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课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一、基础素养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工匠(jiàng) 尽心竭力(jié) 出类拔萃(cuì)
B.雕琢(zhuó) 臻于至善(zheng) 气质雍容(yōng)
C.彩酷(kù) 废寝忘食(qín) 活力涌流(yǒng)
D.边疆(jiāng) 炉火纯青(lǘ) 通天大道(dào)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工匠精神,匠心为本。有没有工匠精神,关键是看有没有一颗安于默默无闻、执着于追求卓越的匠心。树匠心,就要坚守初心、执着专注,秉持赤子之心,摒弃浮躁喧嚣,在工作岗位上坐得住、做得好。怎样才能坐得住、做得好?关键是要做到专心专注,追求至精至善,将每一个细节都尽可能做到极致。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育匠人是传承工匠精神的基础。
B.树匠心是弘扬工匠精神的根本。
C.树匠心要坚守初心、专心专注。
D.树匠心需要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工匠精神”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其内涵不仅仅是让制造业由“中国制造”走向“精品创造”,更在于让国人重温传统。
B.中国将进一步适应产业格局新变化,拓展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C.实时性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的重要特点,是通过图片、声音、文字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传播的。
D.职业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技能,更在于育人。因此,有意识地把工匠精神渗透进日常的技能教学中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为了改善生活条件,大批农民安土重迁,告别家乡,外出打工,在异地他乡过着漂泊不定的艰辛的生活。
B.我们要有自己的理想,不能出类拔萃地浪费一生。
C.1945年,声名显赫的贝尔森集中营,在纳粹溃逃后,宁静的中午,一个孩子走在遍布尸体的营地的路上。
D.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
___________。很多事急不得,更速成不得。____________。丝绸、瓷器、漆器、金银器等各类技艺精湛的手工艺品,饱蘸着匠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对创造的虔敬、对工序的苛求。________。盛于魏晋时期的“百炼钢”之术,其制作过程需工匠把精铁加热锻打一百多次,一锻一称,直到斤两不减,如此千锤百炼,最终锻出高纯度的器具。________。
①慢工出细活,文火煲靓汤
②一丝不苟的工序、精湛的技术、专注的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工匠精神”
③无数巨匠一生默默无闻,远离名利场,只为了完成一件作品,办好一件事情
④古人对事物的创造,往往匠心独运,不尚速成
A.①③②④ B.①④③② C.②①④③ D.②④③①
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基层真抓实干才是硬道理,少些来回比划的雕虫小技,少做些表面文章。
②两人笑笑,学着电视里的大哥,尽量摆出莫测高深的样子,却不知那种沐猴而冠的神态,就是两个小丑。
③在世界杯足球赛上,南美队的高超技艺,欧洲队的粗犷勇猛,非洲队的灵巧迅速,无不表现得炉火纯青。
④“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有诗句如是说,充满隐者离群索居飘逸洒脱意境,但身处囚室中的他可没有这么高雅脱俗。
⑤他的身高,即使在素有“篮球王国”之称的美国,也是出类拔萃的。
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爱看足球比赛,当他们的球队参加比赛的时候,他们可以废寝忘食地为他们的队员加油。
⑦东西两路军同室操戈,紧密配合,在长山湖一带重创来犯敌军。
⑧此书面世以后,我读到过十余位评论家的文章,评论家的崇论宏议都很精辟;也收到了百余位普通读者的亲切来信。
A.①③⑤ B.②④⑧ C.①④⑥ D.②⑤⑦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
材料一
冈野信雄,日本神户的小工匠,30多年来只做一件事:旧书修复。在别人看来,这件事实在枯燥无味,而冈野信雄乐此不疲,最后做出了奇迹:任何污损严重、破烂不堪的旧书,只要经过他的手即光复如新,就像施了魔法。
在日本,类似冈野信雄这样的工匠灿若繁星,竹艺、金属网编、蓝染、铁器等,许多行业都存在一批对自己的工作有着近乎神经质般追求的匠人。他们对自己的产品几近苛刻,对自己的手艺充满骄傲甚至自负,对自己的工作从无厌倦并永远追求尽善尽美。如果任凭质量不好的产品流通到市面上,这些日本工匠(多称“职人”)会将之看成是一种耻辱,与收获多少金钱无关。
德国制造最值得信赖。他们制定的标准严谨至苛刻,他们对细节的固执早已成为习惯。即使一支铅笔、一把餐勺、一提菜篮,也都彰显着细腻的心思、独到的创意和恒久的品质。很多人都梦想成就百年品牌,但百年品牌的打造需要全力以赴:对每一处细节的关注、对目标达成的坚持、对科技创新的执着以及对消费者需求的洞察。如同众多德国百年品牌,凭借精益品质在各自领域一骑绝尘的同时,更以创新的实践为行业带来深远的影响。这就是工匠精神最完美的诠释,也是基业长青唯一的道路。
培养工匠精神,是从孩子就开始的。我曾经多次到海外游学,你从孩子们的身上,可以感受到他们快乐的心灵对未来的憧憬,他们的想象力没有被世俗的东西破坏和束缚。这样的孩子从小没有被沾染上功利心,无论长大成人以后从事的工作是什么,他们都会倾注精力,认真做好,而不会以功利之心去衡量这份工作是让他卑微还是能够在人前炫耀。这不正是培养工匠精神的土壤吗?
(时寒冰《中国怎样才能培养出工匠精神》)
材料二
“追求卓越”“创造新鲜事物”,是“工匠精神”的核心。中国有一个词可以与“工匠精神”匹配,那就是“匠心”。“匠心”意思是精巧的心思,技艺上的创造性。有个成语叫“匠心独运”,就是“独创性地运用精巧的心思”。唐人王士源的《孟浩然集序》说:“文不按古,匠心独妙。”这就是创新。
“匠人”有了初心,不断提升技艺,就有了“匠心”。这就是创新,就是总理说的“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能够“匠心独运”了,“匠人”就开始成长为“巨匠”。“匠人”成为“巨匠”的过程,就是几十年如一日、下苦功追求卓越的过程;“匠人”成为“巨匠”的那一刻,也就是吉姆·柯林斯说的,完成从优秀到卓越的转变。
所以,从现实来说,工匠精神不是让大家只做一个工匠,而是在工作中提升自我,在工艺、技术、创新、生产和品质等方面完善自己,做大做强。
同样,在新时期的市场环境下,我们的企业也要提升竞争力,赶超国际差距。
(迟宇宙《什么是真正的“工匠精神”?》)
材料三
一些作品拼的不是内容质量,而是“策划”和“包装”,更有甚者,抄袭胡编、搜奇媚俗、善恶不辨,只为博眼球赚银两;一些影视剧唯票房至上,“娱乐至死”,同质化现象严重,抗日“神剧”、穿越雷剧,一个比一个“惊心”,每年都有不少粗制滥造的新剧拍完就直接“进了库房”。急功近利的浮躁之气、“将就”之风,不仅对文化产品造成了浪费和伤害,更是对整个社会精神生活的一种伤害。
一个拥有工匠精神、推崇工匠精神的国家和民族,必然会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少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优品精品。希望我们的文艺工作者“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领风气之先,塑“工匠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好中国精神,凝聚起中国力量,创作出更多为人民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
(刘泉《文艺也应弘扬“工匠精神”》)
7.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则材料都提到“工匠精神”,并有具体事例,兼有评论。
B.材料二对“工匠精神”的正面论述,较材料一和材料三要更加深入。
C.材料三深入挖掘“工匠精神”在文化领域的深刻意义,与材料一和材料二相比较,虽然格局略显狭隘,但是更有针对性。
D.三则材料从各个方面对“工匠精神”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为行业发展乃至中国社会提供了正能量。
8.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认为“工匠精神”的培养需要让孩子从小远离功利之心,这是对材料二中“初心”这个概念最好的诠释。
B.创新是“工匠精神”的核心,各行各业都需要它,但创新并不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比如不断打破底线的穿越雷剧。
C.中国古典文学中提到的“匠心”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工匠精神”,它体现着中国“匠人”对心思精巧、技艺创新的重视。
D.“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神,它不是让大家只去做工匠,也不要求我们一定要像日本工匠那样一辈子只做一件事,而是在工作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9.根据材料二,你是如何看待“优秀”与“卓越”两者之间关系的?请结合材料一相关事例简要分析。
三语言表达(18分)
央视播出特别节目《大国工匠》引起热议。某校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10~11题。
10.以下是学生收集到的两则相关材料,请从中提取两条信息。(6分)
材料一 提到优质制造,人们立刻想到:控制误差不超毫秒的瑞士钟表匠、仅拧各种螺丝就要学习几个月的德国工人、捏寿司都要捏成极致艺术品的日本手艺人……但对于更多的中国制造来说,我们仍然缺乏响当当的“中国名片”,如手机、冰箱甚至是前段时间引发抢购风潮的马桶盖等。
材料二 在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曾说:“我们要用大批的技术人才作为支撑,让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
11.某校邀请大国工匠孟剑锋来校做演讲,书法社结合孟剑锋的事迹拟写了一副“宝剑锋从磨砺出,和美精自细琢来”的对联。请结合下面材料分析这副对联的妙处。(6分)
材料 我国数千年历史中,出现过鲁班这样的大师级工匠,也有修造出故宫这种世界奇观建筑的工匠,这说明中华民族的基因里,的确有工匠精神。《大国工匠》讲述的8个工匠,正是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工匠精神,才缔造了工匠的神话:錾刻师孟剑锋为北京APEC会议创作国礼“和美”纯银丝巾,焊工高凤林为火箭焊“心脏”,钳工顾秋亮为“蛟龙号”装配载人深潜器……
1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18个字。(6分)
工匠精神的内涵有三个关键词:一是敬业,就是对所从事的职业负责任;二是精业, ① ;三是奉献,就是对所从事的职业有牺牲的精神。敬业反映的是职业精神,精业反映的是职业水准, ② 。可以说,新时期的“工匠精神”,是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的重要体现。“工匠精神”,不仅限于企业生产, ③ 。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都应在这三方面努力,铸就属于各自行业的工匠精神。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的识记能力。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本题中,
B项,臻于至善,臻,应读zhēn,达到之意。
C项,废寝忘食,寝,应读qǐn,睡,卧之意。
D项,炉火纯青,炉,应读lú。
故选A。
2.【答案】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语段内容,压缩语段,概括语段中心意思能力。
文段首先指出匠心对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接着阐述如何树匠心,即“坚守初心、执着专注……坐得住、做得好”;然后提出“怎样才能坐得住、做得好”的问题,并给出回答“关键是要做到专心专注……做到极致”。所以文段强调的是“树匠心要坚守初心、专心专注”。
故选C。
3.【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不合逻辑、结构混乱、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A.不合逻辑,“不仅仅是”“更在于”后的内容互换位置。
B. “拓展”与“贡献度”搭配不当,应为“增加……贡献度”。
C.偷换主语,第二个分句的主语应该是“新媒体”。
故选D。
4.【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本题中,
A项,“安土重迁”指在一个地方住习惯了,不愿轻易搬迁,形容留恋故乡。这里是大批农民告别家乡,外出打工,属于望文生义,使用错误;
B项,“出类拔萃”形容超出同类。此处说他以后无所作为,应该用“碌碌无为";
C项,“声名显赫”形容名声盛大,一般用作褒义词。此处形容集中营,使用错误;
D项,“雕虫小技”是一个成语,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也用来谦称自己写的诗作或文章。使用正确。
故选D。
5.【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排列句序的能力。此类题目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句子和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对于句子顺序,平时在阅读中要注意典型语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句子前后之间的衔接;对于句意的理解,要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关键语句的意思。
首句是总起句,纵观五个句子,只有①是总起,且“细活”“靓汤”呼应后一句“很多事急不得”,②的主语是“精神”,③的主语是“巨匠”,④的主语是“古人”,都不能与“很多事”衔接,排除CD;③④都是列举古人事例,应放在中间两空;②则是总结“工匠精神”的内涵,是对整个语段的收束,应放在语段末尾,排除A。
故选B。
6.【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能力。分析成语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①要分辨成语的语义,有的成语有表层意和深层意,切忌望文生义。②要分清成语的适用范围和对象。③要分清成语的感彩。④要识别成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与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等。⑤要分析成语使用是否符合逻辑。成语使用的“不合逻辑”主要表现是自相矛盾。成语使用还要仔细分析语境。
①雕虫小技: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不合语境,结合前面讲要真抓实干,因该改为“花拳绣腿”。
②沐猴而冠: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正确
③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望文生义,此处用来形容赛场上的表现,可以用“生龙活虎”,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
④离群索居:离开集体或群众,过孤独的生活。正确
⑤出类拔萃:形容超出同类。多指人的品德才能。对象错误,“出类拔萃”不用来形容身高。
⑥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⑦同室操戈:自家人动刀枪。指兄弟争吵。泛指内部斗争。望文生义,句中误理解为“一家人拿起刀枪对抗外敌”。
⑧崇论宏议:指高明宏大的议论或见解。正确。
故选B。
7.答案:C
解析:C项,“格局略显狭隘”说法不正确,格局没有显得狭隘,这里无中生有。
8.答案:A
解析:A项,材料二中“初心”是指做工匠的初衷、最初的原因,不是指孩子的心思。
9.答案:(1)关系:两者是辩证关系。优秀是卓越的基础条件,卓越是优秀的升华。
(2)分析:优秀技能是基础,尽善尽美的品质是升华;标准苛刻关注细节是基础,精益求精、百年品牌的卓越追求是升华。
日本工匠的奇迹来自于他们优秀的工艺技能;同时他们追求尽善尽美,执着于职人荣誉,这种卓越的品质让他们跨越优秀,最终创造奇迹。
德国制造基业长青始于他们标准苛刻、关注细节的优秀品质;同时,德国人精益求精,梦想成就百年品牌,这种对卓越的追求,让他们在各领域一骑绝尘。
10.答案:(示例)①材料一:与国外相比,中国制造缺乏响当当的“中国名片”(优质产品)。
②材料二:“优质制造”需要大批技术人才。
11.答案:(示例)①化用古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②巧妙将工匠的名字“剑锋”和他所创作的国礼的名称“和美”嵌入(写入)对联。③蕴含着对孟剑锋大国工匠精神(吃苦耐劳、精益求精、锲而不舍)的赞美。
12.答案:①就是对所从事的职业精通 ②奉献反映的是个人品德 ③而且是各行各业都该具有的一种精神品质
解析:第一空,此处是对“精业”的解说,仿照前面“敬业”“就是对所从事的职业负责任”和后面“奉献”“就是对所从事的职业有牺牲的精神”可知,此处的句式应为“就是对所从事的职业……”,而内容应与“精”有关;第二空,前面说“敬业反映的是职业精神,精业反映的是职业水准”,那么横线上应是说“奉献”,句式应为“奉献反映的是……”,“奉献”与人的品德、品质有关,故应为“奉献反映的是个人品德”;第三空,前面说“不仅限于企业生产”,“不仅”表递进关系,后面与之搭配的应该是“而且”“还”,再看后面“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都应……”,可见此处应是说“各行各业都该具有的一种精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