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名称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算理;2.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二.过程与方法:在探索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培养解决问题的优化意识,开拓学生的思路,锻炼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技术应用 时间安排
复习巩固 出示练习:一填空(1)6.3里面有()个1,和()个0.1;6.3里面有()个0.1(2)5.21里面有()个1、()个0.1和()个0.01(3)9.6元=()角(4)4.5元=()元()角=()角竖式计算384÷16= 学生抢答,逐一说出答案。学生列竖式笔算,并检验,说出计算过程 一填空复习数的组成,强化各个数位之间的转化,为竖式计算商几、写哪位及含义做铺垫。二回顾整数除法的算法,为小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打基础。 展示分析:用直观地呈现学生已学过的内容,能够快速引起学生共鸣,进入学习状态。 4分钟
引入新知 老师现在有一些钱,(出示6元3角)想去超市买牛奶,第一种牛奶正好可以买3瓶相同的牛奶,第二种正好买5瓶相同的牛奶。请问每种牛奶各多少元一瓶?介绍学生的不同做法,归纳并总结。让学生展示分法学生分享后,用课件清晰、准确的方式,呈现出学生分6元3角的过程学生分享后,课件演示分6元,0.3元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小数点的位置关系 追问小数点对齐的原因? 分析问题,列出算式(已知3瓶牛奶6.3元,求一瓶的价钱,试求单价,用除法,单价=总价÷数量,所以是6.3÷3)预设:学生可能会有四种可能。1.联系实际,转化成整数6.3元=63角将6.3×10=63角),转化成已有知识,63÷3=21(角),再将21角转化成2.1元(21÷10=2.1元)。2.将6.3元分成6元和3角.先分6元,6÷3=2(元),再分3角,3÷3=1(角),最后一份是2元1角,也就是2.1元。对照课件分6元3角,学生说出6.3÷3的计算过程学生观察,语言叙述6.3÷3的计算过程3竖式计算 结合竖式,说算理 被除数小数点和商的小数点上下对齐。和整数除法一样,相同数位对齐,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 生活情境入手,提出问题,发散学生思维,寻求多种途径解决问题。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已有整数出发的经验,将小数除法转化。根据实际,6.3元就是6元3角,体会平均分以后,一份是2元1角,也就是2.1元。明确小数点的位置。将学生的想法汇总,用最严谨、准确的形式呈现,体会平均分6.3的过程。精准的平均分的过程,让学生形成小数除法计算的过程,体会小数点位置的确定原因。反复叙述计算过程,强化算法,体会算理。强调平均分的哪一位上的数,商就写在哪一位上,感受算理。 出示图片及数学信息,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问题并激发探索的欲望。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想法。展示 25分钟28分钟
拓展训练课内拔高 通过交流分享,有这么多的方法解决小数除法的问题,最简便的方法是竖式。竖式计算:6.3÷5=展示学生的计算方法:探索10÷8的结果 学生竖式笔算发现问题:小数点不应该落下来。1表示1个1,3表示3个0.1,合起来表示13个0.1.根据新知探索结果。 根据错误的竖式,让学生找到问题,恰巧问题出在最重要的算理上,同时起到巩固算理,掌握算法的正强化作用。重点练习补零后,记得点小数点。 投影展示学生正确做法: 35分钟 39分钟
回顾课堂 观察所有除数板书课题 学生揭示课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40分钟
学习效果评价
1.学生自我评价:形成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反思能力。 2.表现性评价:在特定的任务和真实的情境中观察、收集和评价学生多方面的表现,如实例分析、辩论、观察等。 评价量规 1.学生自我评价表 在本课学习中你的总体感受是(优秀、良好、一般、需改进) 你在课堂上主动发言的次数及内容 你参与课堂讨论的次数及内容 你为本课学习做了哪些准备? 你搜集到的与本课相关的资料有哪些?来源于何处? 除了课本知识,你还知道哪些相关知识? 在本课学习中,你感到疑惑之处有哪些? 体验与感悟是什么? 2.教师对学生听讲,提问回答,思维方式有无创造性等进行分组量化评价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未使用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设置良好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引导学生对数学的向往,具有良好的兴趣和动机,并获得快乐和享受,历来是我们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孜孜以求的。课堂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信息的载体和传输信息的工具和手段,不仅可以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调节了课堂气氛,有利于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感知知识形成过程,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小学生的记忆能力很强,但理解能力欠佳。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满足于让学生“记”一些知识点,而不关注他们是否真正掌握了其内涵,学生们就会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尤其对那些比较抽象的学习内容。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在原有的认识结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识结构”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我们在使用常规教学手段教学的同时,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动态图像演示技术,利用媒体信息传播的丰富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将比较抽象的知识加以直观地显示,以其较强的刺激作用。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本质属性,促使我们的学生了解掌握相对完整的知识形成过程。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轨迹是先回顾小数的组成及整数除法的竖式计算,为小数除法的计算进行铺垫。在新知导入环节,我引用去超市买牛奶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下,发现数学问题,通过自己的探索找到解决方法,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探索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时,我采用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的方式,既锻炼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又提高了小组交流的能力。课堂上我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探索6.3除以3的计算方法,提示学生结合实际,如何分6.3元,学生在动手画图、分等一系列活动中,体会算理,再结合分的过程,将竖式介绍清楚,让学生理解商的小数点与积的小数点上下对齐。再练习环节中,重点处理两类问题,第一:为什么小数点可以拉上去,却不可以落下来?第二,被除数补0以后,要在整数后面点上小数点。真是学生最容易犯的错误,将它们放大,呈现在学生眼前,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说出道理,并加以改正。这样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算理,巩固算法。 本节课给我的启发有两点:1.适时放手,给学生足够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学生有自己的内心世界,很多想法是成人想象不到的,通过他们的语言、行为,让难于理解的、枯燥的问题变得生动、有趣起来。2.将课堂完整还给学生,教师只做课堂的引导者。学生的想法各有千秋,教师应给予更多的机会,促进生生间的交流互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