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知识清单
一、酸与碱的识别
1.能够与 或 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作酸碱指示剂。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 和 。
2.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成 色,遇碱性溶液变成 色;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 ,遇碱性溶液变成 色。
二、酸与碱的组成
3.酸的组成中都含有 和 。碱的组成中都含有 和 。
三、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4.溶液的 ,即溶液的酸碱度。
5.溶液的酸碱度通常用pH表示,pH的范围通常在 之间;用 可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6.pH=7,溶液呈 性;pH<7,溶液呈 性,pH越小, 性越强;pH>7,溶液呈
性,pH越大, 性越强。
7.测定溶液的pH可用pH试纸或pH计,其中最简便的方法是用pH试纸。具体操作方法为:用干净的 蘸取少许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 对照,读出pH。
四、几种常见的酸
8.浓盐酸是 色 体,具有 气味,有 性,打开瓶盖,在瓶口形成 。
9.盐酸是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料,广泛应用于食品、电镀、医药、冶金和化学工业中。可用于金属表面 等;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可帮助 。
10.浓硫酸是 色、黏稠、油状的液体,具有强 性。它能夺取纸张、木材、布料、皮肤里的“水分”,使之生成黑色的炭。
11.浓硫酸具有 性,常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12.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因此,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 沿器壁慢慢倒入
中,并不断 。切不可将 倒入 中。
13.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 、 、 、 、医药的生产和有色金属冶炼、 、 等方面。
14.盐酸、硫酸属于酸,酸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 和 。
15.酸的化学性质
(1)酸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如 。
(2)酸能与多种活泼金属反应,生成 和 ,如 。
(3)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 和 ,如 。
(4)酸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和 ,如 。
五、几种常见的碱
16.氢氧化钠是一种 色 体,溶于水 热,具有强烈的 性,俗名叫作 、 或 ;露置在空气中易 ,因此,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17.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合成洗涤剂、 、 、 和印染等工业生产中。
18.氢氧化钙是一种 色固体,微溶于水,俗称 或 ,它可由
和 反应得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
19.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属于碱,碱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 和 。
20.碱的化学性质
(1)碱能跟酸碱指示剂作用,如 。
(2)碱能跟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 和 ,如 。
(3)碱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和 ,如 。
21. 与 作用生成 和 的反应,叫作中和反应。
易错易混辨析
易错点 1 溶液的酸碱性与pH
1.如图是稀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的pH变化曲线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是将稀盐酸滴入NaOH溶液中
B.a g是指加入稀盐酸的质量
C.A点对应溶液的溶质为HCl和NaCl
D.B点对应溶液的溶质为NaOH
2.下表是某指示剂在一定pH范围内所显示的颜色:
颜色 红 橙 绿 蓝 紫
pH范围 1~3 4~5 6~7 8~10 11~14
向滴有少量该指示剂的稀硫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的颜色变化可能是 ( )
A.由红变紫 B.由蓝变绿 C.由绿变橙 D.由蓝变紫
易错点 2 酸的性质
3.实验室的废液需经处理后才能排放。为减弱某含有硫酸的废液的酸性,不能选用的物质是( )
A.废铁钉 B.熟石灰
C.二氧化碳 D.碳酸钠
4.能将水、稀硫酸、石灰水区分开的试剂是 ( )
A.稀盐酸 B.碳酸钠溶液
C.氯化钠溶液 D.无色酚酞溶液
易错点 3 碱的性质
5.某同学为了区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组实验,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 )
6.依据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A中的现象:出现白色沉淀, 。
(2)向B中加入某物质,出现白色沉淀。产生该现象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 。
易错点 4 中和反应
7.下列应用中,利用了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
①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
②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③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④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泄漏的浓硫酸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我来当老师] 检测一下自己的复习效果吧,请评价一下这位同学的答案是否正确,并给出你的正确答案以及讲评。
8.下列有关已变质氢氧化钠溶液的相关实验,合理的是 (B)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① 证明变质 取少量溶液,滴加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② 确定成分 取少量溶液,加入澄清石灰水,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③ 测定纯度 取一定量溶液,加入盐酸,用氢氧化钠固体吸收气体,称量
④ 除去杂质 取溶液,滴加澄清石灰水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我的答案:( )
我的讲评:
1.酸 碱 紫色石蕊溶液 无色酚酞溶液
2.红 蓝 不变色 红
3.氢 酸根 金属元素(或铵根) 氢氧根
4.酸碱性强弱程度
5.0~14 pH试纸
6.中 酸 酸 碱 碱
7.玻璃棒 标准比色板
8.无 液 刺激性 挥发 白雾
9.除锈 消化
10.无 腐蚀
11.吸水
12.浓硫酸 水 搅拌 水 浓硫酸
13.炸药 染料 化肥 农药 石油精炼
金属除锈
14.氢离子(或H+) 酸根离子
15.(1)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2)盐 氢气 2HCl+FeFeCl2+H2↑(合理即可)
(3)盐 水 6HCl+Fe2O32FeCl3+3H2O(合理即可)
(4)盐 水 HCl+NaOHNaCl+H2O(合理即可)
16.白 固 放 腐蚀 火碱 烧碱 苛性钠 潮解
17.石油 造纸 纺织
18.白 熟石灰 消石灰 生石灰 水
CaO+H2OCa(OH)2
19.氢氧根离子(或OH-) 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
20.(1)碱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2)盐 水
2NaOH+CO2Na2CO3+H2O
(3)盐 水
2NaOH+H2SO4Na2SO4+2H2O
21.酸 碱 盐 水
1.C 从图中可以看出,溶液的pH逐渐增大,故原溶液呈酸性,加入碱性溶液反应后变成中性,直至碱性溶液过量,溶液呈碱性;a g 是指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不是加入稀盐酸的质量;A点时稀盐酸没有完全被中和,故溶液中既有生成的氯化钠,又有剩余的盐酸;B点溶液中的溶质既有生成的氯化钠,又有过量的氢氧化钠。
[易错点] 酸碱的稀释、中和反应过程中pH的变化是易错点。分析这类问题,可从曲线的起点、过程、终点三个角度进行分析。本题中,由于起点的pH小于7,可知起点是酸性溶液;过程中pH不断变大,所以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弱;终点的pH大于7,说明最终溶液显碱性。
2.A [易错点] pH的变化反映出酸碱性的变化,导致指示剂颜色发生变化,此关联过程也是常见的易错点。本题中,向稀硫酸中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会由酸性转化成中性或碱性,即溶液的pH从小于7逐渐变为等于7或大于7。
3.C 废液呈酸性是因为其含有硫酸,要降低酸性就要将硫酸消耗掉或将其进行稀释。铁、熟石灰、碳酸钠均能与硫酸反应,消耗硫酸,因此,均可以降低废液的酸性。
4.B 将碳酸钠加入水中无明显变化,加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加入石灰水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因此碳酸钠可用于鉴别水、稀硫酸、石灰水。
5.D 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反应均无明显现象,不能鉴别;将酚酞溶液分别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中,均呈现红色,不能鉴别;将石蕊溶液分别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中,均呈现蓝色,不能鉴别;将二氧化碳分别通入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中,一个无明显现象,一个有白色沉淀生成,能鉴别。
6.(1)放热
(2)Ca(OH)2+CO2CaCO3↓+H2O(合理即可)
[易错点] 对氧化钙溶于水的反应掌握不牢,由现象反向联想化学方程式有困难。
7.B 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①中的生石灰和水均是氧化物,②中的硫酸铜是盐,不是酸。
8.我的答案:D
我的评价:实验②目的是确定成分,即要证明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存在情况。取少量溶液,加入澄清石灰水,溶液中的碳酸钠会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此时滴加酚酞,溶液变红,不能证明原溶液中是否存在氢氧化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