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鲁教版 选择性必修3 第一单元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课件(共6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鲁教版 选择性必修3 第一单元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课件(共6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6-24 17:50: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9张PPT)
地理
鲁教版
选择性必修3
地理真奇妙1 一棵树的价值
据印度加尔各答农业大学德斯教授计算,一棵正常
生长到50年树龄的树,对其群落的贡献价值近20万美元。
在50年的生长过程中,一棵树每年至少会生产1吨氧气,
这些氧气价值约31 200美元;同时,其防止大气污染的价值约62 500美元。
树木在半个世纪的生活中,防止土壤侵蚀、增加土壤肥力可创造的价值约31 230美元;其涵养水源、促进水分再循环的效益约为37 500美元;作为鸟类和其他动物栖息地的环境价值约为31 250美元,并生产2 500美元的蛋白质。以上的计算还不包括树木的开花和结果。而实际的木材仅仅只是以数十美元至数百美元的价格出售。
一棵树的价值何在?我们应如何保护森林资源?
地理真奇妙2 国产首座第三代核电“华龙一号”
2021年1月30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建福
清核电5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营,标志着我国在三代核电技术领
域跻身世界前列,成为继美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家之后真正
掌握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核电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跻身世界第一方阵,向建设核工业强国迈出坚实一步。
作为中国高端制造业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华龙一号是当前核电市场上接受度最高的三代核电机型之一,设计寿命为60年,反应堆采用177堆芯设计,堆芯设计换料周期为18个月,创新采用“能动和非能动”相结合安全系统及双层安全壳等技术,在安全性上满足国际最高安全标准要求。华龙一号首堆所有核心设备均已实现国产,所有设备国产化率达88%,完全具备批量化生产能力。
华龙一号建设的意义有哪些?
地理真奇妙3 我国粮食生产“十七连丰” 
国家统计局2020年12月10日发布数据,2020年全国粮食总产
量为13 390亿斤,比上年增加113亿斤,增长0.9%。我国粮食生
产实现了“十七连丰”,产量连续6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但
在产量大幅增长的同时,玉米、稻谷阶段性过剩特征明显,小麦优质品种供给不足,大豆产需缺口巨大。此外,粮食生产日益向东北等水热条件并不占优势的北方核心产区集中,13个粮食主产区占全国粮食产量的75%以上,粮食跨区域流通和平衡的压力越来越大。
如何实现我国粮食产量的继续增长,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课标要求 结合实例,说明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素养解读 1.结合实例,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属性,明确自然资源的分类。
2.结合实例,运用综合思维,说明自然资源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通过查阅资料,探讨维护国家资源安全的意义,培养人地协调观核心素养。
逐点探究(一) 认识自然资源
[必备基础]
1.自然资源概述
(1)概念:指在一定 和技术条件下,能够为人类利用并产生 的自然环境要素的总称。
(2)属性: 属性和 属性。
(3)条件:①可以直接从 获得;②能够用于生产和生活。
社会经济
价值
自然
经济
自然界
2.自然资源的分类
通常,人们按照自然资源是否可以更新或再生,将其划分为 和
两大类。
特征 举例
可再生 资源 在特定时空条件下,只要 、保护得当,可再生资源就能够不断更新、____利用 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等
非可再生资源 主要是指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在一定区域、一定 条件下,经过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在人类历史时期几乎不可能再生 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能源矿产
可再生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
利用合理
循环
地质
3.战略性矿产资源
(1)概念:某些矿产资源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区域发展、 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对经济安全、国防安全以及经济社会 等有着重要影响和制约作用,被称为战略性矿产资源。
(2)我国的战略性矿产资源
①确定战略性矿产资源的目的: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
②保护措施:作为矿产资源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的重点对象,在资源配置、 、 重大项目、矿业用地等方面实行差别化管理,并建立监测预警机制。
社会稳定
可持续发展
财政投入
[关键能力]
1.“三看”法判断自然资源
一看来源哪里 自然资源来自自然界,在自然界中以自然的方式存在。如我们用于生产生活的电能,在自然界是不存在的,因此不属于自然资源;再如小麦、棉花等人工种植和饲养的一些农产品等
二看 有没 有用 自然资源关键是要用于人类生产生活,不用于人类生产生活的不属于自然资源。如西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沙子目前不能够被人们利用,不属于自然资源,而东部地区的河沙等广泛用于建筑等生产领域,所以就是自然资源
三看能不能用 在现有开发、利用技术水平下,自然界中的物质和能量人类能不能使用。如:闪电中的电能我们目前还不能够收集利用,所以闪电就不是自然资源
2.自然资源的特征及开发利用要求
属性 含义 开发利用要求
有限性 自然资源相对于人类的需求在数量上的不足 珍惜、节约利用,合理规划,适度开发,循环利用
无限性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提高 发展科技,提高技术
整体性 (联系性) 从利用的角度看,各种自然资源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统筹兼顾,综合利用
地域性 (不平衡性) 资源分布不平衡,存在数量或质量上的显著地域差异 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
多用性 大部分资源都具有多种功能和用途 综合利用
社会性 人类通过生产活动,把自然资源加工成有价值的物质财富 充分利用
发展性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和途径将进一步拓宽,利用率也将不断提高 慎重开发尚未完全弄清其用途和开发利用途径的不可再生资源
读下列图片,探究问题。
[思考探究]
1.上述两幅图中的“水”,属于自然资源吗?判断依据是什么?
提示:都是自然资源。
依据:①直接从自然界获得;②能用于人类的生产生活。
2.如果图中水资源属于自然资源,应该属于哪一类自然资源?
提示:长江水属于水资源,大气降水属于气候资源。
[训练评价]
[典题例析] 
人类对风能的利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类对风能的利用方式不同。右图为风力发电景观图。据此回答(1)~(2)题。
(1)按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分类,风能属于 (  )
A.可再生资源 B.非可再生资源
C.生物资源 D.气候资源
(2)人类对风能的利用,按时间先后排序为 (  )
①风力发电 ②帆船 ③风车磨坊
A.②①③ B.③②①
C.③①② D.②③①
[思路点拨]
[答案]  (1)D (2)D
[对点训练]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符合自然资源概念的图例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2.下列选项属于图例乙所示的是 (  )
A.铜矿、焦炭 B.雷电、沙漠
C.化肥、大米 D.森林、淡水
解析:第1题,自然资源是从自然环境中获得并能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需求的物质和能量。甲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但没有用于生产和生活;丙和丁是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但不是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乙表示自然资源,结合选项可知,森林、淡水属于自然资源。
答案:1.B 2.D
恒定性资源是指那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又被称为“非耗竭性资源”或“无限资源”。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能源不属于恒定性资源的是 (  )
A.太阳能、风能 B.光能、风能
C.天然气、矿物能 D.水能、地热能
4.非耗竭性资源可分为三种:恒定的非耗竭性资源、可再生的非耗竭性资源和不可再生的非耗竭性资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太阳能和光能属于恒定的非耗竭性资源
B.森林和水资源属于可再生的非耗竭性资源
C.气候资源和海洋动力资源属于恒定的非耗竭性资源
D.土地属于恒定的非耗竭性资源,但不会因为使用而增加和减少
解析:第3题,天然气、矿物能是经过漫长的地质过程形成的,随着人类的开发利用,其绝对数量和质量有明显的减少和下降现象,是不可再生资源,属于耗竭性资源。第4题,土地属于可再生的非耗竭性资源,人类的不合理利用会使之出现耗竭现象。
答案:3.C 4.D 
逐点探究(二) 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
[必备基础]
1.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是 的。如下图所示:
双向
2.自然资源的数量与人类活动——以矿产资源为例
(1)矿产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①体现:资源 、资源种类与结构、 占有量等方面。
②影响:矿产资源的数量影响着资源的 、生产年限和资金投入,进而影响区域 。工业文明阶段,世界上许多国家依托丰富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加工工业,形成 型城市。例如,英国的伯明翰和曼彻斯特因煤炭而兴起,南非的约翰内斯堡因 而兴起;我国的大庆、东营因石油而兴起,攀枝花、包头因 而兴起。
总量
人均资源
开采利用规模
经济发展
资源
金矿
铁矿
(2)人类活动对矿产资源的影响
①需求变化:随着世界人口迅猛增长,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人类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 。
②过度开发:许多资源型城市的持续发展因矿产资源数量减少而面临困难。
3.自然资源的质量与人类活动——以土地资源为例
(1)自然资源质量的含义与土地资源的衡量指标
激增
①自然资源质量的含义: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各种自然资源满足人类和社会环境需要的 程度,或获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多少和 高低的表征。
②土地质量的衡量指标
衡量指标 指标要素
综合指标 地表形态、气候条件、 、土地平整状况、土地区位条件等
农业 生产指标 土地 的高低
非农业 建设指标 土地 的优劣
优劣
价值
土壤肥力
生产能力
区位条件
(2)土地资源质量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①决定了人们开发利用土地时的难度和 。
②影响土地利用 和生产方式。
(3)人类社会对土地质量的影响
有利 人类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可以促进土地质量向
发展。如红壤改良
不利 不合理开发和过度利用,导致土地质量下降。如在我国农牧交错带和生态脆弱区,一些不适宜耕种的土地被开垦,加剧了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在农耕区大量使用化肥导致土地质量退化
成本
类型
良性
4.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以水资源为例
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 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呈现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 的趋势 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对农业生产方式的影响 南方地区:水源充沛,发展 农业。
北方地区:因地制宜发展 农业。
西北地区:主要发展 、灌溉农业和绿洲农业
对我国人口、城市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的影响 我国西部非季风区受水资源限制,人口稀疏,城市数量少、规模小,经济发展水平相对_____
应对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问题的措施 修建大型蓄水工程和 工程 递减
水田
旱作
畜牧业
较低
跨流域调水
[关键能力]
1.自然资源特征及其影响
2.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及开发利用要求
特征 表现 举例 开发利用要求
分布的 不平 衡性 可再生资源分布具有地域分异规律 不同自然带内热量、水分差异及生物资源变化 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

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分布具有地质规律 金、银、铜、铁等内生矿多分布在岩浆岩地区,煤、石油等多分布在沉积岩地区 资源间 的联 系性 可再生资源之间表现突出 热带雨林地区,水热资源充足,动植物资源丰富;荒漠地区水分缺乏,阴雨天少,动植物资源贫乏,光热资源丰富 注意资源的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
数量的 有限性 绝对储量将随人类的开发利用不断减少 各种矿产资源 合理规划、适度开发、循环利用
资源的再生、更新或循环有一定的周期 生物、土地、水等资源 利用的 发展性 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和利用途径不断拓展 以能源利用为例:产业革命前,以木材、风力、畜力、水力为主;产业革命以来,以煤炭利用为主;“二战”以来,石油、天然气逐渐成为主要能源;目前,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正在推广利用 对于尚未完全弄清其开发利用途径的不可再生资源最好不要盲目开发利用
续表
3.不同历史时期自然资源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历史阶段 农业社会阶段 工业社会阶段 后工业化阶段
对自然资 源依赖度 大 较大 减弱
起主要作用的资源 气候、水、土壤、生物 矿产资源 后天性资源
续表
自然资源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自然条件比较好、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农业文明才得以形成和发展 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着决定性影响。矿产资源的储存状况、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是影响生产力布局的重要因素 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后天性资源的地位上升,产业布局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逐渐减小,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的影响日趋弱化
举例 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水源丰沛、土壤肥沃的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谷地、尼罗河谷地都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 以大庆等为代表的石油工业城市,以鞍山等为代表的钢铁工业城市,以金昌等为代表的有色金属工业城市,都靠近矿产资源富集的地区 以美国“硅谷”为代表的新兴电子工业主要分布在高等教育比较发达的地区
续表
[学科素养]
可燃冰,是甲烷和水分子在低温高压下结合的化合物,是一种燃烧值高、清洁无污染的新型能源,1 m3的可燃冰分解后,可释放出约0.8 m3的水和164 m3的天然气,能量密度高,资源潜力巨大。科学家们估算其资源量相当于全球已探明传统化石燃料碳总量的两倍,甚至认为它是能够满足人类使用1 000年的新能源,是今后替代石油、煤等传统能源的首选。但因为开采难度巨大,迄今鲜有国家尝试。可燃冰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海海底及青藏高原永久冻土区。2019年5月18日,我国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蓝鲸一号”海上钻井平台,首次成功试采可燃冰。
[思考探究]
1.材料中体现了自然资源的哪些基本特征?
提示:数量特征、质量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
2.可燃冰在我国试验性开发成功有什么意义?
提示:试验性开发的目的既是对可燃冰开发技术与工艺的检验,也是将其转化为可利用能源的必经之路,对我国能源安全及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训练评价]
[典题例析] (2016·全国卷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2009年5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1 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下图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8级)日数。
(1)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有利自然条件。
(2)分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
(3)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调节电站。试解释为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
[思路点拨]
[答案] (1)有风:风能资源丰富(有“世界风库”之称),年大风日数多(近70天)。有地:可供建设风电场的土地广阔,戈壁广布,地形平坦。
(2)当地经济落后,人口稀少,电能需求少;离东部(用户)较远,需长距离输电;当地基础设施(如电网等)不足;建设成本高(投资大),当地资金不足。
(3)风电极不稳定,配建热电站等可以调节、控制,以使电网输电平稳(当风力减弱时以热电站补充电量,当风力强劲时减少热电站发电量)。
[对点训练]
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自然环境提供的自然资源的数量有一定的限制。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自然资源数量有限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人类利用资源的能力受技术条件限制
B.自然环境提供的水资源、矿产资源是无限的
C.非可再生资源是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数量有限
D.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类利用资源的数量会增加
2.某种自然资源稀缺会导致 (  )
①开发利用成本降低 ②价格上升 ③开发替代品 ④寻求新的储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第1题,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自然环境提供的水资源、矿产资源都有一定的数量限制。 第2题,当某种自然资源稀缺时,其开发利用成本上升,价格上升,逼迫人们开发替代品,寻求新的储量,②③④正确。
答案:1.B 2.B 
自然资源的质量是有优劣之分的。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只有达到某一质量标准,才能被人类利用。不同质量的自然资源开发成本是有差别的。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土地资源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衡量土地资源质量的指标是经济效益高低
B.衡量土地资源质量的指标都是相同的
C.土地质量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在不断加强
D.人类活动对土地质量的影响在不断加强
4.下列关于自然资源的质量与开发成本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
A.资源质量越高,经济成本越低,环境成本越低
B.资源质量越高,经济成本越高,环境成本越高
C.资源质量越高,经济成本越低,环境成本越高
D.资源质量越高,经济成本越高,环境成本越低
解析:第3题,衡量土地资源质量的指标是综合指标,包括地表形态、气候条件、土壤肥力、土地平整状况、土地区位条件等方面,不同用途的土地,衡量其质量时需要有所侧重;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土地质量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逐渐弱化,而人类活动对土地质量的影响却在不断增强。第4题,不同质量的自然资源开发成本是有差别的,自然资源质量越高,经济成本越低,环境成本越低。
答案:3.D 4.A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重。国际上一般认为,一条河流的水资源合理开发限度为40%。而当开发利用率超过40%时,即表明严重缺水。据此并结合下图完成5~6题。
5.下列关于我国的水资源开发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B.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是塔里木河流域
C.调水是解决缺水的唯一措施
D.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是关键
6.海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最大的根本原因是 (  )
A.降水少,蒸发量大
B.径流量大,水资源丰富
C.水资源需求量过大
D.水资源污染与浪费严重
解析:第5题,据图文材料可知,我国平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是海河流域;调水只能缓解水资源短缺状况,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问题;在水资源有限的前提下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是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关键。第6题,海河流域地处我国华北地区,其所在地区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城市密度大,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
答案:5.D 6.C
逐点探究(三) 维护资源安全
[必备基础]
1.资源安全的含义与核心
含义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保质保量、及时持续、稳定可靠、经济合理地获取所需自然资源及资源性产品,同时避免破坏生态环境的状态
核心 保证各种重要资源充足、稳定、 供应,在此基础上,追求以合理的价格获取资源,以节约集约、 的方式利用资源
可持续
环境友好
2.资源安全的重要性
(1)在国家安全中居于重要地位。
(2)是国家维护政治、军事安全的基础,是经济社会 必不可少的要素。
(3)与生态安全息息相关。
3.维护国家资源安全的措施
(1)坚持立足国内,加大资源的勘探力度,维持必要的资源 。
(2)充分利用国际资源,保障海外资源安全供应。
(3)加大 力度,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4)重视资源节约,避免资源浪费。
(5)坚持资源开发与 并重,减少资源开发利用造成的环境污染。
可持续发展
自给能力
科技创新
环境保护
[关键能力]
1.资源安全的含义
数量 量要充裕,既要总量充裕,也要人均充裕,但后者比前者更具有意义
质量 质量要有保证
结构 资源供给的多样性,供给渠道的多样性是供给稳定性的基础,要保证资源供给安全的稳定
均衡 包括区域均衡与人群均衡两方面
经济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从市场上以较小的经济代价获取所需资源的能力或状态
 2.资源安全的影响因素
主要有资源本身的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运输因素、军事因素。
资源因素 影响资源安全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一般来说,一个国家自身的资源越丰富,对经济发展的保障程度越高,资源供应的安全性就越高
政治因素 一方面是资源生产国国内的政治因素对资源安全开采、生产的影响;另一方面是进口国、出口国之间的政治关系
运输因素 运输的安全程度与运输的距离、运输线路的安全状况、运输方式以及运输国对资源运输线路的保卫能力的强弱有关
经济因素 对资源安全的影响是一种间接的影响,通过政策、价格等影响资源安全
军事因素 主要影响资源生产环境的稳定性、资源运输的安全性等
续表
3.缓解资源短缺问题的分析思路
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在地区资源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尤其是资源短缺问题,解决措施需要从“开源”“节流”两方面着手。
(1)所谓“开源”,即增加资源供应来源,可以是同种资源,通过加大勘探开发而增加产量;也可以是其他资源,如煤炭供应紧张,可以增加石油供应,火电供应不足,可以发展风电、核电等。
(2)所谓“节流”,即节约,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节流一方面是从生产中进行,通过提高生产技术、改善生产方式等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损耗;另一方面是从生活中进行,每个人都应行动起来,从身边小事做起,不浪费一滴水,随手关灯等。
[学科素养]
据统计,2020年1~7月,中国稀土出口2.28万吨,同比下降20.2%。稀土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领域,是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
[思考探究]
1.哪些资源与稀土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提示:淡水、土地、石油、铁矿等与稀土一样都是现代社会所必需的战略资源。
2.从国家安全角度分析我国重视稀土产业的原因。
提示:稀土是非可再生资源,需重视开发利用的持续性;稀土在新兴战略产业中具有地位重要,可以有力地促进我国多领域的产业升级,对于国家发展意义重大;我国稀土储量、产量、出口量大,在国际中具有话语权,稀土利用状况将直接影响国家资源安全。
[训练评价]
[典题例析] 依据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岛国新加坡人口约570万(201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640 km2,其中主岛面积约540 km2,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 m,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 km。新加坡与马来西亚隔狭窄的海峡相望。下图示意新加坡气候资料。
(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
(2)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
[思路点拨]
1.从材料中获取信息
2.从图中获取信息
[答案] (1)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主要原因: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
(2)①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邻国(马来西亚)面积较大,高温多雨,淡水资源丰富。两国之间的海峡狭窄,输送淡水成本低。②海水淡化。该国经济比较发达,四周环海,可选适当地点,建海水淡化厂,生产淡水。③废水(污水)回收利用。该国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活、生产废水(污水)产生量大。(任选一种即可)
[对点训练]
以色列的国土除地中海沿岸外,大部分是荒漠,水资源奇缺。但是,就在这样的地方,枣椰林、葡萄园到处可见,生产的粮食、蔬菜、水果不仅能够自给自足,还能大量出口。对水资源的科学开发和利用是以色列实现这一奇迹的重要途径。结合下图完成1~2题。
1.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安全问题的可行性措施有 (  )
①引湖水灌溉 ②海水淡化 ③改进灌溉技术 ④建水库调节径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甲地区农业发达,成功解决资源安全问题,其采取的主要保障途径可能是 (  )
A.提高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增加资源供给
B.调节降水的季节分配,增加资源的保障能力
C.调节降水的年际变化,增加资源的保障能力
D.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和优化资源利用
解析:第1题,死海为咸水湖,湖水不能直接用于灌溉;该区域河流稀少,且多为季节性河流,修建水库调节径流也不合适;沿海地区进行海水淡化,采用喷灌、滴灌等灌溉技术,可以有效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状况。第2题,采用喷灌、滴灌等灌溉技术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这是通过节约和优化资源利用来保障资源安全的。
答案:1.B 2.D
读图,完成3~5题。
3.由图可知,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点是 (  )
A.工业节水 B.生活节水
C.农业节水 D.生态节水
4.我国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较低,原因是我国现阶段主要的灌溉方式为 (  )
A.漫灌 B.滴灌
C.喷灌 D.根灌
5.下列缓解水资源短缺的对策中,不属于节流措施的是 (  )
A.改进灌溉技术 B.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C.提高公民节水意识 D.海水淡化
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我国农业用水占用水总量的64.6%,因此农业节水是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点。第4题,漫灌是我国现阶段主要的灌溉方式,但由于渗漏和蒸发,其灌溉效率比较低。滴灌、喷灌、根灌灌溉效率较高。第5题,海水淡化属于开源措施。
答案:3.C 4.A 5.D
[体系构建]
[学以致用]
1.我国地域广阔,各种资源都较丰富,但由于自然技术等条件的限制,我国的资源分配非常不均匀。我国政府为了使各地的资源能够合理、高效率地利用,不惜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制定并实施了多个调配资源的工程,如西气东输、北煤南运、西电东送以及南水北调等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的修建是为了解决水资源的分配利用的难题。南水北调工程分多条线路,分别从我国许多大河大江流域调取水资源,以满足北方用水。
请思考:
(1)南水北调工程的修建反映了我国水资源安全的哪些问题?
提示:水资源禀赋问题,主要是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水资源消费需求问题,北方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快、水平高,水资源需求量增加,导致水资源短缺。
(2)水资源短缺对我国北方的调入区有何不利影响?
提示:限制北方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北方工业、农业缺水,导致生产力下降;水资源短缺,严重影响居民生活保障和生活质量以及身体健康;水资源短缺会引发水资源的争夺,影响社会稳定等。
2.智利目前是全球铜矿储量最丰富、产量最大、出口量最多的国家,被誉为“铜矿之国”。铜工业是智利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据统计,智利人每创造5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其中有1美元与铜矿相关;智利每出口5美元商品,其中3美元是铜产品;智利经济增速如果达到5%,那么铜业的贡献率在70%……
请思考:有专家说:“铜矿之国”的危机即将来临。你是否赞同该专家的说法?并说明理由。
提示:赞同。理由:铜矿为非可再生资源,终将枯竭;智利产业结构单一,对铜矿产业依赖严重。
或不赞同。理由:智利铜矿储量大,坚持可持续开发可解除危机;提高技术水平,延长铜矿产业链可确保铜矿持久利用。
3.世界资源研究所研究发现,目前,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面
临水资源短缺问题,17个国家正面临着极度缺水的压力,并且这
一情况正随着气候变暖导致的干旱频发而不断加剧。当前,世界
水资源供应受到多重因素威胁,包括气候变暖、水资源浪费、水
资源污染治理不善等,世界正面临着全球性的水危机问题。该研究所最新数据显示,全球水资源短缺问题最严重的国家多分布于中东和北非地区,其中卡塔尔最为严重,以色列和黎巴嫩分列第二、三名。而除了中东和北非地区,还有一个亚洲国家被列为“极度缺水”国家,就是拥有约13亿人口的印度。
请思考:
(1)水资源短缺的类型主要有哪两种?
提示:资源型缺水和水质性缺水。
(2)退耕还林、退耕还湖、退牧还草等生态环境建设,对解决水资源问题有何作用?
提示:退耕还林、退耕还湖、退牧还草等生态环境建设有利于提高环境对水源的涵蓄能力,提高区域水资源的储量,对于缓解区域水资源不足具有重要作用。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