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9张PPT)
地理
鲁教版
选择性必修3
第四节 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
课标要求 结合实例,说明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素养解读 1.结合资料,明确海洋空间资源的构成。
2.结合实例,运用综合思维,说明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
3.认识我国海洋国土资源现状,维护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权益。
逐点探究(一) 海洋空间资源概述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
[必备基础]
1.海洋空间资源概述
(1)海洋空间资源的概念
海洋空间资源是指海洋水体所占据的空间,也称海域,主要由水体、礁石、海岛、海床(包括海底和底土)和海岸线、潮间滩涂等构成。
(2)海洋的功能
主要功能 主要用途
生产场所 、海上发电、海洋油气开采等
仓储场所 建设海上油库、 等
交通运输场所 建设 、航道、机场、跨海桥隧等
生活场所 、建设海上城市等
军事场所 潜艇活动、建设 等
海水养殖
海底仓库
港口
观光休闲
海底基地
(3)我国海洋空间资源
拥有完全主权的海域 内水 渤海、 等
领海 黄海、东海、南海部分海域,台湾以东
__________海域和部分岛屿周围海域
拥有相关权益的海域 拥有 区的某些管制权,同时依法拥有 、大陆架、公海、国际海底等 琼州海峡
太平洋沿岸
毗连
专属经济区
2.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
(1)耕海牧渔
开发方式 综合利用人工鱼礁、深水网箱、深水养殖船、海上平台等现代海洋工程技术,实现对海洋 资源、渔业资源及海洋生物资源的集约式立体开发利用;通过伏季休渔和增殖放流等方法,建立 ,用于栽培海带、紫菜等海藻,养殖鱼、虾、蟹和贝类
意义 实现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维护我国食品安全和 安全
空间
海洋牧场
生态
(2)海洋运输线
①构成:海上航道、 、海底隧道、海底管道和跨海大桥等。
②意义:是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与 的重要通道;对我国资源安全、 安全、军事安全都很重要。
(3)填海造地
开发方式 通过人工技术将海域变为陆地
影响 有利 可以满足工业化、城市化对 的需求;为军事设施建设提供土地,对维护 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不利 导致滨海 消失、自然岸线减少;改变海洋环境,影响海洋生物、鸟类的栖息、繁殖和迁徙
海港
国际贸易
空间资源
国土
湿地
(4)海岛开发
开发方式 供人类长久居住,发展海洋渔业、开发 资源、实施海岛旅游
限制条件 面积较小、缺乏 ,自然环境相对封闭、单一,生态系统比较脆弱
重要意义 国家 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海洋经济、拓展海洋空间的重要依托;捍卫国家权益、保障_________的战略前沿
矿产
淡水
领土
国防安全
[关键能力]
1.海洋资源的分类及利用
分类 利用举例
海洋物质资源 海洋非生物资源 海水资源 海水本身资源 冷却用水、盐土农业灌溉、海水养殖、海水淡化
海水中溶解物质资源 晒盐,提取钾、镁、铀、锉等元素
海洋矿产资源 海底石油、天然气 产量占世界油气产量的近 1/3,储量是陆地的40%
滨海砂矿 冶金、建材、化工和工艺的金属和非金属砂矿
海底煤矿 陆地煤矿的重要补充
大洋多金属结核和海底热液矿床 锰、镍、钴、镉、金等多种陆上稀缺的金属资源
海洋物质资源 海洋生物资源 海洋植物资源 食物、药物、化工原料、饲料、肥料、生态保护
海洋无脊椎动物资源 食物、饲料、饵料
海洋脊椎动物资源 食物、饲料、饵料食物、科学研究、旅游观光、军事
续表
海洋空间资源 海岸空间资源 用于运输、工农业、城镇、旅游、科教等
海面空间资源 可建设人工岛屿、海上机场、工厂和城市等
水体空间资源 水下交通工具运行空间、观光旅游、体育运动和人工渔场等
海底空间资源 海底隧道、海底居住、通信线缆、运输管道、倾废场所
续表
海洋能源 海洋潮汐能 均可通过技术手段被转化为电能,是不枯竭的无污染能源,是当前可再生能源的研究热点和重要的组成部分
海洋波浪能 潮流/海洋能 海水温差能 海水盐度差能 续表
2.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主要方式 形式 利用空间
生产场所 海水养殖、海上发电等 海域上空、海面及水体、海底
仓储场所 海上油库、海底仓库等 海岸海底空间
交通运输场所 建设港口、航道、机场、跨海桥隧等 海面及水体、海岸带
生活场所 观光休闲、建设海上城市等 海面及水体、海底空间
优点 缺点
空间范围广阔,降低用地成本,保证用地量;不与民争地,无须移民搬迁;可以开展海面—水体—海底立体化综合利用;水下环境相对稳定,适于仓储等。减轻对城市的污染和影响;大容量、抗干扰;安全性较强;海洋气候适宜、旅游资源独特丰富,利于开展海洋娱乐活动和人类居住 海上活动要面对多变的天气和海水运动;深海活动要适应黑暗、高压、低温和缺氧的环境。海水的腐蚀性强,海冰的破坏性大,对工程设备材料和结构有严格要求,使得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技术难度大,资金投入大,风险大
续表
[学科素养]
从高空俯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迪拜,依稀可见两颗巨
大的棕榈树漂浮在蔚蓝色的海面上。仔细辨认,棕榈树竟是
由一些错落有致、大大小小的岛屿组成。除棕榈树外,还能
看到由300多个岛屿勾勒的一幅世界地图。这一派奇特景象并非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是迪拜雄心勃勃的人工岛计划——棕榈岛工程的一部分。为了建造该工程,8 000万立方米的土石被填进海里,还专门修建了一条12 km长的防护堤。
[思考探究]
1.人工岛是人类利用海洋空间的哪种方式?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利用海洋空间资源的方式?
提示:人工岛属填海造地。人类对海洋空间开发方式还有耕海牧渔、海岛开发、港口及交通运输线建设等。
2.除海上城市外,海洋空间资源还有哪些用途?
提示:海水养殖、海上发电、海上油库、海底仓库、港口、航道、机场、跨 海桥隧、观光休闲、潜艇活动、建设海底基地等。
[训练评价]
[典题例析] (2019·天津高考)天津滨海新区发挥临海优势,采取多种举措,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读图,回答(1)~(2)题。
图1
图2
(1)集中分布在滨海新区北部的四处景观(见图1),共同反映了当地着力发展的产业是 ( )
A.船舶制造与维修 B.海洋文化旅游
C.水产养殖与捕捞 D.远洋货物运输
(2)政府有关部门在沿海滩涂上放置人工礁石,引种盐生植物(见图2),其目的主要是 ( )
A.保护海岸,净化海水
B.恢复生态,美化环境
C.增加湿地,吸引鸟类
D.开发滩涂,海水养殖
[思路点拨]
[答案] (1)B (2)A
[对点训练]
海洋是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对海洋的开发。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叙述中,不属于海岸带开发利用优势的是 ( )
A.地理位置优越 B.森林资源丰富
C.生物生产力高 D.海岸带经济活动密集
2.下列关于滩涂开发利用现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滩涂主要用于开发海滨浴场
B.滩涂主要用于开采矿产资源
C.滩涂可作为水产养殖场地
D.滩涂主要用来种植粮食
解析:第1题,有些海岸带虽然有森林资源,如红树林海岸,但海岸带地区森林资源不丰富。第2题,滩涂养殖是沿海地区利用滩涂的主要方式之一。
答案:1.B 2.C
右图示意荷兰于2018年8月建造的世界首个“漂浮农场”,
它漂浮在鹿特丹港海面上,总面积约1 200 m2,有走廊与陆
地连接。“漂浮农场”分为上下两层,上层顶部装有太阳能
光伏电池板,其他四面为透明玻璃墙。上层为奶牛放养区,下层有牧草区(通过无土栽培及LED照明控温种植)、牛奶生产区、奶牛排泄物处理区等。据此完成3~5题。
3.建造“漂浮农场”的最基本条件是当地拥有 ( )
A.宽阔的较深水域 B.先进的技术水平
C.充足的光照条件 D.便捷的交通运输
4.荷兰政府鼓励发展“漂浮农场”的首要目的是 ( )
A.节省劳动力 B.促进生态循环
C.缓解土地紧缺 D.应对全球变暖
5.与荷兰的天然牧场相比,“漂浮农场”生产的突出优势是 ( )
A.投入成本更低 B.受季节变化影响较小
C.产品质量更优 D.对环境没有污染
解析:第3题,“漂浮农场”总面积1 200 m2,故建造“漂浮农场”的最基本条件是宽阔的较深水域,荷兰是个临海国家,有广阔的海域,为建造“漂浮农场”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技术是无形的,是可以转移的,先进的技术水平不是当地需要具备的最基本的条件;荷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多雨,光照条件差;交通条件是普遍性条件,便捷的交通不是建造“漂浮农场”的最基本条件。第4题,“漂浮农场”建在海上,不占用土地,荷兰是填海造地大国,人多地少,故首要目的是缓解土地紧缺。第5题,与荷兰的天然牧场相比,“漂浮农场”牧草通过无土栽培及LED照明控温种植,受自然环境影响小,所以其生产的突出优势是受季节变化影响较小。
答案:3.A 4.C 5.B
逐点探究(二) 维护国家海洋空间资源安全
[必备基础]
1.维护国家海洋空间资源安全的必要性
维护国家海洋空间资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利益,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政治、经济、安全、文明进步的走向。
2.维护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权益
(1)妥善解决我国面临的 ,是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基础。
(2)保障海洋 安全至关重要。
(3)运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手段,确保国家对所属海域的控制和使用,让国家海洋权益得到 和充分保障。
海洋纠纷
运输通道
广泛认同
3.合理开发利用海洋空间资源
[关键能力]
1.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及作用
在各种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国土空间的增大意味着可从中获得更多数量和种类的资源,这对增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供给十分重要。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有以下方式:
开发利用方式 作用
对陆地空间进行扩展和延伸 围海造地、填海造陆、建造人工岛屿或海上城市 拓展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空间,缓解陆上特别是沿海地区土地资源紧张的局面
在海岸、海上或海底修建桥梁、隧道、机场、港口和管线等设施 改善岛屿与陆地的通达性
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洋石油、天然气及其他矿产资源 可丰富资源类型,缓解陆地上资源紧缺的局面,对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意义重大
海底可为易燃、有毒、有放射性的资源提供储藏场所。海底水温低且变化平缓、压力稳定,可用以储存石油、矿石、化工原料、核燃料等 节省日益紧缺的陆上土地资源,减少这些资源对陆上环境的潜在威胁
2.开发和利用海洋空间资源的战略意义
3.加强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维护我国的国家安全
我国可主张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我国还拥有总长约1.8万千米的大陆岸线和总长约1.4万千米的海岛岸线,以及大大小小的海岛11 000多个。这些海域、海岸线和岛屿等一起构成了我国广阔的海洋空间资源。对其有效管控,积极进行开发利用,对维护我国的国家安全极其重要。
[学科素养]
美济岛是我国南海一个较大的珊瑚礁,面积大约为56.6 km2,
是南海地区罕见的战略要地。美济岛附近海洋资源丰富,但是没
有饮用水,也没有瓜果蔬菜,只能靠渔船从陆地上运输。后来国
家为了改善驻岛居民的生活条件,决定启动吹沙填海工程,扩大岛屿面积,修建机场,植树造林,将美济岛彻底改造成为一个真正的海岛。
[思考探究]
1.结合材料,说明在南海填海需克服哪些困难。
提示:高温炎热;海水腐蚀;气象灾害;淡水、食物短缺;注意保护海洋生态等。
2.分析在美济岛造地有哪两方面的重要意义。
提示:有助于维护我国海洋权益;获得海洋资源(生物、矿产、旅游等)。
[训练评价]
[典题例析] (2020·全国卷Ⅰ)利用大型挖泥船将海底岩石搅碎,并将碎石和泥沙一起吹填造地,成为在海中建设人工岛的主要方式。下图示意人工岛地下淡水分布。据此完成(1)~(2)题。
(1)参照上图,在造岛物质满足水渗透的前提下,人工岛形成并保持相对稳定的地下淡水区的条件是 ( )
①降水充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②降水充沛且季节集中
③人工岛足够长 ④人工岛足够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人工岛的地下淡水一般不作为日常生产生活水源,主要因为其 ( )
A.取水难度大 B.开采周期长
C.水质较差 D.储量较少
[思路点拨]
1.针对图示,挖掘隐含信息
地下淡水与咸水交汇处形成淡/咸水界线,若淡水区下渗较___,则分界线向海岸线方向扩展;若淡水区下渗较___,则分界线向人工岛中部收缩。
2.结合设问,准确调用知识
第(1)题,设问指向为保持地下淡水区相对稳定,即淡水区雨水下渗要相对稳定,结合选项,从 、 影响下渗两个角度分析即可。
气候
地形
多
少
3.综合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第(2)题,要求分析人工岛地下淡水一般不作为日常生产生活水源的原因。首先结合人工岛的成因明确人工岛面积一般较小,降水后渗透到地下水量有限,因而地下淡水 ,且开采利用周期___;地下淡水多为潜水,取水难度___;人工岛上人口较少,生产生活污水少,地下淡水水质较好。
[答案] (1)B (2)D
储量较少
短
小
[对点训练]
三沙市是我国纬度最低的地级市,主要管辖西沙、中沙、南沙三个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据此完成1~2题。
1.海南省三沙市最主要的职能是 ( )
A.海洋开发利用 B.海洋环境保护
C.海洋防灾减灾 D.维护海洋权益
2.为促进海岛的开发,特别是无居民海岛(不作为常住户口居住地的岛屿、岩礁和低潮高地等)的开发,首先要完善的设施有 ( )
①交通运输设施 ②能源供应设施 ③淡水供应设施 ④机场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第1题,设立三沙市是我国政府在南海行使主权、发展南海经济、维护我国领土完整的重大举措,故海南省三沙市最主要的职能是维护海洋权益,D正确。第2题,为促进海岛的开发,特别是无居民海岛(不作为常住户口居住地的岛屿、岩礁和低潮高地等)的开发,首先要完善交通运输设施、能源供应设施、淡水供应设施等,①②③正确;对于不作为常住户口居住地的岛屿来说,机场的作用很小,机场不是首先要完善的设施。故选B。
答案:1.D 2.B
浙江省东部沿海的象山港北靠杭州湾,港湾优良,开发利用强度不断增大,海岸线也在不断变化。下图为1985~2015年象山港人工化强度与岸线长度的关系图。据此完成3~5题。
3.图中四条折线分别对应整体岸线、自然岸线、人工岸线、海岸人工化强度的是 ( )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④③②① D.①③②④
4.浙江省象山港海岸开发过程中 ( )
A.人工开发强度增大,改变海岸地质构造
B.海岸人工化强度增加,海岸抗侵蚀能力增强
C.自然岸线缩短,海洋生态恶化
D.人工岸线增长,生物多样性增加
5.随着全球变暖,对浙江海岸资源的影响是 ( )
A.岛屿海岸线增长,岸线资源更加丰富
B.海岸线增加,岸线资源增加
C.舟山渔场鱼类游往其他地区
D.浮游生物生长加快,吸引更多的鱼类
解析:第3题,整体岸线长度短期内一般变化不会过于强烈而且最长,为①;随着开发强度的增加,人工岸线增长,自然岸线减少,且人工岸线与自然岸线之和为整体岸线,据图可知,④为自然岸线,③为人工岸线;海岸人工化强度不断加强,为②。选择B。第4题,人工开发强度增大,但不能改变海岸地质构造,A错;海岸人工化强度增加,海岸抗侵蚀能力会减弱,B错;自然岸线缩短,海洋生态恶化,C正确;人工岸线增长,海洋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D错。选择C。第5题,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岛屿海岸线变短,A错;海岸线不会增加,B错;水温变化不大,舟山渔场鱼类不会游往其他地区,C错;水温升高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浮游生物生长加快,吸引更多的鱼类,D正确。
答案:3.B 4.C 5.D
[体系构建]
[学以致用]
1.珊瑚礁是珊瑚虫的骨骼经漫长的地质时期形成的岛礁。珊瑚生长受水温、盐度、光照等因素影响。在我国南海,珊瑚礁的类型主要有紧密连着大陆或岛屿的岸礁和中部为潟湖、边缘礁坪围封的环礁,而在海南岛的河流入海口处缺失岸礁类型。位于我国南沙群岛北部的渚碧礁,是中部水深20 m左右潟湖的封闭型环礁。低潮时,礁坪基本露出,潟湖水体与外海海水不能交换;高潮时,外海海水能漫入潟湖。潟湖、礁坪都分布着不同鱼类与珊瑚。通过吹沙填海,渚碧礁永陆面积达4.3 km2,在岛上建有机场、灯塔等设施。
请思考:
(1)海南岛的河流入海口处缺失岸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河流入海口处盐度较低;入海泥沙较多,海水透明度差,光照不足,不利于珊瑚生长。
(2)从自然环境角度,说明在渚碧礁人工造岛过程中需要克服的困难。
提示:风浪大,海水侵蚀作用强;岛礁面积小,淡水缺乏;位于热带海域,高温、高湿、高盐。
(3)请说明岛上机场与灯塔等设施的地理意义。
提示:机场有利于提供航空服务;便于与我国大陆联系(加强对外联系);利于岛屿旅游开发和海洋管理。灯塔利于保障国际航线通航安全;为海上搜寻救助、防灾减灾提供基础设施支持;有利于降低船舶溢油风险,保护南海海洋生态环境。
2.石斑鱼是一种低脂肪、高蛋白的上等食用鱼,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海洋经济鱼类之一。石斑鱼广泛栖息于全球热带和亚热带的岛礁海域。美济礁是南沙群岛中第一大岛,距离三亚1 000多千米,是我国石斑鱼主要的养殖基地。养殖区域位于潟湖内,水温、水质、盐度常年稳定。石斑鱼的流通渠道首先是满足海南省的市场需求,其次是通过海运、空运、陆运的各种运输方式销往北京、上海、珠江三角洲等地。
请思考:
(1)分析选择在美济礁养殖石斑鱼的主要原因。
提示:地处南沙群岛东部海域,纬度较低,靠近赤道,水温、盐度相对稳定,适合石斑鱼的生长;受台风天气的影响小;受洋流的影响较小,养殖成活率高;远离大陆,受污染小,水质好。
(2)说明目前美济礁从事石斑鱼养殖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提示:远离大陆,生产和生活补给、医疗救治、海难救助等条件差,抗风险能力低;离大陆远,各项费用投入和支出都远高于近海养殖。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