳下惠:‘吾欲伐齐,何如?’柳下惠曰:‘不可。’归而有忧色,曰:‘吾闻伐国不问仁人,此言何为至于我哉!’徒见问耳,且犹羞之,况设诈以伐吴乎?由此言之,粤本无一仁。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是以仲尼之门五尺之童羞称五伯为其先诈力而后仁谊也苟为诈而已故不足称于大君子之门也五伯比于他诸侯为贤,其比三王,犹武夫之与美玉也。”王曰:“善。”仲舒为人廉直。是时方外攘四夷,公孙弘治《春秋》不如仲舒,而弘希世用事,位至公卿。仲舒以弘为从谀,弘嫉之。胶西王亦上兄也,尤纵恣,数害吏二千石。弘乃言于上曰:“独董仲舒可使相胶西王。”胶西王闻仲舒大儒,善待之。凡相两国,辄事骄王,正身以率下,数上疏谏争,教令国中,所居而治。及去位归居,终不问家产业,以修学著书为事。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册,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仲舒发之。仲舒所著,皆明经术之意,及上疏条教,凡百二十三篇,皆传于后世。
(《汉书·董仲舒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是以仲尼之门五尺∕之童羞称五伯∕为其先诈力而后仁谊也苟∕为诈而已故∕不足称于大君子之门也
B.是以仲尼之门五尺之童∕羞称五伯为其先∕诈力而后仁谊也∕苟为诈而已∕故不足称于大君子之门也
C.是以仲尼之门∕五尺之童羞称五伯∕为其先诈力而后仁谊也∕苟为诈而已∕故不足称于大君子之门也
D.是以仲尼之门∕五尺之童羞∕称五伯为其先∕诈力而后仁谊也∕苟为诈而已故∕不足称于大君子之门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策: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称为对策。
B.钧:制作陶器所用的转轮。由此可推知,下文的“甄”为制作陶器。
C.五伯:即春秋五位霸主。下文“三王”指泄庸、种、蠡三位贤大夫。
D.二千石:汉代以品级定俸禄。郡守俸禄为两千石,故以此代指郡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董仲舒为人勤奋,精研学问。为治学曾三年不看园圃,研究《春秋》精于公孙弘,去官归家后,仍然专心研学著书。
B.董仲舒讲求礼仪,深受尊重。他非礼勿行,被学士们尊为老师。他辅佐的两位国王,虽然放纵骄傲,却都能尊重他。
C.董仲舒精通儒术,学以致用。他引用孔子观点向武帝论述以上化下的重要性,以孔门为例向易王阐述什么是“仁”。
D.董仲舒弘扬儒术,居功至伟。武帝即位后他首倡儒学,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阐发儒家经学的著作在后世流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故尧、舜行德则民仁寿,桀、纣行暴则民鄙夭。
②“吾闻伐国不问仁人,此言何为至于我哉!”徒见问耳,且犹羞之,况设诈以伐吴乎?
四、诗歌鉴赏
10.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
感皇恩·别情
【宋】赵企
骑马踏红尘①,长安②重到。人面依前似花好。旧欢才展,又被新愁分了。未成云雨梦,巫山晓③。
千里断肠,关山古道。回首高城似天杳。满怀离恨,付与落花啼鸟。故人何处也?青春老。
【注】①红尘:既指繁华长安,也指遍地落花。②长安:京都。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词的上片写与故人久别重逢的相聚之欢,但欢不掩悲;词的下片抒写才相逢又分手远去的悲苦心情。
B.“未成云雨梦、巫山晓”是借典喻情,意思是说:与久别之人还未能很好地再续前缘,就被无情的黎明破坏了。
C.“满怀离恨,付与落花啼鸟”运用典型的移情手法,把离情别恨交付给落花,交付给啼鸟,无可奈可中又见词人开朗的性格。
D.词人寓情于景,心情凄凉:千里作远别,已令人心痛肠断;穿行于关山古道之间,回头怅望京都高城已不可见,更摧人心肝。
E.该词风格悲凉深沉而又高远雄浑,表现手法多样。尤其在布局谋篇方面更具特色,它层次分明、结构紧凑。
(2)简要赏析词人在上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现代文阅读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山野行走
天黑下来,四周死一般寂静。我仍在山野里行走,山影嶙峋交错,仿若剑戟铿锵,再现古代某个严酷战阵。我想起了那些厮杀、血腥和悲凉的牺牲,心里划过惊惧和悲悯。此时,星星依序出现,很快布满天宇。视野渐渐亮开,山影变得敦厚温和,细细山路在月光里蜿蜒,如持续流淌的乳汁。我感到了无情宇宙在无意识里呈现的几分仁慈。为了一个小小的夜行者,宇宙竟然动用了它的全部照明设备:北斗星、织女星、天狼星、天蝎座、天琴座、室女座……此时全部为我满负荷工作,那凶猛天狼,也在为我殷勤地发电照明,头顶的每一颗星星,全部以每秒三十万公里的神速,向我空投光芒和柔情。
此时,我行走在群山的皱褶里,我也行走在浩荡的天意里。
嚓、嚓、嚓,连续三颗流星划过头顶靠南的天空,山巅似有被灼痛的云絮,凌乱飘起。山村的狗们,大声狂吠,对天空发出持续质疑和询问。由于天文学知识过于匮乏,它们的发问比起它们的祖先,显然毫无长进,仍止于纪元前的幼稚和天真。尽管,流星们在天上制造了不小的动静,挑逗了无知的狗们的猜测和询问,却丝毫未打断避暑山庄里富豪们的赌局,那掷骰子的声音,盖过了银河的潮汐,删除了天上的动静。熟谙经济学的精明赌徒们,陶醉于他们的天文数字,却不需要也不屑于别的什么天文学,不需要也不屑于向天空注目和发问,除非星辰坠落,为他们降落下大量黄金和巨额利润。
我对那些对天发问的无知的狗们,竟有了几分尊敬:在这个被商业和经济学主宰的大地上,在这个市侩当道、失去天真的夜晚,对尘世和天上的动静,发出好奇的追问。
隔着一个山涧,走在山路上的我,看见了不远处的高速公路,几乎与我并排而行。我看见一辆辆呼啸的车,一组组飞旋的轮胎,我看见疾驰的现代,载着时光和欲望,弃我而去,弃我而去。我一个步行的人,一个保持古代行走方式的人,一个对现代水土不服的人,一个迈着农业的步子慢行的人,与咆哮的工业和狂奔的现代,礼貌地保持了距离,我绕开了它的快,我坚持着我的慢。它们,狂奔的铁们、轮胎们、现代们,一路弃我而去,很快都超越了我,扔下了我。我索性掉头,折进一个山湾,四周是无边密林,林间一泓碧水,这时,我才忽然发现:现代已载着现代远去,我留下来,留在古代的密林,留在古老的深山。
抬起头,我看见了山间的月亮,被林涛和山风梳洗得眉情目秀的月亮,他不慌不忙地漫游在李白的苍穹,行走在苏东坡的意境里,仔细抚摸着山上的苔鲜和留下始祖鸟爪痕的玄武岩——那上面保留着两亿年前时光的表情。
这时候,我恍然大悟“白驹过隙”这个词的深意。
这时候,我才知道:所谓高速的现代,只是现代自己快速删除自己的一种程序。现代载着现代快速远去,最终能留下来的——
注定还是大地、青山、始祖鸟的玄武岩和礼拜的明月。
已是后半夜了,明月西斜,天河渐落,山影隐约。早起的鸟开始集体朗读,山野有鸡鸣声起。路边,几户农家的灯陆续亮起,我在一旁的院子里停下,主人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他说儿子媳妇在外地打工,他与老伴种地,带着上小学三年级的孙子,还养着一头奶牛。他一边挤奶一边说,山里不缺草,牛吃得好,奶多。提前把奶挤了,等会儿把奶卖给奶贩子,他们又卖给城里的奶厂。他说趁这把老骨头还能动,挣一点,补贴家用,也给自己准备点养老钱。我蹲下来,看他挤奶,奶牛温顺地站着,它不计较那哗哗流进奶桶的是什么,它似乎陶醉于释放的快感,或者,它知道那是什么,但它不愿说出口,不愿计较,它只觉得放养它的人有恩于它,青草和溪流有恩于它,那流出去的都不是它的,是天的,是地的,是人的,而属于它的身体,还原封不动在它这里,这让它已很满足。星光照在奶牛身上,照在老人身上,被星光雕塑的老人和奶牛,宛如黎明的神灵。奶桶已经快盛满了,而牛奶还在注入,星光也在注入,满当当的桶里,荡漾着星光和牛奶。我再一次从老人脊背和奶牛的脊背向天穹望去,我看见,那渐渐沉落而暗淡的银河,似乎已向宇宙献出了足够多的乳汁……
(李汉荣作品,有删改)
(1)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我一个步行的人,一个保持古代行走方式的人,一个对现代水土不服的人,一个迈着农业的步子慢行的人,与咆哮的工业和狂奔的现代,礼貌地保持了距离,我绕开了它的快,我坚持着我的慢。它们,狂奔的铁们、轮胎们、现代们,一路弃我而去,很快都超越了我,扔下了我。
(2)作者在文章最后为什么花费不少笔墨来写奶牛?
(3)文中多处写到月亮、月光,在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本文主题多重,意蕴深刻。请结合文章,任选两方面加以探究。
现代文阅读Ⅱ
白日焰火
邢庆杰
一大早,梅正山就开始收拾这座木楼,楼上楼下,桌椅橱柜,门窗屏风,都擦得干干净净,连楼梯都拖得一尘不染。
今天是个重要的日子。中共临城区委每月一次的例会要在这里召开。几天前,区委书记老魏来通知梅正山时,顺便告诉他,他加入组织的事,要在这次会议上研究表决。梅正山听到这个消息,兴奋得一夜没睡。为了这次会议不受干扰,他昨天就让妻子带着孩子回了娘家。
梅正山曾就读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19年5月参加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西方列强对中国人民的欺凌,激起了梅正山的义愤,也激活了他对国家民族的担当意识。正当他重新定义人生意义的时候,父亲病危。作为梅家唯一的男丁,梅正山不得不回到这个千年古镇,从父亲手里接过镇上最大的粮行,还有祖宅上这座已有百年历史的木楼。父亲去世后,梅正山过了近十年悠闲的日子,粮行有掌柜和伙计,根本不用他操太多的心,他每天就待在家里这座木楼上,喝茶,读进步书籍,累了,也喝几杯当地产的烈酒。但他心中的热血,一直在默默地沸腾着。他终于等到了那一天,他在北京读书时的一个同学找上门来,为他的人生打开了另一扇窗子。 这个人,就是中共地下交通员老魏,现在的临城区委书记
一切收拾利索后,梅正山又到地窖里搬上来一坛酒。这是当地产的“小米香”,65度,一坛足有20斤,他想开完会后,留同志们好好吃顿饭,痛痛快快地喝几杯。
楼梯上忽然传来“咚咚”的脚步声,老魏飞步跨了上来,脸色有些阴沉。
老魏从内线得到消息,昨天,区委交通员小于被捕了,敌人以他妻子和孩子的生命相威胁……小于已经交代出今天区委会议的时间地点,形势已十分危急。今天来开会的除了老魏,还有九位同志,老魏只和其中的四位同志有联系,他启用紧急联系方式连夜通知了他们。其余五位,都是梅正山联系的人。
梅正山看了看怀表,已经快八点了,会议的集合时间是上午十点,逐一通知他们肯定是来不及了,他急得围着屋子直转圈。老魏说,目前办法只有一个,去镇外面的桥头上拦截,那是出入镇子的唯一通道。
梅正山带上驳壳枪,和老魏下了楼就往外走。刚出大门,两人同时退了回来。大门两边的胡同里,各站着四五个黑衣人,腰里都别着家伙。两人心知不妙,互相对望了一眼,又来到后门,发现后门的小巷子,也被黑衣人封锁了。
老魏重重地躁了一下脚,说,坏了,敌人早就盯上这里了,他们故意把我放进来的,现在出都出不去了!
梅正山压低声音,说,无妨,我们先不动,等到九点半时,我们就不断开枪,向同志们报警。
老魏点了点头,说,目前也只有这一个办法了。
两人上了二楼,沏上茶,刚喝了一杯;前院就传来了杂乱的脚步声。梅正山探头往楼下一看,七八个特务已经冲进了院子。老魏跑到后窗往外瞄了一眼,从后腰里拔出手枪,说,事情不妙,敌人从两面夹击,他们是想在集合时间之前解决我们。
梅正山问,那怎么办?
老魏说,打!要节约子弹,尽量拖延时间。
就听前院一个细嗓门喊,楼上的共党听着,你们被包围了,只要交出武器投降,保你们性命无忧,负隅反抗,只有死路一条!
梅正山隔窗打出一枪,喊话的特务应声栽倒!
刹那间,前院和后院枪声大作,子弹把墙板都击穿了,墙壁上呈现也一个个明亮的弹孔。老魏和梅正山各自躲在子弹打不到的死角,耐心地等待着。
过了一会儿,枪声渐渐停了,楼梯处传来轻轻的脚步声,越来越近。老魏冲梅正山使了个眼色,两人同时冲向楼梯口,两把短枪同时打响,特务们惨叫着滚下了楼梯。
过了一杯茶的工夫,敌人找来了梯子,从前窗、后窗和楼梯三个方向同时进攻,两人只得不断开枪阻击……
他们阻击了一个多小时,子弹全打光了。梅正山看了看怀表,才九点,离集合时间还有一个小时。
梅正山把那坛烈酒打开,倾洒在桌椅上,屏风上,茶几上,墙壁上,窗棂和地板上……
敌人知道他们没有子弹了,大叫着“抓活的”,从楼梯上慢慢逼上来。
梅正山将坛子朝楼梯口砸了过去!在敌人的惊叫声中,他从容地取出火柴,划着一根,扔在地上。一股蓝色的火焰腾起,随即四处蔓延,一股火苗顺着地板上的酒迹,飞快地飘向楼梯,敌人惨叫着连滚带爬地逃了出去。不一会儿,大火冲天而起!这场大火越烧越旺,干透的木楼在大火中噼啪作响,烟火直冲云霄,在镇子外都看得清清楚楚。
直到傍晚,大火才渐渐熄灭。
(选自《安徽文学》2021年第8期)
1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写梅正山一大早就把木楼收拾的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一方面写出了其内心的兴奋不已,另一方面也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
B.小说第二段说“今天是个重要的日子”,是因为“今天”木楼召开的例会上,将要研究表决梅正山加入组织的事,体现梅正山此时内心的激动、期待。
C.小说中的老魏是一个对敌斗争经验丰富、敢于牺牲自己的老革命者的形象;梅正山是一个虽没正式入党但一心向党、饱受磨难的新人形象。
D.小说行文张弛有度,情节引人入胜,运用回忆穿插等手法,通过“准备会”“老魏来访”“开枪报警”和“"点燃烈酒”等情节完成故事叙述。
13.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前后照应;梅正山爱喝几杯当地产的烈酒,为了会后留同志们痛快地喝几杯,准备了足足20斤的情节,为下文泼酒燃烧木楼埋下了伏笔。
B.小说运用插叙,在叙述主体事件“白日焰火”中插叙了梅正山十年前的经历和小于被捕叛变之事,使得情节的发展合情合理,人物形象亦真实可感。
C.小说采用双线结构,明线是梅正山在家等候开会,发现敌人,开枪示警,焚烧木楼;暗线是老魏发现小于叛变,通知同志,来到木楼,在战火中牺牲。
D.“梅正山把那坛烈酒打开……”“取出火柴”等描写,语言干净利落;小说叙事善于把控叙事节奏和情绪,极具现场感,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14.小说以“白日焰火”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5.小说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塑造梅正山的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六、填写
经典作品是人类文明的精华,更是青年人不断充实和提升自己的精神源泉。但是,经典毕竟和我们的生活有距离,这就要求我们,阅读经典时需要“啃”,反复体会,慢慢吸收。从《论语》《三国演义》《红楼梦》三本书中,任选一本,和没有读过这部著作的同学,聊聊你“啃”经典的有趣故事,分享你“啃”经典的独到收获。要求100字左右。
七、语言表达
16.下面是中国邮政发行的《中国农民丰收节》纪念邮票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5个字。
八、材料作文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网上热议“舒适圈”这一话题。所谓舒适圈是形容人生活在一个无形的圈子里,在圈内有自己熟悉的环境,与认识的人相处,做自己会做的事,感到轻松自在。
于是,有人认为,人处在舒适圈内,有安全感,避免了不必要的挑战,能更好的发挥自身潜能,不断成长。但也有人认为,人要勇于跳出自己的舒适圈,接受新的挑战,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自身潜能,不断成长……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答案部分
1.B
2.B
3.B
4.D
5.A
6.C
7.B
8.(1)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2)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9.(1)C
(2)C
(3)D
(4)①“君子的德行像风,小人的德行像草,风向哪边吹,草就向哪边倒。”所以尧、舜实行德政,人民就仁德长寿;桀纣肆行暴虐,人民就粗鄙短寿。②“我听说攻伐别的国家不问有仁德的人,国君想攻打齐国为什么问我呢!”柳下惠只不过被询问罢了,尚且感到羞愧,何况是设谋诈降来攻打吴国呢?
10.(1)C;E
(2)①抒发与久别的故人重聚时看到故友风采依旧的欢欣愉悦之情。②借巫山云雨典故表达与故人相会时间短暂的惋惜无奈之情。③寄寓对自然春光已逝、遍地落花的伤春之情和人生“春光”不再的慨叹之情。
11.(1)运用排比的手法,强调“我”对古代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的坚守,对现代性的怀疑和批判;用“咆哮”“狂奔”形容社会现状,化抽象为形象,突出了现代社会的喧嚣与浮躁。
(2)写奶牛,既赞颂了不计得失、懂得感恩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又与现代人生活贪婪、追逐功利、不知感恩等现象形成对比,从而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3)内容上,赞颂了无私奉献的精神,并引出对宇宙、自然、古代文化和生存意义的思考;结构上,从月光淡淡到月亮升高,后半夜明月西斜,表明了时间的变化,起到了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
(4)示例:①现代与传统的矛盾。②要追求淡定、平和的生活,追求有意义的生活。③要懂得对自然天地、传统文化的感恩。④要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12.C
13.C
14.①以此为题,可以激发读者的好奋心和阅读兴趣。“焰火”一般是在晚上燃放,而本文却在白天燃放,这样就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与阅读兴趣。②照应了文末梅正山用烈酒燃烧木楼、给其他人报警的情节。③暗示了小说的主旨,歌筑了梅正山和老魏舍己救人、不畏牺牲的“焰火”般的高贵品质
15.①社会环境描写:将人物置于特殊的历中背景之下、激烈的矛盾冲突之中。故事发生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正是国共两党斗争激烈之时,小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故事。②通过正面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来塑造其形象。小说以全知视角通过回忆的方式,介绍了梅正山的过去,又通过人物的具体行动、语言刻画了梅正山一心向党、舍己为人、为革命事业不畏牺牲的高贵品质。
《三国演义》:曹丕吊唁王粲,曹丕跟建安七子的王粲感情很好,王粲死后,曹丕十分伤心,组织大家去吊唁,说:王粲生前喜欢听驴叫,大家为他叫叫吧。于是葬礼上响起一片驴叫声。不知道当时王粲的家属听到了是该伤心,还是该笑。在历史上,身份尊贵的曹丕之所以在王粲墓前学起驴叫,不是因为他是一个傻子,而是为了悼念自己最喜欢的朋友。
16.构图要素有农民、喜鹊、粮仓等。画面中一对农民在盛满粮食的粮仓前舞动鼓槌舞蹈,粮仓上有个“丰”字,空中飞来两只喜鹊,远处是梯田。寓意为人们欢天喜地,庆五谷丰登。
17.【参考例文】
勇于跳出舒适圈
研究者观察花样滑冰运动员训练时发现,相同情况下,普通运动员喜欢练习已掌握动作,顶尖运动员更喜欢练习未掌握动作。是停留在“舒适圈”轻松自在,还是在“非舒适圈”接受挑战,更好地激发潜能?
舒适圈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指的是一个人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和习惯性的行为模式,人会在这种状态或模式中感到舒服、放松、稳定、能够掌控、有安全感。一旦走出这个区域,人们就会感到别扭、不舒服,或者不习惯。
一个人当前的能力决定了他现在舒适圈的大小,舒适圈不断扩大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我们要勇于挑战现有非舒适圈,把它变成将来的舒适圈,实现自我成长。跳出舒适圈意味着打破习惯,扩大行为范围和适应范围,在更大的范围内感到舒适。
我们为什么需要跳出舒适圈?因为我们需要不断把非舒适圈变成自己的舒适圈,就像将军开疆扩土一样。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经由磨砺而获得成长。如同马云金融、电商是他的舒适圈,国产芯片是他的非舒适圈,他用“平头哥”精神去做这件事,平头哥拼命到濒临灭绝,与人决斗一定是不舒适的。为什么要成长?因为我们都期待过更好的生活,自我实现。同时,我们会发现,跳出舒适圈是不容易的。
舒适圈的本质:熟悉的应对方式,一切尽在掌握的满足。避难就易是人的本性,困难和容易之间,我们总是习惯选择后者。组织行为学教授安迪 莫林斯基在《进化》中,提到:逃避令我们害怕的场合和任务,是世上最自然不过的事。当我们逃避时,可能会暂时缓解焦虑和恐惧,但同时也失去了把这件事收归舒适区的机会,下次遇见还是焦虑、恐惧和逃避,没有成长。
对此古人早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之说,前者是非舒适圈,后者是舒适圈。清王朝处于天朝上国的舒适圈中,最后被外敌用坚强利炮强行拖出舒适圈。
这不是鼓动每个人都变成盲目战斗,无所敬畏的“平头哥”吗?前几个月,一组备受争议的行为艺术照片在网络迅速走红,照片中一位毕业生把沙发搬到拥堵地铁、城中村小巷等地方,并以“舒适沙发瘫”呼吁“活在舒适圈”。很对年轻人说: “越努力,好像心里就越是容易丧气。但要是不努力,又担心自己马上就要被淘汰下去”。时代风云变幻,我们“不要陷入奋斗的盲区,不要在战斗中迷失自我”,既要战斗,也要享受,既要奋斗去生存,也要学着去生活。
非洲有种蝙蝠,能把毛驴杀死。开始时,它会用舌尖轻轻地舔舐毛驴脚踝,接着再咬个小口吸血,毛驴浑然不觉;一只只蝙蝠接力,毛驴终于轰然倒地。安逸享乐,会让人停留于表面的舒适圈。这种舒适背后,隐藏着致命的陷阱。摒弃守成心态、抵制“舒适”吞噬,一个人才能在进取中不断赢得新优势,内心也才有长久的舒适。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