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溶液 复习
知识清单
一、溶液
1.溶液的概念
一种或几种物质 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 、 的分散系,叫作溶液。
2.溶液的组成
溶液由 和 两部分组成;被溶解的物质叫作 ,用于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作 。
3.溶质、溶剂的判断
(1)固体或气体和液体组成的溶液中,固体或气体是 ,液体是 。
(2)液体和液体组成的溶液中,量少的为 , 量多的为 。如果其中一种是水,则不论水为多少,水都作为 。
4.溶解时的吸热现象或放热现象
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这说明物质溶解的过程常常伴有能量的变化。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吸热现象,导致溶液温度降低,如 ;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放热现象,导致溶液温度升高,如 ;还有些物质在溶解时吸热与放热不明显,溶液温度无明显变化,如 。
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5.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指 质量和 质量之比。其定义公式为 。
6.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1)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或溶液的质量。
(2)溶液的稀释问题,在稀释前后,溶液中所含 的质量不变。
(3)一定温度下,某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4)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
7.配制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
(1)实验步骤: 、 、 、 。
(2)用到的玻璃仪器: 、 、 、 。
三、溶解度
8.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在 下, 溶剂中所加溶质 的溶液叫作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如果 ,就叫作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判断某溶液是否饱和,可向该溶液中加入相应的溶质,若溶质 ,则说明溶液饱和。
9.溶液的浓稀与是否饱和的关系
溶液的浓稀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 (填“有”或“没有”)必然的联系,即饱和溶液 (填“一定”或“不一定”,下同)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 是稀溶液。
10.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在一定 下,某固体物质在 g溶剂中达到 状态时所溶解的 ,叫作 该物质的溶解度。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 ,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 ,如氢氧化钙。
11.常见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2.气体的溶解度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是指在压强为 kPa和 时,气体溶解在 水中达到 时的气体 。
易错辨析
易错点 1 溶液的概念
1.将下列物质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
A.面粉 B.牛奶 C.白糖 D.植物油
易错点 2 溶质的质量分数
2.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可用于医疗救护。现配制500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需要葡萄糖的质量为 g。
3.农业生产上通常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20%的食盐溶液来选种。
(1)现要配制120 k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需要取用固体食盐 kg。
(2)60 k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可稀释成 kg 12%的食盐溶液。
易错点 3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4.在20 ℃水中加入下列物质充分溶解,现象如图所示。
所得溶液的溶质是 (填名称);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 (填字母)。
易错点 4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20 ℃时,100 g水中溶解了35 g氯化钠,故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5 g
B.20 ℃时,100 g水中最多溶解36 g氯化钠,故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
C.20 ℃时,50 g水中溶解了18 g氯化钠,故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18 g
D.20 ℃时,100 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有26.4 g氯化钠,故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26.4 g
6.氯化钠在20 ℃时的溶解度为36 g,则该温度下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可能为( )
A.20% B.26.2% C.25% D.30%
易错点 5 溶解度曲线
7.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当温度大于t1 ℃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将t2 ℃时甲物质的溶液升温,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40%大
C.t1 ℃时,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将t2 ℃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 ℃,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我来当老师] 检测一下自己的复习效果吧,请评价一下这位同学的答案是否正确,并给出你的正确答案以及讲评。
8.化学实验室现有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但在实验室中常需要用较稀的硫酸,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浓硫酸中溶剂是 硫酸 。
(2)要把50 g上述浓硫酸稀释为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需要水的质量是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解:设水的质量为x。
50×98%=x10%,x=490
答:需要水的质量为490 g。
我的答案:(1)
(2)我的讲评:
知识清单
1.均匀分散 均一 稳定
2.溶质 溶剂 溶质 溶剂
3.(1)溶质 溶剂 (2)溶质 溶剂 溶剂
4.硝酸铵 氢氧化钠 氯化钠
5.溶质 溶液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6.(2)溶质 (3)×100%
7.(1)计算 称量 溶解 装瓶贴标签
(2)烧杯 量筒 玻璃棒 空的细口试剂瓶
8.(1)一定温度 一定量 不能再继续溶解
溶质还能继续溶解
(2)不能继续溶解
9.没有 不一定 不一定
10.温度 100 饱和 质量 增大 不大 减小
12.101 一定温度 1体积 饱和状态 体积数
易错辨析
1.C 面粉、牛奶、植物油不能溶于水,得不到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易错点] 固体难溶物质分散在水中形成悬浊液,液体难溶物质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浊液。悬浊液、乳浊液都不稳定。在溶液的识别中,均一、稳定、混合物是重要关键词。
2.25
3.(1)24
(2)100
(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则需要取用固体食盐的质量为120 kg×20%=24 kg。(2)设稀释成12%的食盐溶液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得60 kg×20%=x×12%,x=100 kg。
4.氯化钠 B
[易错点] 饱和溶液的识别、饱和溶液与浓溶液和稀溶液的比较,都是很容易发生错误的地方,其中最常见的错误就是认为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5.B [易错点] 对溶解度概念的正确认识要抓住“温度、100 g溶剂、饱和状态、溶质质量(或单位为g)”这四个要素。这四个要素中缺少任何一个都会出错。
6.D 20 ℃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26.5%,即20 ℃时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最大可以达到26.5%。
7.B t2 ℃时甲物质的溶液无论是恰好饱和状态还是不饱和状态,此时升温,其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不变,小于40%。
8.我的答案:(1)水
(2)解:设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x。
50 g×98%=10%×x,x=490 g,
需要水的质量为490 g-50 g=440 g。
答:需要水的质量为440 g。
我的讲评:错误的原因分别是(1)审题不清,把题目中的溶剂看成了溶质。(2)将需要水的质量当成了稀释后溶液的质量进行计算,且解题过程不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