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借助展示,头脑中形成点、线、面、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知识链接。结合实物,在观察、分类、操作中进一步认识长方体,了解长方体各部分名称。
(2)借助实物,经历观察、操作、合作、讨论、归纳的过程,利用探究表有序的发现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点,认识长、宽、高。
(3)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在合作中培养协作的精神,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交流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核心素养目标:
通过拼、拆、量等活动去观察实物和模型,获得感性认识,形成对立体图形的正确表象,初步培养空间观念。经历从“实物”到“图形”的抽象过程,直观感知“面”与“体”的关系,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比较、想象能力,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通过操作活动,充分感知图形的特征并进行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学科德育目标:
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在猜想、验证、实践、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探究长方体面的特征时,通过对不同数学思考方法的对比,以及从无序到有序思维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质疑反思的理
性精神;从面的特征的探究到棱与顶点特征的探究,经历构建类比、迁移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引导学生抓住数学思维的本质,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探究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的特征,为后面探究学习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做了铺垫,有利于培养学生计算的规则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2)难点: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评价设计】
1.通过展示,学生大胆想象,积极发言,口头回答长方体各部分名称,完成学习目标1,教师要及时进行表现性评价,评价思维灵活、反应快的良好学习状态。
2.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总结归纳长方体特征,学生能够运用合理的数学思想与方法,有序完成新知识的探究过程,完成学习目标2,教师要适时进行论述性评价。
3.通过自主练习,集体反馈环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完成学习目标3,教师要及时做出纸笔式评价。
评价方式:自主练习与集体交流相结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游戏
1.玩一玩:利用学具自主完成长方体框架拼插游戏。
【设计意图:玩中思,引导学生在玩拼插长方体框架的游戏过程中,初步感知长方体的构成部分。】
2. 猜一猜:借助动态展现“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大胆想象,帮助学生重构对点—线—面—体之间联系的空间表象。长方体的认识是学生小学阶段第一次系统地认识立体图形,由研究平面图形扩展到研究立体图形,这里的想象不但可以串起知识链条,而且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
二、导入新课,认识面、棱、顶点
1.举例:想一想,生活中你
见到的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2.动手做长方体。通过动态
演示:“怎样把一个萝卜做成长方体?”
问题引领:至少要切几刀?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想象把萝卜切成长方体需要切几刀,学生比划中,初步在头脑中感知长方体有六个面的表象。后来,通过操作验证,使长方体在学生的头脑中“立”起来,真正形成了“立体”几何的空间表象。完成学习目标1,同时教师激励性评价很关键,更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三、合作学习,探究面、棱、顶点的特征
1.小组探究
探究一:“探究长方体面的特征”探究单
温馨提示:
1. 观察学具①和②中的“面”,你发现面有什么特点?
2. 尝试用量一量、比一比等方法,验证你们的发现。
3. 与小伙伴交流一下想法,记录你们的发现。
探究二:“探究长方体棱和顶点的特征”探究单
温馨提示:
1. 利用学过的数学方法动手操作学具③,自主探究棱、顶点有哪些特征。
2. 记录你们的发现,重点要讲清数学道理。
(1)小组合作学习
(2)集体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给他们留出足够的思维活动空间,并为学生提供探究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有序思考,从而完善空间表象的建构。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比一比、数一数、量一量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逐步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2.回顾整理
播放微视频,回顾探究长方体特征的过程。
【设计意图:利用微视频的播放,对知识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回顾总结,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数学学习方法和经验,完成来了学习目标2.】
3.认识长宽高
想象:出示,如果把长方体框架去掉一条棱,你还能想象出它
原来的样子吗?
动手操作:至少还要保留哪几条棱,你就还能想象出它原来的样子?
认识长、宽、高。在长方体中,我们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作长方体的长、宽、高。
指一指:变换位置找出长、宽、高。
深入理解:相同的长方体,随着摆放位置的不同,长、宽、高的长度也随着发生变化。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这处想象对学生已形成的长方体框架表象进行解构,促使学生对搭建过程的追溯,完成棱的认识的表象及知识体系进行重建。同时,让学生在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长、宽、高决定了长方体的样子和大小,对长方体起着重要的作用。完成了学习目标2、3及相应的教学评价。】
四、自主练习,巩固长方体的特征
1.出示长方体的三条棱,找一找它的长、宽、高,标在图上。
2. 给长方体贴面,找出能够拼成这个长方体的六个面,写出序号。
3.你能猜出它是生活中的哪个物体吗?选一选。
A 公共汽车 B 微波炉 C 橡皮
【设计意图:通过一道题目的不同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长方体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完成学习目标3。】
4.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也利用长方体的特征解决了问题。回头看,顶点、棱、面之间还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五、拓展延伸,引导探究正方体特征
1.引导想象:
(1)如果把这个长方体的宽延长到和高一样长,会形成什么图形?
(2)如果把这个长方体的宽和高延长到和长一样长,会形成什么图形?
2.学生了解正方体就是一种
特殊的长方体。
3.知识延伸:正方体的面、棱、顶点
有哪些特征呢?用本节课的研究方法归纳
总结出正方体的特征。
【设计意图: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同时,让学生发现正方体其实就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进而激发学生运用本节课的研究方法自主研究正方体的特征,实行“用结构”的目的。】
【板书设计】