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鲁教版 选择性必修3 第一单元 第三节 耕地与粮食安全课件(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鲁教版 选择性必修3 第一单元 第三节 耕地与粮食安全课件(共4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6-24 17:48: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地理
鲁教版
选择性必修3
第三节 耕地与粮食安全
课标要求 运用图表,解释中国耕地资源的分布,说明其开发利用现状,以及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素养解读 1.结合相关材料,认识我国粮食生产的资源基础,说明我国粮食生产所面临的主要安全风险,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2.通过图文、数据等资料,了解我国维系粮食安全的主要途径,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3.通过资料,运用综合思维说明耕地保护对维持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逐点探究(一) 耕地资源的价值与我国耕地资源
[必备基础]
1.耕地的概念与类型
(1)定义:指 土壤经过农业生产活动的利用、培育和改良,形成的适宜种植 的土地。
2.世界耕地资源的特点及价值
(1)耕地资源的类型:已开发利用的 和尚未开发利用的宜耕荒地。
自然
农作物
耕地
(2)世界耕地资源的特点:数量的 ;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
(3)耕地资源的价值
价值 体现
经济价值 农业生产最基本的_________
社会价值 农民生活、 、养老的重要依靠;保障国家________的基石;维护社会稳定
生态价值 构成生态系统,具有 、净化环境、涵养水源、维持生物多样性等作用
稀缺性
生产资料
就业
粮食安全
调节气候
3.我国耕地资源的特点
角度 特点 表现
耕地 数量 耕地总量多,人均________ 截至2016年底,我国耕地总面积居世界第__位,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 。“人口多, ”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耕地 质量 耕地总体质量不高,____耕地少 我国耕地总体质量不高,严重影响耕地的_____能力和农业生产效益
占有量少
一半
人均耕地少
产出
优质

空间 分布 耕地分布不均,东部___西部___ ①东部 是我国耕地的主要分布区;
②南方地区以 为主,北方地区以 为主;
③西北非季风区耕地数量少,且分布____
后备 资源 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开发难度大 ①耕地后备资源总量不足,质量较低,以荒草地、 、内陆滩涂和裸地等为主;
②耕地后备资源集中连片少,分布零散,主要分布在新疆、 、河南、云南、甘肃等地区
续表
季风区
水田
旱地
零散
盐碱地
黑龙江


4.我国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利用现状 成因分析
耕地总量 呈 趋势 ①耕地加速流向 用地;
②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湖等 的实施;
③ 造成的耕地损毁
耕地质量 呈 趋势 ①非农建设大量占用 ,而新补充的耕地质量较差,造成耕地总体质量下降;
②耕地负荷重,长期 ,加之水土流失、土壤酸化、次生盐渍化的影响,使得耕地 含量下降, 严重;
③大量施用农药、化肥,以及工业“三废”污染、“白色污染”和重金属污染等,造成 和耕地污染
耕地集约利用 程度____ ①大力推广现代农业 ;
②积极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和 等耕地制度的改革
非农建设
减少
生态政策
自然灾害
良田
下降
重用轻养
有机质
耕地退化
土壤板结
科技
土地流转
提高
[关键能力]
我国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的特征及表现
特征 表现
人均耕地少,后备耕地资源有限 我国的耕地面积约占世界的9.5%,但人均耕地面积仅有世界平均水平的40%
随着人口持续增长和各类建设用地的扩展,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可开发的后备耕地资源数量少、质量低,开发难度大
耕地质量总体欠佳,退化和污染问题严重 我国约70%的耕地为中、低产田
已垦耕地存在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肥力降低等问题
已垦耕地遭受“三废”、化肥和农药残留、农膜等污染
耕地空间分布不均,水土资源配置不佳 我国约90%的耕地分布在季风气候区,东部平原丘陵地区集中了我国70%以上的耕地
南方水热资源充足,耕地以水田为主,多优等地和高等地;北方水热资源有限,耕地以旱地为主,多中等地和低等地;西北地区耕地仅分布在水资源条件相对较好的绿洲
农业气象灾害频发,粮食产量年际波动大 受季风气候影响,我国农业气象灾害种类多、频率高、强度大,平均每年约有30%的播种面积受灾。在重大水旱灾害发生的年份,我国粮食总产量减少10%以上
续表
[学科素养]
2020年8月17日,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已经连续5年粮食生产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夏粮也实现了丰收,创历史新高,夏粮产量比上年增长0.9%。但在产量大幅增长的同时,玉米、稻谷阶段性过剩特征明显,小麦优质品种供给不足,大豆产需缺口巨大。此外,粮食生产日益向东北等水热条件并不占优势的北方核心产区集中,13个粮食主产区占全国粮食产量的75%以上,粮食跨区域流通和平衡的压力越来越大。
[思考探究]
1.根据材料分析,我国粮食生产在哪些方面存在盲目性?
提示:在粮食品种、粮食质量、粮食分布地域方面都存在盲目性。
2.中国粮食流通成本偏高,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要高一倍以上,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产销区距离大,运距远。
[训练评价]
东北地区作为国家的粮仓,保障粮食安全责任重大。近年来,盲目追求高产,东北稻作生产区域施肥量增加。目前,东北地区水稻产量和种植面积比例不断增大,多数耕作区使用坐水种耕作模式,即先在土壤中灌水,后下种和施肥,将种子和肥料放在湿土上,及时覆土。下图示意2010~2015年东北地区化肥施用量变化图。据此完成1~3题。
1.东北稻作生产区域因长期施肥可能导致 (  )
①土壤肥力上升 ②经济成本增加 ③引发作物病害 ④作物抗旱性能增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目前,东北地区粮食产量和种植结构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
A.施肥数量增加 B.全球气候变暖
C.交通条件改善 D.市场需求变化
3.当地使用坐水种耕作模式,主要是为了 (  )
A.保温,防止幼苗冻伤 B.净水,防止土壤盐渍化
C.保墒,提高出苗率 D.增湿,防止土地沙漠化
解析:第1题,据材料可知,东北稻作生产区域化肥施用量呈增加趋势,大量施用化肥,短期内会使土壤肥力上升,长期会使土壤板结,破坏土壤结构,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经济成本增加、引发作物病害等。作物抗旱性能与化肥施用量关系不大。第2题,施肥数量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状况的因素,与粮食种植结构无关;在材料中未能反映出全球气候变化对粮食结构的影响;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可以促进粮食外运,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粮食产量的提高,但是最终决定粮食产量和种植结构的是市场;市场需求是决定作物品种、种植规模的关键因素。第3题,由材料可知,坐水种耕作模式即先在土壤中灌水,后下种和施肥,将种子和肥料放在湿土上,及时覆土,这样可以保持土壤水分(保墒),提高出苗率。
答案:1.B 2.D 3.C 
读下图,完成4~5题。
我国2008~2018年耕地减少结构示意图
4.关于我国耕地结构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农业结构调整导致耕地面积减少越来越多
B.生态退耕对耕地变化影响最大
C.灾毁耕地面积总体趋势是增多
D.建设用地面积总体趋势是减少
5.生态退耕试点地区针对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  )
①酸雨 ②水土流失 ③土地荒漠化 ④臭氧层破坏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第4题,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农业结构调整导致耕地减少的状况有随时间推移越来越少的趋势,生态退耕对耕地减少影响最大,灾毁耕地总体呈现越来越少的趋势,建设用地总体变化不大。选B。第5题,土地生态建设的主要措施有防治荒漠化、治理水土流失、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酸雨、臭氧层破坏都是大气污染,与生态退耕的联系较小。选C。
答案:4.B 5.C 
逐点探究(二) 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
[必备基础]
1.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粮食安全是维系我国经济社会稳定的“ ”,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
2.保障粮食数量安全与保护耕地数量
(1)保障粮食数量,即 和储备足够多的粮食。
(2)粮食需求增长
①人口多,粮食消费需求大,粮食消费总量居世界第___位。
②我国居民饮食结构有所 ,对肉、禽、蛋、奶、食用油等食品的消费需求促使工业和畜牧业用粮增长加速。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___大粮食进口国。
压舱石
生产
改善


(3)保护耕地数量
坚持 的基本国策,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同时因地制宜、合理开发耕地 资源。
3.保障粮食质量安全与提高耕地质量
(1)确保人们吃到“放心粮”
①重要性:粮食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 和生命安全。
②市场需求:当前百姓对粮食 的要求越来越高,绿色、有机、有
的粮食产品日益受到欢迎。
切实保护耕地
后备
身体健康
质量
地理标志
(2)提高耕地质量
①控制和消除土壤 ,加强对工业“三废”的治理,禁止向耕地任意排放各种污染物。
②合理施用 和化肥,减少农药、化肥在耕地中的残留。
③通过增施 、改变耕地制度、换土、深翻等手段,维持土壤肥力。
(3)我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基本内容和三大支柱
①基本内容: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 支撑。
②三大支柱:藏粮于地、 、藏粮于民。
污染源
农药
有机肥
科技
藏粮于技
[关键能力]
1.我国耕地保护的措施
(1)耕地数量的保障措施
措施 具体做法 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     实行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划定了具有法律效力的耕地红线,确保耕地保有量在18亿亩以上,确保基本农田不低于15.6亿亩(1亩=1/15公顷) 已经确定的耕地红线绝不能突破
已经划定的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绝不能随便占用
建设占用多少基本农田,就要补充多少数量和质量相当的基本农田,做到占补平衡
提高土地利用率 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用地 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
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优地
禁止闲置、荒芜耕地
鼓励合理开发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 (2)耕地质量的保障措施
措施 具体做法
保护与改善耕地质量和可持续利用能力,实现以质换量、藏粮于地 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
改良土壤,提高肥力,防治土地污染,防治土地退化
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水土保持与坡耕地改造、高效节水等水土资源保护项目
高产田的稳产保育和中、低产田的地力提升
针对各区域中、低产田存在的突出问题,确定了各区域的耕地质量提升任务
2.我国维护粮食安全的其他途径
在粮食生产对粮食安全的基本保障基础上,我国还通过跨区域调剂、国际贸易和粮食储备等手段对粮食安全进行调节。
其他途径 作用 表现 安全风险
粮 食 的 跨 区 调 剂 解决粮食生产与消费空间配置不均衡的问题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维持着“南粮北运”的格局,从有余粮的南方调拨大米到北方,主要用于保障北方缺粮地区居民的食用粮需求 我国粮食净调出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南、安徽等省区。然而,这些省区都易受农业气象灾害影响,如果同时或大部分遭受重大自然灾害,将严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
从1985年起,我国粮食供需的空间调配演变为“北粮南运”,从北方余粮区流向南方缺粮区的粮食以玉米为主,主要是适应畜牧业发展对饲料用粮的需求 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包括谷物和大豆)市场 是我国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以净进口谷物为主,主要通过进口小麦,解决我国食用粮总量不足与结构性短缺的问题 进口大豆可以充分利用国外自然资源,但过度依赖进口会导致我国大豆和以大豆为原材料的产品受制于他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粮食安全
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我国粮食进出口大体平衡 21世纪以来,我国粮食净进口量持续增加,其中进口大豆约占进口粮食总量的60%,占大豆消费总量的80%以上 建立粮食储备 具有救荒、调节国内外粮食市场秩序和应对突发事件等功能 “统购统销”政策和国家粮食储备制度
续表
[学科素养]
2021年6月25日是第31个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自然资源部将围绕节约集约用地和加强耕地保护、新《土地管理法》实施等内容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各地、各单位要大力宣传党中央对加强耕地保护的决策部署,大力宣传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宣传必须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以及各地做好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的经验做法。
[思考探究]
1.我国耕地资源面临什么样的问题?我国耕地短缺的原因还有哪些?
提示:非农业用地增加,导致耕地面积减少。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土地退化现象严重;质量低的耕地比重大。
2.我国土地退化的表现主要有哪些?
提示: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等。
3.依法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对于我国粮食安全有什么意义?
提示: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以满足我国未来人口和国民经济发展对粮食等农产品的需求,为农业生产乃至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起到保障作用。
[训练评价]
[典题例析] (2020·江苏高考)我国粮食产量自2004年以来连续16年增长,有效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下图为我国不同区域三个年份粮食产量占比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区域中,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不断增大的是 (  )
A.华北平原       B.东北区
C.西南区 D.东南沿海区
(2)制约蒙新区粮食生产地位进一步提升的主要因素是 (  )
A.土地资源 B.水资源
C.经营规模 D.机械化水平
[思路点拨]
[答案] (1)B (2)B
[对点训练]
自然资源部发布的《关于全面实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的通知》中要求坚决防止永久基本农田“非农化”。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主要目的是 (  )
A.大力发展农业 B.控制城市规模
C.解决农民就业 D.保护耕地资源
2.下列措施可以缓解我国耕地“非农化”的是 (  )
A.生态退耕 B.围湖造田
C.调整农业结构 D.促进城市发展
解析:第1题,我国人口众多,必须保证粮食的稳定供给,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主要目的是保护耕地资源,保证粮食稳定。大力发展农业、控制城市规模不是主要目的。解决农民就业,可以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第2题,可以缓解我国耕地“非农化”的是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生态退耕、促进城市发展,会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加重耕地“非农化”。围湖造田可使耕地面积增加,但破坏生态环境。
答案:1.D 2.C 
中央储备粮,是指中央政府储备的用于调节全国粮食供求总量、稳定粮食市场,以及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突发事件等情况的粮食和食用油。据此回答3~5题。
3.材料显示的是我国哪一项确保粮食安全的措施 (  )
A.跨区域调剂 B.国际贸易
C.粮食储备 D.全面监管
4.对该项举措作用的叙述,有误的是 (  )
A.可以救荒
B.积极出口国外市场
C.应对突发事件
D.对粮食安全起到“蓄水池”作用
5.下列哪一种情况当时最有可能动用了中央储备粮 (  )
A.非洲局部战争导致出现大量难民
B.江淮地区出现伏旱
C.四川汶川地震
D.国际市场粮食价格下降
解析:第3题,材料是对“中央储备粮”的解释,很显然是建立“粮食储备”的举措。第4题,粮食储备是维护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制度,不是为了出口粮食。第5题,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地震,突发性强,灾情严重,属于重大自然灾害,达到了动用储备粮的条件。
答案:3.C 4.B 5.C 
[体系构建]
[学以致用]
1.从“南粮北调”到“北粮南运”,中国农业经历千年形成的粮食产销格局在最近的30年间被彻底改变了。“北粮南运”的“北”和“南”有两种含义:对于京津地区,“北”指东北地区;对于东南地区和西南地区,“北”指东北地区和冀鲁豫地区。对于东北地区,“南”指京津地区、东南地区和西南地区;对于冀鲁豫地区,“南”指东南地区和西南地区。
请思考:
(1)“北粮南运”的粮食主要输出地和输入地分别有哪些?
提示:输出地:东北地区和冀鲁豫地区。
输入地:京津地区、东南地区和西南地区。
(2)作为主要的粮食输入地,京津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什么需要输入大量的粮食?
提示:经济发达,城镇化水平高,人均耕地面积少,粮食需求量大;农业生产以城郊农业为主,主要农产品为蔬菜、水果、乳畜产品、水产品等。
2.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带领全国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为国家长治久安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并且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很多国家禁止粮食出口,我国粮食安全受到广泛关注。当前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与农业生产用地矛盾不断凸显,保障粮食供给任务仍然艰巨。吉林省是我国粮食生产大省,也是国家确定的粮食主产区之一,其农业生产专业化、机械化水平较高。
请思考:
(1)我国粮食生产专业化的意义。
提示: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便于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请你为我国粮食生产提出合理化建议。
提示:确保粮食的种植面积;兴修和检修水利设施;加大科技投入,培育新品种;加强灾害(气象灾害、虫灾等)的防治,确保粮食高产、稳产。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