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3单元《杨柳青》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3单元《杨柳青》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06-24 08:56: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杨柳青》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学习歌曲《杨柳青》
【教学目标】
1.通过音乐实践,感受并体验歌曲《杨柳青》的地方性特征;
2.感受歌曲的节拍韵律和方言韵味,并能尝试表现;
3.能熟练演唱歌曲《杨柳青》,并尝试用一领众合、轮唱的形式来合作表现歌曲;
4.尝试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
1.有感情演唱歌曲;
2.感受歌曲地方性特征。
【教学难点】
1.切分节奏、附点节奏的掌握;
2.尝试不同演唱形式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
一、播放扬州版《杨柳青》,学生在音乐声中走进教室。
二、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三、授新课
1. 学说歌曲《杨柳青》的歌词
(1)语言导入:最近老师学了几句扬州方言,想在我们课上给同学们显摆显摆,请各位听好了。(歌词:早晨下田露水多,点点露水润麦苗。人民有了共产党,幸福生活就步步高)(稍微说快一点,说明扬州方言发言特点:没有卷舌音;声音发在舌尖上;一些字音节比较短。)
(2)提问:你听出来老师说的是什么吗?(出示词主体)你觉得这两句话用怎样的情绪表现比较适合?(欢快的)
(3)设计节拍:那么你觉得用几拍子来表现这样的情绪呢?(让学生设计节拍并尝试)确定为2拍子。
(4)扬州不但山美水美,扬州的民歌更美呢。今天,我们就来听一首江苏扬州的民歌。
聆听歌曲
师:听完了歌曲,我们来玩个游戏吧!
师生合作一
A. 宣布拍手游戏规则:请在心中感受2拍子的律动。学生把2拍子稳定地表现出来。我没有说停,传递不要停止;
B. 学生尝试互相合作,教师按观察的节拍律动念词;
洞拍手,次拍腿
C. 学生在互相拍击过程中念词。
【设计意图】
民歌的地方性特征非常明显,从方言歌词入手,既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帮助学生尽快熟悉歌词,因此把学习歌词设计为了本课时学习的第一板块内容。在本环节中,训练的重点是学生的节拍感,在体会节拍的稳定以及2拍子的律动同时,在节拍的基础上,熟悉朗读的歌词,为接下来的歌曲学习做准备,也围绕本节课主题。
D. 我们现在读的是歌曲的第一段歌词,那么你能给歌曲起个名字吗?
中国民歌的曲名往往来自于歌词内容,比如歌曲《茉莉花》,因为唱词中一开始就唱的是茉莉花,所以就取名为《茉莉花》。
E. 提问:从歌词上看它更是与众不同,你发现了吗 (了解衬词的作用)
你觉得加这些衬词起到了怎样的效果?(使情绪更活泼、热烈)
师:那么多衬词又不表达什么具体的意思,能不能去掉不唱呢 衬词虽然不表达具体意思,但是能够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没有了衬词,这首歌曲就没有味道了。《杨柳青》是江苏扬州地区最富代表性的民歌之一,歌曲因为有了这些衬词,所以更显得活泼风趣。
【设计意图】
由于这首歌曲基本为一字一音,速度快,节奏相对密集,学生快速准确的唱词是一个难点。在游戏的过程中念词,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习的兴趣,又能在节拍的基础上,解决咬字的问题。至本环节结束,对歌词的研究暂告段落。
2. 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歌曲:你记住了歌曲的哪一部分?
(2)你能跟着钢琴唱一唱吗?(会唱的地方就唱,不会唱就听)
(学生学得较快的为后半部分)
(3)谈论:为什么后半部分容易学唱?(节奏鲜明,琅琅上口。)
(引导学生用清脆、顿挫的声音演唱出活泼感。)
【设计意图】
本环节是对民歌特点的又一次重要分析。同时也是帮助学生了解歌曲旋律,提高歌曲学唱的效率。
(4)分段学习正词部分和衬词部分。解决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
切分节奏 附点节奏,一字多音
一字多音
(5)师生接口唱:师唱主词部分,生唱衬词部分(歌曲前半首);
(6)提问:你发现这首歌曲运用到了哪几个音?(复习五声音阶)
(引导学生感受旋律的柔美婉转)
(7)判断调性:一般来讲结束音在哪个音上,我们就判断为什么调。这首歌曲结束在“1”上,是什么调呢?这首歌曲就是宫调式的;
(8)生完整演唱。
【设计意图】
至本环节为止,完成了学会演唱歌曲的教学目标。分析歌曲旋律的特点,旨在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体会歌曲的情绪,提高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能力,并转化为歌唱表现力。
3.感受方言版,学习扬州方言演唱歌曲。
(1)师:同学们唱得真不错!《杨柳青》是一首扬州民歌,扬州人也有自己的方言,这首歌曲如果用方言来演唱的话一定会更加有趣的。你想不想听听 (播放一首扬州方言演唱的《杨柳青》)
(2)总结:扬州方言前鼻音较多,发音的位置相对靠前,没有“ZH、CH、SH”,都变成“Z、C、S”了。我们一起学一学 (教学生学用扬州方言演唱)(扬州地处长江与大运河的交汇处,属江淮方言区,这一方言区是北方语系与南方语系的过渡地带,就语言风格而言, 它既有吴语的柔媚,又兼齐鲁的粗犷,这就形成了扬州民歌刚柔相济的语言风格,这种语言特点使得扬州民歌的音乐风格显得既婉转柔美,又爽朗泼辣。常在一首歌中汇合成柔美明朗的综合性风格,而这也几乎成为扬州民歌的独特风格,这首《杨柳青》堪称就是这种风格的典范之作。)
(3)师:让我们一起领略扬州话吧。
(4)学习扬州方言,集体演唱。提示,开头柔美,后半段活泼点。
学习了扬州话后,在这里老师要呼吁一下,千万不要忽视自己的本土方言,那也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财富。
【设计意图】
至本环节结束,对歌曲地方性特征的重要解释,突出了方言的重要性,说明的是歌曲特征形成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民歌与方言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同时也说明歌曲教学中从方言如手学习的必要性。
4.加入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现歌曲
(1)衬词部分加入轮唱;
(2)给衬词加入伴奏型伴奏;
(3)加入打击乐;
(4)完整演唱。一领众合,打击乐。
【设计意图】
以上环节,是对歌曲的一步步处理,从易到难,丰富歌曲的表现性,使学生感受到歌曲演唱的乐趣以及同伴之间合作的乐趣。
综合前面已学的内容,用各种演唱形式表现歌曲,既是对本课时教学内容的总结,又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在生生合作的过程中,感受民歌的优美,体验成功的乐趣。
四、课堂拓展
聆听两首歌曲,分辨是苏南还是苏北。
五、课堂小结
在本节课中,我们一起学唱了扬州民歌《杨柳青》,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江苏民歌温婉细腻,清新,是江苏人民的骄傲。请将我们的民族音乐好好珍藏,好好发扬光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