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同步课时练习:8.2 第3课时 常见的碱(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同步课时练习:8.2 第3课时 常见的碱(word版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6-24 16:33: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时 常见的碱
知识点 1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特性和用途
1.下列物质的俗称与化学式不相符的是 (  )
A.干冰 CO2 B.生石灰 CaCO3
C.烧碱 NaOH D.熟石灰 Ca(OH)2
2.氢氧化钠固体露置在空气中,容易           而使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这种现象叫作    ,因此,氢氧化钠固体可用作某些气体的    。这也是氢氧化钠固体需要     保存的原因之一。
3.下列有关熟石灰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熟石灰是微溶于水的物质
B.熟石灰可由生石灰与水反应制得
C.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熟石灰可以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4.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
B.有很强的腐蚀性
C.用于制肥皂、洗涤剂,造纸等
D.氢氧化钠固体久置于表面皿上,无明显现象
5.是小庆同学归纳的几种含钙化合物的知识网络图,请根据该图回答问题。
(1)属于碱的是  。
(2)可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       。
(3)写出图中涉及的任意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知识点 2 碱溶液的化学性质
6.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甲、乙实验中两支试管中充满二氧化碳,分别倒扣在相同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水中。
(1)图甲实验的目的是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观察到试管内的液面上升,原因是
 ;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有同学认为甲实验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设计了乙实验,通过比较             ,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2)图丙实验中的现象为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铁溶液也能发生化学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7.小红同学用总结了NaOH的化学性质,即NaOH与某些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1)为了验证性质①,小红将无色酚酞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成    。
(2)性质④可说明NaOH必须密封保存,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为了验证性质③,你可以选择下列物质中的    (填字母),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
A.Na2CO3   B.HCl C.FeCl3 D.Ba(NO3)2
8.现有四种物质:①浓盐酸、②氢氧化钠溶液、③浓硫酸、④石灰水。将它们长期露置在空气中,发生化学变化且溶液质量增加的是 (  )
A.①②    B.②    C.③    D.②④
9.t ℃时,加热烧杯中的石灰水,发现溶液变浑浊。测得此时溶液的pH >7。关于溶液变浑浊的原因,同学们有两种观点:①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②Ca(OH)2与空气中的CO2反应。他们设计以下方案进行探究,其中没有意义的是 (  )
A.将装有浊液的烧杯用冰水冷却,恢复至t ℃,观察浊液是否变澄清
B.取适量浊液,过滤,往滤渣中加入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C.取适量浊液,过滤,往滤液中加入Na2CO3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D.其他条件不变,隔绝空气,再做一个加热石灰水的对比实验
10.二氧化碳是一种非金属氧化物,也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种物质。
(1)如图果将某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可观察到            ,说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如图果要除去混合气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碳,往往将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但是该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为证明两种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钙溶液,观察到               , 说明发生了化学反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除去或吸收二氧化碳往往用氢氧化钠溶液不用饱和石灰水,原因是
 。
11.为探究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王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实验现象为A中试管内液面上升,B中      。
(1)王强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
 。
(2)检验生成物:杨红向B实验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    ,观察到  ,
从而也证明了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3)你认为两实验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填字母),理由是 

(4)李莉提出疑问,她认为A、B两实验不严谨,其理由是  。
为了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她设计了如图 所示的实验。向两个装满CO2的同样规格的集气瓶中分别注入等量的NaOH溶液和蒸馏水,振荡后放在水平的桌面上,观察U形管(装有红墨水)两端液面的变化情况。请回答:
①实验中,若最终观察到U形管左端液面比右端液面    (填“高”或“低”),则证明NaOH能与CO2反应;此时右瓶内的压强    (填“大于”或“小于”)大气压。
②室温下利用此装置,还可以    (填字母)。
A.比较O2和CO2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B.比较KClO3和NaCl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C.比较饱和NaOH溶液和Ca(OH)2溶液吸收SO2气体的能力
12.[2021·邵阳] 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
A.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B.其水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C.能去除油污,可作炉具清洁剂 D.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热量
13. [2021·丽水改编] 如图是小科构建的氢氧化钙部分知识网络,其中“—”表示相连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X与图中所给物质的类别不同。请回答:
(1)酚酞溶液在Ca(OH)2溶液中显红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离子是     。
(2)列举熟石灰[Ca(OH)2]在工农业上的一种用途:           。
(3)X溶液能与Ca(OH)2溶液反应并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写出产生该实验现象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第3课时 常见的碱
1.B
2.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潮解 干燥剂 密封
3.C  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4.D  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所以氢氧化钠固体久置于表面皿上,表面会出现水珠,并慢慢溶解。
5.(1)Ca(OH)2 (2)CaO
(3)CaO+H2OCa(OH)2(合理即可)
6.(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试管内的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液体被压入试管 2NaOH+CO2Na2CO3+H2O 试管内液面上升的高度
(2)有蓝色沉淀产生,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2NaOH+CuSO4Cu(OH)2↓+Na2SO4
(3)3NaOH+FeCl3Fe(OH)3↓+3NaCl
7.(1)红色
(2)CO2+2NaOHNa2CO3+H2O
(3)C 3NaOH+FeCl3Fe(OH)3↓+3NaCl
8.B  浓盐酸有挥发性,长期露置在空气中溶液质量减少;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增加;浓硫酸有吸水性,长期露置在空气中溶液质量增加,但是发生的是物理变化;石灰水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溶液的质量减少。
9.C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变大,将浊液温度恢复至t ℃,若观察到浊液变澄清,则证明观点①正确,设计有意义;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若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不含碳酸钙,证明观点②错误,设计有意义;向滤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无论观点是否正确都会产生白色沉淀,因此设计无意义;其他条件不变,隔绝空气,再做一个加热石灰水的对比实验,若变浑浊,则证明观点②错误,设计有意义。
10.(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a(OH)2+CO2CaCO3↓+H2O
(2)2NaOH+CO2Na2CO3+H2O 有白色沉淀生成 Ca(OH)2+Na2CO3CaCO3↓+2NaOH
(3)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氢氧化钠易溶于水,二者相比,氢氧化钠能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
11.气球胀大
(1)NaOH与CO2发生反应,使容器内气压降低
(2)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现象与所加药品对应即可)
(3)A NaOH有腐蚀性,易伤到手
(4)CO2能溶于水,也能使容器内气压降低
①高 小于 ②AC
12.B  氢氧化钠的水溶液显碱性,其水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蓝。
13.(1)OH- (2)改良酸性土壤(合理即可)
(3)CuSO4+Ca(OH)2Cu(OH)2↓+CaSO4(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