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
1.据报道,科学家发现了一颗比太阳还要明亮1000万倍的恒星“R136a1”,其位于下图中第三幅图右下角最亮处。它的质量是太阳的320倍,表面温度超过4万摄氏度。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恒星“R136a1”最不可能属于( )
A.总星系 B.银河系 C.河外星系 D.太阳系
(2)假设用恒星“R136a1”替换太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球两极冰川将增加 ②地球将遭受非常强烈的紫外线辐射
③地球上将很难存在生命 ④金星将更可能具备产生生命的条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托帕石发电站是利用某类能源发电的全世界同类能源第三大发电站,占地面积为25km2。加利福尼亚州计划于2020年使该类能源发电比例达到总发电量的33%。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托帕石发电站发电的能源是( )
A.地热能 B.水能 C.煤炭 D.太阳能
(2)托帕石地区该类能源丰富的原因是( )
A.地处沿海,风力强 B.海拔较高,降水少
C.板块边界,地热能丰富 D.降水丰富,地势落差大
(3)托帕石地区开发该类能源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包括( )
①技术力量雄厚 ②资金充足 ③原料供应充足 ④离大城市近,市场需求量大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下图是冬至日四地纬线昼弧、夜弧分布状况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四地中位于南半球的是(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2)图中乙和丁的周长相等,则( )
A.日期相反 B.雨季时间相反
C.日出、日落时间相反 D.昼夜长短相反
(3)下列关于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位于南极圈 B.乙可能位于赤道
C.丁不可能位于赤道 D.丙位于回归线
4.夜雨通常是指夜间降水斌率多于白天的降水日变化现象,是一种独特的农业气候资源。下图是“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夏季降水量峰值时间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横断山区谷地夜雨的形成原因是( )
A.谷地地貌降温快,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
B.谷地热量不易散失,多下沉气流
C.夜晚吹谷风,水汽丰富
D.山风下沉,使谷地中心气流抬升
(2)夜雨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是( )
A.可提高地面温度 B.减轻农田病虫害
C.可增加土壤肥力 D.能增大昼夜温差
5.据统计,2008﹣2009年冬季,我国的平均气温为﹣2.6℃,较常年偏高1.7℃,为1951﹣1952年冬季以来历史同期第三高,暖冬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 )
A.农作物生长速度加快,有利于产量提高
B.暖冬使地温升高,使农作物抗寒能力增加
C.气温偏高,土壤中水分蒸发严重
D.暖冬使虫卵更容易越冬生存,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6.下图为某地理考察小组在沙漠地区利用“日光蒸馏法”取水示意图。读图,该方法可以模拟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有( )
①蒸发 ②水汽输送
③大气降水 ④地下径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海绵城市”建设主要是指通过自然和人工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构建新型的城市水循环系统,使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结合下面“水循环示意图”及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海绵城市”建设给图中a、b、c、d四个环节带来的影响,合理的是( )
A.a减少 B.b增加 C.c减少 D.d增加
(2)“海绵城市”建设的积极作用表现在:( )
A.缓解城市内涝的压力 B.解决城市缺水的问题
C.缩短径流集聚的时间 D.省掉污染治理的费用
8.海南岛东部沿岸洋流流向随季风出现季节性变化。图为海南岛及某季节东部海水等温线图。完成第下列小题。
图中所示的洋流是( )
A.夏季风形成的暖流 B.夏季风形成的寒流
C.冬季风形成的暖流 D.冬季风形成的寒流
9.约在1.3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在杭州西湖一带出现了强烈的火山喷发,至今在西湖边的宝石山上,还存在着一条古代遗留下来的火山通道。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图,据此回答问题。
(1)图中能正确表示宝石山最初形成过程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据图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丙一定是大理岩 B.③一定是外力作用
C.甲类岩石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D.②环节可能是变质作用
10.形成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
A.风力的沉积 B.流水的侵蚀 C.断裂作用 D.内力作用
科罗拉多大峡谷发育在美国西部高原上,是世界上最深的峡谷之一。从谷底到顶部分布着各个时期的岩层,层次清晰,并且含有各个地质年代的代表性生物化石。下图为三大岩石的转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大峡谷岩石从成因上属于( )
A.岩浆岩 B.变质岩 C.沉积岩 D.侵入岩
12.据图文资料,判定该峡谷主要岩石为( )
A.甲 B.乙 C.丙 D.丁
二、填空题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
材料二:科尔沁地区地下水丰富,当地农民通过打机井取水在沙地上种植水稻,取得了较好的收益。下图为科尔沁沙地水稻种植模式的变化图。
材料三:下图为上图中甲、乙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图。
(1)比较乙、丙两地光照时数差异,并说明理由
(2)说明科尔沁沙地水稻种植采取当前模式的优缺点。
(3)简述科尔沁沙地种植水稻后农业区位条件发生的变化,并简析该地水稻规模化种植对土地沙漠化的不利影响。
(4)比较①②两日期全球极夜范围的大小,并简述从①到②期间甲乙两地昼长变化的异同点。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某区域略图。
材料二:气候变迁会改变农业生产的类型。研究发现,近一万年来,我国各地年降水量变化不大,年均温变化明显。
材料三:银川平原因黄河流经,成为农牧交错带以西可以较大规模发展种植业的区域。
(1)呼和浩特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 ,制约该自然区发展的主要自然资源是 。
(2)黄河上游地区水电站分布密集的原因是 。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甲名称是 。
(3)该地区农牧交错带北界向 移动,种植业分布范围扩大,由此推断该地区年均温呈 趋势。
(4)简析银川平原大规模发展种植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海上“丝绸之路”自古是沟通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为了进一步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中国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
材料二:下图为海上“丝绸之路”部分路线图。
(1)图中甲地附近的农业用地类型主要为 ;按投入多少分,属于 型农业。
(2)图中乙地自然带为 ,该地植被叶片不大且常有茸毛,主要是为了适应夏季 的气候特征。
(3)目前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发展处于 阶段,劳动力多向 和服务业大规模转移,区域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 (平衡/不平衡)增长态势。
(4)明代郑和沿图中①、②、③、④下西洋的最佳季节是 ,说明其主要原因。
16.读“某海域等温线图”,图中箭头表示流经该海域的洋流,读后回答下列各问题。
(1)该海区属于 半球,理由是 。
(2)按性质,该洋流是 流,理由是 。
(3)该洋流位于大陆的 岸,它对沿岸地区气候影响表现在 ;受其影响,沿岸地区形成 环境。
(4)如该海区位于太平洋,该洋流的名称是 ,按成因属于 流。该海区附近形成了大渔场的原因是 。
17.读地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属于背斜的是 ,属于向斜的是 .属于断层的是 .
(2)从地貌形态来看,图中乙处是 地貌,丁处是 地貌,它们的形成,除了地壳运动的原因之外,还与 作用有关.
(3)乙处地质构造顶部岩层缺失的原因是 .
(4)丁处地貌形成原因是 .
(5)建设地下隧道应选址在甲、乙、丙三处的 处为好,其中 处最不适合建大型工程.
答案解析部分
1.(1)D
(2)B
2.(1)D
(2)B
(3)C
3.(1)B
(2)D
(3)C
4.(1)D
(2)D
5.C
6.A
7.(1)D
(2)A
8.B
9.(1)A
(2)D
10.B
11.C
12.A
13.(1)乙地光照时数小于丙地。乙地受夏季风影响大,比丙地阴雨天气多;乙地比丙地海拔低,日出晚、日落早
(2)优点:透气性好,利于水稻生长;污染小;土层深厚;(任 选两点)缺点:施工工程量大;技术要求高
(3)变化:土壤改良;水源增加;生产技术要求提高。
不利影响:过度抽取地下水,引起地下水位下降,导致附近地区植被退化,可能加 剧沙漠化
(4)极夜范围:①日大于②日 相同点:昼长都是先变短后变长 不同点: 甲变化速度慢(变化幅度小)
14.(1)西北干旱北半干旱区;水资源
(2)①落差大,水能丰富;②实行梯级(或滚动)开发;西气东输
(3)自东向西移动;上升
(4)灌溉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冲积平原,土壤肥沃;气温日较差大,日照充足。
15.(1)耕地;集约
(2)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炎热干燥
(3)工业化;制造业(第二产业);不平衡
(4)冬季;冬季盛行东北风,北印度洋洋流自东向西流,顺风顺流
16.(1)南;越往北水温越高
(2)寒;从水温低流向水温高
(3)西;降温减湿;沙漠
(4)秘鲁寒流;上升补偿流;上升补偿流将海底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成为鱼类的饵料
17.(1)乙;丁;丙
(2)谷地;山岭;外力侵蚀
(3)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
(4)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变得更紧实,不容易被侵蚀
(5)乙;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