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单元检测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英国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这样叙述 20世纪 70—90年代的世界:建立在领土主权之上的民族国家,对其事务控制掌握的范围日渐缩小;反之,其行动运作不为领土疆界所局限的另一类组织,如跨国公司、国际货币市场,以及卫星时代的全球媒体传播事业,却开始高奏凯歌。作者认为( )
A.发达国家控制世界的手段越来越隐秘 B.经济全球化对国家治理提出新的挑战
C.新一轮科学技术革命对世界影响深远 D.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政策损害他国主权
2.1982年春,一场国民性的“东方价值观教育运动”在新加坡开展起来。运动的发起者对此解释说:“首要任务就是要增强国民对新加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出‘新加坡人’;让每个新加坡国民将自己归属于新加坡,把新加坡看作扎根于斯的乡土。”这场运动兴起的背景是( )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弊端的凸显 B.国内封建思想残余的持续蔓延
C.美苏冷战对文化上的角逐加剧 D.外向型经济对移民社会的冲击
3.图1所示为1962年英国《卫报》登载的漫画。画面中《戴高乐怀抱着一个巨大的插着“法国农业”旗子的农产品篮子,正欲登上已挤满人的“开往共同市场”的巴士,售票员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问道:“嗨,你想要租用整辆公交车嘛?”这一作品反映出( )
图1
A.法德经济冲突不可调和 B.经济全球化进程受阻
C.欧洲经济面临发展机遇 D.欧共体遭受严重挑战
4.下图是为纪念世界上第一封电子邮件诞生发行的邮票,上面的年代数字是“1971—2021”。电子邮件是一种用电子手段传送信件、单据、资料等信息的通信方法。电子邮件广泛使用带来的影响是( )
A.推动计算机的出现和互联网的建立及英语的普及
B.使各类信息的收集、储存和传递更加高效而安全
C.促进文化的传播,也可能阻碍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D.推动社区出现,并在政府的管理下实行居民自治
5.1975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组成的七国集团(G7)频频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影响,1999年以来 “G7"加上中国、印度等11个新兴国家形成“G20机制”,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反映出( )
A.发达国家彻底衰落 B.国际秩序处于新旧交替之中
C.区域集团化大发展 D.国际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小
6.下表为美国“退群”统计表,表格中美国的“退群”举动( )
退群时间 国际组织/协定
2017年1月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
2017年6月1日 《巴黎协定》
2017年10月12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017年12月 《全球性难民和移民协议》
2018年5月8日 伊朗核协议
2018年10月3日 《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附属之一的关于国际法院管辖的附加议定
2018年10月17日 万国邮政联盟
A.体现其强烈的功利主义外交 B.意味着西方阵营不断分化
C.反映其着眼于创建新的双边体系 D.说明美国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7.冷战结束后,欧盟对中亚五国进行了援助,但仍将这一地区看作是俄罗斯的附庸国,并无针对性的政策文件,缺乏实质内容。但“9·11”事件之后,欧洲开始更积极地介入该地区事务,更系统地、完整地看待这个极具战略价值的地区。这一变化表明( )
A.经济全球化扩展到安全领域 B.欧盟对外援助政治目的明显
C.经济区域集团化成就显著 D.世界政治秩序发生巨大变化
8.“在过去的50年里,欧洲一直存在两个联盟,一个侧重经济领域,一个侧重政治军事领域,它们共同维系着欧洲的稳定、和平与发展。在21世纪可预见的时间内,欧洲仍然是两个联盟共存的欧洲,值得注意的是,在21世纪两个联盟的主次关系将会发生变化。”对材料中的“两个联盟”理解错误的是( )
A.两个联盟共存有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B.经济领域的联盟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趋势
C.政治军事领域联盟加速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D.导致主次关系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欧洲经济的衰退
9.2020年,全球疫情蔓延,下图是一名意大利女生画的相关漫画。漫画反映了( )
注:左边的护士身穿红、白、绿三色的衣服;右边的护士身穿红衣,上面点缀了五颗黄色的五角星
A.大国担当合作抗疫 B.中意结盟情同手足
C.抗击疫情任重道远 D.人类命运休戚相关
10.近年来,由G8到G20,新兴经济体不断推进与发达国家就国际金融和经济持续发展进行讨论和研究,金砖五国机制日渐常态化、实质化,日本、德国、印度、巴西组成“争常四国”联盟试图推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这些现象表明了( )
A.发达国家丧失经济主导地位 B.世界权力版图正在逐渐改变
C.新兴国家努力构建经济新秩序 D.世界各国发展利益均衡分配
11.有学者指出:在(20世纪)五十年代兴起的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是“半球化”,只有到八九十年代经济全球化浪潮才真正具有“全球性”。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政治格局的变化促进了经济全球化 B.自由贸易加快了经济全球化
C.世贸组织的建立促进了经济全球化 D.经济区域化加快经济全球化
12.2008年11月至2017年6月,二十国集团(C20)的19个成员国(不包括欧盟)总计出台了6616项贸易和投资限制措施,美国累计出台贸易和投资限制措施1191项,居全球首位,相比而言,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措施仅为2254项。这说明( )
A.经济全球化趋势进入新的阶段 B.发达国家反对经济全球化
C.国际贸易和投资受到严重限制 D.经济领域充满霸权主义
13.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不仅影响着国际贸易的方式和未来发展的走势,而且影响到国际贸易的理论和政策,因而不可避免地涉及民族国家的经济主权和利益。鉴于此,发展中国家应( )
A.发展自己,增强抵御和化解能力 B.提高关税,保护好本国民族工业
C.积极参与,自主建立国际新秩序 D.加强合作,推动不结盟运动发展
14.1970年尼克松在其对外政策报告中提出的“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为三大支柱的“新和平战略”。其内容不仅涉及美国和其盟国的关系,也涉及美国对苏联和中国的基本方针。“新和平战略”提出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要承担大国责任 B.苏联整体实力增强
C.美国的实力相对下降 D.美苏关系走向缓和
15.20世纪70年代,发展中国家工业品的出口翻了一番。1983年起,按商品数量计算的世界贸易总额年递增率达到6%,大大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增长率。这说明( )
A.WTO的贸易自由化政策效果显著
B.世界贸易已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
C.全球化缩小了国家间的经济差距
D.发展中国家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
16.下图是一幅关于“英国脱欧”的漫画。该漫画揭示出( )
A.欧洲国家间的矛盾日益加剧 B.日不落帝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C.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曲折性 D.区域集团化一定程度阻碍全球化发展
17.1947年4月,美、英、中、法等23个国家进行关税减让谈判,双边关税谈判共进行123项,涉及大约5万种商品。10月,23国签订《关贸总协定》。关贸总协定除每年召开大会外,主要活动是主持减税谈判,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这说明关贸总协定力图( )
A.建立新的国际金融体系 B.提高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话语权
C.根除各国利己主义政策 D.推动世界贸易制度化和体系化
18.1955 年,英国史学家巴勒克拉夫提出“全球史观”,并呼吁要“重新估价历史”。许多具有全球视野的著作相继问世,如麦克尼尔的《世界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威尔斯的《世界史纲》等。这一现象反映出( )
A.传统的西方中心论走向终结 B.文化发展受到时代潮流影响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D.学术界为美国全球扩张服务
19.有学者认为,二战后某条约的达成“是一种实用的而非意识形态的事业,它寻求加速经济恢复的新路径。……它是把德国融入欧洲各国阵营里的第一步。”这个条约旨在( )
A.推行马歇尔计划 B.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
C.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D.建立双重性区域合作组织
20.进入2018年以来,美国加快推行贸易保护政策,不仅与曾经的“盟友”英法德意日等国撕破脸,中美贸易战也是硝烟四起。逆全球化思潮下,美国贸易保护极易引发其他经济体对美实施贸易报复行为,进而导致全球贸易摩擦加剧。这表明( )
A.经济全球化暂时陷入了低潮状态 B.全球化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
C.全球化扩大了国家间的贸易差距 D.互利共赢观念遭到国际社会的破坏
21.表6为1999年全球500强跨国公司总部地点分布表。
表6
国家/集团 总部数量 国家/集团 总部数量
美国 179 瑞士 11
欧盟 148 中国 10
日本 107 澳大利亚 7
加拿大 12 巴西 3
韩国 12 其他 11
这反映出,当时世界经济( )
A.区域集团化在曲折中加速发展 B.全球化由西方发达国家所主导
C.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因素增多 D.受益于南北间合作的不断推进
22.1965—1997年,世界GDP(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3.2%,同期世界商品和服务出口年均增长率为5.7%。这表明( )
A.对外贸易对世界经济影响力提升 B.经济全球化无益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C.发达市场国家获得了更大的利益 D.中国融入世界推动了世界贸易发展
23.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美国在世界秩序中的统治地位衰退以来,新兴大国以经济竞争、资本积累、政治和经济影响、技术和物质能力等形式成功渗透到一些权力领域。有人认为,世界秩序正在进入一个相互依存式主导权的时代。这意味着( )
A.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开始松动 B.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正式形成
C.新兴大国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 D.经济全球化让大国间相互依存
24.表1
成立时间 名称
1955 国际茶叶委员会
1960 石油输出国组织
1962 可可生产者联盟
1970 天然橡胶生产者协会
推动表1所列国际组织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增长造成的资源紧缺
B.新兴独立国家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
C.经济全球化开始扩展到生产领域
D.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取得显著成就
二、非选择题
25.(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帝国与霸权
近代,新的国家间体系重新划定了全球的地缘政治模式,并且以接替发生的霸权周期和新形式帝国建构为特征。霸权将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优势同时赋予一个国家。表5为对英国霸权周期和美国霸权周期的描述。
表5
英国周期 美国周期
霸权兴起 18世纪末19世纪初与法国对抗 第一次工业革命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德国对抗 第二次工业革命
霸权突破 19世纪上半叶 军事和商业胜利 20世纪上半叶 军事和商业胜利
霸权巅峰 19世纪的第三个四分期 自由贸易 伦敦金融中心 20世纪的第三个四分期 布雷顿森林体系 纽约金融中心
霸权衰落 19世纪的最后一个四分期开始 国际竞争 对抗增加 帝国主义(美国和德国) 20世纪的最后一个四分期开始 国际竞争 对抗增加 新自由主义(日本和中国)
——【比】埃里克·范豪特《世界史导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英国霸权周期与美国霸权周期的异同。(12分)
26.(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全球化在逆转吗?
有学者认为,作为与全球化相生相克的一个反命题,逆全球化是与全球化此消彼扬、相互掣肘的一种历史进程,尤其在某一具体领域里,逆全球化的勃兴,往往意味着全球化的式微,反之亦然。研究这一问题时,某学者选择了以下几则材料。
材料一
图6 木雕: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材料二
北美和俄国的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芝加哥和敖德萨是我们的粮仓;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是我们的林区;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南美洲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白银,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中国人为我们种植茶叶,我们的咖啡、甘蔗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西班牙和法国是我们的葡萄园,地中海是我们的果园;我们之前栽培在美国南部的棉花,现已扩展到了地球上每个温暖地带。
——摘自【英】威廉·斯坦利·杰文斯《大国兴衰》(1865年)
材料三
全球化浪潮发展衍变至今已历500余年,呈现出较为显著的阶段性特征。世界知名媒体专栏作家、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托马斯·弗里德曼认为,全球化在跨入21世纪之前经历了三大历史阶段:全球化1.0阶段,浪成于微澜之间——西方列强抢占发展先机;全球化2.0阶段,风起于青萍之末——国际多边机制异军突起;全球化3.0阶段,山重水复疑无路一“逆全球化”亦已全球化。如套用以上提法,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世界蔓延之际,全球化有望迈入全球化4.0阶段,柳暗花明又一村——“人类命运共同体”亟待共构建。在新的国际情势下,世界各国理当积极以自身的发展、智慧引导全球化朝着正确的方向砥砺前行。
——摘编自檀有志《全球化的阶段性特征及未来方向》
材料四
人类的全球化历史进程不会因为最近出现的“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和全球治理难题等问题而终结、逆转或回到原点,而是意味着全球化的转折或再出发。全球化再出发的时代恰逢中国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探索,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同时,中国为全球未来发展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方案,并积极构建“一带一路”的发展合作平台。
——摘编自王森垚《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困境及中国因应之道》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以上四则材料对研究全球化这一问题有何价值。(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研究历史问题时,我们应坚持的原则。(4分)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前全球化困境下中国迎接“全球化4.0”的合理建议。(6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9世纪上半叶美国进入了工业化时代,美国南北战争后是经济的“镀金时代”,工业经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图4 1870—1910年美国制造业就业人口比重
——据【美】路易斯.D.约翰斯顿《历史课:理解制造业的衰退》整理
材料二
图5 1947—2012年美国各产业占GDP比重
——摘编自张宇燕、郭濂主编《中美经济结构与宏观政策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4所示现象形成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1947—2012年美国经济结构变化的基本历程。(6分)
28.(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18、世纪,英国的纺织业靠着差不多100℅关税的保护,避免了廉价的印度纺织品的进口冲击。直到成为全世界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英国才拆掉这些壁垒。即使在19世纪末自由贸易的鼎盛期,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仍然是自由贸易的禁区,多种工业品的市场基本上只准英国人插足。
材料二
1820~1985年英美进口关税率(%)
——据(美)赫尔德等《全球大变革》等
(1)根据材料和所学的知识,判断在英国是“自由贸易成就了工业革命”还是“工业革命成就了自由贸易”,并说明理由。(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26—1985年美国进口关税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4分)
(3)在当代贸易自由化的趋势中,出现了哪些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这些组织的出现对贸易自由化趋势有何影响?(4分)
评分参考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C C B A B D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A A C B C D B C A
题号 21 22 23 24
答案 B A C B
1.【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内容中“建立在领土主权之上的民族国家,对其事务控制掌握的范围日渐缩小”、“其行动运作不为领土疆界所局限的另一类组织,如跨国公司、国际货币市场,以及卫星时代的全球媒体传播事业,却开始高奏凯歌”可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民族国家的主权受到一定程度的缩小,这就对国家的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故选B项;题干内容述及的是经济全球化对民族国家的影响,而并不单单指的是“发达国家”,排除A项;题干内容述及的主语是经济全球化,而不是“科学技术革命”,并且题干内容述及的是对“民族国家”的影响,而不是“世界”,排除C项;题干内容中并没有述及“和平演变”的相关内容,排除D项。
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新加坡移民文化,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独立后依托马六甲黄金水道发展外向型经济,跻身亚洲资本主义经济强国行列,但新加坡公民以外来移民为主,民族成分复杂,频繁的经济交往对公民的国家认同感提出挑战,故选D项;材料强调该运动旨在加强公民的国家认同感和归属感,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封建思想无关,故排除A.B两项;新加坡人的国家归属感较弱,是其移民社会的历史导致的,并非美苏文化领域冷战的结果,故排除C项。
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欧洲一体化进程,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成员国之间相互开放市场,为欧洲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漫画中戴高乐及巴土上的众人试图借此推动本国经济发展,故选C项;法德通过一体化机制协调经济关系,并非“经济冲突不可调和”,故排除A项;漫画体现了欧洲一体化进程,与经济全球化无关,故排除B项;1967年,欧共体建立,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D项。
4.【答案】C【解析】电子邮件这种高速、快捷的信息传递方式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但电子邮件只能使用英语进行交流,不利于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故选C项;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建立是电子邮件出现的基础,故A项逻辑错误,排除A项;电子邮件便利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故使各类信息的收集、储存和传递更加高效的说法正确,但是病毒邮件、垃圾邮件等问题众多,使电子邮件的安全存在很大隐患,排除B项;近代以来,随着西欧民族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国在继承地方自治传统的基础上,加强对基层治理的管理,二战后,社区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社区自治与电子邮件的发展无关,排除D项。
5.【答案】B【解析】由材料“1999年以来G7加上中国、印度等11个新兴国家形成G20机制,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可知两极格局瓦解后,东西方国家加强了联系和交流,加强了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说明国际秩序处于新旧交替之中,故选B项;“彻底衰落”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G20是国际经济合作的论坛,不是区域集团化的组织,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出国际社会贫富差距,且全球化发展加大了国际间的贫富差距,排除D项。
6.【答案】A【解析】据题干可知,美国自2017年到2018年就退出7个国际组织或国际协定,体现了美国仅以美国国家利益为转移,不考虑全球共同利益,功利主义色彩浓厚,故选A项;题干未见西方国家,也未涉及美国与欧洲国家的意见争论,排除B项;美国“退群”行为体现了单边主义外交,排除C项;“顺应”不合史实,应为“违背”,排除D项。
7.【答案】B【解析】“9·11”事件爆发后,恐怖主义和有组织犯罪的相互关联提升了欧盟决策层对中亚的重视,为增强欧盟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保证欧盟在中亚地区至关重要的能源与安全利益,欧盟比以往更为积极地介入中亚事务,故选B项;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技术转移、资本流动、提供服务、相互联系、相互依存而形成的有机经济整体的过程,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欧盟与中亚五国不属于经济区域集团化,排除C项;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8.【答案】D【解析】欧洲的两个联盟指的是欧盟和北约,这两者处理的是国际关系问题而非经济衰退问题,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欧盟和北约的存在有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反映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的经济领域联盟指的就是欧盟,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北约加速了两极格局的形成,属于政治军事领域联盟,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9.【答案】A【解析】根据图片信息体现了中意两国共同抗疫的事实,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故选A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不结盟的对外政策,排除B项;“抗击疫情任重道远”体现的是疫情的严重性,需要长期坚持,与材料所体现的主题无关,排除C项;“人类命运休戚相关”体现的是世界范围内人类命运共同体,排除D项。
10.【答案】B【解析】题干体现的是新兴经济体、金砖五国和“争常四国”联盟等组织在努力对现有政治经济秩序进行调整,这会导致世界权力版图逐渐发生改变,故选B项;题干不只是提到了经济领域里的现象,也有政治领域里的,所以A以偏概全,而且发达国家还在主导世界经济,并没有丧失主导地位,排除A项;题干除了提到新兴经济体外,还提到了其他国家,C也属于以偏概全,排除C项;由于上述各种国家组织在不断努力对既有利益分配的秩序进行调整,说明各国发展利益并没有实现均衡分配,排除D项。
11.【答案】A【解析】20世纪五十年代东西方两大阵营尖锐对立,所以说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是“半球化”,而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走向瓦解,才使得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之间有了正常的交流,真正具有“全球性”,故选A项;自由贸易其实一直存在,主要是由于两极格局缩小了其范围,排除B项;世贸组织成立于1995年,与材料“八九十年代经济全球化浪潮”不符,排除C项;D项说法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12.【答案】A【解析】据材料“……出台了6616项贸易和投资限制措施,美国累计出台贸易和投资限制措施1191项”可知二十国集团国家及美国出台了大量的限制贸易的措施,反映出在全球化的趋势之下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经济全球化趋势进入新阶段,故选A项;出台限制措施并不是反对全球化,排除B项;“严重限制”表述过于夸张,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大国对小国,强国对弱国的霸权主义,排除D项。
13.【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涉及民族国家的经济主权和利益”可知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涉及民族国家的经济主权和利益,故发展中国家应发展自己,增强抵御和化解能力,才能维护民族国家的经济主权和利益,故选A项;关税政策应该随着外贸环境和发展中国家所处的不同的发展阶段而发展变化着,单纯提高关税不利于自身发展,且提高关税不符合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排除B项;发展中国家应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但自主建立国际新秩序不符合全球化的潮流,排除C项;不结盟运动只是一些特定的发展中国家发起和参加的运动,并不是针对所有的发展中国家,排除D项。
14.【答案】C【解析】由材料“1970年”、“涉及美国和其盟国的关系,也涉及美国对苏联和中国的基本方针”可知1970年美苏对抗中美国处于守势,而且美国实力相对下降,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美国提出新和平战略,故选C项;美国提出新和平展战略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而非承担大国责任,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美国而非苏联,排除B项;1970年正值美苏争霸时期,关系并未走向缓和,排除D项。
15.【答案】B【解析】发展中国家出口增长快,按商品数量计算的世界贸易总额年递增率大大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增长率,这说明在发展中国家带动下的世界贸易,对世界经济的增长具有拉动作用,已经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故选B项;1986年9月“乌拉圭回合”谈判提出倡议,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建立,排除A项;没有进行比较,无法得出世界各国间的经济差距“缩小”,排除C项;没有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进行比较,无法得出谁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排除D项。
16.【答案】C【解析】漫画中一把剪刀将英国脱离欧盟,说明英国脱离欧盟后,影响着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故选C项;材料是英国与欧盟间的矛盾,而不是欧洲国家间的矛盾,排除A项;材料强调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曲折性,不涉及英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排除B项;材料强调英国脱欧的影响,看不出区域集团化一定程度阻碍全球化发展,排除D项。
17.【答案】D【解析】战后资本主义各国通过定期召开国际会议并签订关税协定以降低关税,体现贸易的制度化、体系化趋势,故选D项;新的国际金融体系指布雷顿森林体系,排除A项;材料强调关贸总协定力图推动世界贸易制度化和体系化,体现不出提高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话语权问题,排除B项;“根除”说法错误,排除C项。
18.【答案】B【解析】一些“全球史观”的提出和全球视野的著作问世,是人类历史向全球化方向发展的产物,说明文化的发展受到时代潮流的影响,故选B项;“全球史观”的提出和全球视野的著作问世,不能明确标志传统的西方中心论的终结,排除A项;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表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排除C项;巴勒克拉夫提出“全球史观”,并呼吁要“重新估价历史”等现象,是对人类历史在全球化时代的一种重新思考,并不为美国的全球扩张服务,排除D项。
19.【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二战后某条约的达成……它寻求加速经济恢复的新路径……是把德国融入欧洲各国阵营里的第一步”,结合所学,上述内容指代欧洲一体化的开启,1951年煤钢共同体的成立,故选C项;马歇尔计划是冷战在经济领域的体现,意在对抗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排除A项;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不是欧洲一体化的第一步,排除B项;1993年欧盟正式建立,标志着欧共体由单一经济组织变为政治经济双重性质的组织,排除D项。
20.【答案】A【解析】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材料“进入2018年以来,美国加快推行贸易保护政策,不仅与曾经的‘盟友’英法德意日等国撕破脸,中美贸易战也是硝烟四起。逆全球化思潮下,美国贸易保护极易引发其他经济体对美实施贸易报复行为,进而导致全球贸易摩擦加剧”得出经济全球化暂时陷入了低潮状态,故A项正确;从长远看全球化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故B项错误;全球化有利于缩小国家间的贸易差距,故C项错误;互利共赢观念是世界各国普遍遵循的原则,这一观念不会遭到国际社会的破坏,故D项错误。
21.【答案】B【解析】表格中仅有欧盟属于区域集团,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全球500强跨国公司总部地点多分布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全球化进程由西方国家主导,故B项正确;结合所学,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拉大,故C项错误;仅凭全球500强跨国公司总部地点,不能反映南北合作程度,故D项错误。
22.【答案】A【解析】从材料数据看,1965—1997 年,世界商品和服务出口年均增速远高于世界经济增长率,而世界贸易发展又能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对各国经济的影响力在不断提升,故A项正确;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利有弊,利大于弊,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发达市场国家获得了更大的利益,故C项错误;中国融入世界开始于1978年改革开放后,故D项错误。
23.【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美国依旧是当今唯一的“超级大国”,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多极化趋势在加强,但尚未形成,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新兴大国以经济竞争、资本积累、政治和经济影响、技术和物质能力等形式成功渗透到一些权力领域”,表明新兴大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故C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新兴大国“成功渗透到一些权力领域”,故D项错误。
24.【答案】B【解析】表格中国际组织的出现主要因素是,新兴独立国家应对其在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中的不利局面,资源紧缺不是主要因素,故A项错误;面对西方国家的冲击,新兴独立国家加强彼此经济合作,纷纷建立一些国际组织,以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故B项正确;经济全球化一开始就出现在生产领域,而不是等到二战后,故C项错误;表格中国际组织还未形成经济的区域集团化,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25.【答案】(12分)
(1)异
①从两个周期内国际政治秩序差异的角度作答(2分)。如前一个周期中英国主要是通过强大影响力建立和维持霸权;后一个周期中美国通过国际组织网络建立了更为明确、更为直接的领导关系;
②从两个周期内世界经济秩序组织方式不同的角度作答(2分)。如前一个周期英国主要是通过自由贸易维持经济霸权,后一个周期内主要是美国主要通过世界经济体系的构建维持经济霸权。
(2)同
①从两国都是经过与最大竞争对手的战争之后才逐步建立起霸权的角度作答(2分);
②从两国霸权兴起都受益于工业革命的角度作答(2分);
③从两国霸权巅峰期都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的角度作答(2分);
④从两国霸权衰落都与国际竞争及对抗有关的角度作答(2分)。
若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异:英国的霸权兴起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英国率先进入“蒸汽时代”,实现了生产力水平的提升,通过强大的影响力成为初步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中心,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了自己的霸主地位;美国的霸主地位形成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此时欧美各国都积极推进工业革命,部分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异军突起,通过国际组织网络建立了更为明确、直接的领导关系,巩固了自己的霸主地位;英国在19时期中期进入霸权的巅峰,推行自由贸易,抓紧建立殖民地,不断的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通过自由贸易维持自己在经济上的霸主地位;美国在20世纪中期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美国在世界经济组织享有特权,二战后各国普遍受到重创,部分地区本土作战使得战后经济难以发展,更是沦为了美国的政治、经济附庸,是美国能够通过世界经济体系构建起稳固的霸主地位。
同:英美两国的霸权都兴起于工业革命,英国受益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美国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使得英美具备了争霸的实力;英美两国霸权突破和实现转移的方式都是军事和商业上的胜利,即通过强大的军事力量打败了自己的竞争对手,再加上强大的经济实力坐稳了霸主地位;英美两国霸权的巅峰都是建立了国际性的世界金融中心,英国伦敦金融中心,美国纽约金融中心,推动了英美加强对世界的经济掠夺;英美霸权的衰落都是遇上的新兴势力的崛起,使得霸主地位受到冲击,英国被帝国主义冲击导致霸权旁落,美国则是受到日本和中国崛起的威胁。
26.【答案】(16分)
(1)价值:材料一反映了哥伦布航海到美洲的史实,对研究人类从相对孤立逐渐走向会合、全球化的兴起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1分)
材料二体现出生产与消费的世界性、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扩张性、世界各地联系的密切性、殖民国家的主导性等特征,可用于研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中心一边缘”型国际体系的形成等。(2分)
材料三概括了全球化的演变历程及重要发展阶段,对整体把握全球化的发展变化及发展趋向具有重要意义。(2分)
材料四指出了当今全球化面临的困境与诸问题,对全面认识全球化的本质及如何应对全球化挑战有重要的历史启示。(1分)
(2)原则: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秉承科学客观的科研态度;广泛占有史料;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等。(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2点即得满分。)
(3)建议:积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增进全球共识;奉行多边主义,推动各国共同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促进规则平等;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扩大共同利益;积极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共担主体责任;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合作平台,践行共商共建共享;全面深化改革,办好自己的事情等。(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3点即得满分。)
【解析】
(1)据材料一“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这一木雕内容的介绍,可得反映了哥伦布航海到美洲的史实,对研究人类从相对孤立逐渐走向会合、全球化的兴起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据材料二中对英国在19世纪后期世界范围内殖民地的描述,可得体现出生产与消费的世界性、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扩张性、世界各地联系的密切性、殖民国家的主导性等特征,可用于研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中心一边缘”型国际体系的形成等;据材料三“全球化在跨入21世纪之前所经历的三大历史阶段”,可得概括了全球化的演变历程及重要发展阶段,对整体把握全球化的发展变化及发展趋向具有重要意义;据材料四“人类的全球化历史进程不会因为最近出现的‘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和全球治理难题等问题而终结、逆转或回到原点,而是意味着全球化的转折或再出发”可知指出了当今全球化面临的困境与诸问题,对全面认识全球化的本质及如何应对全球化挑战有重要的历史启示。
(2);根据材料导入语中“有学者认为,……逆全球化是与全球化此消彼扬、相互掣肘的一种历史进程,尤其在某一具体领域里,逆全球化的勃兴,往往意味着全球化的式微,反之亦然”可得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材料一叙述了世界市场的开始出现,材料二叙述了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材料三叙述了全球化发展的三个阶段性特征以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材料四叙述了全球化进入21世纪之后所面临的困境以及中国的应对政策,据此可知广泛占有史料;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进行历史研究时,还要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秉承科学、公正、客观的科研态度。
(3)据材料四“全球化再出发的时代恰逢中国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探索,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同时,中国为全球未来发展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方案,并积极构建‘一带一路’的发展合作平台”可以提出如下建议:积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增进全球共识;奉行多边主义,推动各国共同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促进规则平等;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扩大共同利益;积极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共担主体责任;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合作平台,践行共商共建共享;全面深化改革,办好自己的事情等。
27.【答案】(12分)
(1)原因:南北战争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领土和殖民扩张扩大了国内外市场;欧亚移民为美国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和必备的技术经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处于科技创新中心地位;垄断组织的形成和发展;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6分,任答3点即可)
(2)1947年至20世纪60年代末:总体稳定但略有变化。(1分)二战后美国经济实力急剧膨胀,主导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马歇尔计划实施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作用尚未凸显;国家干预经济的力度不断增强。(2分,任答3点即可)
20世纪70年代初至2012年:现代服务业增长迅速,传统服务业和政府部门产业相对稳定,制造业和农业下降明显。(2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和新经济的兴起;美国为降低成本对外转移制造业;政府干预经济力度的减弱;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2分,任答3点即可)
【解析】
(1)根据图4可知,1870到1910年美国制造业就业人口的比重在不断上升,意味着该时间段美国的工业在持续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0年到1910年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处于中心地位,使得其工业高速发展,且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在政治方面的障碍,通过海外殖民扩张扩大了国内外的市场,进一步刺激了生产力的提升,高质量的欧亚移民为美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必备的技术经验,尤其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结束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垄断组织不断形成和发展,美国在工业发展上所占的优势就更加的明显。
(2)根据图5可知,1947年至20世纪60年代末从1947年到2012年,美国经济结构中,除了现代服务业增长明显以外,其他几种经济类型总体来说发展比较稳定,根据图5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经济实力急剧膨胀,两极对峙的割据更是为美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马歇尔计划使美国牢牢控制住了西欧,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实施也使得美国经济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发展趋势,20世纪70年代初至2012年,现代服务业增长迅速,传统服务业和政府部门产业相对稳定,制造业和农业下降明显,加上20世纪9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和新经济的发展,美国为了降低成本转移了国内的制造业,70年代政府逐步减轻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和两极格局受到冲击,使得美国在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压力变大,经济增速相对放缓。
28.【答案】(12分)
(1)工业革命成就了自由贸易。(1分)在贸易保护政策下英国完成工业革命;(1分)经过工业革命,英国的竞争力增强,采取贸易自由政策。(2分)
(2)低—高一低。
低—高的原因;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
高—低的原因:美国经济实力提高;倡导自由贸易。(4分)
(3)①欧共体(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东盟等。(2分,列举其中三个即可)
②影响:①区域经济一体化为成员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促进了世界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②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成员国家处于国家利益的考虑,往往在多边贸易谈判中更加难以妥协,对国际贸易自由化的目标具有潜在的干扰性。(本小问考生言之有理,皆可得分,满分4分。)
【评分说明】考生答案若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第3问的第②小问要求考生能全面和辩证地思考问题,如考生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作答,并言之有理给4分;如仅从一方面分析,但关注到区域和全球的关系,并言之有理给4分;其余情况酌情给分。
【解析】
本题以热点问题金融危机与贸易战为背景考查考生对主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历史线索的梳理、获取和解读信息、进行历史解释、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客观叙述历史事物、说明和证明历史观点、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对历史问题提出不同看法的能力。引导考生以史为鉴,从历史的角度思考经济问题,深刻理解社会变革,增强历史洞察力。第(1)问属于观点论证型题目,解答时要注意材料的理解,从材料明显看出工业革命前英国实行贸易保护,工业革命后采取贸易自由政策,在此基础上就容易选择观点并予以论证。第(2)问要注意表格材料中的时间和数据变化规律或趋势。然后结合各时段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或现象。第(3)问中的影响要辩证全面地分析。
第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