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学习歌曲《沂蒙山小调》、学习民族五声调式、学习鱼咬尾的创作方法、创编实践。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体验音乐之美,在老师的引导下演唱歌曲,并用民歌的韵味表演出自己创作的作品。让同学们认识到祖国优秀的文化宝藏和民众的智慧,从而产生自豪感,进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感受歌曲的风格特征,了解歌曲中的表现手法,有感情地、自然、舒展地演唱歌曲《沂蒙山小调》。通过创编活动师生协作,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3、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民歌创作中的“民族调式”、“鱼咬尾”等概念。尝试以《沂蒙山小调》的节奏为框架并采用“民族调式”和“鱼咬尾”的创作手法进行旋律创编与展示活动。
三、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演唱《沂蒙山小调》,了解民歌小调旋律与语言的联系,感受本曲的风格特点以及民歌小调的旋律线条美。
2、.能够创作出简单的音乐作品片段,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将同学和自己的作品用民歌小调的韵味演唱出来。
(二)教学难点:
民族五声调式、鱼咬尾等乐理概念和民歌创作手法的理解与运用
四、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普遍拥有基本识谱能力,但对于音乐创作中的乐理、曲式等概念没有储备,需要教师设置有趣味的环节,将枯燥的概念融汇到小练习和小游戏中区,让学生们跟着教师深入浅出地掌握知识点。中国民歌当中有非常多经历时间,经久不衰的优秀作品,但现今青少年对于民族传统文化没有很强的亲近感,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中体会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的魅力,让学生产生“自己听得懂、唱得好、谱得出、说得清”的想法和意识,让学生在心理上更贴近民族传统音乐,更能接受中华经典。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一)师生问好!展示学习目标。(设计意图:采用音乐问好的方式能够体现学科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展示学习目标。(设计意图:让学生直观的了解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做好学习的准备。)
(三)发声练习:
1、2/4 1 2|3 5 | 6 5|3 2|1 -||
2、3/4 3 5|3 2|1 6|1 - -||
要求:歌唱的姿势要端正,挺胸抬头,眼睛平视,嘴角上扬,口腔打开,喉咙打开,声音自然。(设计意图:课前的基本练习为课上的唱歌教学做好,让学生能够用正确的演唱方法进行唱歌的学习。并为五声调式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新课学习:
(一)复习导入:
1、学过的中国民歌的分类: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
2、复习小调歌曲的特点:委婉细腻流畅。
(设计意图:复习学过的知识导入新课内容。)
(二)学习歌曲:
1、 学生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山东民歌,全曲为一段体结构,四三与四四的变拍子,六声徵调式,具有严谨的旋律进行逻 辑和方整性的曲体结构形态:四个乐句,每句两小节。,歌曲采用了汉族小调民歌中常见的,“起、承、转、合”四句体的结构,各句基本上是前半句明显跳进、后半句曲折级进,旋律既有开阔挺拔的性格,又有细致委婉的抒情咏叹。前三句体现了中国民族音乐所特有的鱼咬尾创作手法,即前乐句的落音与后乐句的起音相同的旋律进行方式,在音高上有衔接递进的关系,给人一种连续不绝的感觉。更好地表达了歌者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设计意图:让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并让学生自己给自己介绍可以加深对歌曲的记忆从而达到能够更好的学习歌曲。)
2、听范唱为歌曲画出旋律线,把五线谱中的符头用线连接起来,就能看到歌曲的旋律线,并通过欣赏歌曲感受旋律进行的特点。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进行首先从听觉上先感受歌曲的旋律发展的特点,其次通过动手画出旋律线从视觉上也能感受出这首歌曲的的旋律进行是起伏的,从而感受歌曲的小调特点,为演唱歌曲做好准备。)
3、跟钢琴演唱歌曲的第一段并感受四个乐句的划分。然后演唱后边两段歌词。并讲解歌曲的重要注意的地方。比如一字多音的唱法和衬词的唱法、结束句的唱法。(设计意图:边学唱歌去边划分乐句,让学生知道这首歌曲的乐句的划分从而更好的演唱歌曲,并为后边鱼咬尾的学习打下基础。三段的演唱让学生初步学习歌曲。)
4、观看歌手演唱的视频表演,引导学生用更好的情绪和感情去演唱歌曲。加入学生的葫芦丝演奏这首歌曲。并跟伴奏用饱满的情绪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表演调动学生的情感,用饱满的情绪去演唱歌曲。达成通过学习,感受歌曲的风格特征,了解歌曲中的表现手法,有感情地、自然、舒展地演唱歌曲《沂蒙山小调》这个学习目标)
(三)、音乐知识的学习
1、 唱歌曲的谱子找出四个乐句衔接的特点。(设计意图:通过看乐谱让学生感受出每个乐句衔接的特点,从而了解我国名族音乐创作的一周手法----鱼咬尾)
2、 介绍鱼咬尾这种创作手法:鱼咬尾是指前一句旋律的结束音和下一句旋律的第一个音相同的结构,也叫衔尾式、接龙式,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结构形式。就像下一条鱼的嘴咬着上一条鱼的尾巴似的。
(设计意图:了解鱼咬尾的概念,为后边的创编练习打下基础。)
3、游戏:
①文字游戏:喜爱----爱国----国家。。。。。。
②节奏加儿歌练习:
我 们 欢 聚 一 起,
一 起 来 做 游 戏,
游 戏 欢 声 笑 语,
音 乐 神 奇 无 比。
变换三种节奏型进行练习:×× ×× × ×|
×.× ×.× × ×|
×××× ××|
③音的练习:山外有山----山内有川----川流不息----息息相关
(1 231) (1325) (5236) (6231)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文字戏到音的游戏来理解鱼咬尾这种民族音乐的创作手法,加深印象,为后边的创编练习打下基础。)
4、学习声调式:
①看唱过的发声练习让学生说出五声调式。
②观看五声调式歌,并能找出五声调式用宫商角徵羽这几个字表示。
③学习五声调式的概念,认识宫商角徵羽。
五声调式就是由五个音(而不是七个)构成的调式。五声调式广泛存在于中国古代和民间音乐中,由于这种调式是我国特有的,也可以称为民族调式。这五个音的名称分别是:宫、商、角、徵、羽。
(设计意图:通过发声练习引出没有fa合xi的音阶是五声调式,然后通过直观的五声调式之歌让学生们知道五声调式音阶的名称是宫商角徵羽,从而引起学生兴趣并让学了解我国古老的五声调式。)
三、拓展延伸:
(一)创编练习:把学生分为四组分别用《沂蒙山小调》的节奏型,把宫商角徵羽五声音阶填入到节奏中创作一句四小节的乐句,然后每组在采用鱼咬尾的形式连接起来,形成一首四个乐句的小乐曲。
(设计意图:通过前边的学习,演唱歌曲,五声调式和鱼咬尾创作手法的学习进行这个实践活动,让学生们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进行创编,巩固学到的知识,锻炼他们的创作能力,小组一起进行实践合作,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
(二)小组展示:每组把自己创编的乐句写出来,并演唱出来。四个乐句形成一首小的乐曲,并为我们传做的小曲起名为:《远航小曲》(因为这个班级的名字叫远航班。)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让学生们能够大胆的表现自我,而且演唱自己的作品很有成就感,学生们积极性很高,对本课的知识掌握的很准确,从而达到学生们热爱民族音乐的学习目标。感受自己创作作品的自豪感和全班团结协作完成完整作品的荣誉感。达成初步了解民歌创作中的“民族调式”、“鱼咬尾”等概念。尝试以《沂蒙山小调》的节奏为框架并采用“民族调式”和“鱼咬尾”的创作手法进行旋律创编与展示活动。这个学习目标。)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是:演唱歌曲《沂蒙山小调》、五声调式和鱼咬尾的民族音乐创作方法、实践创作、作品展示。
(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小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反馈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感受中华民族音乐经典和民族智慧给我们带来的自豪感与愉悦感。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学习目标。)
五、布置作业:
1、为我们的《远航小曲》填入歌词。
2、查找本单元其他小调歌曲的相关资料。
六、板书设计:
沂蒙山小调
山东民歌 远航小曲
五声调式
鱼咬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