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沁园春 长沙 同步精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 沁园春 长沙 同步精练(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4 07:09: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 沁园春·长沙
1.下列词语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谁主沉浮(主宰) 漫江碧透(满)
B.峥嵘岁月稠(不平凡) 怅寥廓(失意低落的心绪)
C.浪遏飞舟(阻止) 激扬文字(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清明的)
D.挥斥方遒(强劲有力) 粪土当年万户侯(作动词用,视……为粪土)
2.下列词语中对加粗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谁主沉浮(主宰) 漫江碧透(满)
B.峥嵘岁月稠(不平凡) 怅寥廓(怅惘,失意的样子)
C.浪遏飞舟(阻止) 激扬文字(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清明的)
D.挥斥方遒(强劲有力) 粪土当年万户侯(作动词用,视……为粪土)
3.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沁园春·长沙》上下两阕,一今一昔,一独一众,在时空前后对照下,既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生机勃发的秋景图,又传达出一种健康昂扬、意气风发的生命状态。
B.《想北平》一文语言通俗纯净,亲切而意味深长。老舍在文中没有铺张夸饰北平的丰物美景,而是娓娓叙谈,字里行间既有对北平的深切挚爱,也有眷恋故土的深情。
C.《百合花》是一篇将政治主题和人性审美意蕴巧妙结合的作品,表现了战争年代人与人之间的真挚友情,赞美了小战士平凡崇高的品格,表达了对人性真善美的呼唤。
D.《念奴娇·赤壁怀古》下阕再现了周瑜的形象并赞美其功业。“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句,正面表现了周瑜在这一场生死攸关的战役中指挥若定、从容不迫的神态。
4.毛泽东的词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中的“折腰”是指什么?( )
A.为之倾倒 B.舍生取义 C.屈身于人 D.忍辱负重
5.下列对《沁园春 长沙》这首词的用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其中“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染”字则活画了岳麓山一带枫林的红色仿佛人工染成的。
B.“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其中"透"字写出江水碧绿清澈和江水满溢之状,“争”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烈场面。
C.“鹰击长空”的“击”字准确地描绘出苍鹰展翅、矫健勇猛的雄姿。
D.“鱼翔浅底”的“翔”字精当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自如轻快的状态。
6.下列诗句中的典型意象所表明的时间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万类霜天竞自由 B.秧根未牢莳未匝
C.无边落木萧萧下 D.满地黄花堆积
7.下列语句朗读节奏错误的一项是( )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B.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C.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D.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8.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鹰击长空,鱼 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② 的我走了,正如我 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③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 的姑娘。
A.游 轻轻 轻轻 忧愁 B.翔 轻轻 轻轻 愁怨
C.游 轻轻 悄悄 愁怨 D.翔 轻轻 轻轻 忧愁
9.毛泽东的词句“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中的“龟蛇”指的是什么?( )
A.龟山与蛇山 B.江中的龟与蛇 C.武汉长江大桥
10.毛泽东的词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中的“折腰”是指什么?( )
A.为之倾倒 B.舍生取义 C.屈身于人
1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游泳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用“长沙水”和“武昌鱼”来指代长沙和武汉,意趣盎然地叙述了行踪。“才”和“又”互相呼应,表现了时间的短暂和行程的紧促。
B.作者通过写在长江中游泳的感受,抒发了革命豪情,讴歌了我国人民改造山河、建设祖国的伟大业绩。
C.词的上片写游泳,表达情怀;下片重点写改造长江的宏伟图景。作者的展望如今已经变成了现实。
D.作者发挥艺术想象力,运用丰富的联想来抒发豪情,描绘国家的建设图景,具有极强的现实主义风格。
2.“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两句中,“舒”字用得最好极具表现力,试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毛泽东传(序曲)
(美)罗斯·特里尔
黑发分头下温和的面容,柔软的双手,透人肺腑的目光,使首脑持重的如轮大耳,在没有皱纹、宽阔而苍白的脸上,尤显突出的下颚上的黑痣。“一位典型的中国大人物,”一位认识他和其他中国领导人的缅甸人评论道,“他没有周恩来的清秀,但是显得慈祥宽厚。”
年逾82岁,毛泽东的外貌没有很大的改变。青年时看上去略有焦虑,在官邸里,这位领袖显得雅致、悠然自得。他渐渐地发福,同时也失去了热情的知识分子的神态,对一切事情应付自如。“他看上去像一头海象,”一位在他有生之年见过他的泰国领导人说,“一切都显得器宇轩昂。”
他总是处在人们注意的中心,富于自制力。给人的印象是能同时眼观六路。毛从没有失去他的两重性:脑弦紧绷如满弓,机敏似猫。
他善穷经据典,使来访者大惑不解,或以沉默静思使对方不知所措。他把手伸进口袋般的裤子扪虱子的粗举又会把另一来访者吓得目瞪口呆。脸部的上半部分显示他是一个知识分子:宽阔的前额,探索的眼睛,长长的头发。下半部则表明他是一个感觉论者:厚厚的嘴唇,高隆的鼻子,稚童般的圆圆的下巴。
毛泽东的步态并不优雅,他步履蹒跚。美国妇女活动家史沫特莱带着政治的和个人的热情在三十年代曾试图让毛泽东唱歌跳舞——与她轻易地跟其他中共领导人所做的一样——但最后不得不怏怏地放弃这种努力。“高傲和自重妨碍了他的跳舞。”在这同一时期认识毛泽东的一位流放中的日本共产党人野扳参三说,他的舞姿看上去像在做操。毛泽东跳舞不合节奏。
毛泽东出击时从不错过目标。而他的这种平衡——如果存在平衡的话——是来自对手的撞击。他说自己既有虎气,又有猴气。他的性格中冷酷无情的一面和幻想狂热的一面不断交替出现。
他的笔迹表明,他是一位随心所欲而不会为戒律所困的人。那些字体则大则小,龙飞凤舞,用绅士派学者的标准衡量,这并不是“好”书法。
因为毛泽东是一个复杂的人物。所以人们绝不知道他深深的城府里会随时流出些什么。尽管毛泽东是一位温和的人,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但也有脾气。来自密苏里州的记者艾德加·斯诺,早在30年代就见到毛泽东,他说,毛泽东对任何事情从不持中立或消极态度。
毫不奇怪,毛泽东并不能经常博得众人的爱戴,至少不像周恩来那样——这位高级官员甘愿立于毛泽东的身影之下;或者不像朱德那样——这位中国共产党军队的总司令坚韧、不拘小节、笑口常开(史沫特莱成功地使他们二人与自己跳舞)。
“我简直不知怎样与毛泽东交谈,”一位与毛泽东和周恩都打过交道的印尼人说,“与周恩来而不是与毛泽东在一起——可以有热烈的讨论,你会完全知道你的位置。”
毛泽东生于1893年,逝于1976年。这一时期,中国几乎天翻地覆。封建王朝被推翻。战争像有轨电车一样去而复来,成千上万的人死亡。密友翻脸。斗争的火炬传给新的一代,而他们并未感到像毛泽东在燃烧时的那种热度。他活着就是以铲除所有的不平等、让社会进入一个新时代为毕生使命,这位幸存下的农家子看上去更像一位先祖而不是政治家。在几十年的战争生涯中——这一战争摧毁了占人类五分之一人口的古老帝国,同时也使他家中四分之三的人以身许国——他却从未负过一次伤,没有缺胳膊少腿或失去眼睛。
在他个人的身躯里含藏着中国革命的故事。
怎样说才贴合毛泽东的形象?农民造反者?他劝导并率领从湖南稻田里和江西绿林中的群氓游民组成的弱小军队,夺取了地主手中的统治权。军事统帅家?他说过,他的胃口从未像战争时期那样好过。诗人?如果他不不置一切于不顾去吟上几句诗以表达令人振奋的斗争激情,描绘中国山河的壮丽,就难以结束一场战斗。
近代以来,许多中国的爱国者出国寻求到了使苦难中国获得新生的手段吗?毛泽东从欧洲借的不是机器、宗教或自有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
帝王?他教会中国三代人去公然藐视束缚中国人民两千年之久的禁条和权威,然而最终,或许他自己也感到绝望,他树立了一面天子出言皆金科玉律的镜像,这可怕地表明,旧世界老是附在新世界身上而再生。
(摘编自《毛泽东传》,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在他个人的身躯里含藏着中国革命的故事”表明了毛泽东的一生和中国革命的历史紧密相连的事实。
B.本传记在评说毛泽东性格中的两重性的时候,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且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展开。
C.跟自甘居于毛泽东之下的周恩来和笑口常开的朱德相比,毛泽东并不能博得众人爱戴。
D.传记写了跟毛泽东有过接触的多位外国人各自对毛泽东的评价,这些外国人的“一面之词”,汇聚起来,比较全面地描绘了毛泽东的多个侧面,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了毛泽东的“复杂”。
E.毛泽东形象复杂,经历丰富,因此,本传记作者认为毛泽东是一个农民造反者、一个军事统帅、一位诗人,甚至是一个帝王。
2.毛泽东性格中的“两重性”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3.文章前两段是如何描写毛泽东的?有何效果?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失意低落的心绪”错误。“怅”,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句子翻译为: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
故选B。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可以根据词语在文言语句中的位置,推断它的词性,根据词性结合语境进行推断。有的词可分析结构辅助推断词义。同时要考虑词类活用现象。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注意结合句子的上下语境,对实词的意义进行揣测。
B项“怅”解释为“怅惘,失意的样子”有误,“怅”,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句子翻译为: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
故选B。
3.【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课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D.“正面”错误,“谈笑间”是直接描写周瑜的表现,是正面,“强虏灰飞烟灭”是写曹军的惨败,是以曹军惨败侧面衬托周瑜,是“侧面”。
故选D。
4.
【答案】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大意是“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这里的“折腰”是“倾倒,躬着腰侍候”之意,意思是说争着为江山奔走操劳。
故选A。
5.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赏析能力。诗歌语言讲究以少胜多,一字传神。鉴赏关键词时硬联系全词的主旨,从遣句、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理解作者炼字炼意的技巧。综合运用排除法,选出正确答案。
6.
【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景物形象的鉴赏能力。
A.“万类霜天”中的“霜天”是深秋的季节特征,所以本句表明的时间是秋季。
B.“秧根未牢”指的是秧苗刚刚种下,根系还不牢固;“莳未匝”指插秧还未栽种完。所以本句的时间是插秧苗的季节,是春末夏初。
C.“落木”指的是树叶凋零的季节,指的是秋季。
D.“满地黄花”是指满地都是残败凋零的菊花,是秋季的景物特征,所以本句表明的时间是秋季。
故选B。
7.答案:B
8.
【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辨析词语的能力。
游:游动。翔:盘旋地飞。此处语境为了表现鱼在河底自由自在地游动的状态,用“翔”更形象,更合适;
轻轻:温和地;温柔地。悄悄:〈形〉没有声音或声音很小。此处语境两空强调我离开时候的温柔,故用“轻轻”更合适;
忧愁:因遭遇困难或不如意的事而苦闷;愁怨:忧愁怨恨。此处语境强调我希望遇到一个结着忧愁怨恨的姑娘,故用“愁怨”更合适。
故选B。
9.
【答案】A
【详解】
此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出自当代诗人毛泽东的古诗作品《菩萨蛮·黄鹤楼》之中,词句大意“烟云细雨舒卷着迷茫,龟山与蛇山紧锁着长江”,“龟蛇锁大江”中的“龟蛇”指龟山和蛇山,蛇山在武昌城西长江边,龟山在它对岸的汉阳,隔江对峙,好像要把长江锁住一样。
故选A。
10.答案:【答案】A
【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诗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大意是“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这里的“折腰”是“倾倒,躬着腰侍候”之意,这里是说争着为江山奔走操劳。
故选A。
11.答案:1.D
2.“舒”是舒展开阔之意,它既写出了南方天空的开阔,又写出了作者心中的舒畅开朗,景和情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
解析:1. “现实主义风格”错,应是“浪漫主义凤格”。
12.答案:1. BD。
2. 毛泽东性格中的“两重性”有以下几方面表现:①精力高度集中(精神高度紧张)而又反应敏捷;②既有“虎气”,又有“猴气”;③既有冷酷无情的一面,又有幻想狂热的一面;④既有温和、自控的一面,又有脾气火暴的一面。
3. 正面描写:肖像和神态描写表现了毛泽东温和持重、悠然自得的形象特点。
侧面描写:通过引用其他人的评价客观真实地表现了毛泽东慈祥宽厚、器宇轩昂的特点。
解析:1.A项中“毛泽东的一生”概括不准确。C项原文说的是“不能经常博得众人的爱戴”,本句意思和原文不符。E项原文中表述时用的是疑问语气,而不是肯定的“认为是……”。
2.本题答题区间是3至8段,勾画议论评价的词语,即可总结出性格的两面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