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分子世界》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物质结构模型,了解分子动理论。分子世界对学生来说又比较陌生和抽象,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比较少,尽管对这部分教学总体要求不高,但还是有相当的难度。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问题—猜想—实验—总结”的形式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采用科学家探究未知世界时常采用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建立模型法;教师要潜移默化利用类比法帮助学生理解分子的概念等知识;教师更要巧妙利用推理法阐述分子在永不停息运动等知识。
2.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开始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仍需要具体形象的实验来支持!所以八年级学生的理性思维较弱,对概念的理解、规律的分析有欠缺。但学生的求知欲很强,动手心情很迫切,对新生事物有很浓厚的兴趣,渴望掌握知识。本节课学生通过直观的体验、直观的实验、直观的现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找出规律。利用这节实验探究课创设一个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并锻炼能力。
3.教学方法
实验法、阅读法、建模法、类比法、推理法
【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结构模型,初步体会探究微观物质结构的模型方法;
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对分子大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了解显微镜在拓展人们视野范围、探测微观粒子方面的重要作用;
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主要内容,体会分子世界的物理性质,并能从微观分子角度定性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通过学生参与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猜想、动手、推理等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活动逐步建构分子模型。
2.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主要内容,体会分子世界的物理性质,并能从微观分子角度定性的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教学资源】
PPT、炭笔、玻璃管、酒精、水、红墨水、酱油、醋
【课型】
实验探究课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引入 观看视频 播放宇宙终结版的视频,提出物质是否无限可分 震人心魄的画面,立即将学生带入了本节课的学习
新课教学 一物质结构模型 活动一 观察炭笔写字 用素描炭笔在纸上画一 道比较粗的2cm长的横线,用放大镜观察这道线。 猜想物质由微粒组成,微粒之间存在空隙 提问这道横线是连续的,还是由微粒组成的?微粒之间有空隙吗?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你猜想物质的结构模型如何呢? 让学生感知看似连续的字其实并不是连续的
活动二 酒精和水的混合 向玻璃管中用胶头滴管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直至装满,然后用手封闭管口,并将玻璃管缓慢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 学生阅读课本,思考问题 学生回答科学家探究微观世界的方法 学生肯定第三种模型,分析前两种模型的不合理性 提问混合后和混合前相比的总体积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类比在一个容器下半部装上芝麻,上半部装上花生,然后来回翻转,芝麻会跑到花生的缝隙里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一自然段,了解科学家如何研究微观世界的 老师告诉学生我们的探究和科学家的探究不谋而合,说明科学探究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事情。 老师出示课本上物质结构的三种模型 类比从宏观上加深了学生对微粒之间存在空隙的理解 鼓励学生用科学的方法,,钻研更多的未知领域。
二 分子动理论 1.分子定义,物质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在老师的带领下了解显微镜的发展史,了解几种显微镜下的分子组成 通过数一个边长为1cm的正方体内的分子数,体会分子确实非常小,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通过观察图片,了解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教师提出疑问:微粒是否能一直分下去呢? 类比教室里的学生当分到当个个体不能再分下去的例子,说明组成物质的微粒分到无限小的时候,性质就会发生变化,从而引出分子的定义 通过观察,亲身体验,体会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2.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 活动三 区分酱油和醋 用“闻”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醋 分析我们没有接触酱油和醋,却能闻到它们的味道,说明酱油和醋的分子在运动 请学生猜想分子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设计一个用简单方法区分酱油和醋的活动 活动来源于生活,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活动四 红墨水滴入清水中 将红墨水滴入清水中,观察清水颜色的变化,清水慢慢变红说明了红墨水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 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设计一个红墨水滴入清水中的实验 提问学生是否看到了红墨水分子的运动,引出“推理法”——我们通过红墨水在水中的扩散,推理得到红墨水分子在水中的运动 介绍扩散的定义,以及分在在固体、气体中的扩散情况 红墨水滴入清水中的实验,不仅说明了分子的运动,还引出了推理法,并且联系到扩散现象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观察实验,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举例:粉笔由分子组成,粉笔分子有空隙,且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那么粉笔就没有固定的形状了,除非粉笔分子想到处乱跑时有一种力量吸引着它,这就是分子的引力 演示分子间存在引力的实验 推理分子间还存在排斥力 利用弹簧的例子说明分子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 通过类比法,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识
课堂总结 知识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方法总结 教师梳理本节课的五种教学方法——实验法、建模法、阅读法、类比法、推理法 从知识和方法两个角度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提升
课堂练习 1.关于分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是组成物体的最小颗粒 B.分子是物体中不能再分割的最小颗粒 C.分子是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颗粒 D.分子是人们为了描述物质内部结构而想像出的模型,实际是不存在的 2.铁棒很难被压缩,也很难被拉伸,原因是( ) A分子间的距离小 B 固体分子不能做无规则运动 C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D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和引力 3.下列现象中能用“分子在永不停息运动着”这一结论来解释的是( ) A.春天,柳絮飞扬 B.夏天,槐花飘香 C.秋天,黄沙扑面 D.冬天,雪花飘飘 4.表面磨得光滑的铅块用力挤压后,能粘在一起,这说明了 ;但是“破镜为什么不能重圆”呢? 。 课后请上网查查这个问题。 5.“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于前一句,从物理学角度可以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 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_____。 难道温度和分子运动有关系吗?,请课后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课后练习 1.上网查“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 2.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分子运动快慢和温度的关系?写出你的探究方案
课堂板书 一 物质的结构模型 二 分子动理论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2.分子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 3.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教后反思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