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第七章 第三节 西亚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第七章 第三节 西亚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6-23 18:33: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 《西亚》
课题 7.3 《西亚》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概述 此节内容是湘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的第七章第三节的内容,是第七章认识区域的第二节第一课时。西亚是世界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且是世界关注的焦点,主要因为以下四点:一是重要的战略位置;二是典型的干旱环境;三是石油经济,四是及多元的宗教化。教材也相应地四部分内容来展开.第一课时以西亚的地理位置以及西亚典型的干旱环境展开讲述. 本节第一课时的两个重点分别是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农业发展的因地制宜。西亚的位置连接三大洲、五海之地,其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一直是某些大国出于政治和军事需要争夺的目标,因此成为政治上的焦点。此外在十分干旱的环境如何发展农牧业生产,水资源匮乏是西亚面临的地一个严峻问题,但是通过长期的探索和努力,以色列发展的灌溉农业在全球独具特色,特别是近年来实施的节水农业更是闻名世界,为各干旱区农业的发展树立了榜样,也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了借鉴意义。在干旱区的农牧业发展部分紧紧抓住了人地环境的内在联系,在教学中不仅注意这些联系,更要培养学生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学习目标分析 知识与能力1.通过读图,明确西亚地处“五海三洲之地”的重要地理位置。2.了解西亚的自然环境特征、自然条件与当地农牧业生产的关系以及当地发展节水农业所取得的成就。过程与方法1.内容的教学,紧紧抓住了人地环境的内在联系,教师采用“创设情景---讨论分析---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开展教学,充分利用课件,让学生主动参与,以合作学习促自主探究,促个体发展。 2.培养学生逐步运用并掌握比较、概括等思维方法,形成初步的地理概念,理解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世界时事的意识,并呼吁世界和平,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正确看待和使用资源,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学习者特征分析 经过七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以及七年级下册前面五节内容对大洲及地区的认识,学生已经基本能掌握学习区域的基本方法,也能简单分析自然、人文地理环境要素间的联系以及影响。将近一年的地理学习,学生的读图能力以及析图的能力都在“少教多学”的模式下逐步培养,所以学生具备自主运用地理中各种类型的图来剖析西亚的自然环境特征。
学习重难点 重点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依据:西亚的位置在世界来说,十分重要,处亚洲、欧洲、非洲的交界地带,处五海之地,这也是是世界热点地区的缘由之一。难点1.农牧业与自然条件的关系依据:区域的学习重要的是梳理各地理要素的关系,用来解释现象抑或是运用这种相互影响关系指导农业工业的分布和发展。要因地制宜,资源也要合理利用,这样才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教学策略分析 “少教多学”意在于师生能力共同的发展提高,蕴学生也是教育资源和无为而为的理念,且建构主义理论同样认为:教学不是向学生灌输含了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帮助者、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所以本节课坚持以“学生活动和探究为主,教师讲述为辅,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核心是让通过图片,以图来解析西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环境条件。这里的图不仅仅指地图,还包括景观图。整节课通过图片材料的给出以及问题的设置,循序渐进的引导,使得学生在这样的引导下可以自己去揭开西亚的神秘面纱,对这个区域存在的独特的现象有深刻的认识,并会运用图来解释现象。
教学资源及工具设计 教学资源:基于本节课空间分布思维以及逻辑思维的特点,主要运用powerpoint课件,采用多媒体教学法,集资料、图表、影像于一身,变抽象为形象。 教学用具:PPT
教学过程设计(包括教师活动和学生学习活动设计及时间分配、作业等设计意图)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习大大的今年出访第一站是中东,在1.19-1.23日期间访问了中东的伊朗、沙特阿拉伯、埃及三个国家,期中伊朗和沙特阿拉伯这两个国家属于哪个大洲呢(亚洲)?属于亚洲哪个分区呢(西亚)西亚的范围是?(东起阿富汗,西到土耳其的亚洲西部)我们跟着习大大的脚步走近西亚,去了解这个富有神秘色彩的地方 根据所提供的习大大出访的图示以及亚洲的分区图大致感知西亚的范围。 简洁明了的导入,以及地理第二语言地图的运用,便于学生从实事的图解中清晰的了解感知西亚的范围位置
一、五海三洲之地 (承转)大家首先在“西亚国家及地区分布”图上找出伊朗和沙特阿拉伯。 接着再根据描述在图上找出常在新闻中出现的阿富汗、伊拉克、科威特、叙利亚、土耳其等国PPT展示西亚国家和地区分布图指导学生读图并指图 (承转)西亚常被称为五海三洲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五海三洲指的是那些大洲和那些海呢?【教师】五海中哪一个不是海(里海),里海是内陆湖泊。那么其他四个海是如何联通的呢?【小结】引导学生小结,苏伊士运河沟通红海和地中海,使得印度洋与大西洋的航程绕道好望角缩短5000-10000千米。伊士运河直接连接了红海和地中海,间接连接了大西洋和印度洋,可见苏伊士运河缩短了亚洲各港(太平洋沿岸和大西洋沿岸的)到大西洋沿岸(欧洲、非洲)各港口的路程。苏伊士运河的的航运价值由此可见。土耳其海峡是黑海出地中海的咽喉。(承转)霍尔木兹海峡是波斯湾的唯一出口,被称为“世界油阀”,为什么得此名呢?阅读材料【归纳】引导学生归纳,西亚拥波斯湾,地处亚、非、欧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地位,且与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内陆湖)之间,被称为“五海三洲之地”【承转】可见西亚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也是因为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其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一直是某些大国出于政治和军事需要争夺的目标。【教师】提供材料引导学生评价西亚地理位置:我们之前对东南亚位置评价时主要从海陆位置入手凸显东南亚在交通上的重要作用。 那么评价西亚的地理位置也可以从交通入手。【师生小结】西亚是现代海、陆、空交通要冲,它处在联系亚、欧、非三个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关键枢纽地位,战略位置特别重要。(承转)我们之前学习地区的时候都有讲到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主要从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描述,五海三洲之地是描述西亚的海陆位置,那么西亚的纬度位置如何呢?请同学描述 图解西亚之位置篇【我来描述,你来猜】 根据课本P7-21的西亚国家和地区分布,在图上指出这些国家【慧眼识图】说出一湾两洋三洲五海分别指的地方,并在地图上指出来 【大显身手】回答问题:通过海峡或者运河沟通,并找出海峡,并在表格中写出下列海峡和运河沟通的海洋【自主阅读】阅读霍尔木兹海峡的阅读材料,说出霍尔木兹海峡的重要性【归纳小结】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归纳西亚海陆位置的特点【共评位置】 根据提供材料,从”陆海空”三个方面评价西亚的地理位置。(五海--海运;三洲--空运、陆运) 海运:控制海上交通要道的两个战略要地—苏伊士运河和土耳其海峡,以及波斯湾通往海上的唯一出口—霍尔木兹海峡 陆运:古代交通要道,“丝绸之路”途经之地。21世纪“一带一路”西端交汇地带,历史、地理渊源决定了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位置,所以此次的习大大访问意在与此。推行一带一路战略空运:中国飞往西欧和东非都要经过西亚,且德黑兰是重要的国际航空中心【描述位置】 西亚位于15°N-45°N,北回归线穿过西亚南部,中低纬。 1.通过一系列活动的设置便于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思考,并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发现探究成果,这样培养过程,不仅仅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是培养学生更加勇于展示自己的自信。2.活动的设置形式较为丰富,实际上是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譬如慧眼识图培养学生读图能力,自主阅读培养学生从阅读材料中筛选关键信息的能力,共评位置是培养学生从海陆位置入手评价西亚处于交通的重要地位
二、干旱环境下的农牧业 1.气候特征【承转】这样的位置范围下,西亚的自然地理环境会呈现出怎样的景观呢?我们来看下习大大中东之行所及之地的风光。PPT展示(景观图片和阿拉伯人及服饰)这里的风光和人们所穿的服饰和我们一样么为什么?提供西亚的的气候类型图。指导学生分析并归纳西亚的气候特征。【小结归纳】西亚的气候有三种类型,主要的气候类型是热带沙漠气候(阿拉伯人大多数居住在热大沙漠地区,哪儿日照时间长,气温高(最高可达55摄氏度),降水量少,蒸发量极大,非常干旱。穿着白色长袍,戴着白色头巾,一是易于反射热量,防止阳光灼伤皮肤;二是避免身上的汗水过多蒸发,造成人体缺水。宽袍大袖,通风良好,穿着不觉得闷热,还能保护人体免受沙尘之苦。当然,这种民族服装和传统也有关系,阿拉伯人是不愿意暴露头部和身体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这两种气候共同特征是少雨型,所以西亚气候干燥,且沙漠面积广大。【承转】西亚到底有多干燥呢? PPT展示西亚年降水量分布图2.河流特征【承转】这样的降水条件下,西亚的河流数量有什么特征呢?为什么?河流主要分布于哪里呢?引导水,降水是气候的主要要素,降水是西亚河流的主要补给式。【教师】从西亚的降水情况以及河流分布情况知道西亚水资源十分匮乏,常常有“水比油贵”的说法,那么在如此干旱的环境下如何发展农业呢?【材料】材料一:椰枣西亚的特产,“枣椰树”阅读材料材料二: 西亚的高原、山地,草场分布很广,土耳其的安卡拉羊毛、阿富汗的紫羔羊皮、以及伊朗的地毯都以质地优良,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小结归纳】的确如你们所说,在西亚高原山地等地区,草场广布,气候干旱,主要发展的是畜牧业。畜牧业是西亚很多国家传统的经济部门,用羊毛织成的地毯,是阿富汗、伊朗等国重要的出口产品。西亚降水稀少,农作物需要灌溉,因而农业多分布于河谷平原和沙漠中的绿洲。其中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冲击形成的美索不达米业平原(两河)平原也叫两河平原,是西亚的主要灌溉区。由此可见,农牧业的发展应该因地制宜。【承转】在技术逐渐发展的时代,农业的发展不仅仅要因地制宜,更要利用技术克服环境的不足,以色列在淡水资源严重匮乏的条件下,农业却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我们一起来学习以色列如何做到的。 展示以色列农业发展的视频【小结】以色列的节水农业主要通过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灌水的利用率来节流 二是充分开发水源,利用微咸水和废水灌溉,而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尤其是西北、华北。如果我们国家采用滴灌、喷灌等技术,我国西北地区的经济将会更快的发展起来。【补充】其实不只以色列,西亚的其他国家也想各种办法来收集亦或是寻找水资源,比如说沙特的水塔以及沙特的圆形麦田。【小结】所以可见,农业的发展不仅要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也要利用现代技术克服自然环境条件的不足。 【图解西亚之服饰篇】1.运用所学知识解释阿拉伯人身着白色长袍的原因:气候【是真是假】根据西亚气候类型分布图归纳西亚的气候特征,进而验证阿拉伯人服饰与气候的关系【描述西亚的降水分布】降水分布不均匀,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量不足200mm,北部降水较其他地区多。【图解西亚之河流篇】根据课本图7-24西亚地形分布图描述西亚河流数量及分布特征:河流稀少尤其在阿拉伯半岛上,很多国家甚至没有河流分布,被称为无流国。主要是因为阿拉伯半岛上是典型的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沙漠广布,所以河流稀少【图解西亚之农业篇】【集思广益】根据提供的枣椰树的材料,说出枣椰树适合在西亚哪些区域生长并说出该区域生产的椰枣含糖率高,营养丰富与气候的特点。说出西亚的高原山地适合发展什么【观影思考】观看以色列的农业发展视频,并结合课本P50页的“以色列的节水农业”的阅读材料,思考以色列是如何发展其节水农业的。我国的干旱半干旱区发展农业的时候,可以向以色列人借鉴什么 1.地图是地理的第二大语言,当然地理中的图不仅仅指地图,更有景观图,此部分的内容从习大大出访所及之地的景观图入手,从服饰开始展开讲述气候,再根据气候类型分布图以及气温变化曲线及降水量柱状图验证前面的论述。全方位的培养学生地理读图的能力,用用途解释生活中现象的能力2.学生在所给的材料来尝试推测西亚农牧业的分布,他们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以及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可以得到培养以及大幅度的3.学生在学习西亚以及以色列的发展农业的案例后可以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观念以及如何利用现代的技术克服自然环境条件的不足,同时也达成学科育人的目
本节课小结 【梳理脉络】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图梳理知识间的联系,归纳总结西亚省的位置范围,以及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结束语】西亚虽处于干旱的自然环境中,但是西亚的人均收入位于世界前列,在沙漠之中创造了不少奇迹,欲知详情,请听下次讲解。 【归纳小结】根据板书和老师一起归纳西亚省的位置范围,以及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培养学生知识架构的能力
作业布置 1.完成地理填充图册P27-P28。2.预习西亚后半节的内容 巩固所学知识,做好复习,提前预习,熟悉下次课内容 及时巩固
【板书设计】
7.3 西亚
范围、位置
【教学评价设计】
学生自我评价表
问题 答案
1、能否描述西亚的地理位置及其位置的特点?
2、是否能在图上找出西亚的主要国家?
3、是否了解西亚的气候、河流特点?
4、能否运用气候和河流以及地形等要素解释西亚农业布局的原因?
5、通过本节课,你树立了哪些情感或意识?
学习本节课的收获:学习本节课不足之处:
【教学流程图】
、、、、、、、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
海陆:五海三洲之地
纬度:15°N-45°N,中低纬度
气候:(主要
热带沙漠气候)
特征炎热干燥
灌溉农业
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
河流:稀少
畜牧业
地形:高原为主
图片
习主席中东之行的照片和线路图
导入:新闻导入
视频
台湾风光宣传片
范围:我来描述,你来猜
描述
给出重要国家的描述
图片
西亚的国家地区分布图
引导学生归纳西亚范围,描述位置
学生活动:对台湾地理位置描述及评价
自主阅读归纳
共评位置
慧眼识图
大显身手
案例
阿拉伯的传统服饰
图解西亚之服饰篇
是真是假
以理析图
图解西亚之河流篇
图解西亚之农业篇:集思广益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知识间的联系,归纳总结西亚的位置范围,以及自然环境与农业发展间的联系
梳理知识点,自己架构知识
7.3西亚
学 校:厦门六中
授课班级:初一15班
指导教师: 陈淑妙
授 课 人:吕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