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6【教案】语文一轮 现代文2 古诗文阅读 主观概述题

文档属性

名称 3.2.6【教案】语文一轮 现代文2 古诗文阅读 主观概述题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4 07:50: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主观概述题
——辨明命题类型,疏通文句意义
在文言文阅读中,设置简答题,意在引导学生注重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归纳、概括分析。该题型的设计可以加强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备考中“文”的重视,进一步破除文言文学习就是疏通文意、掌握文言知识的弊端,而让学生将更多的时间用在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上,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对“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核心素养的考查。因此,对这种题型要予以充分重视。
一、文言文简答题常见“四题型”
文言文简答题涉及面广,提问形式多变,一般有探寻事件原因、比较异同、内容概括、提炼观点态度等命题类型。
原因与结果是无法割裂开的。 任何事物只要存在,就有它存在的原因。原因是造成某种结果或引起另一件事情发生的条件。 要求考生就文言材料中某一现象或结果结合选文追溯原因,几乎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文言文,考生备考时应加以重视。
【边练边悟】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初,魏公子无忌仁而下士,致食客三千人。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朱亥,睥睨,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色愈和。乃谢客就车,至公子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
据载魏无忌“窃符救赵”有赖于隐士侯嬴的舍命相救。请根据选文说说侯嬴舍命相助的原因。
答:                                    
                                    
答案:魏公子礼贤下士感动了侯嬴。
参考译文:
当初,魏国公子信陵君魏无忌为人仁义,礼贤下士,以至于门下有食客三千多人。魏国有个隐士名叫侯嬴,已经七十岁了,家中贫穷,担任魏国大梁城夷门的守门小官。有一次,公子设酒宴招待宾客,来宾已坐定,魏公子备齐车马,将左边的主位空出,亲自去接侯嬴。侯嬴整理一下他的破旧衣帽,直接上了车,坐在车子的尊位上,毫不推辞谦让。公子手握缰绳亲自驾车,更加恭敬。侯嬴又对公子说:“我有个朋友是集市上的屠夫,请委屈您随从我顺路看看他。”公子驾车来到集市,侯嬴下车去见他的朋友朱亥,眼睛却斜着看魏公子,故意长久站立在那儿,和他的朋友谈话,同时还悄悄地观察着魏公子。而魏公子的态度愈发和蔼。于是他辞别朋友登上车,来到公子家。魏公子将侯嬴引到上座,向各位宾客一一作了介绍并称赞他,宾客都很惊讶。
比较异同题属于创新题, 它不仅仅考查考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和把握,更侧重于考查考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能力,在试题命制的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开拓性、探究性、创新性的要求。
【边练边悟】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未几,(孙懋)复偕诸给事言:“臣等屡建白,不择可否,一概留中。万一奸人阴结党类,公行阻遏,朝有大事,陛下不闻,大臣不知,祸可胜言!”皆不报。
世宗即位,疏荐建言贬谪诸臣周广、范辂等二十人,皆召用。劾南京祭酒陈霁、太常卿张道荣,皆罢。未几,言:“谢迁、韩文起用,乞仿宋起文彦博故事,不烦职务,大礼大政,时令参预,必有裨新政。”帝虽善之不能用。
孙懋向皇帝进言,两朝皇帝的做法态度是否相同?请简要说明。
答: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首先回答出“不同”。由“复偕诸给事言:‘臣等屡建白,不择可否,一概留中……’皆不报”分析可知,武宗将奏章一概留置宫中,不予答复;由“言:‘谢迁、……’帝虽善之不能用”分析可知,世宗虽然同意他的意见,却不采用。
答案:不同。武宗将奏章一概留置宫中,不予答复;世宗虽然同意他的意见,却不采用。
参考译文:
不久,(孙懋)又与各给事中进言:“臣下等人屡次上奏,陛下都不问可行与否,一概留置宫中不批示。如果奸臣私结党羽,公然阻挠朝政,一旦朝廷有重大事情发生,陛下不能及时获悉,大臣也不能及时知晓,将造成多大的祸患!”皇上一概不答复。
世宗即位,孙懋向皇上推荐因进谏而遭贬谪的大臣周广、范辂等二十人,使他们皆获召用。又弹劾南京祭酒陈霁、太常卿张道荣,二人都被罢免。不久,又上疏说:“谢迁、韩文获起用,乞请按照宋朝启用文彦博的做法,不以职事麻烦他们,朝中遇有大礼和要事,时常请他们商议,这样定会有益于革新朝政。”皇上虽然同意,却不能采用。
内容概括类题目的设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分析人物形象特征
人物形象特征包括:(1)品质特征,如诚实或虚伪、谦逊或骄傲、正直或阴险等。(2)意志特征,如勇敢或怯懦、果断或优柔寡断等。(3)情绪特征,如热情或冷漠、开朗或抑郁等。
如所选文本涉及对象相对单一,则要概括出人物的多重特征,力求立体丰满。如提供的是群像(多人合传),则要辨析出描写对象的同中之异。
文化的传承与理解离不开优秀的文言文本,而这些文本所涉的人物往往在为官、为文、为人、为学等诸方面给后人资以借鉴。
【边练边悟】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人也。少好学,博涉书记,赡于文辞。年二十余,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并州刺史高干,袁绍甥也。素贵有名,招致四方游士,士多归附。统过干,干善待遇,访以当时之事。统谓干曰:“君有雄志而无雄才,好士而不能择人,所以为君深戒也。”干雅自多,不纳其言,统遂去之。无几,干以并州叛,卒至于败。并、冀之士皆以是异统。统性俶傥,敢直言,不矜小节,默语无常,时人或谓之狂生。每州郡命召,辄称疾不就。常以为凡游帝王者,欲以立身扬名耳,而名不常存,人生易灭,优游偃仰,可以自娱,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
文中写仲长统和高干的交往,突出了仲长统哪些个性特点?
答:                                    
                                    
                                    
答案:①敢于直言;②善于识人;③不重名利。
参考译文:
仲长统,字公理,是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一带)人。年轻的时候喜欢学习,广泛阅读书籍文献,文章颇有文采。二十几岁的时候,在青州、徐州、并州(古地名,在今山西太原一带)、冀州(古代九州之一)一带游历学习,和他交往的朋友大都认为他与众不同。并州刺史高干,是袁绍的外甥。他一向尊重知名人士,搜罗从事四方游说活动的读书人,很多读书人归顺依附于他。仲长统拜访高干,高干优厚地招待他,并拿当前的一些大事咨询仲长统。仲长统对高干说:“您有远大志向但缺少雄才大略,思贤若渴却不能知人善任,这些是您要谨慎的地方。”高干一向自高自大,没有听取他的话,仲长统于是离开了高干。不久,高干凭借并州反叛,最终落得失败的结局。并州、冀州的人都因此惊异于仲长统的才华。仲长统生性豪爽洒脱,凡事敢于直言不讳,不拘泥于细枝末节,常常沉默无语,而性情变化不定,当时有的人称之为“狂生”。每一次郡府下令召见他,他总是称病不去。他一直以为凡是游说帝王的人,都是想以此立身扬名罢了,可是名不能常在,生命又容易磨灭;而悠闲自得,与世无争,却可以及时享乐人生,希望选择清静空旷的地方居住,以使自己的心志得到快乐。
2.概括事件的主要内容(情节)
情节是作品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关系的一系列事件的发展过程。就文言文而言,要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准确理清相关人物在不同时段(或任职的不同时期)依次做了哪些事情,然后按照题干的指向概括相关情节。
【边练边悟】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冯)异复因间进说曰:“天下同苦王氏,思汉久矣。今更始诸将从横暴虐,所至虏掠,百姓失望,无所依戴。今公专命方面,施行恩德。夫有桀纣之乱,乃见汤武之功,人久饥渴,易为充饱。宜急分遣官属,徇行郡县,理冤结,布惠泽。”光武纳之。
冯异是如何为刘秀分析形势,令其精神振奋,开始争夺天下的行动的?请简要概括。
答:                                    
                                    
                                    
答案:向刘秀进言:①天下百姓同受王莽之苦已久;②更始帝统兵理政无能,不被百姓拥戴;③百姓思渴明主,刘秀现在专任一方事务,施恩于民,可得百姓拥护。
参考译文:
冯异又趁机提议说道:“天下百姓同受王莽之苦,思念汉室已经很久了。现在更始帝的将领们横行暴虐,到一个地方就抢劫,百姓感到失望,没有值得亲附拥戴的人。现在您独揽一方的军政大权,应广施恩德。(正因为)有桀、纣的暴乱,才显示出汤、武的功业,正如人们经过长期饥渴后,容易得到满足。应该尽快分派官员属吏,前往各个郡县审理冤案,广布恩惠。”光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核心素养“思维发展与提升”离不开观点的提炼与生发,文言也好,白话也罢,作者往往围绕一个中心来展开内容或阐发观点。因而阅读时,把握文本的中心内容是理解作者观点和态度的关键。
【边练边悟】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洪)迈考阅典故,渔猎经史,极鬼神事物之变,手书《资治通鉴》凡三。有《容斋五笔》《夷坚志》行于世。所修《钦宗纪》多本之孙觌,附耿南仲,恶李纲,所纪多失实,故朱熹举王允之论,言佞臣不可使执笔,以为不当取觌所纪云。
朱熹对洪迈编修的《钦宗纪》有怎样的评价?理由何在?请简要概括。
答:                                    
                                    
解析:根据“以为不当取觌所纪”可知,朱熹认为不应采取孙觌的记载。结合“附耿南仲,恶李纲,所纪多失实”“佞臣不可使执笔”可知,朱熹认为孙觌节操卑下,他的记载不够客观公正。
答案:不应采取孙觌的记载。孙觌节操卑下,他的记载不够客观公正。
参考译文:
洪迈查阅考证典制和成例,泛览经典和史书,探究事物的发展演变,他前后三遍亲手抄写《资治通鉴》。有《容斋五笔》《夷坚志》流行于世。他编写的《钦宗纪》多以孙觌所记为基础,依附耿南仲,诋毁李纲,记述的多失实,所以朱熹举王允的言论,说奸邪谄上之臣不可以让他们持笔记录,认为不应该选取孙觌记录的内容。
二、文言文简答题解题“三步骤”
第一步:审题干,看要求,找到对应区域。
文言阅读主观题,题目会就文中的某一个情节或某一个人物的思想品质、性格特点等,要求学生进行分析概括。明确题目要求后,要细读文本内容,迅速在原文中找到对应答题区域。
第二步:扣文本,细思量,用技巧,巧提炼。
1.筛选摘录:若有可用的关键词句,可直接摘选原词句作答。(可解答概括内容要点类题目)
2.句意(层次)提取:若无明显关键词句,可提炼文段意思后概括作答。(可解答概括观点类题目)
3.内涵发掘:抓住关键语句或事件,前后勾连,发掘语句或事件背后隐含的意义。(可解答探寻事件原因类题目)
第三步:转换成自己的语言,条分缕析组答案。
文言文主观题与文言翻译虽都是考查对文意的理解,但不同的是:文言翻译一定要忠于原文,贴近原文逐字逐句译出;文言文主观题在文言翻译的基础上,既要忠于原文但又不能照搬原文,也不能只是简单地翻译原句,需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概括,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意进行梳理。
主观题分值为3分,得分点多为二至三个。作答时要有分条作答的意识,用小序号①②③标明。然后依据文段内容,对照题目要求,仔细阅读,条分缕析,概括出两到三点内容。
【典题示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八年,染疾危惙,太子承乾密启后曰:“尊体不瘳,请奏赦囚徒,冀蒙福助。”后曰:“死生有命,非人力所加。若修福可延,吾素非为恶;若行善无效,何福可求!岂以吾一妇人而乱天下法?”承乾以告房玄龄。玄龄以闻,太宗及侍臣莫不歔欷。朝臣咸请肆赦,太宗从之,后闻之固争,乃止。将大渐,与太宗辞诀。时玄龄以遣归第,后固言:“玄龄事陛下最久,小心谨慎,愿勿弃之。又妾之本宗,幸缘姻戚,慎勿处之权要。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但请俭薄送终,则是不忘妾也。”十年六月己卯,崩于立政殿,时年三十六。
(节选自《旧唐书》卷五十一)
概括长孙皇后临终遗嘱的要点。
[解题流程]
第一步:审题干,看要求,找到对应区域
本题要求概括长孙皇后临终遗嘱的要点,对应区域是皇后临终时说的一段话。
第二步:扣文本,细思量,用技巧,巧提炼
“玄龄事陛下最久,小心谨慎,愿勿弃之”意思是“房玄龄侍奉陛下时间最长,小心谨慎,希望不要冷落他”,这是希望太宗继续任用房玄龄。
“又妾之本宗,幸缘姻戚,慎勿处之权要”意思是“至于我的本宗族,他们因为姻亲关系被宠幸,千万不要让他们占据显要的职位”,这是希望不要让自己的亲属处于要职。
“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但请俭薄送终,则是不忘妾也”,这是希望死后丧事从简,不要铺张。
第三步:转换成自己的语言,条分缕析组答案
答:                                    
                                    
答案:①继续重用房玄龄;②不让自己的亲属位居权要;③自己死后丧事从简。
参考译文:
太宗贞观八年,长孙皇后生病垂危,承乾太子秘密禀告皇后说:“您尊贵的身体没有病愈,请您奏请父皇赦免囚犯,希望承蒙神灵的保佑。”皇后说:“生死都由天命决定,不是人力能够强加改变的。如果行善求福能延长寿命,我平生也没做过坏事;如果行善没有效果,那还有什么福佑可向神灵祈求!怎能因为我一个女人去搅乱国家的法规?”承乾太子把这事告诉了房玄龄。房玄龄又使(皇帝)知道,太宗和侍从官员没有谁不哀叹抽泣。满朝官员都请求大赦天下,太宗同意,皇后听到这事坚决劝阻,这才作罢。长孙皇后病情急剧恶化,跟太宗诀别。当时房玄龄(因犯过失)被遣归乡里,皇后坚决地说:“房玄龄侍奉陛下时间最长,小心谨慎,希望不要冷落他。至于我的本宗族,他们因为姻亲关系被宠幸,千万不要让他们占据显要的职位。我在生前既然对国家没有贡献,死后就不要多费资财。只请求节俭办理我的后事,就是没有忘记我。”贞观十年六月二十一日,在立政殿逝世,享年三十六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