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哲理性名句、诗歌作文
审题立意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域外箴言有云:“眼睛能看见一切,唯独看不见自己。”
[写作提示]眼睛是人和动物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据说,人从外部环境获取的信息,70%以上来自眼睛的观察。就是这样的器官,也有不足之处——“唯独看不见自己”——国外的一则至理名言,揭示了这一点。“眼睛能看见一切,唯独看不见自己”,从修辞的角度看,它用的是借喻手法;从说理的角度看,它蕴含的哲理是:世界上人无完人,物无完物;无论何人何物,最大的不足之处就在于不能看到自己的形象和正视自身的缺点。
(人要学会自省,学会看见并找出自身的优缺点——温金球)
(擦去眼前的灰尘,审视自己,看清自己——阙庆坤)
(给自己一双审视自己的眼睛——蒋玉萍)
2、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穆仁《麻将牌》:“把日子砌起来/打出去/最后手上留下一张白板”
分析:把丰富多彩的灿烂日子“砌起来”又“打出去”;而年复一年的挥手之间生活只能成为“一张白板”。
哲理:呼唤一种充实人生,它昭示人们,若是游戏人生,必将一事无成;若是不能充实的度过每一天,多彩的生命最终就会成为一无所有的“一张白板”。
誰若是遊戲生活,誰必將被生活遊戲,到頭來空空如也,一無所有。
(时间白驹过隙,只要你虚度光阴,你的生活就不会留下任何色彩——黄欣)
(虚度光阴,最后将会是一事无成——曾昭平)
(随意地挥霍人生,最后只能一事无成——邓燕群)
(要把每天过的充实,有计划的过日子——蒋玉萍)
3、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李长空《笼与鸟》:“缚鸟的笼/也被鸟缚。”
分析:反向思维,启人深思。不错,笼中鸟失去了自由的天空,岂不知笼子也成了鸟的附庸。束缚了别人,同时也缚住了自己。这一生活的辩证法,不由使人想起诗人非马的《鸟笼》:“打开/鸟笼的/门/让鸟飞/走//把自由/还给/鸟/笼”。或许,给别人一片飞翔的天空,自己才会拥有舒心的自由。
4、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北岛的一字诗《生活》:“网”。
立意:生活是一张网,网里面有烦恼有痛苦,但也有快乐有幸福,我们要善于编制自己美好生活的网。 与其逃离生活的网不如沉醉其中体会网中生活的滋味。
(要学会生活,把生活这张网编织得更加美丽——曾昭平)
(要享受生活就要挣脱名利之网——邓燕群)
(生活就像一张网,懂得享受的人,能从中网到许多东西,不懂得享受的人,只能被束缚其中——蒋玉萍)
5、读下面一首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土
林希
附着在大地上
你是土壤
沉浮在空间里
你是尘埃
“土壤”与“尘埃”之所以不同,全在于所处“位置”的悬差。“土壤”所处的位置最卑下,但它却有着最大最高的功用和价值;“尘埃”所处的位置比“土壤”高得多,但它的功用是负作用,它的价值是负价值。可见位置的高下决不能等同于价值的高下。观点:位置与价值、劝勉世人不要浮华要踏实。
(人要找准自己的位置,绽放自己的光彩——黄欣)
(在不同位置展现不同的价值——曾昭平)
(要做一个脚踏实地的,不要做一个轻浮的人——曾昭平)
6、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境遇》
在枫叶上, 露珠红红地闪烁,
在荷花上, 露珠有着泪滴似苍白透明。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人的价值在于,无论环境如何都要演绎迥异的风采——邓燕群)
(不同的环境,塑造不同的人生——温金球)
(找准位置,让自己的人生绽放光彩——温金球)
7、(2006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星星 雷诗雁
仰望星空的人
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
晶莹,透亮,没有所取。
飞上星星的人知道,
那儿有灰尘、石渍,
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联想与感悟要与整首诗的寓意有关。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1、距离产生美。总以为星星是宝石,是因为在仰望它,和它有一段距离;没有距离了,飞上了星星,自然也就没有美可言了,看到的当然是灰尘、石渣。对人也是这样啊,在对一个人还不怎么了解的时候(特别是恋人),总觉得他什么都是好的;可我们对他熟悉了,他对我们再没有什么秘密的时候,美便不存在了。实际上,不是美不存在了,而是因为他的缺点挡住了我们的视线,使得我们看不见他的优点罢了。
2、透过现象看本质。晶莹、透亮、没有纤瑕,这是星星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现象,它的本质呢?正如诗人所说,是和地球一样复杂。这是在写星星,又何尝不是在写现实生活呢?遗憾的是,我们常常被一些纷纭的现象所迷惑,把现象当作了本质。
3、理想和现实。诗歌第一小节写的是理想中的星星,第二小节写的是现实生活中的星星。我们不是常常把现实理想化吗?正因为把我们尚为涉足的现实理想化了,所以当我们步入现实开始新生活后感到的常常是失望。这时,就需要我们用一段时间来调整心态了。
8. 阅读下南的短诗,根据诗的意境,发散自己的思维,大胆联想与想象,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注意: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蒲公英的遗产
秋/蒲公英老了/子女问,有什么遗产?/母亲默默地/在每个孩子头上/戴上了一把远行的伞
【写作指导】这则材料是一首寓言诗,中心话题是“遗产”,它包括物质和精神的,如何正确对待子女,蒲公英的妈妈做得好。她留给孩子的不是丰裕的物质,也没有耀眼的地位,她把“远飞的伞”这生存利器交给了孩子们,也教给了孩子们自强、自立的生活态度和生存方式。(正如古人所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父母而言,要留给孩子什么样的“遗产”,就孩子而言,要继承长辈什么样的“遗产”。蒲公英妈妈给孩子一把远飞的伞,伞是凭借或用以繁衍生息的手段,寓意很明确,蒲公英妈妈希望孩子用冒险、开拓、进取、奋发的精神去争取更新更广的生存空间。
9、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作文。
老是把自己当做珍珠
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
把自己当作泥土吧
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路
要求:从小诗中,概括出一个话题,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这首小诗是鲁藜所作,题为《泥土》,它既是诗人的自勉,也是对他人的善意告诫:永远谦虚谨慎,投身到人民大众的事业中去。
可以“珍珠与泥土”为话题进行立意:①自视“珍珠”、孤芳自赏,会陷入个人利益的泥坑,会常常“痛苦”;②甘于当“泥土”,那种精神会像“珍珠”般闪光;③具有朴实思想的人,永远快乐。
10、阅读下面的材料:
西哲维特根斯坦曾说:“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
“我贴在地面步行”可以理解为对事业,对人生要沉稳务实,一步一个脚印。
“云端跳舞”可以理解为对事业,对人生浮躁轻率,显得虚无缥缈,毫无依托。两个分句连在一起可以看出哲学家的观点:赞同沉稳务实的人生追求,拒绝浮躁轻率的人生选择。
下面的立意可以推荐:其一,沉稳务实的人生最美。
其二,虚无缥缈的“舞蹈”最可怕。
其三,没有脚踏实地,何来人生成功?
其四,务“虚”注定人生一场空。鄙弃浮躁轻率的人生选择。
( 立于云端,手舞足蹈,多么地欢快随意;贴地步行,踏实勤恳,需要我们付出更多努力和耕耘。前者往往是人们追求的目标,而缺少的是后者的沉稳务实。)
1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草原上开满了鲜花,但牛群的眼里只有饲料。
立意导引:①境界不同,追求也就不同;②考虑问题时只从个人的小角度、小利益出发,就会忽略身边的风景;③美,在于发现;④适合自己的是最好的;⑤每一个主体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不同的;⑥实用与审美的区别。
(自己需要的才是最好的——邓燕群)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阙庆坤)
(不要为了眼前利益,而错过了身旁的风景和美好的事物——韦燕红)
(同一事物,因为不同的审视标准,而有不同的价值——蒋玉萍)
立意:
1、着眼于蜗牛:脚踏实地并持之以恒的努力,能弥补先天的缺陷, 就能“到达金字塔顶”。
2、着眼于老鹰:成功离不开超群的实力。
3、着眼于蜗牛和老鹰:如果你缺少优越的条件,仍有成功的机会,只要你够勤奋而且有恒心;如果你拥有出众的天赋,也不排斥仍需要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勇气。
三、参考题目:
1、 创业中的蜗牛精神(着眼于蜗牛)
2、 用坚持向成功挺进(着眼于蜗牛)
3、 成功源于对生命的执著(着眼于蜗牛)
4、 执著努力,打造成功的宝剑(着眼于蜗牛)
5、 超群的实力是成功的保证(着眼于老鹰)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人曾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能到达金字塔顶,一种是老鹰,一种是蜗牛。
13、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作文。
老是把自己当做珍珠
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
把自己当作泥土吧
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路
要求:从小诗中,概括出一个话题,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这首小诗是鲁藜所作,题为《泥土》,它既是诗人的自勉,也是对他人的善意告诫:永远谦虚谨慎,投身到人民大众的事业中去。
可以“珍珠与泥土”为话题进行立意:①自视“珍珠”、孤芳自赏,会陷入个人利益的泥坑,会常常“痛苦”;②甘于当“泥土”,那种精神会像“珍珠”般闪光;③具有朴实思想的人,永远快乐。
14、阅读下面的短诗,根据诗的意境,发散自己的思维,大胆联想与想象,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沙
世上好像——
只有沙最不值钱
然而,最宝贵的东西——金,
就在它的里面。
“世上好像——只有沙最不值钱”这是说“沙”在这个世界上最普通、最平凡的东西。“普通”“平凡”应该是我们从这两句诗中提炼的内涵。“然而,最宝贵的东西——金,就在它的里面”是说金子就蕴藏在“沙”里面。“金”代表的是伟大,代表的是富贵。整个小诗内涵就是:伟大寓于平凡;富贵蕴藏普通。
这则小诗的内涵要深刻理解。这则小诗的诗题是“错觉”,查阅《现代汉语词典》知道其意思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反应。这个解释很好理解。再看诗歌的内容,这首小诗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河的“此岸”与“彼岸”的“叹息”或“长叹”。它们为什么“叹息”“长叹”呢?原来,一个说:“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一个说:“也许,幸福尽在对岸。”也就是说,它们都没有看到自己的优势,都处在自怨自艾之中。这是做这道题审题的关键。
15、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错 觉
泰戈尔
河的此岸暗自叹息——
“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
河的彼岸一声长叹:
“唉,也许,幸福尽在对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