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让作文充满理性美
原题回顾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最近,某大学一位讲古诗的教授成了“网红”。网友们赞誉他用“接地气”的幽默为诗歌讲解增加了许多不寻常的现场感。该教授深受网友喜爱与他独特的讲课风格分不开。他生活化、个性化的“另类解读”常常与诗人在大众心目中的固有形象形成巨大反转,再加上ロ音浓重的“麻辣普通话”和激情澎湃的现场表现,造就了这些授课视频巨大的移响力。但随着授课视频被大量转发,该教授的讲课方式受到一些专业人士的批评和质疑。有人指出该教授讲课中的幽默感裏挟着一些错误的认识,误导了不少文本的理解向度;至消解了诗歌本身的美。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5年9月至11月,故宫博物院为迎接90周年大庆,推出了“石渠宝笈特展”,这次展览以《石渠宝笈》著录书画为主,包括《游春图》《伯远图》《冯承素摹兰亭集序帖》等重量级展品,其中《清明上河图》等是近10年来的首次全卷展出。 媒体报道,由于武英殿展区限流200人,许多观者想要一睹国宝风采,宁愿排队等候六七小时。即使骄阳似火,他们也愿意长时间的等候。每一位观众的眼眸,都闪动着敬畏的光芒。也有人对此现象质疑,有多少人真正懂得《游春图》、《伯远图》呢?排队等候不过是盲目跟风,凑个热闹罢了。
对材料中的这种现象和对这种现象的质疑,你有什么思考?
4
题目
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火了,点燃全民读诗热潮,带动了古诗词类书籍的销量。最近,不少家长给孩子采购了古诗词类书籍。有家长希望孩子能多背些古诗词,感受古典文化的滋养。有人认为这有利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也有人认为这是盲目跟风,无益于孩子的成长,也不会对传承传统文化起到多大的作用。
对于以上事件,你怎么看?请你就其中某一个或某一群人的表现,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审题立意
(1)教授的角度
赞同: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需要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
反对:不可将中国文化艺术的经典庸俗(低俗)化。
(2)网友的角度
赞同:互联网时代,网友也能推动象牙塔的高雅文化艺术走向大众。
反对:不可让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迎合市场需求的时候降低品位
(3)专业人士的角度
赞同: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需要在现实中获得长久的生命力。
反对:高雅的文化艺术只能存留于象牙塔,不可被庸众糟蹋。
(4)辩证的角度
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艺术需要在现实中传播才能获得长久的生命力,但不能为了迎合大众毁坏了文化艺术的品位。
切题立意
1.文化传承需“接地气”
2.创新,为文化传承注入新活力
3.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4.文化传播需接地气
5.划网络之桨,扬文艺之风
6.接时代之轨,不失文化之美
7.传承优秀文化,树立正确价值观
8.立足传统,推陈出新
9.尊重古典,理性传承
10.诵创新之诗,歌传承之章
偏题立意
1.尊重事实/历史
2.理性看世界
3.坚守自我
4.善于思考,清醒认识
5.细节
6.风趣幽默是学习的良好基础
7.保持本质
8.脱离材料谈创新
好标题
《让中华文化薪火相传》
《点燃诗词火,传承文化情》
《汲经典之优,助己成长》
《重拾古典诗词,秉承中华书香》
《点燃文化之火,照亮美好未来》
《沐古典之风,润大众之心》
《携手传统文化,漫步芳菲深处》
二、论证的结构
论证的条理性
论证的层次性
与时俱进,是让中华文化以新的形式面世。
与时俱进,要在保证中华文化核心内容不变的前提下进行。
与时俱进,是传承中华文化的必需,我们应该利用新时代的技术去发扬传统文化。
(紧扣文化)
1.在互联网时代,要敢于文化创新,为文化注入新活力,才有可能更好地传承并发扬我国优秀文化。(中心论点)
2.文化创新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文化。······可见,文化创新也可以在数据发达地今天,找到一条合适地路,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为其注入新的活力,使其在国人心中活起来。
3.但是文化创新也要有个度,文化创新地根本目的就是教育意义和传承文化。(过渡段)
4.文化传承,想要做得更好,在文化创新前,最根本的还是要做到文化自信。
5.文化创新可以为文化传承注入新活力,但文化创新并不意味着忽视文化内涵。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培养文化自信。(结尾回扣中心论点)
——《创新,为文化传承注入新活力》
小 结
考场议论文应重视观点先行,让观点鲜明,给文章确定论证的方向。
中心论点先行:在文章开头确定中心论点,
分论点先行:然后在每个论证段落的开头,先摆观点,再举例分析论证。
12
国宝:
① 故宫:故宫馆长成网红,开设淘宝店,推出故宫表情包,让高大上的故宫更接地气,更有新意。
② 节目:《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节目火爆,就是赋予阳春白雪的传统文化新的时代意义,让传统文化成为了时尚,成为了大家都能讨论,都有话可说的事物。
传统美食:
① 节目:《舌尖上的中国》运用现代的拍摄和传播方式,将更多传统更多美食文化带到民众身边,体味美食的力量,体味美味的中国。
传统文化在国外成为时尚:
外国人过春节,汉语热(孔子学院,川普孙女说中文等)证明了传统文化强大的生命力。
三、作文素材
13
传统文学:
① 节目:《经典咏流传》、《中国诗词大会》、《成语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朗读者》等节目运用新的传播手段——电视节目将传统文学进行全新解读。
② 音乐:《明月几时有》《生僻字》《将进酒》《琵琶行》《白头吟》等歌曲将传统诗词融入现代歌曲中,进行广泛传播
传统戏曲:
① 李玉刚,王佩瑜等人对传统戏剧的弘扬,更加亲民,更加被人了解到。
② 流行音乐中融入传统戏曲片段,如说唱音乐中的中国元素。
传统服饰:
① 旗袍、汉服:改良旗袍改良汉服等服饰,让更多人可以在日常穿着传统服饰,用改良创新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魅力。
14
我们有“绣口一吐半个盛唐”的李白,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辛弃疾,有“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的岳飞,也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还有“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李清照……从豪迈到婉约,从江南到边塞,这是中华民族穿越千年历史风尘的文化基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诗歌也是从四言五言七言到长短句,从无韵到律绝到自由诗体,一路传承创新发展而来。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我们不必过于担心诗词这古老的文体会走向没落,有时它只是换了一种形态在更大范围传播,从周杰伦的《青花瓷》,到小刚的《寂寞沙洲冷》,再到霍尊的《卷珠帘》,不也看到古诗词的影子吗?流行歌坛的说唱多像自由诗一般的洒脱。如何让中华诗词适应当代人的欣赏习惯、审美需求、推广模式?央视在这方面将海选、竞技、声光电多媒体手段融入中国诗词大会,是文化类节目的成功探索。不必叹息诗冷歌热、人心不古,经典总会千古流芳;不要计较各种真人秀众声喧哗,好诗词就像好酒,酿制了我们的文化自信。不老的诗意,拨动时代指针、点燃文化自信。
15
当我们对自己的文学进行名为创作,实为恶搞时,就已经丢失了那一颗对文化的敬畏之心,而我们的民族精神恰恰是深深植根于我们的民族文化,我们丢失了文化敬畏之心的同时,我们的精神思想也在发生着变化。 我们恶搞杜甫时,忘记了他“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对国家的热爱;我们恶搞花木兰时,忘记了她“从此替爷征”的孝心;我们在名迹古物上刻字时,忘记了它们流经战火,代表着我们民族的屈辱和复兴;我们忘记了敬畏文化,也就会忘记了我们是从哪儿来,忘记了什么是我们的根。 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当身为中华民族的我们忘记了对中华文化的敬畏时,国家就失去了养分,会日益枯朽。
16
在多种文化元素的冲击下,传统文化趋于少人问津,文化传承前景堪忧。邻国,有日韩文化的渗透,青少年熟知韩国欧巴、日本动漫偶像,却不识古代文化名人。西方有英美电影和节日文化的输出,青少年们也以流畅的英语,穿着破洞的牛仔裤为尚。而当今,更是有网络文化的盛行,各种网络语言盛行,人们越来越拾笔忘字。沉迷于网络的他们,被酷炫电脑技术吸引,无感于传统书画的一撇一捺、山水朦胧。传统文化在现代的处境可谓四处楚歌。
五、深入的论述
正反对照(联系现实)
引用(化用)名言
辩证分析(让步转折)
但是文化创新也要有个度,文化创新地根本目的就是教育意义和传承文化。
正如浙江博物馆馆长所说的,文创产品不贵多,贵在精,贵在其传播意义和教育意义,所以文化创新不等同于商业化。在中外有许多例子就是因过度商业化,而破坏了其文化意义。如瓦尔登湖因名著《瓦尔登湖》变得不再幽美,取而代之地是喧嚣、混乱以及过度的商业化,同样的例子,在我国也有所体现,如在钱钟书笔下而闻名的凤凰古镇,也因过度商业化,而失去了其原有的韵味,同样,作为中国四大古镇之一的周庄也难逃此劫。
因此,文化创新是在其原来的历史文化意义和教育意义上进行的,而不只是为了出名度而过度商业化,这样做最终只会叛离原来的道路。
一般作文议论说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说理缺乏深度
说理缺乏逻辑
说理语言理性思维缺乏
议论说理有方法——
1.找个原因——因果推断思维
2.做个假设——逆向推理思维
3.留个余地——让步转折思维
议论说理的方法——让步转折说理
让步转折说理 是以退一步的预期来对材料中的观点表示肯定或否定,之后确认自己的观点或否定对方的观点。同时又对双方的观点进行比较分析的一种“以退为进”逻辑思维方法
让步转折说理的特点
1.适用话题作文材料价值多元,每种看法都有合理性,且有时几个观点之间有冲突。
2.特点一一态度鲜明,语气委婉,令人信服
3.作用一避免说理主观、绝对,使说理更严密。
4.位置一一第2段;倒数第2段;中间分析说理部分
5.注意一一矛盾双方从不同角度的思考似都有一定的道理,说理时要尝试理解对方观点的合理之处,甚至自己的观点在一些特定背景下有不合理之处,说理时要求具有反向思辨的意识。
21
让步转折说理的步骤
(1)找出材料内容中矛盾对立的双方;
(2)明确自己赞成的一方的观点或做法;
(3)让一步——理解矛盾对方的观点表面合理之处,并用副词表示让步说理“诚然、固然、不可否认、尽管、也许、或许”等。承认对方的观点表面有合理之处,或指出己方观点在别人看来可能存在的不充分的理由;
(4)通过转折连词“但是、然而、可是”等,进一步分析矛盾对方的观点与做法的不合理之处;
(5)经过对比,回到己方观点,充分阐明理由。
23
优秀片段
诚然,我们作为历史文化的继承者,应该尊重传统文化,不曲解文化本身。但是从古至今,从盛行诗歌的唐朝,再到盛行词作的宋朝,再到盛行曲的元朝,历史上文化的形式都在不断的改变,因而中华文化变得日益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这个信息化日益发展的时代中,文化的形式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大众的现代思想也体现出来,因此文化不仅仅应局限于传统的方式,还应该以现代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出来。因此,文化创新应具有现代个性。
——陈玉权《文化创新应具有现代个性》
24
诚然,这位网红教授的讲课方式存在着不足之处,但其生活化,个性化的“另类解读”让人更加贴切的感受到诗歌想要传达的意思,让人更易于接受,更加认同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所以传统文化不一就要用只有找专业人士才懂的术语,而是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去传承传统文化。
——李怡《传承文化在创新中焕发光彩》
25
诚然,教授的方法有好处,但专业的质疑也不无道理。过于幽默的讲课可能只能让人记住笑声,不去赏析诗所用的手法,而一味注重吸引人们的关注,去迎合听众的心理,可能会给人错误的认知。
诚然,教授独树一帜的风格解读诗歌符合现代社会追求个性化的需求,提高了听众对诗歌的阅读兴趣,但是专业的质疑也不无道理。如果为了博人雅眼球而一味追求独特、创新,甚至扭曲一些历史知识,有真的可行吗?···创新不是一味地追求别具一格,而是要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传承和发展。
26
诊断病例
诚然,知足常乐,并不是固步自封,止步不前。庄周《逍遥游》中的斥鴳亦是过于满足现状,与鹏的“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形成鲜明对比,斥鴳只有上下的视野,如何能有鹏程万里之乐呢?
27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日前,南粤中学高三年级的宣传栏上出现了这样一组标语:
这组标语语用了网络流行语甲骨文表情包,引起全校轰动。有同学很快搜索出,这些甲骨文表情包原来是由美术学院设计系陈教授和他团队推出的。陈教授受“艺术与科学”学术运动的启发,借助电脑技术重新解读中国古老的象形文字,设计出具有几何审美效果的甲骨文字体。
2017年,中国甲骨文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甲骨文正在成为大众和媒体关注的热点,某报“时尚”专栏展开专题讨论,向社会征稿。
请写一篇文章向该专栏投稿,表达你的感触与思考。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六、迁移拓展
28
审题立意
(1)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发展和发扬,需要有时代元素的注入,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2)固步自封,会使优秀的传统文化永远只是阳春白雪,而文化的发展需要以更加朴素,更加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
(3)传统文化的发展要有生活气息,才有了传播的土壤,才能成为“时尚”。
(4)传统文化本身就有时代的魅力,它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能不断传承下去。
(5)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解读,赋予其新的含义,将传统文化从远方拉下凡尘,拉到人民群众身边来。
(6)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创新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创新给了传统文化“时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