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文档属性

名称 水调歌头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5-18 18:49: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清镇市第三中学语文校本研修教学设计
教师 叶 丽 时 间 2009年5月27日上午第一节
教学内容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体会词的大意并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感受词中富于想象力的语言,掌握词中苏轼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目标 1、体会苏轼喜爱人间生活,对离人的祝福之情。
2、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 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词意,掌握词中所表达的情感;
难点 赏析品味诗歌
教 学 步 骤 达到的效果
一、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 复习式导入,明确学习目标,调动学生积极性
导语: 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是极富浪漫色彩的,她易激发人的艺术联想。一钩新月,让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暮江吟》中有了“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的感慨;一轮满月,李白在《古朗月行》中就写出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充满儿童稚气的诗句;月亮的皎洁又让王齐愈以新奇的拟人手法写出了“人妒月圆频,频圆月妒人”的诗句以表达出渴望团圆的心情. 在月亮身上集中了人类多少美好的理想和憧憬。
现在请同学们说一说我们学过的关于月的诗句。
今天我们走近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词人苏轼,看看他仰望明月,会联想到什么呢? 
二、赏读诗歌
1、听配乐诵读。
要求:
A、听准字音 
阙(què) 琼(qiónɡ) 绮(qǐ) 胜(shēnɡ)
B、感知文意; C、体会情感
2、(听后教师做适当的朗读指导)展示幻灯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3、自由读,试领会诗所传达的情感。
4、全班齐读(配乐)
以朗读感知文章,读中悟情、悟景
三、品味诗歌(听音乐明月几时有) 学生自主学习,质疑,合作探究
1、借助注释理解文意,之后再用将体会到的情感通过朗读把他传递出来(疑难处展示)
把:持 朱阁:朱红的楼阁
胜: 经不住 绮户:雕花的窗户
无眠:难以成眠的人,这里指作者 何似:哪里像是
婵娟:月宫里的嫦娥,这里指明月。
2、好的地方做上双线标记,不解的地方画上波浪线。
3、小组交流解疑。
四、展示交流成果:如果时空倒流,你化身为苏轼本人,试用第一人
称说出当晚情景和心境。
(解疑中引入背景介绍:苏轼因乌台诗案备受折磨(苏轼《咏桧》诗中有“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唯有蛰龙知。”有人在神宗面前挑拨道:“陛下飞龙在天,苏轼以为不知己,反欲求地下蛰龙,不是想造反吗?”),被贬黄州。写此词时,41岁。除政治不得意外,与弟苏辙分别已达6年之久,无缘相会,时值中秋怀之。)
六、名句欣赏 尊重学生有个性的阅读
假如你通过时间旅行站在东坡大师面前,和他谈起这首词,你将
对他说些什么?
例:1.“我知道,您文中月亮代表的是……”
2.“我理解您,理解您……的心情”
3.“我敬佩您,因为您……”
4. “学了《水调歌头》,我懂得了……”
5.“我想告诉您……”读你的词,其实是在读你。
欣赏中析诗:预设问题:
1、什么样的夜?什么样的月?(小序交代写作缘由)
解疑,体会意境,把握情感
2、为什么说是“乘风归去”而不是“飞”去?(以谪仙自居)
表达了对天上宫阙的向往。为什么向往呢?因为作者政治失意,内心激烈的矛盾。
3、“欲乘风归去”和“又恐琼楼玉宇”中“欲”与“恐”矛盾吗?
诗人为什么想要乘风归去?想要离开现实,幻想忘掉一切,使精神有所寄托。但“又恐”,说明他又有所顾虑,未能忘情于现实。这里,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两方面都吸引着他,使他处在矛盾之中。
4、“何似在人间”的感慨中作者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
(苦闷——矛盾)
5、这么矛盾的心情是不是一直困扰着词人,如果不是请在词中找出语句,试分析他的心理.
A、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月亮对人不应该有什么怨恨,可是为什么它老是在人们离别时圆呢?是表现作者对月亮的埋怨,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与弟弟天各一方的遗憾和无奈。所以他用人的悲欢离合,月的阴晴圆缺这一自然的普通规律来自我安慰,自我释怀。这种胸怀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B、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有阴藏晴出,团圆残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圆全。)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只希望人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一句表现作者的一种美好的祝愿。祝愿兄弟俩的情谊开长地久,同时从另一侧面也反映弟弟的思念之情。这句话不仅表示对弟弟的思念之情,而且能推而广之,表示对天下所有与自己有类似情况的人一种良好祝愿。人月无常,自古如此。这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既然这样,唯望各自珍重,希望从共赏美好的明月中得到人生慰藉,释却离怨 )
(豁达——祝愿)
七、交流 优势互补
八、齐读全文 提高朗读技能,体现情感把握
九、小结: 回顾词意,形成健康的人生态度 h
这首词小序交代写作饱含着深奥的人生哲理,通过一个完美的文学意境表现,在美好的月色中交织着诗人对人生失意的慨叹和如何摆脱情感困扰的理智的矛盾。最后理智战胜情感,表现出诗人热爱生活、眷恋人生的思想情感。最后老师也送同学们一句话“人生失意仍需欢,莫使年华付流水”
小结语言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