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设计
科 目 音乐(第七册) 人民音乐出版社
课 题 《龙船调》
课 型 欣赏课
执教者
课时 1 课 时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使学生体验湖北民间歌曲的艺术魅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进行创作的能力,树立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体验创编过程中的快乐。3、知识与能力:通过欣赏和演唱,了解对唱的演唱形式,感受当地民歌风味。 O层A层B层
重 点 1、感受、体验土家族民歌特点,拓宽音乐文化视野。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学唱歌曲。
难 点 对歌曲进行创造与表演
教 具 电子琴
教 法 讲解法、引导法、小组合作法
板书设计 1、感受歌曲情绪 《龙船调》 2、歌曲简介 3、欣赏---体验歌曲的演唱形式:对唱 4、分析---创编表演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阶段目标 学生活动
组织教学导 入 师生问好! 一、情境导入,营造氛围 欣赏几段民歌,让学生通过听、想,判断分别是那些民族的歌曲。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两段民歌,请大家分别听一听,想一想歌曲的名字叫什么吗?分别是哪个民族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蒙古族、掀起你的盖头来——新疆维吾尔族)出示课题——《龙船调》 湖北土家族民歌 常 规情景导入,让学生聆听不同民族的歌曲进入新课——《龙船调》 常 规 学生聆听三首歌曲辨别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新课学习 了解本课学习目标初听感受阶段歌曲背景讲解 通过多媒体简单了解这节课的学习目标。①通过欣赏,了解湖北民间风情,感受当地民歌风味。②了解对唱的演唱形式。③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进行创作的能力,树立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体验创编过程中的快乐。二、感受体验1.课件出示歌曲学生聆听— 感受2.聆听歌曲,初听感受并思考2个问题 ①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对唱演唱形式②歌曲中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 清新活泼、诙谐幽默3.歌曲介绍《龙船调》是湖北利川的一首花灯调,原名《种瓜调》,是在湖北广为传唱的一首民歌。20世纪80年代《龙船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和《中国民歌40首大联唱》优秀民歌。歌曲中由一男一女表演,演 教师出示课件中的教学目标,初听歌曲感受情绪,并提出问题让学生边听边思考歌曲背景了解 学生了解本课的三个学习目标学生聆听歌曲,并感受情绪,带着问题初听歌曲学生了解歌曲的背景介绍,具体表达的内容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阶段目标 学生活动
【聆听感受】歌曲对话并方言来说【互动环节】再次欣赏歌曲,体验对唱演唱形式合作探究根据节奏、旋律、情绪、演唱形式、音乐风格来分析不同的地方民歌特点 唱有半说半唱,有互相对答,加上富有情趣的衬词,更增添了歌曲的生活气息和诙谐的格调。4.再次聆听,找一找 歌曲中怎样对话的?【再次聆听歌曲,学生找出对话的地方】[老师和学生互相扮演角色 用方言来说 互动环节]【妹娃】妹娃要过河,是哪个来推我嘛?【艄公】我来推你嘛!【艄公】还是我来推你嘛!5.再次欣赏歌曲,演唱体验对唱的演唱形式?6.教师弹琴教唱、学生分句学唱、纠正错误、教师弹琴全体学生用感情完整演唱歌曲7.教师分组:分成男生组和女生组,用对唱的形式来演唱歌曲《龙船调》 用普通话来对唱一遍歌曲,让学生体会用普通话来演唱就没有了湖北民歌的韵味8.合作探究过程 欣赏两首地方民歌《龙船调》和《青春舞曲》,找出与音乐作品相匹配的描述,填入下面表格《龙船调》《青春舞曲》 节奏规整紧凑 自由舒展 2、旋律 直来直去 优美抒情情绪 欢快活泼 诙谐幽默演唱形式 独唱 对唱音乐风格 再次聆听歌曲让学生找出歌曲中的对话,两个角色中用湖北方言对话教师伴奏,体验对唱的演唱形式用不同形式来演唱歌曲,体验对唱特点普通话演唱的区别体验分组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听歌曲,找歌曲中的对话,并和老师互动用湖北方言来对话学生来体验对唱演唱形式分组来体验歌曲的对唱演唱形式用普通话来演唱感受不同小组合作探究不同地方民歌的不同特点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阶段目标 学生活动
实践与创造环节要求介绍 歌曲具有湖北地方风味的音乐风格 具有维吾尔族舞蹈的音乐风格三.实践表演 情景剧再现 我是小小表演家艄公划船摆渡妹娃过河的场景 学生观看图片联想情景教师启发学生表演情景剧的过程小组合作 研究剧情 教师下讲台分组指导 给时间研究过程 怎样表演?教师找各小组分别表演 一个扮演艄公拿桨,一个扮演妹娃(手拿礼物盒)【找三组同学分别上台表演】 学生评价谁表演的最好,为什么?教师最后评价总结 给予鼓励 创编表演阶段角色分工;剧情在现表演后评价阶段,教师总结 小组探讨出演角色,并表演剧情,经典对话,再现场景各组同学相互评价
本课总结 通过今天这一节音乐欣赏课,我们走进了湖北土家族,感受了当地民歌风味。我们对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有了了解。并且进行了表演和创编,体验了创编过程中的快乐。希望同学们不断地学习各民族的音乐文化,继续传承和发展下去! 总结本课收获 学生总结本课收获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