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琵琶行并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课琵琶行并序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5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4-18 13:2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3张PPT。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唐宣宗李忱琵琶行白居易白居易
其人其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下邽(ɡuī)人(在陕西渭南境内),生于河南新郑。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29岁中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谏官) 。他抱着“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由于写《新乐府》《秦中吟》 等“讽喻诗” 反映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而得罪唐宪宗和官僚集团,在43岁时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
次年(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上朝时被地方军阀李师道、王承宗派人刺死。白居易激于义愤,率先上疏“急请捕贼,以雪国耻”。一些权臣竟给他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并造谣陷害,于是他被贬为江州刺史(唐时刺史为州的长官),继而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贬谪后的第二年秋天。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古典诗歌现实主义传统。他和元稹倡导新乐府运动(诗歌革新,自创新题,咏写时事),在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著有《白氏长庆集》,今存诗近三千首。琵琶行《琵琶行》原作《琵琶引》。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乐府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本诗是一篇抒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预习检查
①、下列词语中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商贾(jiǎ) 六幺(yāo) 钿(diàn)头 虾(há)蟆
?
B、转徙(xǐ) 衣裳(shang) 红绡(xiào) 管弦(xián)
C、恬然(tián) 迁谪(zhé) 呕哑(ōuyā) 铁骑(qí)
D、湓(pén)浦口 琵琶(pá) 嘲哳(zhāozhā)幽咽(yè) D商贾(gǔ)衣裳(cháng)红绡(xiāo)铁骑(jì)预习检查
②、解释下列句中红色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明年秋 使快弹数曲
因为长句 凡六百一十六言

铁骑突出刀枪鸣 整顿衣裳起敛容
暮去朝来颜色故 老大嫁作商人妇
如听仙乐耳暂明 凄凄不似向前声
(第二年)(于是创作)(总共)(容貌)(年纪大了)(整理)(突然冲出)(先前)(忽然)(畅快)一、名家范读,走进诗境要求:
1、认真倾听范读录音。
2、给每段诗歌拟个小标题。
3、思考诗歌前的小序的作用。
在正文前面,作者有一段小序。交代 、 、
和 。说明写作的原因,并为全诗定下了
的感情基调。
时间地点人物故事概况 凄切伤怀各段小标题第一段:浔阳江头夜送客第二段:江心聆听琵琶曲第三段:歌女倾诉身世苦第四段 :同病相怜伤迁谪第五段:重闻琵琶青衫湿二、美文美读,反复吟咏要求:
1、美文美读,体会诗人情感。
2、通过美读,感知人物形象。
3、思考:“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时。”诗人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
小 结①伤琵琶女:正如诗中云:“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本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在听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倾诉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
②伤己: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
两人有着相似的遭遇,因而情感相通,“同是天涯沦落人”。伤人,伤己,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诗人怎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这“泪”,既是诗人对被压迫妇女的同情与尊重,又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