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2 哦,香雪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给予(jǐ)震颤(chàn)埋怨(mān)吮吸(shǔn)
B.黯淡(àn)纤细(xiān)空旷(kuàng)惆怅(chóu)
C.褶皱(zhě)脊背(jǐ)笨拙(zhuō)呼啸(xiào)
D.娇嗔(chēn)搅乱(jiǎo)草茎(jīng)闪烁(shuò)
2.下列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车厢 斟灼 分辨 委屈
B.皱褶 给于 怜悯 欢腾
C.顾忌 脊梁 黯然 吸吮
D.弛骋 闺女 捶打 磨蹭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著名作家铁凝写的《哦,香雪》这篇小说,文字简洁生动,情节真切感人,读后大有余音绕梁之感。
B.部分父母认为国外那种培养孩子自立能力的做法近乎无情、不足为训,因此,在生活中为子女考虑得特别周到细致。
C.阅读有些像搏斗,我们不断同书的作者争辩,极力想寻出其中的破绽,作者则千方百计地把读者柔软的思绪纳人他的模具中。
D.晴朗时,常常可以看到蔚蓝的天空中有成群的白鹤,在阳光的照射下,那吉光片羽,真让人心旷神怡,流连不已。
4.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那确实令人____________,但我巧妙地避开了家里人的嘲笑和奚落。
②走在大街上,天色微暗,行人稀少,_____________几片雪花飘落,更平添了几分寒意。
③到半夜,小说终于脱稿了,他____________地摸着胡子,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A.局促不安 偶尔 踌躇满志 B.如坐针毡 偶然 自鸣得意
C.如坐针毡 偶尔 踌躇满志 D.局促不安 偶然 自鸣得意
5.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的使用与其他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木制铅笔盒在一阵嗒嗒声中有几分羞涩地畏缩在桌角上。
B.火车停了,发出一阵沉重的叹息,像是在抱怨台儿沟的寒冷。
C.她学着“北京话”的样子,轻巧地跃上了踏板。
D.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战栗了,它发出洪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6.阅读材料,完成问题。《哦,香雪》
有人说,香雪不喜欢她父亲亲手做的“小木盒”,而用她娘辛苦攒下的四十个鸡蛋换了一个铅笔盒,是虚荣心的表现,意味着纯真而质朴的乡村文化的失落。
有人说,换铅笔盒的“历险”正是小说的重点和高潮,表现的是香雪的自尊与自强,意味着城市文化和现代文明不可抗拒的魅力,是乡村社会走向开放的起点。
你更赞同哪种观点?你觉得“香雪”的未来更可能是怎样的?你觉得未来的“台儿沟”是什么样子的?写一段文字谈谈自己的看法。
8.某校拟请著名作家铁凝来学校做报告,下面是铁凝老师的简介,请根据这一简介,把下面的主持人的开场白补充完整,补充的内容不超过70字。
铁凝,当代女作家。祖籍河北赵县,1957年9月生于北京。父亲是著名画家铁扬,母亲是声乐教授。铁凝为长女。1975年高中毕业后到河北博野农村插队,1979年起在河北保定地区文联《花山》编辑部任小说编辑。自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发表文学作品300余万字。1982年发表的短篇小说《哦,香雪》表现了农村少女的纯朴可亲和对现代文明的向往。该作品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之后,其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它真实描写了一个少女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和纯真美好的品格。之后,其短篇小说《六月的话题》发表于《山花》,并被改编为电视剧。1984年铁凝调入河北省文联任专业作家,1996年先后当选为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2006年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主持人:各位老师、同学,下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一个名叫“我的文学梦”的报告会,我们非常荣幸地请到了著名作家铁凝老师。请先允许我为大家简要地介绍一下铁凝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请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欢迎铁凝老师!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草丛里的“纺织娘”“油葫芦”总在鸣叫着提醒她。台儿沟在哪儿?她向前望去,她看见迎面有一颗颗黑点在铁轨上蠕动。再近一些她才看清,那是人,是迎着她走过来的人群。第一个是凤娇,凤娇身后是台儿沟的姐妹们。
山谷里突然爆发了姑娘们欢乐的呐喊,她们叫着香雪的名字,声音是那样奔放,热烈;她们笑着,笑得是那样不加掩饰,无所顾忌。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洪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天空那么蓝,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
B.中国空间站命名为“天宫”,其基本构型包括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
C.正如林语堂所说,“苏东坡是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
D.“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 叫作“发扬国光”。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若改写成:“她们奔放,热烈地叫着香雪的名字;她们不加掩饰,无所顾忌地笑着。”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的修辞方式,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拟人修辞进行简要分析。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孕妇和牛
铁 凝
孕妇牵着牛从集上回来,在通向村子的土路上走着。
午后的太阳照耀着平坦的原野,干净又暖和。孕妇信手撤开缰绳,妤让牛自在。缰绳一撒,孕妇也自在起来,无牵挂地摆动着两条健壮的胳膊。牛与孕妇若即若离,当它拐进麦地歪起脖子啃麦苗时,孕妇唤一声:“黑,出来。”黑是牛的名字。黑迟迟不肯离开麦地,孕妇就恼了:“黑!”她喝道。她的吆喝在寂静的旷野显得悠长,传得很远。
孕妇爱赶集,只为了什么都看看,婆婆总是牵出黑来让孕妇骑,怕孕妇累着身子。黑也怀了孕啊,孕妇想。但她接过了缰绳,她愿意在空蕩的路上有黑做伴。她和它好像有点同病相怜,又有点儿共同的自豪感,于是一块儿腆着骄傲的肚子上了路。回来时,孕妇也没骑黑,走快走慢由着黑的性儿。初嫁到平原,孕妇眼前十分地开阔,住久了平原,孕妇眼里又多了些寂寞。住在山里望不出山去,眼光就短;可平原的尽头又是些什么呢 孕妇走着想着,只觉得她是一輩子也走不到平原的尽头了。当她走得实在沉闷,才冷不丁叫一声:“黑—呀!”她夸张地拖长声,把黑弄得挺惊愕,拿无比温顺的大眼瞪着孕妇。孕妇无声地乐了,平原顿时热闹起来。
远处,依稀出现了三三两两的黑点,是那些刚放学归来的孩子。孕妇累了,在路边一个巨大的石碑上坐下来,黑又信步去了麦地闲逛。
这石碑属于一个王爷,后来让一些城里来的粗暴的年轻人給推倒了。石碑躺在路边成了过路人歇脚的坐物。碑上刻着一些文字,个个如同海碗大小。孕妇不识字,她曾经问过丈夫那是些什么字。丈夫也不知道。丈夫说:“知道了有什么用?一个老辈子的东西。”
孕妇坐在石碑上,又看见了这些字,她的屁股压住了其中一个。这次她挪开了,小心地坐在碑的边沿。她弄不明白为什么她要这样,从前她歇脚,总是一屁股就坐上去。那么,原因还是胸膛下面这个肚子吧。孕妇对这肚子充满着希冀,这希冀又因为远处那些越来越清楚的小黑点而变得更加具体。孕妇相信,她的孩子将来无疑要加入这上学、放学的队伍。若是孩子也问起这碑上的字,她不能够说不知道,她不愿意对不起孩子。
可她实在不认识这碑上的字啊。
放学的孩子们走近了,她叫住一个本家侄子,向他要了张白纸和一杆铅笔。
孕妇一手握着铅笔,一手拿着白纸,等待着孩子们远去。她仿佛要背着众人去做一件鬼祟的事。
孕妇将白纸平铺在石碑上。当她打算落笔,才发现这劳作于她是多么不易,她的手很巧,却攴配不了手中这杆笔。她努力端详着那陌生的大字,然后胆怯而又坚决地落下了第一笔。她描画着它们,心中揣测它们是什么意思,又不由得感叹:字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啊!
夕阳西下,孕妇伏在石碑上已经很久了。她的脸红彤彤的,茁壮的手腕不时地发着抖。可她不能停笔,她的心不叫她停笔。她长到这么大,还从来没干过这么累人、又这么不愿停手的活儿。
不知何时,黑已从麦地返回,卧在孕妇的身边。它静静地凝视着孕妇,脸上满是驯顺,像是守候,像是鼓励。
孕妇终于完成了她的劳作。在朦胧的暮色中她认真地数,那碑上的大字是十七个,她的白纸上也落着十七个:
忠敬诚直勤慎亷明和硕怡贤亲王神道碑
纸上的字歪扭而又奇特,像盘错的长虫,像混乱的麻绳。可它们毕竟是字。有了它们,她似乎才获得一种资格,似乎才敢与她未来的婴儿谋面。孩子终归要离开孕妇的肚子,而那块写字的碑却永远立在了孕妇的心中。每个人的心中,多少都立着点什么吧。
孕妇将她劳作的果实揣进袄兜,捶着酸麻的腰,呼唤身边的黑启程。
黑却执意不肯起身,它换了跪的姿势,要主人骑上去。
“黑—呀!”孕妇怜悯地叫着,强令黑站起来。
孕妇和黑走在平原上,像两个相依为命的女人。黑身上释放出的气息使孕妇觉得温暖而可靠,她不住地抚摸它,它拿脸蹭着她的手。一股热乎乎的东西涌现在孕妇的心房。她很想对人形容心中这突然的发热。她永远也形容不出,心中这种情绪就叫做感动。
“黑——呀!”孕妇在黑暗中小声嘟囔,声音有点颤,宛若幸福的呓语。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巨大的石碑被推倒了,暗示了传统文化曾经不被尊重。而推倒后的石碑如今在路旁供路人歇脚,只有在孕妇那里它更重要的价值才体现出来。
B.孕妇非要等放学的孩子走了以后,才上前去描画那些字,表明她是个内敛害羞的人,她本来是可以叫会写字的人帮她写的。
C.孕妇努力描画石碑上的字,这些字给了孕妇无限的希望和寄托,她认为只有这样自己才有资格与将要出世的孩子见面。
D.孕妇在黑暗中小声地嘟囔,是因为那一刻她被自己描画字的行为感动,被怀孕的母牛给自己的慰藉感动。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平坦的原野,干净又暖和,作者营造了一个宁静悠远、白然质朴的环境,烘托出孕妇轻松悠闲的心境。
B.小说以牛和孕妇的行程作为叙述的线索,怀孕的牛与孕妇形象的重叠,凸显孕育新生命的幸福与喜悦。
C.小说用诗意的笔调,在从容淡定的叙述中,传达了一种温馨和谐的人生意味,表现了一个女人将为人母的幸福和希冀。
D.小说情节曲折,所描写的悠闲、放松、舒展、静美的环境和孕妇甜蜜的幸福融为一体,形成“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
3.小说中的孕妇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概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三次出现孕妇“黑—呀”的呼唤,请分析这三次呼唤分别体现了孕妇什么样的心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A项中“埋怨”的“埋”应读mán。
2.【答案】C
【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和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字形题平时要善于积累,同时要结合词义、词性、汉字“六书”等相关知识及技巧进行辨析。题干要求下列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
A项,“斟灼”,应写作“斟酌”;
B项,“给于”应写作“给予”;
D项,“弛骋”应写作“驰骋”。
故选C。
3.【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成语是高考常考考点,其测试重点是:一感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注意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注意成语的感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本题中,
A项,余音绕梁:歌唱停止后,余音好像还在绕着屋梁回旋,形容歌声或音乐优美,耐人回味。使用正确。
B项,不足为训: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使用正确。
C项,千方百计:形容想尽或用尽种种方法。使用正确。
D项,吉光片羽:神兽的一小块毛皮,比喻残存的珍贵的文物。此处望文生义。
故选D。
4.【答案】A
【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词语和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辨析词义,包括语义侧重点、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还要辨析感情。最后要辨析用法,如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
“局促不安”,拘谨不自然,形容举止拘束,心中不安。“如坐针毡”,像坐在插着针的毡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句①指家里人的嘲笑和奚落,造成“我”内心不安,应用“局促不安”,故排除CD。
“偶尔”,间或、有的时候、一般指隔着三五天,频率词。“偶然”,不经常,不是必然的,重在强调出乎意料。句②指雪花有时候落下来,次数少,应用“偶尔”,排除BD。
“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自鸣得意”,自以为了不起,表示很得意,形容自我欣赏。句③指他对自己的小说很满意,没有贬斥的意味,应用“踌躇满志”,排除CD。
故选A。
5.答案:C
解析:“北京话”是借代的修辞手法,其他各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6.【答案】这并不是因为她爱慕虚荣。首先那个铅笔盒主人一定要把铅笔盒送给她,怎么也不要她的鸡蛋,但是,香雪在临下车的时候还是悄悄地把鸡蛋塞在女学生的座位下面了,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纯朴的香雪。
其次,香雪觉得学生是在哄她……“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当她知道“北京话”有爱人时“替凤娇委屈,替台儿沟委屈”“赶快走回去,明天理直气壮地去上学,理直气壮地打开书包”……在镇上同学面前挣回她代表台儿沟的高贵的自尊,她不要别人看不起她,她要从台儿沟带去和同学一样的带磁铁的泡沫塑料铅笔盒,挣回属于台儿沟的尊严。
7.答案:①往往会遭遇争议;②它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③经受不住时间的考验
解析:①处,根据下文所述萧红作品引发人们质疑的情况可知,此处应填“往往会遭遇争议”之类的内容。②处,根据下文所述经典是经得住时间考验的等内容,可以推断出此处应填“它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之类的内容。③处,是针对一些反面作品做出的结论,仍然紧扣与时间的关系,由此可推断出应填“经受不住时间的考验”之类的内容。
8.答案:铁凝老师出身文艺世家,从197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至今已发表作品300余万字。她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家大奖。2006年,她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解析:解答这类题,需要对所给材料划分层次,明确其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对于本题来说,家庭背景、发表作品情况、获奖情况、担任职务情况要说清楚,语言表达要得体、连贯。
9.答案:
1.B
2.①强调的重点不同:改句的重点落在“叫着香雪的名字”和“笑着”,强调姑娘们的动作;原句重点落在“奔放,热烈”和“不加掩饰,无所顾忌”,强调呐喊声和笑声的特点,更能表现姑娘们的形象。②抒情效果不同:改句只是客观陈述,抒情意味不浓;原句中连用两个“那样”,有反复的效果,强调呐喊声和笑声的同时,有强烈的抒彩,富有感染力。
3.①句中将古老的群山当作人来写,赋予它人的情感和动作。②群山被“感动”得“战栗”,发出回音和姑娘们“共同欢呼”,映衬她们笑声里的欢乐和激动。
10.答案:1.B
2.D
3.①具有善良、温婉等传统的女性美;②有责任心,做事认真;③对人生抱有美好的向往和期待。
4.①第一处,体现孕妇寂寞的迷惘,她想知道平原的尽头有些什么却无从知道。②第二处,体现孕妇对孕牛的疼惜,不舍得牛辛苦。③第三处,体现孕妇感受到新生命希冀的幸福和感动。
解析:1.孕妇在回来的路上萌发写字的愿望,是基于她对孩子的强烈的责任感;她不是因为害羞不敢找那些放学的孩子来帮她,作者是想通过孕妇写字这一具体的行为,表现她对文化知识的强烈渴望与尊重。
2.小说情节并不曲折,作者淡化了情节,有助于形成作品散文化的抒情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